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是怎麼回事?除了水喝得多,或者溫度較低之外,一些疾病引發的尿頻不容忽視。
如果生活中總想排尿,但是每次排尿的量很小,有的時候甚至只是有尿意,但是怎麼尿也尿不出來,要考慮膀胱炎。這是因為在炎症的影響下,膀胱不斷接受刺激,使得我們無論排了多少尿,卻總有尿不完的感覺。
膀胱炎也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膀胱炎排出的尿液很渾濁,有的時候甚至出現血尿。慢性膀胱炎則會引發長時間的尿頻尿急。但是,膀胱炎很少會讓人出現高燒。
經常排尿,每一次尿量都不小,造成全天總尿量增大,要考慮腎結核、腎臟囊腫和尿道炎三種疾病。
其中,腎結核是結核桿菌進入腎臟引起的,起初只是讓人覺得發熱、渾身乏力,後期才會造成尿頻、尿急和尿痛。這是一種嚴重疾病,有致死的危險。腎臟囊腫是一種發病原因不明的疾病,有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和高血壓。尿道炎在女性身上更多見一些。
一般來說,健康人晚上排尿不會超過2次。年輕人夜間尿量佔全天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六十歲以上的人,夜裡尿量佔全天二分之一。一旦明顯超過了上述標準,要考慮夜間尿頻了。
這種現象首先要考慮腎功能不全。一般來說,腎功不全到了三期的時候,會出現尿頻。再往下發展,患者往往會出現尿少、浮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情況。慢性腎炎、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要對此提高警惕。
夜間尿頻可能是心衰信號。心衰會讓水分在體內瀦留,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身體平躺,血液循環變快,這才把水分排出來。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此外,男性如果出現夜間尿頻,則要考慮前列腺增生的問題。這在臨床上是最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