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的是知行完全、至善的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整體而言,聖人就是才德雙全的人,這一界限還比較嚴格。先秦諸子百家,甚至各種宗教、學派,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比如道家的黃老列莊。墨家的大禹,儒家的孔子,都是後世的聖賢,除了他們還有八聖之外。
八位聖徒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至聖殿,但奇怪的是,其中七位聖徒都比較有名,而劍聖卻沒有名字,這是為什麼呢?
在此,我們先談談八聖的概念,這八聖分別指文聖、畫聖、詩聖、醫聖、茶聖、武聖、書聖和劍聖。「文聖」通常指兩個人,一個是周公,一個是歐陽修。以文聖著稱的周公,一直以來都被尊為儒學的奠基人,甚至孔子也非常尊敬他。儒生們曾一度反對以周公為文聖,要求以孔子為聖人,但在唐朝民眾的激烈爭論後,駁斥了這個觀點。
作為文聖,歐陽修是個例外,主要是他的散文成就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畫聖則是唐代繪畫大師吳道子,道子的畫就像塑然一樣。詩聖杜甫,他應該更不陌生,他的作品是語文課上的必修課啊。醫學聖張仲景,為人稱道的神醫,留下了傳世之作《傷寒雜病論》。「茶聖」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
姜太公和周公並稱為文武二聖,後來關羽出現後改稱為武聖,如今武聖被公認為關羽。王羲之的書聖,他自己也不知道,後來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對劍聖來說,一般人都承認的是裴旻,但他之所以默默無聞,其實是因為難堪。
裴旻這個名字雖然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在中國,他的弟子可謂家喻戶曉,在海外也很有名氣。這個門徒就是李白,裴旻在文化上無法給這個天才什麼指點,他教的是劍術。不過,就像字畫一樣,李白的劍術也被他在文化上的卓越成就所掩蓋。記錄著他一生未離過劍,武不殊途,與李白相伴。
裴旻是李白的師傅,他的劍術自然比盛唐的三絕要高。又是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把他的劍舞和李白的詩相提並論,可想而知功不可沒。許多人肯定也注意到了這個舞字,但見劍舞,便以為裴旻的劍術不過是個花瓶,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說起劍舞,他曾想請畫聖吳道子畫,但吳道子卻希望他能以劍舞這曲來啟發他的畫思。
無意間,一舞驚天,劍術之高超,令無數圍觀者目瞪口呆。還有裴旻為將軍,曾多次出徵,官至金吾衛大將軍。這一職位不過是掌管京師的禁軍和統帥天下的府兵,若是沒有一點本事,皇帝怎能放心?而且它在戰場上的勇猛也是有記載的,裴旻的劍術根本不是用來看的,那這個劍聖出身何在?
有一件事,就是裴旻射虎,他在北平一次射死三十一隻老虎。可是剛下樓得意時,一位老人說,他射死的不是虎,是彪。而且嘲笑自己要是遇到真老虎,那是沒轍的,裴旻一聽很生氣。於是按老人所說的地點去找老虎,不料老虎氣勢洶洶,裴旻被嚇壞了。裴旻自己覺得很丟臉,從此不再斬虎,劍聖的威名也被玷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