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科技「跨界」攜手,文明之光浸潤人心

2020-12-25 西部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文物+科技「跨界」攜手,文明之光浸潤人心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你能否想像,透過一捧淤泥,人們能一窺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命信息?

「抓一把土就能知道他是誰」——不必驚訝,這科幻大片一般的情節在2020年已真實發生。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白石崖溶洞,我國科技與考古力量強強聯手,用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探知遠古的生命。

通過這些研究,今天的我們得以暢想遠古的畫面:他們是誰?他們怎樣生活?他們何以一步步變為我們?以萬年為計數單位的漫漫歲月,足以讓湖泊隆起山川、令頑石化為齏粉,看似弱小的生命卻將信息頑強留存在大地上,等待著被發現、被解讀的那一瞬間。

這是當下奏響在考古樂章中的一個小小音符。中國科技飛速發展,拉近的不僅是我們與浩瀚星辰的距離,更有今人與古人相隔的時光。

考古是尋根溯源的基礎。我們不懈追問來時的路,為的是讓更多人知曉去向的航程。

「考古人為何總是追著盜墓賊跑?」

「不是我們跟著盜墓發掘,而是墓被盜了以後就被破壞了,必須及時發掘。」

「盜墓,盜走的不僅是文物和歷史資料,更是民族文化的根!」

……

今年5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有「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評選,30年來第一次在「雲上」進行。考古「發燒友」們通過「雲端漫步」,「走進」評審現場,聆聽重大考古項目最新進展,與考古「大咖」熱烈互動。

回眸2020年,我們驀然發現,科技與文明的交融已隨處可見。

當突如其來的疫情限制了人們的出行,科技讓文化「大餐」走進千家萬戶——《全景故宮》《全景兵馬俑》《實境蘇州博物館》……一批數字全景展廳項目讓觀眾在家中就能「漫遊」文化遺產地。僅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博物館網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

當人們不再滿足於觀賞靜態的文物之美,科技將文明的故事娓娓道來——你漫步在莫高窟的洞窟前,拿起手機便能通過AR地圖看到九色鹿從壁畫中「飛身而下」;你走進首都博物館,無需藉助實體文物,「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生動呈現「文物的時空漫遊」;你徜徉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5G全覆蓋的「智慧景區」讓5000多年的古老文明可感可知……

這種交融漸入佳境,背後是強大的國力支撐。

僅2019年到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便先後部署33個項目,涉及文物價值認知與考古、文物保護修復、文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文化遺產價值展示傳播4個方面,中央財政經費投入達4.42億元。

「文博行業與科技力量攜手同行,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帶來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

最先進的技術、最新銳的力量,研究最古老的歲月,展現最悠遠的文明。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是一種必然——中華民族越是接近偉大復興的圓夢時刻,便越是需要來自歷史與文明的力量。

初夏時節,重慶市萬州區龍駒中心小學迎來了特殊的客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巡展隊。在他們的指導下,孩子們急切地戴上設備,參與「水下暢遊白鶴梁」VR互動體驗活動。

白鶴梁,原本是矗立在長江上遊重慶涪陵段江心中一塊天然石樑。梁上題刻縱橫交錯,多出自歷代文人墨客之手,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素有「水中碑銘」之美譽。

水下題刻清晰呈現於眼前,江水中的魚兒就在身邊嬉戲……當深藏於長江浪花之下的瑰寶在數百公裡之外的龍駒中心小學立體呈現,小觀眾們稚嫩臉龐上寫滿的好奇與欣喜令人動容。

一次巡展,並不能說盡白鶴梁千年的精彩。但是,VR技術帶給這些山區孩子的,不僅是書本之外的知識,更是一次對自身文明認知的啟蒙——「我站立的這片土地,曾孕育過如此偉大而燦爛的文明!」

蝴蝶輕輕扇動翅膀,便可能引來雨水滋養大地。

一次藉助VR技術完成的巡展、一項攜手科研力量的考古行動、一個多學科共同攻關完成的文物修復項目……這些正發生在中華民族構建文化自信過程中的點滴之功,將匯聚成可期待的未來——科技力量展翅高飛,文明之光浸潤人心。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吳儂軟語,浸潤文明!在徐匯,新時代文明實踐「聲」入人心~
    吳儂軟語,浸潤文明!在徐匯,新時代文明實踐「聲」入人心~ 2020-12-12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訊攜手11家博物館舉辦 「網際網路+中華文明」大展國慶開幕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26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騰訊主辦、11家文博單位合作支持的「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以「文物的時空漫遊」為主題,首次以數位化形式結合創意互動玩法,共同呈現近百件著名文物。
  • 文明之光·2019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機構揭曉
    1月3日,由國聲智庫、《經濟要參》雜誌社、人民數字、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時代生態文明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智庫觀中國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召開。大會現場,「文明之光·2019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機構」揭曉。
  • 友邦保險攜手上海博物館 合作續寫華夏文明
    11月20日,友邦保險與上海博物館共同宣布達成文化合作夥伴協議,雙方將依託「夢想即是傳世寶」的美好寓意,通過跨界合作,以更加創新、多元、豐富的形式向公眾傳遞友邦保險未來,雙方還將攜手拓展合作範圍,開發更多獨家定製的文化體驗及活動,共同解密並續寫國寶背後蘊藏的「健康長久好生活」的傳世夢想。 長期以來,友邦堅守「保障為本」的核心理念,在時代更迭中,堅持為客戶提供關鍵時刻的保障與陪伴,助力客戶實現「健康長久好生活」。而這份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樣寄託於中華文明的無數文物瑰寶之中。
  • 思予跨界演繹讚美詩《聖潔之光》
    封面 ­  浮躁的世界中有那樣一縷聖潔的光,指引著我們心靈釋放與自我救贖。因此感恩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美好亦或是苦難,無需計較,堅信上帝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無限可能與驚喜!救主耶穌曾用他的寶血讓世人得以潔淨,得蒙救贖,賜予我們平安喜樂!聖潔之光照耀我們前進的方向,指引我們從蒙昧走向文明。
  • 三十而立 三星堆文明之光愈發璀璨
    三十而立 三星堆文明之光愈發璀璨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吸引了不少觀眾。    三星堆博物館下一步還將繼續拍攝製作青銅大立人、青銅縱目面具等國寶文物的系列動漫故事片。不少學者表示,學術盛會及其豐碩成果,有力推進了三星堆文化與古蜀文明研究和長江文明研究,並將對中華文明的產生和發展的研究產生積極影響。135件國寶重器 開創青銅特展大格局    7月18日正式開幕的「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展期將持續3個月。
  • 中國首次舉辦集大成亞洲文明展覽 49國451件組文物詮釋多元文明之美
    中國首次舉辦集大成亞洲文明展覽 49國451件組文物詮釋多元文明之美 原標題: 「美成在久 日出東方」部分,以文物為載體,凸顯各國歷史文化特色,反映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華文明,詮釋亞洲是人類文明之源;「美在通途 行久致遠」部分,展示了中國漢代以來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相關文物和亞洲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文物,表現古代中國與亞洲各國通過絲綢之路建立的經貿文化聯繫,彰顯亞洲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部分,展示了中國與亞洲各國文化遺產領域交流合作情況,攜手保護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 做強科技志願服務讓文明之光更明麗
    (中新網)眾所周知,科技志願者服務不同於一般的志願服務,服務和科技有關,因而產生的作用更加不一般。例如,中國科技館的志願者,他們開展在線志願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為革命老區山西省呂梁市的學生們長期進行科普活動,為老區攻堅注入了科技能量。
  • 文明實踐沐鄉野 春風化雨潤人心
    文明實踐沐鄉野 春風化雨潤人心 2020-12-22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大學生杭州研習中華文化 感知文明之美歷史之光
    郭其鈺 攝中新網杭州8月8日電(郭其鈺)從「五千年文明聖地」良渚古城遺址到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的西泠印社,從珍藏多件文化瑰寶的浙江省博物館到還原宋代都市風貌的「宋城」……已是連續第六年舉辦的臺灣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活動此間於杭州舉行。40位臺灣大學生在杭州開啟了一段文明探索之旅,親身體驗篆刻等傳統技藝,感知五千年中華文明之光。
  • 曲阜:「文明之光」耀聖城
    □梅花 陳曙光 張豔    播下文明的種子,必將收穫文明碩果。曲阜市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由表及裡立體推進,為城市文明「培根鑄魂」,形成了勤儉、仁孝、誠信、和諧的社會風尚,走出一條文明創建與文化氣質相融合的創城之路。今年11月份,曲阜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文明,是散布在古城曲阜每個角落的文化元素。
  • 陝西白水縣倉頡廟:穿越時空的文明之光
    原標題:穿越時空的文明之光——探訪白水縣倉頡廟背後的故事翻閱世界歷史,我們會發現,當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中落和消亡時,只有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從未間斷,並且翔實可考。那麼,中華文明為何能綿延不絕?文字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良渚之光:詩人、作家走讀美麗洲,看五千年文明之光如何照耀今日夢...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來都有著優良的閱讀傳統,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從程門立雪到鑿壁偷光,中國崇尚讀書繼世之風綿延數千年。良渚,是杭州的又一處世界級文化地標,也是中華文明的曙光地。在這顆「離我們最近的星星」之上,我們更要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將先民遺留下來的文明傳承並發揚下去。
  • 日照:碑廓鎮文明創建浸潤文化內涵
    日照:碑廓鎮文明創建浸潤文化內涵 2015-05-12 08:17:00 導讀:一年一度的碑廓鎮聖公山廟會落下帷幕,商品成交額140餘萬元,吸引遊客3萬多人。就是這樣一場屬於群眾的全鎮年度盛會,處處彰顯著文明:整潔的公共衛生,整齊劃一的商攤,規範的停車秩序……「我趕廟會趕了幾十年了,這次的廟會最文明!」前來趕廟會的董家同對筆者豎起了大拇哥。     文明不僅僅體現在這次聖公山廟會,從文明窗口、文明單位到文明行業,從文明家庭、文明村到文明社區,碑廓鎮處處沐浴著文明的春光。「全國文明鎮」何以文明,碑廓鎮給出的答案:文化浸潤文明。
  • 先進典型丨全國文明校園貴陽一中:文明浸潤校園 助力貴陽文明城市創建
    作為貴州省第一所一類示範性高中、特大型寄宿制高中,位於觀山湖區的貴陽一中近年來以 &34; 為抓手,通過建設溫馨校園環境、打造優秀教師隊伍、培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途徑,大力提升學校文化建設品位,讓文明浸潤滋養校園
  • 美國:人類之癌,還是文明之光?
    從這一點講,美國真不愧為人類之癌。說到這,可能美分們又要反駁了,比如舉例戰後對歐洲經濟起到極強恢復作用的「道威斯計劃」,我們偉大的文明之光美國為了挽救被打成了一片廢墟的歐洲「殫精竭慮」地籌謀劃策,如何能被污衊為「人類之癌」?然而美國的「道威斯計劃」真的是一切出於公心嗎?這又得說回到資本強國對貿易市場的爭奪。
  • 文明,一座城市的精神之光
    斑馬線上,不闖紅燈、禮讓行人,已成為廣大市民的出行習慣;停車位上,不管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都規範停車,停出一道文明,停出一道風景;「一米線」上,保持安全距離,有序排隊,人與人之間通過距離產生文明之美。 商超、窗口單位、車站裡,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良好,不厭其煩地回答需要幫助人的問題。「您把身份證放在這裡就可以通過。」
  • 人類科技與文明的發展
    科技是怎樣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讓我們從頭開始說起,38億年前地球上高溫充滿劇毒氣體,環境極端惡劣的火山口溫泉和海底誕生了原始生命就在改造地球,例如藍綠藻數10億年的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成分。在東方中國達到青銅器的製作高峰,青銅器已經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徵,古埃及出現以太陽和月亮為規律的日曆,兩河流域居民開始使用人事運輸工具,在兩河流域城邦時期創造了楔形文字,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古埃及的科學和文化達到極高的水平,比如金字塔建造,我們只能從遺留下的文物古蹟中窺探古埃及人的歷史。
  • 嘰裡呱啦和伊利QQ星聯名「出圈」 英語啟蒙跨界新潮流
    當致力於為每一個孩子打造「有趣、科學、量化、智能」的英語啟蒙教育龍頭企業嘰裡呱啦,遇上中國乳業龍頭企業的「國貨之光」伊利牛奶,這對破次元壁的其妙組合「強強聯合」,極富創新又相得益彰。嘰裡呱啦花樣跨界合作 將有趣有效進行到底值得一提的是,嘰裡呱啦秉承著包容開放、有趣有效的「浸潤式學習」理念,在嘰裡呱啦的品牌發展歷程中,曾與希爾頓酒店、京東教育、360兒童手錶、加拿大美人魚劇團、育學堂等多個品牌打造跨界合作聯名,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和品牌口碑。
  •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開幕 49國451件組文物參展
    記者13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本次展覽匯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共451件組文物。  「這是我國首次舉辦,亞洲大家庭共同參與、通力合作的亞洲文明專題展覽,參展國家數量、文物數量和精緻程度前所未有,堪稱『文物領域的奧林匹克』,是一次文物的盛會、文化的盛會、文明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