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金融推動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金融行業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在分別經歷了萌芽期、試點期、快發期後,從強監管再到行業洗牌的過程如乘風破浪般加快業界迭變,準備迎接更加合規化的下半場。
目前,行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多元穩定的消費金融服務供給,短期內有助於提振居民消費信心,中長期能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並擴大居民消費意願。一方是傳統銀行、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等多方巨頭湧入,讓這個賽道呈現出巨大潛力。另一方,則是佔據行業中堅力量的消費金融公司早已進場布局,大家力求成為頭部,加劇了行業競爭態勢。當下各大公司都在積極布局金融科技業務營銷、風險合規管理以及貸後服務領域的落地,消費金融企業被國家重視的程度不言而喻。
記者了解到,中銀消費金融作為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同時也是消費金融行業率先試點的全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這家成長10年的消費金融公司既經歷了自身成長,也親歷了行業發展變遷,更見證了消費金融行業的分水嶺。通過產品創新、科技賦能、合規監管、優化服務等方式,中銀消費金融將良好的市場表現、專業化的運作和卓越的品牌形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享譽消費金融市場。
十年開拓 創新發展
從2010年6月12日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剛好經歷了10年的時間刻度。
10年時間,中銀消費金融已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擁有27家區域中心的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業務服務觸及華東、華南、東北、西北、西南近200個城市,累積服務消費需求達近2000億,服務客戶近4000萬,並跟隨中銀集團步伐,立足上海,普惠全國,服務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國家規劃重點區域,合規經營並發揮綜合優勢,在行業諸多領域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據了解,公司從最初的探索線下面籤模式到現在逐步搭建了線上線下融合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為主,場景商戶、金融機構協同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加速向輕資產、輕投入、輕人力的輕型化消費金融發展模式轉型,並與涉及家裝、教育、電子消費等數十類消費場景的200餘家合作方進行消費金融合作,促進了居民消費提升。
其中,在客戶服務網絡建設、貸款投放量、資產質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以及不斷迭代優化的業務模式上,為廣大客群持續提供了安全、便捷、專業、靈活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了居民消費意願和使用消費金融服務的意願,促進了中銀消費金融合規發展中各個服務環節的精準性,也探索出用「消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普惠金融之路。
記者了解到,中銀消費金融近年來一直堅持承擔探索場景消費金融的建設和開拓重任。中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田紅豔認為,消費金融行業要在場景體驗、支付方式、數據交互等多個方面進行設計開發,能夠給予消費者全流程暢通的消費、金融聯合體驗,促進行業群體擴大和內部良性競爭,發揮好健康安全生態對消費需求的整體提升作用。
田紅豔表示,以網際網路思維進行場景下服務模式的突破,是發揮出消費金融業務普惠效應的必然選擇,中銀消費金融10年發展不斷響應國家政策要求和行業變化,明確發展方向後不斷探索,合規經營並果斷選擇了科技場景賦能金融的多元化發展之路。
「例如已建設完成的『標準化授信流程』『專業化風險管理』『全方位客戶服務』這種專業業務受理平臺,不僅可以全面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也能推進自動化審批作業和智能化風控系統,以及持續優化貸款流程體系,這也是我們工作不斷向前推進,能走更合規化、專業化和便捷化道路的實戰經驗」。
田紅豔作為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除了管理好公司的經營,她對行業發展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她認為,除了科技賦能金融,消費金融公司最應該實時關注行業政策要求與合規監管,在此基礎上專注於打磨產品,圍繞額度、利率、期限、準入政策、增信條件等核心要素來提升標準化的產品配置能力,結合不同消費場景的不同屬性,進行各類參數的配置並適應客戶實際需求。
據記者觀察並以中銀消費金融為例,根據客戶細分客群定位的情況,該公司就推出了涉及抵押消費貸、信用消費貸、交易分期消費貸三大產品譜系,前提是一切按照強監管政策執行,產品細緻化的打磨提升了綜合產品服務能力,也逐步體現了消費金融公司特色和服務好客戶的消費金融需求。
合規經營 用戶至上
隨著行業深入強化監管後,企業就要面臨求新轉型、合規管理的關鍵期,創新超越的多元化發展和業務流程的全面合規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勝出的關鍵,探索運用與推進落實則直接影響公司經營的變革轉型和整固提升。據悉,中銀消費金融在10年的發展中一直在摸索創新,力求推進新型展業模式與強化合規監管。
中銀消費金融內部人士透露,企業在探索中創新已成為發展的必要方式,今年公司在移動化建設上投入較多精力:利用自有App、微信、合作方App、線上廣告連結等多元化的線上入口為客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同時,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設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多項智能化作業平臺。目前,公司已經對線上線下各類業務進行了全平臺的整合,目前已經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利用統一的自有App和微信服務號作為入口進行全產品的全流程服務。
同時,中銀消費金融還積極與今日頭條、京東、新浪等網際網路巨頭進行深度的純線上合作,加強線上消費金融服務需求的快速響應。線下,在教育、健康、家裝、車裝等行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供現場申請、後臺遠程審批的服務,為客戶提供現場及時的金融服務。記者得知,中銀消費金融已經建立了統一智能化的服務平臺,並積極籌劃啟動「雲金融」項目;用「雲計算」與「微服務」來探索自動化審批貸款的流程模式,並定製出風險控制策略,增強安全性的同時也大大助力了科技賦能金融平臺化建設。
另外,中銀消費金融為貼近新一代消費群體需求,打造了以抵押為基礎的「抵押消費貸款」、以信用為依託的「信用消費貸款」、商戶聯合形式的「交易分期消費貸款」線上線下融合的產品體系。憑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還款方式靈活等優勢,致力於服務廣大民眾、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助力實體經濟轉型。
田紅豔認為,中銀消費金融作為監管審批的正規軍,必當遵守合規經營且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做好客戶關係的管理和維護,特別是客戶合法權益及隱私的保護,只有讓客戶使用消費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安心、放心,才能持續為客戶提供服務,發揮好促進消費的作用。
據了解,中銀消費金融形成靈活的審批流程引擎、決策引擎和模型微服務三大引擎,是利用大數據進一步完善了反欺詐和徵信體系構建,並將產品從信用類、抵押類貸款擴展到了以教育雲分期、技能雲分期等為代表的場景分期產品,和以樂享貸、薪享貸等為代表的普惠信用產品讓服務更加普及和精準。目前,中銀消費金融打通「雲金融+PAD」通道,已實現全移動作業模式落地和線上申請和審批工作,使得更多產品達到了「秒批秒貸」的程度。
田紅豔在實踐工作中總結:要解決合規問題就不能忘記服務消費、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在服務流程各個環節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做好服務便捷性與合規管理的結合。例如在貸前環節運用活體檢測、人臉識別等多技術做好反欺詐;在貸中環節利用行動裝置數據採集分析配合遠程面談形式快速確認客戶貸款需求真實性;在貸後環節利用智能外呼為主的手段回訪客戶是否被違規收費並知曉利率等來確保客戶權益得到保障。
「我們在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優化公司經營模式,滿足客戶人群應急資金需求和消費需求服務,多元化發展與強監管並行一直是我們的動力。看到我們公司一直在注入科技因子,堅持科技引領來轉型創新變革,可以說每走一步都是脫變的足跡。」田紅豔強調。
記者也注意到,中銀消費金融APP3.0新版本已對外發布上線:新版本全面整合了產品譜系,並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安全、簡單、便捷以及普惠的消費金融商品和服務體驗,豐富了貸前、貸中、貸後一體化線上全流程服務。這也印證了業內分析,中國的消費金融行業正迎來科技變革時代,而消費金融公司也迎來多元發展與強監管並行的春天。
借勢科技 保障有力
特別是今年受特殊時期影響,客群消費習慣的變化也推動消費方式的改變,而遠程智能服務則緩解了特殊時期衝擊下客服的壓力,這對特殊時期服務的政策調整都能通過智能外呼形式對客戶進行觸達,讓客戶安心和放心。可以說特殊時期也加速了利用科技獲取客戶的方式,使特殊時期間消費金融服務得到有效保障,成為行業的新機會。記者得知,中銀消費金融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構築了核心競爭力,並瞄準不同細分市場,採用適合自己的業務模式進行客戶發展。
面對特殊時期,雖然對行業獲取客戶的難度增大,機構之間的爭奪也更加激烈。但中銀消費金融敏捷反應,迅速建立了特殊時期防控工作體系,加強了金融服務保障和規劃準備,並在穩中求進的戰略總基調中安排落實了更多細節來吸引客群:例如打造獲客、活客、留客的營銷服務閉環;深挖客戶價值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實現盈利;完善產品配置優化系統和客戶體驗,通過推動好的項目做實客戶互薦、業務互補、渠道共建和系統互通的工作;重塑風控體系和新一代IT系統建設,尤其抓住特殊時期後政府支持消費行業、地方發放消費券等機遇,穩步推進場景合作的項目落地。
田紅豔表示,公司在未來工作規劃中不僅加強產品配置、業務營銷、風險管控及貸後管理等各環節,還會不斷強化實施特殊時期專項政策;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客戶服務、質量管控等工作;層層壓實風險偏好與動態指標管控;優化產品投放的規模與期限配置,提升產品迭代和創新效率。
「新一代信息系統就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們非常重視並進行了周密部署,公司全面轉型的關鍵就是首先通過金融科技應用來強化核心競爭力」。田紅豔強調,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進頭部」的發展要求,公司將尋求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看好與科技機構的戰略合作。在金融科技和消費金融行業深度融合的大趨勢下,公司未來的科技發展會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和大勢所趨,很期待通過與中銀金科的深入合作,希望打造出更多示範項目和標誌性工程,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優質、便捷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