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很多人都想通過文字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人將寫作作為自己的副業,獲得一份收入,但是寫作最關鍵的是要堅持,長期輸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習慣,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然而每個熱愛寫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被靈感枯竭所折磨過,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寫一篇文章,坐在電腦前,想半天不知道怎麼寫,好不容易憋出幾句話,又發現不太合適,刪了重新寫,一篇文章好幾個小時還沒有寫完。
如何解決寫作效率低,沒靈感的問題?下面幾個簡單實用的幾個方法,讓你不再苦於沒東西寫。
放棄完美,立即行動
開始寫作的時候,不要追求完美,先開始行動起來,不管寫的好壞,先寫出來,以量取勝,堅持日更,或者每兩天一篇文章,文章質量慢慢的會不斷提高,然而當你追求完美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效率會非常非常低,改來改去,最後反而寫出來的內容不夠好。對於一個餓肚子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吃得多營養,而是先讓他吃飽,先吃飽再吃好。
新手寫作遇到的瓶頸往往在於把寫作看得太重,什麼意思呢?就是總想著我的內容發出去有沒有人看,別人看了會怎麼想我,怎麼評論等等,這造成自己畏手畏腳,要知道網絡上的人很多,總有喜歡我們文章的人,我們的文章發出去,只是給這部分人看的,至於不喜歡的,那又如何?
多輸入,多積累
很多人寫作沒有東西寫,想半天就是沒有思路,磨了一個小時,一看就寫了幾行。其實最根源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腦子裡沒貨,學的少,讀得少,經歷也少,自然難寫。
這時候就要用輸出倒逼輸入,最常見的就是多看書,看書的好處非常多,一方面通過看書我們可以學習優秀作者的寫作思路,另一方面也能給自己積累更多的素材。此外,看書的時候心靜,也會經常出現很多靈感,這些靈感不光利於自己的寫作,也會在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帶來諸益。
勤記錄,多思考
通過學習,我們獲得了很多知識、信息,但是單純的這些對我們寫作的幫助並不是很大,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多思考、加工這些內容,融入自己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
不要等待靈感,也不要刻意尋找靈感,這讓人焦慮並且難以有好的結果。最好的辦法是平時養成記錄靈感的習慣,不管是用筆,還是手機,隨時記錄靈感和想法,很多時候,腦子裡突然冒出的想法都是很好的靈感,但是這些靈感轉瞬即逝,如果不立馬記錄下來,可能以後永遠也想不起來了。
另外在看書的時候,也一定要做好記錄,相信大家在看書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若合一契」「靈光一現」的狀況,這是書中的內容觸動了自己的靈感,這時候的點子、想法很重要,一定要記錄下來。
學會借力,複製雜交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不要追求絕對的原創,可以多借鑑優秀的文章,通過複製、雜交、融合的方式,用自己的話語、案例展示出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通過借力,讓自己迅速上道,寫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文章的觀點內容,都不是作者最初的原創,他也是從哪裡學來的,然後通過自己的語言分享給我們。知識和信息就是用來傳播的,當然我們不能走極端,不能原封不動照搬抄襲他人作品。
學會了這幾個方法和關鍵點,相信寫作會很容易,當然光知道沒有用,關鍵是付諸行動,然後堅持下去,寫作會越來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