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不應該是互金的天花板,而應是互金的底線和起點; 合規完成後中國的P2P才真正開始。」11月5日,由財新傳媒與人人聚財聯合主辦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合規與創新論壇,監管方、專家學者以及領軍企業代表齊聚。他們認為,應藉助合規契機,構建可持續的金融新生態。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
互金資產趨勢或是專業化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在論壇上指出,儘管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這幾年,也出過e租寶這類的事件,但他提醒,一定要看到普惠金融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是主流。「應鼓勵網際網路金融與實體經濟更加緊密結合。」他說,對網際網路金融要從源頭上實施一體化、穿透式的監管。但同時,一些基本的原則不能放棄,比如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另一方面,一些監管體制也會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
「傳統金融和新興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未來的理想狀態會走向更為專業的分工,傳統金融在資金來源方面仍然佔有優勢。」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在一些細分領域的資產端,網際網路金融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通過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有效降低雙方的成本,發揮最大優勢。「互金資產的未來趨勢是專業化,網際網路金融在一些垂直領域存在優勢。」
「監管早已明確釋放出信號,要求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真正去解決普惠的需求,而合規的本質邏輯就是小微資產為王。」人人聚財創始人兼執行長許建文說,在小微資產領域,網際網路金融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以人人聚財為例,現在車貸單月放款超6億,但放眼中國,私家車保有量超過一億輛,按其中10%的車主有融資需求來預估,那麼整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超過萬億。」
網際網路金融洗牌是在「還債」
隨著監管的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版圖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許建文指出,新政下,互金呈現兩方面的態勢。一方面行業將出現高淘汰率,目前業內存在的兩千家平臺中,到明年整改期結束時有9成將被淘汰。其中《暫行辦法》的限額政策將成為平臺數量減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做大額、企業端業務的眾多平臺被摒棄在合規門外,車抵貸、小額信貸和消費金融構成了 P2P新的三駕馬車。另一方面,P2P盤子縮小,集中度上升,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人人貸WE理財副總裁黃秋子同樣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和P2P行業在過去幾年中享受了野蠻生長、快速發展的紅利期,這個時期中積累了很多問題,當前洗牌期的網際網路金融是在「還債」。宜信高級副總裁劉大偉表示,整個行業將會經歷一個大的洗牌,監管辦法的規定也把行業門檻提得更高一些,很多機構會退出這個行業。
許建文指出,網際網路金融轟轟烈烈合規調整背後,蘊含的是三大「潛臺詞」——合規的本質是小微資產為王;合規的手段不是讓所有平臺都合規,而是淘汰掉劣質的不合規的平臺;合規的結果是行業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合規是底線而不是天花板
目前,監管進程近半、政策基本面確定的形勢下,互金行業必須緊跟合規的共識並無疑義,P2P優質平臺已開始思考如何在監管結束時獲取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互金平臺在政策壓力下,很容易陷入一切向合規看齊的單一維度,忽視了企業長期發展所需要的業務創新和優化。只有在合規同時不忘業務優化,才能在合規結束的時候,建立起競爭優勢。
「如果在合規調整中,整個公司一刀切,一切資源向合規傾斜,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那麼對企業是巨大的傷害。」玖富執行長孫雷也表示,合規不應該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天花板,而應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底線和起點。
「創新和監管不是一對天敵,而是可以實現相互促進。」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表示,合規是一種創新的動力,比如政策對銀行存管有了硬性要求,自然就會有一批支持銀行存管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湧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