今年在嚴峻藻情及特殊形勢的雙重考驗下,無錫提早啟動應急、強化監測預警、優化指揮機制,通過加強科技力量的投入,連續13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的目標。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是太湖應急防控極不平凡的一年。太湖無錫水域藻情呈現「兩頭緊、中間相對較緩」的總體態勢,「來勢兇猛、中段趨緩、後期翹尾!」該人士總結說,由於去冬今春氣溫達到歷史極值,利於藻種越冬,藍藻來得早,來勢猛。與此同時,今年太湖流域經歷了長達42天的梅雨季,梅雨量是多年平均的2.4倍。高頻率且長時間降雨使太湖藻情嚴峻形勢得以緩解,7、8月太湖無錫水域藻情總體平穩。進入9月後,太湖局部水域藍藻密度同比出現較大幅度升高。
為應對特殊形勢任務,南京市提早啟動應急防控機制,將太湖無錫水域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啟動時間由往年的4月1日提前至3月1日,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防範、早處置」,為有效應對今年嚴峻藻情贏得了時間、奠定了基礎。此外,積極探索創新,組建太湖應急度夏領導工作小組,建立「高位」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應急防控工作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該人士表示,今年能實現「兩個確保」,各類科技手段功不可沒。無錫通過科學整合衛星遙感、視頻監控、水質自動站、湖面浮標站、水廠進水檢測等各類信息數據,實施全天候藻情監測監控。同時組織人員每天對湖面重點水域、沿湖藍藻打撈點開展高頻次巡查,有效構建形成「大數據+腳底板」式藍藻監控體系。針對異常藻情,組織開展人工加密巡測,強化手工和自動監測數據對比研判,及時組織專家分析會商,將重點信息報送頻次由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2次,為科學治太提供信息支撐。
年初通過積極爭取省級治太專項資金,引進了新型藍藻磁捕打撈船。在新建成兩個藻泥幹化項目及宜興市輸藻管網設施的基礎上,今年又投入2400萬元,增加了圍隔、曝氣裝置、吸藻儲藻船等硬體設備,推廣實施離岸設防、原位控藻、近岸打撈,探索出了藍藻無害化處置新路徑。
目前太湖已進入枯水期。「藻情監控不能鬆懈。」相關人士表示,進入枯水期,水環境容量下降,各地還要繼續圍繞太湖西部沿岸及上遊地區、調水通道沿線、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地區,突出氮磷汙染控制,加大汙染源監管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確保枯水期飲用水安全。(袁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