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2020-12-25 騰訊網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之一)

秦敬國

【一】

在正式學習格律詩前,先就《平水韻》的使用作一下說明:

1.解析部分古今音韻的異同

當我們翻檢《平水韻》表時經常產生兩個疑問:

我們現在看來是同韻母的字,古音為什麼要分為若干韻部?

我們現在看來有些是不同韻母的字,古音為什麼要收在一個韻部內?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請大家靜下心來,認真把我發到群裡的視頻看完。該視頻是清華大學 東南大學的教授,也是著名的詩詞大師王步高先生就韻及韻書的由來所講的公開課。內容充實易懂,對《平水韻》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為什麼格律詩至今還普遍都用《平水韻》,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看過的就會很清楚了,沒看到的請務必聽一聽,看一看。在這裡不再贅述。

對有些韻部裡為什麼會有不同韻腹、韻尾(geng這個拼音裡,eng是韻母,en是韻腹,g是韻尾。這是拼音的基本知識,想必大家都懂,就不再贅述了)的字?如「十灰」韻部裡「灰、梅、雷"和「才、臺、來」會在同一韻部裡?而有些同韻母字又分在不同的韻部裡?如「一東」「二冬」等也都給出了準確清晰的解答。(如果手機屏幕太小看不清楚字幕,可以在電腦上看。)

2.關於「通」字的選用

詩詞寫好後,過去對格律的判斷靠作者自己的知識積累,寫作經驗,對照韻書等方法,現在手機電腦上可以用檢測軟體《詩詞對聯平仄、重字、尾字韻目查詢程序》(幾天前已發到群裡,並提醒大家收藏)查驗,很方便(如果不會使用,另文專講一下)。在檢測中時常看見標註個「通「字,說的是什麼意思呀?「通」字為多音多義字,是指有兩個或更多讀音的漢字,而每一讀音又有其獨立的意義或慣用法。在平水韻中,分在兩個或更多個韻部。遇「通」字,首先要明確這個字在你詩句中的意思,根據字義確定屬於哪個韻部,才能準確確定平仄和韻部。(如果自己分不清楚,可上百度查一下,或翻字典來確定)

「多音字的用法,還要看特定的語言環境(或看與「通字」前後搭配的字),來確定「通字」的讀音。如:華夏,華山——前一個「華」是陽平,後一個「華」是去聲;同理,不去,不行,前一「不」字讀平音,後一「不」字讀仄音。——所以大家創作時,選用通字要注意詞義、和詞的搭配。

3.對於詩詞為什麼要用《平水韻》?

當然也不反對使用《中華新韻》。前面已作了說明,這裡就不展開討論,只要學會使用就行了。如有的老師有更深的音韻聲律造詣,作更深入的學術探究另當別論。我談一下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淺見:現在很多編輯和詩詞評論家對格律詩都推崇《平水韻》,這自然有其道理,我們詩詞愛好者需要跟上趨勢潮流,熟練使用《平水韻》。使用中在同一韻部裡有不同韻母的字,最好避免用作韻腳。因用了雖沒錯,可詩讀起來少了韻味,這違背了用韻的初衷。如十灰韻部裡有『灰』回『梅』雷』等同韻母字,也有『才』『抬』『來』孩』等並不是同韻母的字,再如上平七虞韻部裡有『愚』『須』『區』,也有『盧』『枯』『夫』不同韻母的字在同一韻部裡(其它韻部裡或多或少的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不足為憑,僅供參考。使用新韻特別要注意古入聲字的使用,防止今古混混。『發』『國』『拔』『一』白」等字古讀音是仄音,今讀平音。若用新韻時該仄韻就要用作平,作仄音用,就是新舊音混用,編輯會判定為出律。關於入聲字前幾天我已轉發了省詩協程老師的教材了,如讀過應很明白了。另王步高先生的公開課視頻也講得很清楚了。

4.用新韻要在題目後標註,用平水韻為默認,不需標註。

對於《中華新韻十四韻》,是按現代漢語拼音把同韻母(同韻腹、韻尾)字分為十四個韻部。比《平水韻》的106韻部大大簡化了,且更適合現代人的讀音習慣(普通話),更方便對平仄的判斷。最需要說明的是,古讀音的入聲字在《平水韻》裡是全歸為仄韻部,而按現代讀音把入聲字分為仄聲和平聲兩部分別歸類到不同的韻部裡。作為仄聲使用沒啥問題,但有255個字今讀平聲,使用新韻就要嚴格按現代讀音判別平(一二聲平),仄(三四聲仄),不可全按仄聲混用,否則就是出律。這點一定要切記。

我們有不少老師年齡大了,記憶力下降,要背會《平水韻》表或入聲字的平仄分類是有難度的,我的笨辦法是;用古音就查《平水韻》表;用新韻就查《中華新韻》表。現在手機電腦很方便,下載後隨用隨查。寫好後的詩詞複製後,黏貼到檢測軟體的空白方框裡,或者直接就在那個空方框裡打字,然後點一下提交,立即就顯現出每一個字的今古平仄和尾字的韻部,很方便。有出律的就修改,直至合律為止。每首詩詞都要檢測無誤後才發出。特別強調:發到群裡的平仄檢測軟體和《平水韻》表一定收藏好,以備寫作時使用。《中華新韻十四韻》隨便在電腦或手機百度上都能查到。現在還有個《通韻》是最新修訂的是十六韻,和十四韻差不多,都是官方通用韻書。

秦敬國老師授權發布

配圖來自網絡

讀完要點一下在看,謝謝先

相關焦點

  • 格律詩作入門知識系列一
    第一課 格律基礎知識(上)一、 什麼是格律格律,從狹義的角度上說,它是指押韻、平仄、對仗在詩詞中安排的一種規律和格式.是格律詩詞的三人要素。也不能算是好的格律詩詞。二、什麼是平水韻學習古典詩詞,必須認識並掌握《平水韻》。在以後所有關於古典詩詞的講座中,都會貫穿這樣的觀點---那就是要想學習古典詩詞,跨入古典文學的頂級殿堂。那麼,必須認識並熟悉《平水韻》。這是學習詩詞所必須掌握的,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不識古韻,是永遠跨不進古典詩詞真正的殿堂的。
  • 詩詞格律簡便入門(一)
    導讀:本文的目的,是為想要學習詩詞格律的人,提供一條準確而又簡捷快速的途徑。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絢麗的瑰寶。
  • 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
    有朋友問: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這個問題有兩個重點,都不是在詩詞格律上。
  • 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簡述——冷子瑜
    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簡述冷子瑜在我的詩詞學習過程中,一直認為格律是最容易學的東西,然而經常看到網絡上的很多文章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前兩日整理了一些關於如何區分平仄的基本知識受到網友的收藏與點讚,截至今日閱讀量約有兩千五百多。這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我繼續為各位熱愛詩詞的網友帶來更多的原創內容。在此表示感謝。同樣陸續收到了些「負面」的反饋,今天我們就來談論這樣的觀點。
  • 三天學會詩詞格律,詩詞愛好者必讀
    對一個幾乎不懂格律、智商在90以上的人來說。詩詞格律有三天時間就足夠了。這個三日通蓋源於此。因此。這裡所寫的可能會在今後的某一天作一些修改。以便更切合一點實際。2、我的三天的概念。實際上準確地說應該是三個課時。但是我相信一個人一天中如果全部都沉浸在平平仄仄中。對大腦是會有損傷的。我可不想看到有人因此而變得神經兮兮。所以我覺得每天上一節課。然後自己再花點適當的時間去消化一下。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 唐詩宋詞,詩律之工,音韻之秀,鍊句之縝密,意境之深構,實為中華詩詞之登峰造極!格律詩以獨特的韻律美、意境美、對稱美、簡潔美,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中的明珠,並在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和發揚。
  • 詩詞格律的原因分析
    詩詞格律的原因分析上一篇文章講到了詩詞格律,武則天時期出現了格律,但是格律不是法律,不靠國家強制性推行,而是很自然的國家所有的讀書人都遵守了這套章程。從唐到清、到近現代,如果寫格律詩,就要守格律。為什麼要發明這麼一套東西要大家來遵守呢?
  •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當然可以。格律是個什麼東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漢字音韻學發展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唐人為了避免大家寫詩的時候出現語病、音病而開發出來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規則。
  • 十分鐘搞定詩詞格律
    詩詞,很多人都喜歡寫上幾筆,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然後,真正懂得詩詞格律的人卻很少,多數人只是字數對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韻等,一概不對。很多人也不願看書,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覺得書上講得太複雜。那麼,這裡是一個以前的講座,現稍加整理重發,目的在於針對零起點人群,以最簡明的方法,教會大家詩詞寫作的基本格律。
  •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之前的課程裡,講到了吟誦的讀書規律和基本知識點,準備工作做完了,現在可以帶領大家接觸詩詞格律了。我將用接下來三篇文章的內容,給大家介紹詩詞格律。格律是一個專有的名詞,它是指唐朝以後出現的一種詩的形式結構的一個固定模式。它正式出現在武則天時期。
  • 新聞與格律詩詞
    黃溫侯  新聞學與格律詩詞,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的。新聞學是人們研究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新聞訊息傳遞、輿論宣傳和文化傳播的學科;而格律詩詞是屬於文學範疇,是古典文學中一種文學體裁。
  • 十分鐘搞定詩詞的格律
  • 陝西省詩詞學會2020年格律詩詞培訓班(中級班)招生簡章
    陝西省詩詞學會2020年格律詩詞培訓班(中級班)招生簡章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詩詞文化、更廣泛地普及詩詞知識,切實提高廣大詩詞愛好者的詩詞創作水平,應詩友們要求,經學會同意,陝西省詩詞學會學術部培訓中心自2020年起,持續舉辦格律詩詞培訓班。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有朋友提問:為什麼有些不懂詩詞格律的人還說得振振有詞?還要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心態?這是被害者心態。我有個朋友,喜歡打麻將。平仄格律是輔助詩人對漢字發音有正確認識,快速進入近體格律詩門檻的一套輔助工具。入門之後是否使用,看個人喜好。杜甫用得多,李白就不怎麼用,僅此而已。詩作的最終目的是言情表志,而不是輔助工具。
  • 詩詞微刊_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
    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發起:藍水河主題:就詩詞格律寬嚴之主張,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個人觀點詩詞看意境,立意勝雕龍。文章千古事,難得巧與工。格律寬或嚴,完全資我用。16錯愛談詩詞格律唐宋詩詞韻古風,文壇騷客樂其中。傳承國粹需光大,格律遵循論正宗。
  • 詩詞知識丨《詩詞格律》:第一章(3)平仄
    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三節 平仄】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甚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它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
  • 西安交大日語教授獨闢蹊徑,用數理方式研究古詩詞格律
    西安晚報 圖在西安,有位大學教授的讀書之路非常特殊——他是日語專業博導,卻迷戀中國古典詩詞,他一個偶然機會又被科學類書籍中的理性思考所折服,另闢蹊徑以數理方式來解讀中國詩詞中關于格律的種種原理,並將自己領悟到的寫傳統詩詞的「絕技」傳授給學生,竟讓眾多理工類大學生也紛紛寫起古詩,成為理工科校園中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他就是金中。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為業格律者楷式  基於「大廈傾」的呼籲,本報記者追訪了受其讚譽「是亦可為業格律者之楷式也」的《此身未忍負流光││默緣堂二十年吟草》詩詞集作者周奉真。  談到格律與古體詩的傳承,他說:「今年六月去香港辦非遺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參觀並與館長交流後發現,香港對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視,尤其是傳統文化。非遺通過手工傳承,典籍通過出版傳承,而詩也同樣面臨傳承的問題。」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