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高院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近三年全省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情況。並且發布了山東法院辦理的十大破產典型案例。
淄博蘭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蘭雁集團)是集紡紗、織布、染整、服裝於一體的國內大型牛仔產品生產企業,成立於2001年11月27日,註冊資金19600萬元,經營範圍為紡紗、色織布、印染布、針織品、服裝、鞋帽、紡織機械及配件的設計、製作,貨物進出口。該公司是全國百家大紡織企業之一,職工最多時達到12000餘人。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紡織行業下滑、周轉資金短缺等影響,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無力清償到期債務。
2013年8月9日,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淄博中院)根據蘭雁集團的申請裁定對其重整。2014年3月31日,作出(2013)淄破字4、5、6、7-2號民事裁定書,裁定蘭雁集團、淄博澳宏紡織有限公司、淄博瑞康紡織有限公司、淄博鵬豐紡織有限公司進行合併重整。因在2014年7月9日四家公司合併重整分組表決重整計劃草案時,部分表決組未能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其後也未能協商一致,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宣告破產。
蘭雁集團複雜的歷史背景、沉重的債務和龐大的企業包袱,決定了儘管是破產清算,但企業徹底解困的關鍵,仍然是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人。淄博中院指導管理人先後與十幾個投資者進行洽談協商,特別是指導管理人根據投資人的經營領域和關注重點,選擇蘭雁集團的不同資產作為談判標的,經過多輪艱苦激烈的談判,最終籤訂合作框架協議。2015年9月,天虹集團注資山東蘭雁,企業開始正常運轉,年產4000萬米高檔牛仔布項目、年產1000萬米高檔環保型篩網項目列入全市重大項目和周村區重點項目。為解決職工問題,淄博中院在案件推進過程中,與政府、管理人、投資人反覆協商,最終實現了大部分企業職工再就業。同時,通過人員、設備轉換,順利完成了我國牛仔布及服裝行業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一科技創新平臺的平移,為後續發展保持了強大研發實力,公司生產管理及運營逐步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蘭雁集團進入破產程序後,淄博中院指導管理人始終堅持「破」中有「產」的理念,即使是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後,也始終堅持以「避免貶值、確保保值、力求增值」為目標,以「設備運轉、職工上班、市場保持」為最佳狀態,採取租賃經營方式,達到了「生產不停、隊伍不散、市場不丟」的效果。
蘭雁集團作為老企業,企業職工身份複雜,職工能否得到妥善安置,事關破產工作成敗。淄博中院在企業破產案件受理審查階段,即建議案件相關方考慮制定安置預案;在案件推進過程中,要求破產企業股權或資產購買方充分考慮接受職工。在具體推進中,人民法院、地方政府和投資人反覆協商,並多次協調市、區人社部門,最終實現2015年8月14日「既是企業宣告破產之日,也是新項目落地之日,同時還是職工上崗之日」的良好效果。此外,破產程序中面臨一個難題,即對於特殊資質許可的企業,因企業外殼更換,且政策上不允許轉讓,企業原來的特殊資質這一優質甚至「核心」資源無法保留。針對上述問題,在本案中探索試行了行政許可「平移」,即在新企業全面承接原企業人員、設備、技術等生產要素前提下,通過行政審批手續,實現行政許可由原企業向新企業的轉移。本案中,戰略投資人上海天虹集團註冊成立山東蘭雁紡織服裝有限公司,購買蘭雁集團大部分優質資產,並承接了蘭雁集團牛仔布研發技術、生產設備和經營管理人才。以這種資產整體轉讓為背景,「淄博蘭雁技術中心」這一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最終順利平移給山東蘭雁紡織服裝有限公司,該技術中心每月研發出幾十種新產品,保持了產品創新開發能力和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
閃電新聞記者 馬銳 杜玉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