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明雅
01、志同道合
價值觀,是水滴公司沈鵬挺在意的一個事兒。
2013年元旦剛過,26歲的沈鵬轉租自己位於北衛新園的房子,常規條件之外還有一條:「如果你是男,性取向正常並且符合美團的價值觀」,則可以和他合租,兩人平攤房租,一人900塊。
言下之意,多交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2016年,這位曾經的美團10號員工、2號銷售員,決定從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的職位上走下來,開啟自己從大二起就心心念念的創業行動,創辦與自己家庭背景相關的水滴籌。在與外賣業務兄弟們的臨別囑託中,他念著「大家要繼續以客戶為中心認真踐行並捍衛我們的價值觀,繼續保持我們各部門強悍的戰鬥力」。
這時候的美團外賣,已經從最初的10人「草根項目組」發展成為6000多人的龐大團隊,日訂單從不足10單增至300萬單,並在騰訊與阿里的博弈中並下大眾點評,成為國內在線生活服務平臺中的一極——「新美大」。
他在大四時以實習生身份加入美團,那是2010年,短短幾個月裡,從新人做到師傅,個人上單量一度佔到美團全部單量的1/3。他帶隊去天津開直營城市,拿著公司撥發的5萬元經費,在天津郊區租了套民宅就搞起來。第一個月,把天津城市的業績做到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
沈鵬有自己的方法論,比如把工作重點用於製造爆品——他談下9.9元香草香草雲南火鍋套餐,3天時間賣掉16800份,創下當時團購行業的銷量紀錄。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這應該是美團之於沈鵬的意義。靠著韌性和拼勁,沈鵬一路做到下轄北京、天津和山東的大區經理。同時,他以自己為標杆,招人時只找「真正優秀、可塑性強、拼勁兒大」的人。
後來,沈鵬寫個人博客日誌中回憶,「早上一睜眼就開始面試,從早到晚,篩選人才非常精細,團隊搭建起來之後,我們同吃同住,一塊打拼」。
十年後的現在,疫情結束後的5月,水滴公司已經進行了創業四年裡的第五次搬家,從原先望京一隅的眾運大廈搬到了隔條馬路的園區,水滴在這邊租了6層樓,容納了數千名員工。沒有富麗堂皇的招牌,只有一樓進門處掛著藍色的「水滴」兩字。
沈鵬的辦公地就在其中某層,開放工位,是那個數千分之一。
02、方法論
沈鵬在2016年4月離開美團創建水滴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家創業公司都被外界評價為「複製美團」——那是一種美團式工作方法和精神的「復刻」。
一份2012年的《美團網價值觀》內部培訓資料中,美團的銷售部給地推團隊做培訓,價值觀在美團績效評估體系中佔50%,另外50%是業績。「價值觀是整個美團團隊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的差距將是決勝的關鍵。」
水滴公司成立第一天,就有了使命和價值觀。公司第一版價值觀是照搬了美團當時、「以客戶為中心、團隊合作、擁抱變化、勤儉、誠信、敬業、學習成長」的內容。
水滴籌成立之初,面臨的第一個生存問題,就是如何從「輕鬆籌」虎口奪食。當時,後者已經成立近兩年了,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資方包括IDG、德同資本和同道資本等,註冊用戶規模超過6000萬。
沈鵬延續了當年做外賣開城的勇氣。他定下目標:2018年上半年反超輕鬆籌。
第一步是免費和讓利。此前,輕鬆籌會向籌資患者收取2%左右的手續費,水滴籌直接取消了這項費用。此舉一度引發輕鬆籌發出「擾亂市場」的批評,但用戶顯然是歡迎的,2017年5月,輕鬆籌也宣布對個人大病求助項目實行0手續費。
實現反超的關鍵還是線下。水滴籌要滲透的二三線乃至更低線市場,這是沈鵬過去在美團就熟悉的。
大病病人最集中的醫院被列為首批重點。線下人員迅速找到醫院,籤訂戰略合作,在周邊建站,由公司派出工作人員直接指導患者籌款。為了拉近與病患之間的關係,線下的這些籌款顧問還會贈送水杯、雨傘等禮物,甚至會在鄉村刷牆打廣告,儘可能地靠近目標用戶。
這種鍥而不捨、抗壓耐勞的精神是融進水滴籌骨子裡的。譬如招聘員工,沈鵬要的就是「志同道合」者。
一位水滴籌的早期員工至今還記得自己入職的前一晚,沈鵬打來一通電話,直言不諱地說「我們是六天工作制,公司群消息至少響到凌晨兩點」。
2016年8月19日,水滴互助產品上線100天,會員突破100萬。沈鵬,用美團的方式,邁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03、「小黑屋」
水滴公司的小會客室牆壁上,統一安裝了一套「服務鈴」裝置,按鈕上是水滴圖案,旁邊貼著使用說明:洽談等待時間超過10分鐘,可以按下服務鈴,行政部門會在2分鐘內給到反饋。
追求速度和效率,是典型的公司創業期緊迫感。
很難否認,這種緊迫感,使得沈鵬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成功。成立四年的時間裡,水滴籌共完成五輪共計約17億元融資,資方包括IDG資本、騰訊和創新工場等頭部機構。最新數據表明,水滴籌籌款總額已突破300億元,逾3億愛心人士參與支持了平臺上的救助項目。
只是,在這樣急速的擴張步伐裡,公司失衡了。
去年,這家網際網路大病求助平臺被曝光,線下個別籌款顧問為提高推廣業績,在醫院病房內幫助病人虛假填寫申報信息,隨意填寫募捐金額。
兩天後,水滴籌道歉並暫停了線下服務。沈鵬向外界發布了一封公開信,「我們價值觀沒有深入到員工心裡,我們的管理動作沒做到位」。整改措施同步進行,公司成立了檢查組,並先後在去年11月和12月進行了相關人員的培訓和考試篩選。
與此同時,一個監察部在這家公司成立起來,來自相關專業的人員進駐了企業內部,開始專職負責督查紀律情況。
郭南洋則見識到了「小黑屋」的力量。
他是美團300多號員工,去年年初來到水滴公司,負責企業文化相關工作。沈鵬覺得,公司擴張了,凝聚力不太夠了。他和沈鵬是在美團共事十年的夥伴,最是知根知底。水滴人喜歡喊他「老郭」,其實老郭很年輕,不過三十多歲。
2020年元旦前不久,包括老郭在內,水滴公司各部門的負責人,水滴保險商城總經理楊光、水滴互助業務總經理胡堯等16名高管,匯集到了北京昌平一家轟趴館改成的民宿,沈鵬還請來了一名來自國內一家大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的人力副總裁作外腦,17人一行,三天三夜沒有離開場館一步,開了一次公司史上最久的閉門會。
——為討論水滴公司新的價值觀。
去年11月爆發的水滴籌負面事件,給了沈鵬實實在在的刺激,他認為在某個方面,公司價值觀在執行上出了問題。
這些高管們,餓了就自己動手去做飯,累了,就各自癱倒在館內的沙發和幾張上下鋪高架床上休息,頭腦風暴的壓力靠一些遊戲機和撞球桌緩解,免費的啤酒倒是管夠,為的是防大家「瘋了」。
「小黑屋」之行後,又經過數月內多次會議,包括疫情期間的線上會議,最終成果出爐:水滴公司有了新價值觀——價值觀V3.0。
04、價值觀
水滴價值觀第二版是2018年制訂的,一共6條,「用戶第一、追求極致、開放心態、擁抱變化、誠信嚴謹、勤儉敬業」。
那時候,整個水滴公司員工只有幾百人,一同擠在一座二層小樓裡。
2020年春節前,水滴開始組織變革,這勢必帶來價值觀的升級。升級價值觀的另一個原因是,隨公司員工急劇擴張到如今的5000人,沈鵬覺得,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把價值觀迭代升級,找到更高標準上下貫徹,真正抓起來、滲透至全員,以後恐怕就更難了。
新價值觀如一個金字塔,塔尖是「用戶第一」,這包括C端和B端,是始終沒變的理念。塔身是「擁抱變化」「協同增效」。後者代表的是整個企業在協同式作戰中,達到增效的目的。塔基則是「誠信正直」「始終創業」。
疫情期間,這家公司曾實踐「協同增效」的大考。為給水滴用戶提供實時疫情動態信息,水滴人完成了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比賽。1月22日中午12點15分,公司二樓會議室裡,來自品牌、設計、研發、增長和產品的同學快速完成產品思路敲定,並在一個小時後進入實際開發階段,當天晚間,疫情動態信息產品上線。
次日,為保證數據實時性等,產品的項目組正式成立,有研發同學當天下午正帶著家人在商場採購年貨,臨時接到需求後,在停車場完成了開發工作。產品中疫情動態頁面自動化方案的第一行代碼,就這樣在停車場提交了。
這些來自不同部門的同事,以往業務交集其實很少,但項目配合的默契程度卻不亞於磨合很久的團隊。大家戲稱,疫情結束一定要開一個「網友見面會」。
對比舊版價值觀,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水滴弱化了原有的「追求極致」,沈鵬覺得盲目追求極致,或許使太多人喪失了對職業最基本的敬畏心。
去年8月,武漢曾有一位業績優秀的保險顧問,連著幾個月做到全國第一,一個人的成績相當於兩支團隊的成績。後來,公司在核聽錄音時發現,這位員工一部分業績是通過出售一些不存在的「產品」給用戶,向用戶混淆籌款和保險的概念,編造賣點。
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是,水滴公司毫不猶豫地將其開除掉了——在培養一位優秀人才實屬不易的前提下,這不算易事。
「踐行價值觀」「遵守高壓線」,這些口號在水滴愈來愈頻繁被提起。
當然,新價值觀中,每一個詞都是一個重新選擇的過程,譬如去掉了「勤儉敬業」,高管們也一度在「正直誠信」和「學習成長」中陷入激烈的探討。沈鵬說,每個詞都有價值,並非不在終版的價值觀中就不重視。
他著重強調了「始終創業」心態,希望大家能有空杯心態,維繫創業公司的狀態與味道,因為很多公司是稍微沒有創業文化的時候就廢了。與此同時,保持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公司很多模塊在保守做,不敢創新,但外部環境這麼大,再這麼做必死無疑」。
在短期願景內,沈鵬希望水滴成長為中國網際網路人身險第一品牌和平臺,慢慢發展成為中國版聯合健康集團。長期願景則是,成為中國有志青年的第一職業選擇。
一位水滴公司實習生曾發朋友圈寫道:每天敲代碼的動力,是幫很多人籌到救命錢。沈鵬點了贊,回復道:給力!
2011年初,王興也曾召集沈鵬在內的美團員工在九華山莊開了一天閉門會,當時美團陷入兩難:消費者第一還是商家第一?王興必須做出選擇。
閉門會的結果是,美團最終確立了「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的價值觀,相應的具體措施也很快衍生而出,比如更有利於消費者的七天無理由退款等,這也為美團搶佔市場贏得了先機。
沈鵬後來總結,根本就沒什么正確的選擇。只是選擇了,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05、商業體
納斯達克對待客戶們總如春天般溫暖,這家交易所的亞太區主席Robert H McCooey常年在紐約的康泰納仕大樓和中國打轉,那邊和已經敲鐘的朋友寒暄,這廂則向潛在的客戶傳遞友善。
去年的每個季度,主席先生都會去拜訪沈鵬一次,為的是嚴防友商紐交所搶人。沈鵬總說,水滴IPO這事,八字還沒一撇呢。
很難否認,水滴籌這一路走來,是順風順水的。
創業之初,兄弟傾囊,公司則接連參與了種子、天使和A輪三輪融資,啟動資金一度多到退還給一些人們。招不到合適的高管,他回去找到曾經的直屬上司王慧文,王二話不說就推薦了人脈。
聽聞沈鵬創業,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和王強也主動約他出來吃飯。
自然,這並非只是簡單的人際關係之交。
這家大病求助平臺,並非公益組織,本質上是一個新型的商業體,旗下除卻網絡互助平臺水滴互助和大病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還有更為重要的水滴保險商城業務線。2017年5月,水滴保險獲得保險經紀牌照,正式入局保險業。0手續費捨棄互助平臺的營收,依賴保險業,水滴籌完成商業閉環。
迄今,水滴公司尚未盈利,沈鵬解釋,一直是企業融資款項在支持0手續費的水滴籌業務。這也意味著,目前水滴保險商城的營收並不足以覆蓋整個企業運營成本。對於沈鵬來說,還有尋找新營收增長點的挑戰。
七年蟄伏於美團,沈鵬的創業理想,終於在孜孜不倦地汲取完養分後,有了落實的機遇。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一種創業執念給予的饋贈。
上世紀90年代末始,美國矽谷迎來一輪科技公司IPO浪潮,亞馬遜、雅虎和eBay之流摩肩接踵地敲響上市的鐘聲,造就資本與富豪的瘋狂。網際網路的能量快速傳至大洋彼岸的中國,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四大門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在國內續寫創業和上市的榮光,這股風直接吹來長達十年的創業熱情,在社交、電商、生活服務等各行各業烙上網際網路的印跡。
國內的學子再也按捺不住投身的心,王興是,沈鵬亦是。
22歲時,他一邊上學一邊做了一個網上自助留學社區,只是無奈社區最終淪為一個線下拉客的「二道販子」,他這才決定尋找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學習,直到在水木清華上找到美團。
事實上,沈鵬並非一開始就衝著BD的職位去的,他看上的是產品運營的職位,奈何面試沒有通過。不過,在一場面試結束後,他卻對這家公司的做事方法產生了興趣,便曲線救國,重投BD職位,最終成功入職實習,成為美團第10號員工。
迄今,沈鵬還能回想起上班那天,王興帶著包括他在內的幾個人去華清嘉園東門一家餐館吃飯,席間聊起團購的前景云云,讓人興奮而滿懷期待。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那麼多地方此時此刻正處在城鎮化不斷深入的浪潮中,有那麼多年輕一代正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並影響著他們的父輩。」在個人博客上,沈鵬曾經如此寫道:「是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今,這家公司的牆上,也處處還有「既往不戀,縱情向前」八個字的蹤跡,是的,那些最樸實的創業激情曾經如此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