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也有小格局?明明實力不強,為何印度和夜郎國一樣狂妄自大?

2020-12-27 靜夜史言

很多人說當前的印度和漢朝時期的夜郎國一樣,靜夜史認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很簡單的道理,夜郎只是和印度一樣自大而已,但誰特麼的跟印度一樣不要臉了?

當然,和不要臉比起來,自大似乎更要命,因為只有自大了,才會感覺自己是個人物,然後情不自禁地開始不要臉起來。

那麼,作為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印度自大的根源都來自哪裡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被日不落的驕傲

就像美國的很多香蕉人即便在美國受盡歧視甚至是黑人的歧視,在我們面前依然是高高在上一臉傲嬌一樣。雖然我們在潛意識裡認為被殖民從來都是一件異常屈辱的事,但對於印度而言,能被英國佬侵略和殖民將近200年,那不僅不丟人,而且還有點兒興奮。

試想,誰能和高貴的英國人一樣以英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要知道僅憑英語這一點,印度就已經在起跑線上領先其他亞洲國家200多年了。

因為英國殖民者在二戰後捲鋪蓋走人,靠的不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而是美國推動的第三世界獨立浪潮,所以乘上了東風的印度幾乎沒有怎麼費力就繼承了英屬印度的產業。

而這樣的和平交接,最大的影響就是印度的統治階級和英屬印度時期幾乎是同一撥人,所以印度對被英國殖民者奴役的歷史非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高調地以英屬印度繼承者自居,瘋狂欺凌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儼然就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黑惡勢力。

雖然英國殖民者沒有給印度留下強大的經濟,但留下了高貴的民主和自由,這是印度從一開始就高高在上,對其他亞洲國家不屑一顧的根本原因。

2、超級大國的追捧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印度的自賣自誇再優秀,如果沒有其他國家的捧場和吹捧,那也是根本沒有意義的。

可喜的是,吹捧印度的國家不僅大有人在,而且還是美國和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都說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那麼通過美蘇的爭相吹捧,印度的實力自然是不言自明。

因為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再加上能夠牽制我們的地理位置,所以幾乎從印度獨立建國的那一刻開始,美蘇兩國就開始了對印度的爭相拉攏。

雖然作為無利不起早的超級大國,無論蘇聯還是美國都只是看中了印度的價值而不是想為印度創造價值,但這種座上賓的待遇早已讓印度飄飄欲仙,印度也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在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吹捧下,印度的實力早已無足輕重,自大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甚至長成了參天大樹。

3、國際環境的優越

印度國土環境的優越,不僅體現在那時候兩個超級大國的爭相拉攏,更體現在地緣環境的相對優越。

得益於印度教徒的人多勢眾,所以印巴分治時印度的體量遠超南亞其他南亞國家之和。而這也意味著其他南亞國家根本就難以對印度的國土安全形成致命威脅。

雖然英國本著攪屎棍精神,將大部分印度河流域以及恆河入海口劃給了巴基斯坦,對印度形成了掐頭去尾的態勢,但印度很快就通過印巴戰爭等一系列衝突扭轉了不利態勢。

當前的印度,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居高臨下的青藏高原,而且62年被打得滿地找牙後我們更是佔據了兩國邊境的所有制高點。但當前的我們,重點始終是東南方向,這就使得印度有了不可一世的空間。

所以,在「想列印的打不過,能列印的不想打」的情況下,印度自然有猴子稱大王的條件。

概括說來,印度作為一個所謂的大國,卻並沒有成為真正大國的條件。如果印度不正視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而是繼續沉浸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意淫中,用心術不正的姿態處理內政外交,那麼印度的明天勢必將更加黯淡。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印度專家納悶:中國明明是基建大國,為何這項基建工程進展緩慢?
    對於外國人來講,工程項目就是在科技產品的加持下,中規中矩地完成就行了,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總能夠不斷在基建項目中研究出更多更強的技術來。也許中國的科技實力並不是世界頂尖的水平,在科技領域,美國以一己之力幾乎佔據了高科技領域的半壁江山,這不是我們國家短時間內能夠超越的,但是要是說到基建領域,如果中國說是第二的話,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站出來說自己是第一。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一個夜郎國!
    說的是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期間,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來漢使途經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同樣問題。歷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漢孰與我大?」讓世人貽笑千年。「夜郎自大」作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無知、自負自大的人。
  • 問答 |印度會不會成為像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一樣的大國?
    一個國家能否成為大國,主要是要看其綜合實力的強弱,包括經濟實力(包括總量和人均GDP等)、軍事實力、科技實力、教育實力、文化實力、金融實力等等,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是很不容易的。美國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大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GDP也位列世界前十,軍事、科技、文化、金融實力都首屈一指。
  • 傳說中的夜郎國在哪裡?它有多大?看完後明白了!
    這裡的夜郎主要是指戰國後期到西漢後期的夜郎國,夜郎國的地盤曾經也是相當大的,它的疆域主要覆蓋今天貴州的西部和南部,在強盛時期還擴張至雲南東北部、四川南部和廣西西北部一帶,當時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國家。
  • 印度專家:中國連大豆都種不出來,還好意思自稱農業大國?
    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從古至今,我國的農業一直都是重點發展的一個領域,現代更是如此,袁隆平院士發明出來的雜交水稻完美解決了糧食的問題,很多科學家也都努力研發科技,發展各個領域,現如今,中國雖然還沒有成為發達國家,但整體實力已經足夠強大了,在國際上面也能數得上了!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
    因此,對於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而言,中美結構性矛盾是外部環境的決定性因素,而印度只是影響周邊環境的眾多因素之一;但對實力相對衰退的印度而言,日益強盛的中國卻是決定其周邊環境的決定性因素。這種「中國視印度為次要方向上的主要對手,而印度視中國為主要方向上的主要對手」的不對等認知就是理解兩國關係的關鍵。
  • 毛克疾: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印度很委屈
    因此,對於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而言,中美結構性矛盾是外部環境的決定性因素,而印度只是影響周邊環境的眾多因素之一;但對實力相對衰退的印度而言,日益強盛的中國卻是決定其周邊環境的決定性因素。 這種「中國視印度為次要方向上的主要對手,而印度視中國為主要方向上的主要對手」的不對等認知就是理解兩國關係的關鍵。
  • 印度當初吞併錫金王國時,國際社會為何不阻止或對印度制裁呢?
    按理來說,印度的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但是國際社會對於這件事卻沒有對印度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實際上就是默認印度錫金,這是為何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一、印度吞併錫金錫金王國國土面積7096平方公裡,人口約60萬,這樣的國家實力與印度相比,實力不對等,印度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吞併。
  • 以印度的外交行為,他們能不能在以後成為大國呢?
    說起印度的外交,不能不感嘆我們的老祖先確實有智慧。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秦國就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最近流行抄作業,實際上印度就是把2000年前秦國的戰略給抄走了。印度外交上的行為就是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然後不斷蠶食周邊小鍋的地盤。
  • 古代夜郎國的疆域及其勢力範圍
    《史記》和《漢書》都提到,夜郎者,臨牂牁江。也就是說夜郎國的中心(也可能是都城)臨近牂牁江,也有可能就建立在牂牁江邊。接著《史記》提到說:牂牁江廣餘百餘步,足以行船。又說:牂牁江廣數裡,出番禺城下。這條信息就比較重要了,也就是說牂牁江可以行船直達廣州,成為貴州、廣東聯繫的通道。
  • 中印同為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真相與經濟有關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米產量超過1.4億噸,是全球大米產量佔比的30%,即便是儲存的大米也有1.2億噸,這個數據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印度年產量總值。雖然如此,但我們也還要從印度的手上進口大米。
  • 日本和德國同是製造業大國,誰的經濟實力更強?
    全球製造業格局上圖是如今全球製造業分布圖,可以看到,如今我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28.37%;美國排名第二,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6.65%。日本和德國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同樣是製造業大國之外,日本和德國經濟都從上世紀中期崛起,到現在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那麼,對比日本和德國的綜合實力,誰更強呢?GDP進入21世紀以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普遍減緩,有些甚至出現倒退,日本和德國也不例外。
  • Fate系列,為何有設定極強但實際極弱的英靈,明明是一流實力
    這也就造成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明明有一些英靈在設定中強的離譜,但實際上卻弱的不行。Fate系列,為何會有設定極強但實際極弱的英靈,明明都是一流實力。在討論Fate的設定的時候,知名度以及神秘度加成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型月的強度再離譜,一般也要按照這個規矩來。知名度越高,實力越強,而神秘度也是同理。
  • 印政客提出大膽想法: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應合併為一個國家
    環球時報援引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內閣部長納瓦布·馬利克,在22日的記者會上聲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應該合併成一個國家。 我們都知道印度方面,一直致力於將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合併為一個國家,畢竟印度大肆採購武器,增強軍備有極大部分原因是因此事而行,雖然印度方面有強烈的願望,但不代表印方的這一美好願景可以實現。
  • 古代的夜郎國現在在哪個位置?歷史上他們真的很自大嗎?
    《華陽國志·南中志》和《史記·西南夷列傳》這兩個史書裡都寫到過有一個女生去河邊洗衣服,之後就有三節大竹流到女子的腳邊,女子想把竹子推下去但是竹子還是一直停著沒動。然後聽到身邊有一個小孩兒啼哭的聲音,剖開腳邊的竹子一看裡面居然是個男孩,小男孩長大後變得文武雙全,他立自己為夜郎侯,氏以竹為姓。這個就是關於竹王出生的傳說。除了這個關於古夜郎國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夜郎自大」。
  • 「3D列印」,印度為什麼越界送人頭?談一談印度扭曲的「大國夢」
    很多歷史上受過苦難的國家,往往更能體諒其他受壓迫的國家,將心比心,和他國友好相處。但印度就不一樣,明明自己當初也是被帝國主義壓迫的,偏偏獨立後就學的跟帝國主義一個樣。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 澳大利亞與印度那個國家的地緣格局更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地理環境對文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地緣格局是極為重要的條件。一,為何澳大利亞獨佔一洲,成不了超級強國?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可以用「繡花枕頭一包草」來形容。
  • 秦楚爭霸,楚國為何要徵服神秘的夜郎國
    神秘的夜郎古國如一顆流星划過天際般,在中華歷史中曇花一現而後又徹底消失,最早是戰國時期楚國將領莊礄入滇徵服夜郎這件事把神秘的夜郎國帶入人們的視野之中。那麼楚國為何要派莊礄去徵服夜郎國呢?這事要從秦楚爭霸說起。
  • 德國為何沒成超級大國?疫情時瑞士遭遇與四維分析,可知真相
    思考過後,驕傲之餘,不得不反思,為何自詡發達的國度,講究民生的國度卻如此不堪一擊。最後一件小事點醒了我,也讓我明白了一切的根源,那就是格局。然後,我發現,自詡與歐洲領袖國度的德國,他們居然打劫了瑞士進口的醫療用品,如此格局,如何能扛鼎歐洲?基於有限的格局,我又想了想,突然明白了,為何德國這個優秀強悍的國度,一直都沒有成為超級大國。不過將這一切都歸咎于格局大小,當然有失偏頗,這裡我用三維分析,說下除了格局之外的另外根源。
  • 印度人工成本便宜,卻無緣「世界工廠」位置,這3點,印度改不了
    不過與越南相比,國內不少製造業似乎並沒有轉移至印度。這一點不禁令人感到好奇,同樣都是以低端製造業為主,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為何無法成為「世界工廠」呢?不僅如此9月以來不少原本是交給印度的紡織訂單,又轉交到了國內。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也是因為印度不少紡織企業無法正常開工,為了保證及時供貨,只能將這些訂單又交由國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