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曉宇宙論文作品
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
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
格是詩詞的不同音節所形成的模式,現代字分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一首詩的每一句,都存在平仄聲,古人根據這一規律,將平仄交叉使用,而規定的詩詞規則,稱為律,按著這種規則詩譜詞牌,所寫的詩詞,如果有一個字出律,就是違背了這種格律,就算不合格。
七律有七律的格式詩譜。五律有五律的格式詩譜。當然,七律詩譜是五律詩譜發展而來的。
廣大的朋友們沒有看到體會到平仄韻律的音樂美,所以就認為是一種限制,不錯,沒有規範不成方圓。在過去的科舉考試中,必須用古詩詞的字。也就是平水韻所包含的字,這些字是先前文人們的總結。
考狀元以下所分類的等級,就是看詩詞文章內涵與格律相統一成度,以及出格出律而定級別的。很多文人墨客,考了一輩子的舉人。大多是差在格律上,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確定無疑的。朋友們做了一輩子的詩詞。玩也當玩兒了。為什麼就不能入流呢?想想看,不同化格律字韻,就始終是不入流的人才啊!
平水韻共106韻,其中平聲30韻,(上平15韻,下平15韻) 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平聲字較多,分為上平、下平兩卷。
中國作家徐景輝先生跟我說,就是這個,把這些字全背會了,就行了。
也就是說中國古人,把中國漢字總結到106個韻。一個韻當中可以查到同韻的字。如果真背會了,就真的不用查手機查字典來合對平仄聲出沒出律了,這是先人總結的一個好東西。
但是中國現代詩壇,確規定用平水韻的字,就必須是平水韻,而不能用字典裡的字。用字典裡的字叫新韻。其實是有些混亂,亂在哪裡?《新華字典》裡的所有字,理所當然包括了平水韻裡的字。為什麼規定平水韻就屬於古典詩詞,所謂的新韻就不屬於古典詩詞類呢,這個劃分非常的牽強。
因為所有的新韻詩詞,所用的字有平水韻裡的,也有字典裡的,又怎麼能分清不是古典詩詞的類型呢?格律和字數,隔句尾字都押同一個韻母,那一點都複合古韻詩詞,就因為用了平水韻裡沒有的字,就不是古典詩詞類型了?
現在今日頭條上的詩詞愛好的朋友們很多很多,詩詞寫的意思境界都不錯。但複合平仄格律的不多,能分清平水韻和新韻的更少了,包括我也是在現學現賣。
中華詩詞用字改革勢在必行。將平水韻、新韻統一。形成:中華古典詩詞韻律規範成書。
以平水韻的字為基礎,根除平水韻中錯誤的地方方言用字的字音。以普通話,《新華字典》標準的平一二聲,仄三四聲為標準。
把中華所有的字,韻母相同的字,分門別類從新排列組合成書,公開發行,成為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一個標準的字韻表。這將是中華詩詞文化的裡程碑,統一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是當代中國詩詞人的責任。也是中國國家文化底蘊的責任,為將來中華人人都是詩詞人,奠定中華人品素質做根本的質地基礎。利於當代,功於千秋。
延用先人們總結的七律五律七絕五絕詩譜格律,和據統計的一千多種詞牌格律,是沒有問題的。其實平水韻根除更正地方上的方言用字音到普通話的標準音就可以了。擴大到中華所有字的同韻母、同類組合。
其實更嚴格的字韻母,還是當代的標準拼音。比如yin和ying本不是同韻。men和meng等等,在平水韻的字裡確規到了同韻字裡。按現代拼音,是不同韻的。這就是古代有名的詩人,用現代的拼音標準來橫量出律的原因所在。有名望的詩人沒錯,錯在平水韻的字韻不規範。
現在很多在今日頭條寫詩的人,因為用的是平水韻字,所以用標準的拼音韻母一衡量,又出律又出韻。
過去秦始皇給人類的最大貢獻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轍距。
古代的文人延用了平水韻,是沒有現代精準的拼音韻母更精準。中華文學藝術家都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天才,怎麼就不能修訂一本,中華統一古韻詩詞精準字韻表的書呢?
2020年5月26日有感《中國詩詞大會粉絲圈》圈主推送的@趙小二的文藝江湖,轉發同時評論以上論文。
文章原創中華古典詩詞改革研究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