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論輩分,要稱林語堂「姑外公」,叫林巧稚一聲「姑婆」

2020-12-20 南宮欽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正值84歲高齡的鐘南山又再次選擇回歸到抗戰第一線,遙想十七年前,也是他首先提出"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鍾南山曾說:"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他堅毅的目光中流露出對抗疫必勝的決心,他重新回歸到大眾視線,人們想從各個方面了解究竟是怎樣的經歷,才能造就這樣一位優秀的醫生,我們驚奇地發現,鍾南山的家族中不僅出現了他這樣一位名人,他的親戚中不乏林語堂、林巧稚這樣的文化名流。

鐘山以南——鍾南山的家族史

鍾南山的父親同樣也是我國一名優秀的醫生,主攻兒科。當年,鍾世藩以優成績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當年的淘汰率之高簡直難以想像,與鍾世藩同期進入課堂學習的四十餘名同學,最終能夠順利畢業的僅有八人。其中就有鍾世藩的身影。

從協和畢業後,他又選擇到美國深造,去往紐約州立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鍾世藩學成歸國後,在1933年與廖月琴結為夫婦,三年後鍾南山在南京出生,因為廖月琴生產的醫院在鐘山以南,同時期望兒子的為人能夠像大山一樣端莊持重,屹立不倒,所以她為兒子取名為"鍾南山"

廖月琴和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女性相比,從小養尊處優,而且受到過高等教育,也曾經赴美深造學習高級護理,與丈夫鍾世藩的事業不謀而合。當然,在那個年代一個女子一生的榮華還要看她的家族是否實力雄厚,廖月琴出身於聲名顯赫的廖氏家族,這也是支撐她不斷學習的有力保證。

今日到了鼓浪嶼,還能從一些老人口中得知,昔日廖家的榮光。提起當日的"鼓浪嶼廖家",在全國範圍內都聲名遠揚,廖家世代經商,廖月琴的祖父廖宗文靠著售賣竹製家具碗筷而發家。他一生有四個兒子,分別為廖清霞、廖悅發、廖天賜、廖天福

那些讓你想不到的名人,他們之間竟是親戚

廖家的四個兒子,個個都有出息,而且不借靠祖輩榮光,全部自食其力白手起家。大兒子廖清霞不將視野僅放在國內,他前往"南洋"印尼,興辦造船廠等實業,沒過幾年陡然而富,拉攏二弟廖悅發一起創業,兄弟二人衣錦還鄉。

回國後的廖悅發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人送外號"廖財神"。這可不是為了恭維他才起的外號,而是實在跟著廖悅發就能賺到錢,而被人敬佩得來的威名,廖悅發是廖家真正的掌舵人,他在鼓浪嶼建起兩座花園洋房,在當地頗為惹眼。

他的獨女廖翠鳳的夫婿就是在文學界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他的最為出名的作品《京華煙雲》,就是林語堂仿照《紅樓夢》的體制結構,用英文所寫的一部傳世經典。但是廖翠鳳和林語堂初相識之時,林語堂還什麼都不是,除了有一紙文憑剩下的什麼都沒有,林家與廖家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百無一用是書生",廖翠鳳的母親擔憂從小沒吃過苦頭的女兒,嫁給林語堂會挨餓受窮,不過廖翠鳳可不這樣想,感情和快樂不是用金錢就能衡量的,如果人人都攀附權貴,那麼又有多少人會挖空了心思想和廖家攀親,自己一生豈不是要錯付在一場無愛的婚姻裡!

廖翠鳳風輕雲淡地和母親發誓,自己除林語堂再不嫁他人,因為她最看重的就是林語堂的才華,沒有什麼別的。

因為林語堂當時太過貧窮,他們二人成婚之後還是居住在廖家的一間廂房裡,結婚當晚,林語堂做出一件驚人之舉,他燒掉了同廖翠鳳的結婚證書,林語堂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此舉是在報答廖翠鳳矢志不渝的愛情之心。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從小喊到大的"鳳姑",就是林語堂的妻子廖翠鳳,順利應當也就是鍾南山的"姑姥姥",這樣一來鍾南山也要稱林語堂一句"姑外公"

更加巧合的關係是,我國婦產科專家"萬嬰之母"——林巧稚,論起來還是鍾南山的"姑婆"

林巧稚雖然終身未婚沒有子女,但是她有一個侄兒,是同她關係最好的,名叫林嘉澤。林嘉澤,林嘉澤長到了二十來歲,有了心儀的女子,林巧稚幫他上門求親,那女子便是廖翠鳳二哥廖超照的女兒,名叫雪琴。

這位雪琴就是鍾南山的表姐,她與林嘉澤結婚後,鍾南山按照輩分也要隨表姐稱林巧稚一聲"姑婆"。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還真是尤為奇妙。鍾南山和林語堂、林巧稚之間竟然還有這樣盤根錯節的親戚關係,不由得讓人感嘆優秀的人總歸是一處的,畢竟"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言傳身教

在這樣家庭氛圍下長大的鐘南山,自然也會在自己所在領域發光發熱,因為家庭是孩子第一間教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鍾南山的父親在世時,總是念叨著這樣一句話:"人活一輩子,總要留下些什麼"。到了晚年的鐘世藩備受眼疾困擾,他的視力下降得很厲害,看東西看久了時常還會重影,但他深知一個老醫生最珍貴的就是行醫一輩子所積累的經驗,他不願意讓這些經驗都跟隨著他一起化作塵土,消失在天際,所以選擇寫作一本關於兒童病症症狀學的書籍。

因為體力不濟,所以寫作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鍾世藩寫一會兒,眼睛便已經昏花,所以他時常捂住一隻眼睛,用放大鏡輔助看字,一隻眼睛累了就換另一隻。這樣一直堅持下來完成了一部幾十萬字的著作。

成功是沒有什麼捷徑的,這和出身於什麼家族,流傳怎樣的基因無關,鍾老先生的韌勁兒和決心,才使得他在醫學領域能夠持續發光發熱,這是我們年輕一代都應該學習的楷模。

相關焦點

  • 鍾南山的姑婆林巧稚接生過袁隆平,這是緣分嗎
    鍾南山的姑婆林巧稚竟然接生過袁隆平,神奇吧,世事有時候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兩個院士怎麼會有這麼一層鮮為人知的關係呢?這就要從中國婦產學科的奠基人,著名醫學家林巧稚說起了……林大夫那是大大的有名啊,據統計,林大夫從醫一生總計接生過5萬多名嬰兒,被人稱為「萬嬰之母」。
  • 此人是鍾南山的姑婆,誓言終身不嫁專注醫學,一生造福無數新生兒
    導讀 本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立下誓言的女孩;第二部分,無數嬰兒的「媽媽」;第三部分,鍾南山的「姑婆」。 但攻讀醫學專業要八年後才能從大學畢業,林巧稚做了這一決定就意味著她要放棄二三十歲這段戀愛的黃金年華。
  • 袁隆平:我很感謝林大夫,還有鍾南山說我沒有不良病變
    在頒獎儀式上,鍾南山院士風趣地說:袁隆平比我大幾歲,所以我叫他「隆平大哥」,他的身體非常好,我今天早上特別檢查了他的身體。但是唯一有一條就是,以後別再抽菸了好不好?祝您永遠健康!這是一天之內鍾南山院士第四次勸袁隆平別再抽菸。頒獎儀式當天,受會務組委託,鍾南山院士專門在醫院為袁隆平做了全面身體檢查。
  • 中文印表機的祖師爺,痴迷文學曾和魯迅對罵,鍾南山稱呼他姑姥爺
    然而事實上,在一百多年前,中國已經出現一個毫不遜色於達文西的人物,他就是鍾南山的姑姥爺林語堂。鍾南山院士一、發明印表機的天才林語堂是上世紀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一個徹徹底底的文科生,理應和發明創造拉不上關係。
  • 看了鍾南山院士的夫人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名門貴族
    19歲的鐘南山考上了北京醫學院,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據說當時鐘南山經常去看望一位姨婆,恰好李少芬訓練之餘也常去看望一位姑婆。最巧的是,姨婆和姑婆又是一對閨蜜。所以緣分這東西,一旦來了,擋都擋不住。
  • 你猜袁隆平和鍾南山什麼關係
    兩人之間的聯繫牽扯到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被譽為「中國醫學聖母」,開拓並奠定了中國婦產科學基礎的醫學家——林巧稚。 林巧稚一生親自接生5萬多嬰兒,其中就包括冰心、林徽因的孩子。1930年9月7日,林巧稚接生了一位男嬰,後來發展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
  • 過節的尷尬,滿屋親戚分不知該怎麼叫?堂親表親難以分清
    日常生活中要向長輩請安、敬煙、讓座、讓路,坐次上也十分講究,不能亂了禮法。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甚至命運都會受到禮法的影響和傳統道德的束縛。那麼,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對長輩該都有哪些尊稱呢。對於平輩有哪些稱呼呢?對於晚輩又該怎麼叫呢?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傳統稱謂。
  • 揭秘83歲鍾南山顯赫家世?父母畢業於北京協和,堂姑祖父是林語堂
    鍾南山(後排右)全家福 也是這一年,鍾南山報考大學時決定學醫,「跟爸爸討論了半天,他說學醫的話,不單是自己身體要好,而且要幫別人身體也健康,我於是決定讀醫學。」
  • 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如何論輩分,郭德綱憑啥喊潘長江大哥
    要知道潘長江在全國成名的時候郭德綱還蹲在店裡賣蓄電池呢,不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上看,潘長江都應該算郭德綱的前輩吧。對這個問題,筆者的觀點是,首先,大哥也算是對行業前輩的一種稱呼,比如成龍大哥,當然在個別地區除外。其次,嚴格論起來的話,郭德綱和潘長江還確實是同輩關係,喊一聲大哥一點兒都沒毛病。
  • 農村青年拜把子的尷尬一幕:論輩分該叫爺,拜完把子稱兄弟
    記得當初看愛情公寓的時候,悠悠出場,呂子喬喊了一聲「小姨媽」,引得全場爆笑。《愛情公寓5》中悠悠和關谷結婚,子喬想了一個問題:該叫關谷兄弟呢,還是該叫關谷小姨夫?這樣的尷尬問題我們村的一群年輕人也遇到了。
  • 鍾南山冷知識:名字有講究,用自己身體做實驗,與林語堂是親戚
    院士鍾南山>1、鍾南山,1936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京。之所以叫鍾南山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鐘院士出生於南京中央醫院,醫院位於南京鐘山的南面,以南山為名,既契合了出生地,又蘊含了美意。鍾院士對小白鼠很感興趣,很快成為合格的飼養員;9、國學大師林語堂、骨科生物力學專家戴尅戎院士、醫學家廖永廉、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聲樂家林俊卿都是鍾院士家親戚;
  • 著名產科醫生林巧稚
    這是中國被視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醫生臨終前留下的最後兩句話。時間在1983年4月22日清晨。這一年,林巧稚82歲。她說,自己最愛聽的,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許多老百姓因感念其高尚的醫德,而給被救活的孩子起名「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等,以示對林巧稚的永久紀念。不僅如此,林巧稚還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她還首創在中國開展新生兒溶血症的換血治療。
  • 馬仙洪要叫張楚嵐叔叔?看了各大門派輩分表,原來風正豪更離譜
    為了接近碧遊村村長馬仙洪,張楚嵐拿出當年三十六賊結義的事情,表示馬仙洪要叫自己小叔叔,以此接近並且激怒馬仙洪,來完成自己的計劃。那麼,馬仙洪為什麼要叫張楚嵐叔叔呢?其實劇情中很多同齡人的輩分都非常亂,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主要人物輩分表來看一下吧!其中風正豪做的事情更是離譜。
  • 從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看林語堂的自譯
    本文將從功能主義目的論出發,解讀林語堂的自譯散文作品,功能主義目的論為我們看待林語堂的自譯現象提供了更為開放的視角。中國的自譯家有張愛玲、蕭乾、林語堂等,本文對林語堂的自譯作品進行探討,林語堂的雙語散文很多都是自作自譯的,而且翻譯後的譯文,不少地方都對原文做出改動,按照傳統的翻譯理論來看,譯文與原文是「不等值」的,我們該如何看待評價這種現象呢?這是對原文的「不忠實」嗎?本文主要以錢鎖橋先生編輯的《林語堂雙語文集》為個案,從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角度對林語堂自譯作品進行探討,並會對林氏的自譯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
  • 輩分差太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23歲被叫爺爺,嚇呆女朋友
    尤其是過年回家,面對一幫不怎麼熟悉的面孔,你要按輩分叫這個舅舅,叫那個姑姑,更誇張的是,有些明明年齡比你小得多的人,你還要喊人家一聲爺爺。有什麼辦法,人家輩分大啊。這時候我爸趕緊笑著解釋:你倆雖然年齡差不多大,但輩分隔得大,所以他叫你爺爺也沒什麼不妥。從那以後,我再見到那個「孫輩」的同齡人,都是一臉的尷尬,生怕他再叫我一聲爺爺。
  • 為讓他人叫自己一聲「叔」!桂林男子持械將人打傷
    溶江鎮司門街發生了一起故意傷害案潘某讓他人叫自己一聲兩人是鄰村,沾親帶故,論輩分羅某是小侯的遠房叔輩,於是小侯便在宵夜攤對羅某以「叔叔」相稱。幾杯酒下肚後,潘某表示,自己與羅某從小玩到大,關係就如親兄弟一般,既然小侯稱羅某為「叔叔」,那便也要稱呼自己為「叔叔」。與潘某非親非故,且素不相識的小侯當然不願意。
  • 媽媽的舅舅叫「舅媽」好像不太對啊 年夜飯前必讀:親戚稱呼全攻略
    過年回老家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很尷尬的情況就是年齡和輩分不符很多年紀差不多的可是輩分卻相差好幾倍的現象發生。先看看網友的奇葩經歷,小牛看的是眼花繚亂,掰著手指和腳趾都算不清楚這輩分。我國是禮儀之邦,輩分稱呼複雜多樣。一些不常見面的親戚,稍不留神就會叫錯。前兩年「央視新聞」提供了一份拜年稱謂全攻略,今年我們再看看——
  • 王源稱自己是狗的叔叔,一旁的戴軍傻眼,輩分全亂了
    當王源被叫醒的時候,還溫柔的撫摸著狗狗,讓他醒一醒,因為自己要離開,回自己的A棟了。臨走的時候,源哥很寵溺的對著狗狗說:「源叔叔要走了」....一旁的戴軍傻眼了:你說啥?看戴軍老師一臉懵的表情,王源這才多大啊,讓一隻狗叫他叔叔....這輩分也太亂了。青春旅社有十二個人,他們就像家人一樣在一起,他們年齡有差異,但是王源一直都是管男的叫哥哥,管女生叫姐姐。
  • 娛樂圈輩分最重要,敢稱劉德華為「華仔」的3位晚輩,杜海濤在列
    在娛樂圈裡面,都挺注重輩分的,特別是在香港那邊,從對一些前輩的稱呼就知道,比如周星馳被後被們喊星爺。周潤發也是被尊稱一聲哥,劉德華也是被後輩成為華哥。這些尊稱代表著對長輩的尊敬。但是有一些人就是情商低,在公眾場合也不知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