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的原因分析

2020-12-12 蘇家酒窖

詩詞格律的原因分析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詩詞格律,武則天時期出現了格律,但是格律不是法律,不靠國家強制性推行,而是很自然的國家所有的讀書人都遵守了這套章程。從唐到清、到近現代,如果寫格律詩,就要守格律。為什麼要發明這麼一套東西要大家來遵守呢?

格律為什麼是這樣的呢?有現代學者提出,這是詩詞美學。但其實,詩詞格律來源於漢語的特點和吟誦的需要。如果不符合格律,這首詩讀起來不好聽。

首先為什麼是「一、三、五不論」,不是「二、四、六不論」,為什麼不能「一、三、五;二、四、六都分明」呢?

我們的漢語是雙音節結構。現在的詞基本都是雙音節詞,古代基本是雙音節詞組。雙音節的詞在口語中,會出現一個字的語音偏重。比如:水杯、毛巾、攝像、椅子、黑板、學校、語文、書本……隨便想一些詞,自行感受一下,是前面的那個字重,還是後面的那個字重呢?

羅列很多詞語後發現,主要還是後面的那個字重。在當今的語言學界,大多數學者也認為漢語是後重的語言,以後重為主。

那麼「一二、三四、五六」這樣三組音節,「二、四、六」將決定「一、三、五」。「二、四、六」就相對比較重要。所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這個原因。

那為什麼不能都分明呢?太難了。如果所有的格律都卡死了,那便於操作的空間就小了,所以就往後退一步。因為我們漢語是後重音節,所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同句相間,同聯相對」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中古音的雅言的一個普遍的特徵是「平低仄高」,平聲低,仄聲高。現在南方方言絕大多數還是平低仄高的。而普通話是平聲高、仄聲低,正好相反的。

如果一首詩第二個字是平聲,那麼吟的時候是低的;第四個字還是平聲,那麼旋律將繼續低下去,太難聽了。

所以第四個字要高上去,所以它就是仄聲字。第四個字高上去了,第六個字再接著高,就成了高音歌手了。就需要降下來,所以就構成了「低高低(平仄平)」,這樣的話,一句的旋律就出來了。

第一句是「低高低」,那第二句如果還是「低高低」,完全重複,不好聽,所以第二句倒過來,成為「高低高(仄平仄)」。第二聯如果跟第一聯一樣,那又重複了,於是再翻一次,就成了「高低高、低高低(仄平仄、平仄平)」。

格律剛開始的時候,有一些詩的第二聯跟第一聯是一樣的,這種情況叫「失粘」,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折腰體」。比如《送元二使安西》。

這個規律,不是現代學者杜撰的。一些老先生的吟誦就符合這個規律。比如陳少松先生吟誦的《清明》。這首詩的格律是「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旋律是「低高低,高低高。高低高,低高低」。大家可以去網上找陳少松先生吟誦的來聽。

再比如: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這首詩是一首仄起七律。格律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旋律是:「高低高,低高低。低高低,高低高。高低高,低高低。低高低,高低高。」大家可以去聽湖南侯孝瓊先生的吟誦《無題》。

全國各地的傳統吟誦唯一不遵守「平低仄高」的是粵語吟誦。粵語的語言成分中,上古音比較多。上古音和中古音不太一樣。

現在來解釋為什麼只能押平聲韻?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

聲調是怎麼出現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聲調語言跟氣候中的溫度有關係。從世界聲調語言分布圖上分析,聲調語言集中在熱帶。熱帶的語言基本是有聲調的,寒帶的語言基本沒有。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很明顯我們夾在了聲調語言和重音語言的中間,所以漢語很特殊。

普通話是除了一聲之外,其他三個聲調都是有升有降。除了旋律型聲調以外,這個世界上還有音高型聲調,比如說「彝語」就是音高型聲調。漢語的這種聲調既是音高型的,又是旋律型的。

為什麼只能押平聲韻?

因為只有平聲韻可以拖長,平聲可以無限拖長。如果上聲向上無限拖長,音調太高上不去,平拖就倒字了。去聲也是一樣。入聲根本不能拖,要頓住。

可是這樣就碰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格律出現以前的那些古體詩平上去入都能押?為什麼他們拖長以後不倒字?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藉助一下彝族語言。為什麼要通過彝祖呢?因為漢彝同源。我們可以通過彝族的這種音高型聲調語言,解釋漢語語言中的一部分知識。

彝族人就是原來的華夏人,他們跟黃帝是一族的,都是從西邊來的。過了河西走廊,一支向東就是華夏族,一支向南就是彝族。彝語和漢語大量的詞彙是一樣的。還有彝文章,現在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漢字最早的一種形式,但是甲骨文非常成熟,在它的前面一定經歷了漫長的歷程。現在很多文字學家認為彝文是甲骨文前面的那個文字。甲骨文是從彝文來的,或者說,有一種文字,一支分成彝文,一支分成了甲骨文,但彝文分出來的時間比甲骨文還要早。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彝語了解漢語。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黎琳。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您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當然可以。格律是個什麼東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漢字音韻學發展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唐人為了避免大家寫詩的時候出現語病、音病而開發出來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規則。
  •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之前的課程裡,講到了吟誦的讀書規律和基本知識點,準備工作做完了,現在可以帶領大家接觸詩詞格律了。我將用接下來三篇文章的內容,給大家介紹詩詞格律。格律是一個專有的名詞,它是指唐朝以後出現的一種詩的形式結構的一個固定模式。它正式出現在武則天時期。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大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格律檢測」就可以「很輕鬆」的識別平仄以及格律是否出現了問題。首先我拿出了一首在《如何描寫眉清目秀的姑娘》裡面的詩來進行檢測那麼網站檢測情況是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可以代替詩詞格律的學習?
  • 詩詞格律簡便入門(一)
    導讀:本文的目的,是為想要學習詩詞格律的人,提供一條準確而又簡捷快速的途徑。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絢麗的瑰寶。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為業格律者楷式  基於「大廈傾」的呼籲,本報記者追訪了受其讚譽「是亦可為業格律者之楷式也」的《此身未忍負流光││默緣堂二十年吟草》詩詞集作者周奉真。  談到格律與古體詩的傳承,他說:「今年六月去香港辦非遺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參觀並與館長交流後發現,香港對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視,尤其是傳統文化。非遺通過手工傳承,典籍通過出版傳承,而詩也同樣面臨傳承的問題。」
  • 新聞與格律詩詞
    黃溫侯  新聞學與格律詩詞,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的。新聞學是人們研究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新聞訊息傳遞、輿論宣傳和文化傳播的學科;而格律詩詞是屬於文學範疇,是古典文學中一種文學體裁。
  • 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
    有朋友問: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這個問題有兩個重點,都不是在詩詞格律上。
  • 詩詞微刊_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
    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發起:藍水河主題:就詩詞格律寬嚴之主張,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個人觀點詩詞看意境,立意勝雕龍。文章千古事,難得巧與工。格律寬或嚴,完全資我用。16錯愛談詩詞格律唐宋詩詞韻古風,文壇騷客樂其中。傳承國粹需光大,格律遵循論正宗。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民國初期始,陳仲甫、胡適諸傑從文化根源上追索國家落後的原因,舊體詩也在他們開刀重剖之列。他們堅信舊體詩是落後的,是不宜現代人的,遂紛紛然提出改革主張,希冀中國詩能與西洋詩同步,甚至完全「捐棄故技」,徹底搬運別人家的寶貝。說穿了,在他們的主張中,詩的「現代化」其實就是「西方化」。
  • 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簡述——冷子瑜
    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簡述冷子瑜在我的詩詞學習過程中,一直認為格律是最容易學的東西,然而經常看到網絡上的很多文章
  • 三天學會詩詞格律,詩詞愛好者必讀
    對一個幾乎不懂格律、智商在90以上的人來說。詩詞格律有三天時間就足夠了。這個三日通蓋源於此。因此。這裡所寫的可能會在今後的某一天作一些修改。以便更切合一點實際。2、我的三天的概念。實際上準確地說應該是三個課時。但是我相信一個人一天中如果全部都沉浸在平平仄仄中。對大腦是會有損傷的。我可不想看到有人因此而變得神經兮兮。所以我覺得每天上一節課。然後自己再花點適當的時間去消化一下。
  • 十分鐘搞定詩詞格律
    詩詞,很多人都喜歡寫上幾筆,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然後,真正懂得詩詞格律的人卻很少,多數人只是字數對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韻等,一概不對。很多人也不願看書,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覺得書上講得太複雜。那麼,這裡是一個以前的講座,現稍加整理重發,目的在於針對零起點人群,以最簡明的方法,教會大家詩詞寫作的基本格律。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陝西省詩詞學會2020年格律詩詞培訓班(中級班)招生簡章
    陝西省詩詞學會2020年格律詩詞培訓班(中級班)招生簡章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詩詞文化、更廣泛地普及詩詞知識,切實提高廣大詩詞愛好者的詩詞創作水平,應詩友們要求,經學會同意,陝西省詩詞學會學術部培訓中心自2020年起,持續舉辦格律詩詞培訓班。
  • 十分鐘搞定詩詞的格律
  •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之一) 秦敬國 該視頻是清華大學 東南大學的教授,也是著名的詩詞大師王步高先生就韻及韻書的由來所講的公開課。內容充實易懂,對《平水韻》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為什麼格律詩至今還普遍都用《平水韻》,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看過的就會很清楚了,沒看到的請務必聽一聽,看一看。在這裡不再贅述。 對有些韻部裡為什麼會有不同韻腹、韻尾(geng這個拼音裡,eng是韻母,en是韻腹,g是韻尾。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不懂詩詞格律的人還說得振振有詞?還要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心態?這是被害者心態。我有個朋友,喜歡打麻將。手氣好的時候那肯定是自己的水平高,手氣差的時候就一定有客觀原因,有次實在找不到原因了,因為座位後面的文件櫃是鐵的,和「貼錢」的「貼」同音,發了好一陣脾氣。要不是手是肉做的,打鐵會痛,肯定就是幾巴掌。平仄格律就是這麼個鐵柜子。人家做好了,擺在那裡上千年了。
  • 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細嚼慢咽學詩詞(一)
    平仄 所謂格律,就是寫詩詞的規律和規矩。格律詩詞講平仄,是格律詩詞的特點之一。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了。古風不講平仄,騷體詩不講平仄,漢樂府也不講平仄,現代新詩也不講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詩詞講平仄,它的音樂性就是其它不講平仄的詩所不具備的。當然,也不否定其它詩體也有其內在的音樂性。既然我們要學習格律詩詞,那就必須掌握平仄及其規律。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王力《詩詞格律》(1)
    目錄目錄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 韻 第二節 四聲 第三節 平仄 第四節 對仗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 詩的種類 第二節 律詩的韻 第三節 律詩的平仄 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 第五節 絕句 第六節 古體詩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 詞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