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坐落於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的曉書館一景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發育以及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來都有著優良的閱讀傳統,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從程門立雪到鑿壁偷光,中國崇尚讀書繼世之風綿延數千年。
良渚博物院鳥瞰圖
詩人寫道:我們都習慣仰望星空,卻忽略了腳下這塊土地,那才是離我們最近的星星。良渚,是杭州的又一處世界級文化地標,也是中華文明的曙光地。在這顆「離我們最近的星星」之上,我們更要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將先民遺留下來的文明傳承並發揚下去。
為此,杭州良渚新城管委會、良渚街道聯合杭州文化金名片『我們讀詩』,特別開展了「書香良渚:悅讀季」系列活動。
圖為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副主任沈麗月女士為採風詩人們介紹位於夢棲小鎮的大師村,這裡由原來的糧倉改造而成。
圖為杭州市餘杭區良渚文化村社區主任夏穎女士為採風詩人介紹這個被譽為「最美小鎮」的良渚文化村。
圖為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新港村黨委書記何建國為採風詩人們介紹新農村建設的情況。
6月27日至29日,秉承「書香良渚·全民閱讀」的主題,我們特別邀請了魯迅文學獎得主劉立雲、王自亮、海岸、盧文麗、顏峻、韓松落、泉子、任軒、馮國偉、蕭耳、彭濤、盧山、娥娥李、張海龍等15位詩人及作家來到良渚,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詩歌採風活動。
杭州因詩而名,詩就是杭州自古及今最重要的文化標籤。從白居易到蘇東坡,從「春來江水綠如藍」到「水光瀲灩晴方好」,從張岱到戴望舒,從「西湖夢尋」到「江南雨巷」,杭州從來都是一座詩歌之城。而良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美麗洲」。如若無詩,何談美麗?
採風詩人在良渚古國的瑤山祭壇
來自各地的詩人、作家們不僅參觀了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師村糧倉、玉鳥流蘇創意街、良渚博物院、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會址、夢棲小鎮設計中心、野蘆灣、瑤山祭壇、東明山森林公園、東明寺等良渚知名地標,近距離感受了良渚的文化底蘊,也為良渚帶來了令人難忘的詩與歌。
1、顏峻聲音現場
6月27日晚,詩人、樂手、聲音藝術家顏峻率先發聲,在良渚詩外空間進行了一場名為《在中國人最早耕作的良渚,我希望成為一份田野錄音》的演出,以帶背景獨奏、簡短的人聲、詩歌朗誦配合各種背景音效組合而成的音樂表現形式讓眾人耳目一新。
2、良渚詩人之夜
左起:張海龍、娥娥李、劉立雲、馮國偉、塗國文
6月28日晚,秉承「以詩歌的名義相聚,用靈魂之光激蕩良渚之光」主題,參加本次良渚採風活動的詩人、作家和詩歌愛好者們齊聚詩外空間,誦讀自己的詩歌,讓時光停駐下來,實力奉獻了一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詩人之夜。
3、良渚之光論壇
6月29日下午,在夢棲小鎮設計中心,來到良渚採風的詩人、作家們匯聚一堂,對話良渚博物院院長馬東峰,總結採風心得,暢聊今日良渚的詩意。杭州良渚新城黨工委副書記、杭州良渚新城管委會主任吳宏偉,餘杭區文聯副主席陳弋、良渚新城、良渚街道副主任沈麗月,餘杭區良渚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徐曉恩、杭州圖書館活動部主任周宇麟等出席了本次論壇。
良渚博物院院長馬東峰先生說到:「考古跟寫詩有點類似,是一個拼接歷史碎片的過程,我們現在看到的文物都是支離破碎的,考古人要做的就是縫綴的過程,很多人一輩子都寫不完一首完整的詩,但是他們看到的一定是一首詩的緣起。」
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劉立云:我與杭州有著很深的淵源,妻子是杭州大學77屆的,我在大學是哲學專業,哲學需要解決3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到了良渚以後,「從哪兒來」的問題有了大致的解答。中國的現代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到了良渚我們就知道了。這又解決了「到哪兒去」的問題。面對蒼茫的歷史,我希望我是良渚博物院看到的那只能夠穿越時空的玉鳥。這隻鳥是神的信使,我希望它把我帶到五千年前,給我一個展開想像力翅膀的機會,來擁抱良渚文化!
詩人、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王自亮談到:我在良渚博物院買到了一本叫做《權利與信仰》的書,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好,它把良渚文明的神權、王權、軍權三權合一的國家形態展現出來了。從博物院的玉鳥、神徽到世界設計大會的設計理念,這是過去和未來。這兩天在良渚的採風,我仿佛看到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景象,又仿佛看到了後工業時代新經濟的中心正在杭州行形成。從良渚博物院出來,來到世界設計大會會場,我的感覺仿佛像觸電一樣,那是因為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
各位詩人作家均有精彩觀點,論壇詳細內容見明日微信推送
4、韓松落作品讀唱會
29日晚上8點,韓松落的新書《我口袋裡的星辰如沙礫》詩加歌分享會。世道艱難,春雷滾滾,聽作家韓松落娓娓道來,帶你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向你描摹「怒河春醒」的破冰時刻,也勾勒出他「日拱一卒」成為一名作家的突圍路徑。比文字更難得的是,他還是一名聲音能直入人心的歌手,他所彈唱的《紫花地丁》《港灣》都讓在座者讚嘆不已。
論壇最後,是「我們讀詩」在良渚出品的新書《我們讀詩少年派》贈書儀式。「我們讀詩」總策劃張海龍說:「面對五千年文明的良渚,我們每位詩人作家都應該稱為文明的孩子,從良渚出發,讓我們開始每個人的奇幻漂流。讓靈魂之光激蕩中華文明之光,為五千年良渚再賦新篇,讓美麗洲在詩意對話中紙香墨飛更加美麗。」
本次活動由杭州良渚新城管委會(良渚街道辦事處)主辦,杭州市知聯會、杭州市圖書館、杭州市作家協會、良渚博物院協辦,我們讀詩及新假日傳媒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