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傑出之人,當事業專一時,登上高峰,稱為聖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文聖、畫聖、詩聖、醫聖、茶聖、武聖、武聖和劍聖,至於名字,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耳熟能詳,其中文聖為孔子,畫聖為吳道子,詩聖為杜甫,醫聖為陸羽,武聖為關羽,但與家喻戶曉的七位聖賢相比,為什麼劍聖的名字還鮮有人知道?
這個人名叫裴旻,有關裴旻的詳細情況,現在已經不知道了,據新唐書記載,裴旻生於河東名門望族裴氏,是開元時代人物,曾多次參加對抗契丹與吐蕃的戰爭,最後被任命為左金吾大將軍。
然而真正使裴旻出名的,卻是他那神採奕奕的劍法。那時的文人墨客,無不為裴旻的技巧所傾倒。傳說裴旻舞劍時,只聽見寒光附體,風聲陣陣,但卻完全看不見人形,因此他的劍舞、張旭的狂草,以及李白的詩文,被稱為「唐三彩」,與裴旻同時代的畫聖吳道子,因其母親過世,請他去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靈。
但吳道子卻提出一個非常奇怪的請求,說:「我已有很長時間沒畫畫了,如果一定要我畫的話,我只能請裴旻表演'劍舞',以啟迪我,不知道這樣做行不行?」裴旻沒有半點遲疑,立刻答應,他脫去孝服,拔出手中的劍刃,隨風舞動,瞬間,裴旻「走馬如飛,左旋右抽」。
接著,他又誇獎自己接劍的絕技,將劍拋入數十丈深的空中,當再一次落下,卻恰巧準確地落入劍鞘,引得眾人驚嘆:「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而且吳道子見後,也大為滿意,思緒如泉湧,立即揮筆而出,畫中的人物衣袂翩翩,正如裴旻舞劍時的模樣。
也許許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寫下「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李白,也是一位劍客,並且師從裴旻門下,包括李白在內,眾多詩人更是以裴旻的劍術,寫下無數讚譽。
例如顏真卿就以「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如電,隨風而舞》這首詩,為公眾所讚譽,而另一位學者喬譚,也寫下《裴將軍劍舞賦》一文,記載了元和年間表演劍舞的盛事,其中有「舉身聳躍,雙手舉劍」之語。縱耀穎,左右交光」之句,絲毫不吝惜對他的讚美。
從當時人們的評價不難看出,裴旻完全稱得上劍聖,而令人遺憾的是,他的技法,卻不能像李白、吳道子那樣傳世傳世,然後又流芳百世,而是擁有一把輪扁斫輪的無奈,最後隨著年代的久遠逐漸不為人知,然而裴旻的劍舞,卻同樣也成了盛唐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