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立下誓言的女孩;第二部分,無數嬰兒的「媽媽」;第三部分,鍾南山的「姑婆」。
正文
肺炎疫情爆發後,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披掛上陣逆行武漢迎戰病魔,讓14億全國人民為之動容。其實在新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像鍾南山院士這樣舍小我顧大家的醫生,我國婦科領路人林巧稚就是其中一位。
一、立下誓言的女孩
1901年林巧稚出生於海畔小鎮鼓浪嶼的一個醫學世家,二十歲時她考進了廈門的女子師範學院,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接觸到了先進的愛國救亡思想。畢業後的她懷著濟世救民的心報考了協和醫科大學。
但攻讀醫學專業要八年後才能從大學畢業,林巧稚做了這一決定就意味著她要放棄二三十歲這段戀愛的黃金年華。由於當時處於舊社會,人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林巧稚如果年輕時候沒嫁出去,以後可能就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醫生這一條路。
八年後,已經二十八歲的林巧稚從協和醫大畢業,順理成章地入職了協和醫院婦產科。當時的協和醫院有一條耐人尋味的規定:受聘的醫生不能結婚,更不能生子。林巧稚狠下決心選擇遵從規定,並立下了「終生不嫁,專注醫學」的誓言。
二、無數嬰兒的「媽媽」
由於工作出色,有基督教背景的協和醫院將林巧稚送到美國進修。39歲時林巧稚對胎兒在子宮呼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被美國授予「自然科學榮譽委員會委員」的頭銜,但她不留戀國外的生活,取得榮譽證書後立刻轉身回國。
回國後林巧稚升任為協和婦產科主任,但當時正值抗戰期間,她工作不到一年就被日寇驅逐出醫院。為了生計,同時也為了平民百姓的健康,她在東堂子胡同開了一間小診所接診,北京一些難產急產的窮人婦女,經常找她幫忙接生。後來局勢好轉,林巧稚回到協和醫院復職主任醫生。
林巧稚沒有擺「主任的架子」離開病床高坐辦公室,相反她經常下到一線,親手指導年輕醫生如何溫柔安全地取出孩子,減少媽媽的痛感。林巧稚一生親手接生的嬰兒數以萬計,她改良的接生方法更是造福了無數新生兒,所以她也是讓千萬嬰兒安全降生的另一位「母親」。
三、鍾南山的「姑婆」
鍾南山院士也出生於鼓浪嶼,他和近現代兩個名人有著親戚關係,一個是大文豪林語堂,另一個則是林巧稚。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名叫廖月琴,她有一個年紀相差不大的「姑姑」廖翠鳳,而廖翠鳳的丈夫正是林語堂,所以林語堂是鍾南山院士的「姑老爺」。
鍾南山院士還有一個舅舅,名叫廖永廉。廖永廉的堂妹廖雪琴嫁給了林巧稚的侄子,所以林巧稚女士和鍾南山院士的親戚關係雖然比較偏,但是兩人見面的時候,鍾院士出於對家族長輩和行業前輩的尊敬,還是會叫她一聲「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