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各大媒體平臺,之所以能把朋友們不符合規範的詩詞發表。就是給每一個作者、修改更正再學習的機會。如果每一個詩詞愛好者,都有一個不能讓不規範的詩詞影響到別人的責任心,慢慢的所有的詩詞愛好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同步到規範的詩詞文化中來。
在漫長的歲月中,普通老百姓都願意誦讀詩人的詩啊!這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愛好和娛樂。 更是從骨髓裡播下了中華詩詞文化的底蘊。之所以這樣,很多在頭條和百家號的讀者,都能寫詩啊。就因為有這個久遠詩詞遺傳基因啊。
我發現很多朋友們的詩,只是調整一下,字與字之間的位置。很多朋友就已經符合了詩詞平仄格律的規則。但這還遠遠不夠啊。只有熟讀一下各種詩詞的規範。按平仄格律寫,達到每首詩不出律。無論是長詩還是短詩,一般的規矩來講,隔句押未字韻。就符合了押韻母的規則。
我發現很多過去的著名詩人,由於古老的韻母,沒有現在的明細精準。所以有些名師押的是大概的韻。比如in和ing與en不是同韻,但在追求完美的字意上,勉強的算同韻,還是不嚴謹的。
這樣造成詩詞韻字的混亂,不只是一首詩詞的問題,而是誤導不太懂韻字的朋友們。
現在延用的平水韻,是古老年代傳下來的將同韻字弄到一起,大概是106個韻吧。這裡邊就有很多的韻母不嚴格的劃分。造成韻字音階的混亂。而新韻裡也包含了平水韻的很多字。把詩詞寫作的韻字分成新韻與平水韻。本身就是錯誤的做法。統一中華詩詞韻字的精準性勢在必行。
當然歷史上的詩人的錯誤,不用去修改和糾正,只是現在和將來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韻字。以現代精準的韻母,重新將中華民族所有的字。分門別類同韻的平韻、仄韻字規範到一本精準中華韻字裡。可以細分平仄聲韻,可以將所有的多音字規範到可仄可平的中性字中。
中華詩詞這麼優秀,這麼令廣大的人民喜愛,沒有一本規範精準的韻字工具書怎麼行呢?中華所有的文字本來就是中華民族一家的物質到精神的文明,為什麼非得分出新韻與平水韻呢。統一中華韻字利於當代,功於萬古千秋。
文章原創,中華詩詞韻律研究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