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裡展新卷——喜看我市農業農村工作新成就

2021-02-07 晉中日報
7年精準扶貧、4年集中攻堅,全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降到0.055%。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去年我市又獲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山西農谷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一系列改革先機、政策紅利。15億公斤左右的糧食總產、5億多公斤的水果、35億公斤的蔬菜,銷路持續向好,我市成為省會太原和山西中部城市群農副產品主要供給地和農副產品加工集聚地。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去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60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到26億元。農民增收基礎更加牢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20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速連續9年高於GDP。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為代表的農村改革活力彰顯,晉中改革連續三年全省領先,一批重點改革事項挺進全國第一方陣……近幾年,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農業農村工作取得開創性進展,在全省形成了有效示範,在全國邁出了鏗鏘步伐。眼下,又到一年金秋時,晉中大地處處五穀飄香、果蔬豐盈,田野如畫、豐收在望,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美麗畫卷正在千裡沃野徐徐鋪展開來。

壽陽,典型的丘陵山區,坐擁百萬畝耕地、百萬畝林地,但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養農業、旱作農業區。壽陽縣牢牢把握有機旱作功能農業的發展定位,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供給側改革為突破,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水平上檔升級,形成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強勢轉型的格局。連續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旱垣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縣、全省優質雜糧基地縣等「重量級」稱號。壽陽是晉中的縮影,晉中與全省一樣,旱地居多,少雨缺水,節水發展是農業的必由之路。「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2017年以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明的方向,我市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著力構建四大體系,推動有機旱作農業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品牌化塑造、標準化提升,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

三年來,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66.04萬畝,打造了37個省、市級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片,形成了有機旱作玉米、高粱、穀子等15種典型的旱作農業種植模式。全市共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基地15.6萬畝,畝均糧食產量較過去增加100公斤,畝均化肥用量較過去減少2.2%。壽陽縣墨西哥功能農業示範園通過實施「深松、密植、減肥、禁膜」模式,在2019年大旱之年,玉米畝產達到了1015公斤,被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價為全國旱作玉米生產最高水平。

以山西農谷為牽引構建「三農」工作新高地

從2015年10月省委首次提出把太谷縣建成山西農谷,到2018年5月省政府批准設立全省唯一的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再到2019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山西農谷建設實現了質的飛躍。

今年是山西農谷「三年成勢」交帳之年,是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開局之年。我市用好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舞好山西農谷「示範龍頭」,全力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大發展。以建設「六大基地」開局。今年春天,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基地、青農聯創新創業基地、種苗花卉培育基地、山西農谷總部基地「六大基地」集中開工。隨後,「六大基地」建設邁入「快車道」,撐起了晉中國家農高區的「四梁八柱」。以培育「七品產業」出發。圍繞主食糕品、肉製品、功能食品、中藥藥品、果品、飲品、釀品「七品產業」,重點抓好30個項目建設,逐步形成了家家利、喜蓉主食糕品,澤榆肉製品,海玉功能食品,果樹研究所系列果品,廣譽遠、晉藥堂中醫藥品,南方黑芝麻糊飲品,美錦高端醋、怡園幹紅釀品等產業集群,聚起了晉中國家農高區「發展動能」。

以舉辦「論壇展銷」牽引。成功舉辦了兩屆太谷論壇,創辦了《太谷論壇》雜誌,今年又將高標準舉辦2020·中國太谷論壇,推動太谷論壇成為集思想傳播、實踐交流、科研對接、產品展銷、商業洽談為一體的國際化、高端化論壇品牌。同時,全力搞好農產品展銷活動,實現「月月有活動、月月有展銷」,切實提升晉中國家農高區和山西農谷影響力,推動晉中國家農高區品牌「成勢成型」。以「谷城院融合」切入。整合山西農大和省農科院人才、科教、技術資源,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對標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推動山西農大拆牆透綠、破圍聚能、開放式辦學,促進晉中國家農高區「活力迸發」。

平遙縣東泉鎮木瓜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內傳統民居結構完整,遺存豐厚,古樸典雅。「我們借『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東風,把村民們閒置的宅基地打包整合後,整體租賃給開發商,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增加村民收入,到目前為止,開發商已投資3000多萬元,完成了工程量的85%。」木瓜村黨支部書記侯安昌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加大『一村一品』建設力度,把木瓜村的蘋果產業做大做強,讓村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按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部署,我市啟動實施了以農村「集體非承包耕地、『四荒地』、林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及集體經營性資產」為重點的「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實現農村閒置低效的「五地一產」資源的全量化、集成化、項目化入市,從而架設起工商資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鄉」的通道平臺。

「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著眼鞏固脫貧成果、破解「三農」工作難題、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實現國內經濟循環的一項重大舉措。改革啟動以來,農業農村經濟蓬勃發展,不斷積蓄和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截至8月底,全市已引進社會資本超過百億元,引入企業1609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9萬人,帶動集體增收8.7億元、農民增收7.9億元。

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是引領我市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重要抓手。2019年,市委提出以通道為軸線、以產業為依託、以村莊為單元,實施鄉村振興「一片一帶一圈」總體規劃,推進全市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當年,全市高標準打造了20個精品示範村、30個重點治理村、10個萬畝產業片區、5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長135公裡的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形成了黨建引領型、產業支撐型、創新發展型、能人帶動型、生態優先型、文化自信型6種模式。通過打造一批「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幹就成」的樣板,廣大農村幹部掌握了實施鄉村振興的要領,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更好推動鄉村振興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今年以來,按照《晉中市2020年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方案》總體部署,我市重點開展鞏固提升壽陽、榆次、太谷段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平川鄉村振興示範帶,實施東山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示範圈三大建設,打造50個精品示範村、115個重點治理村,努力把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成為「五個振興」的示範區、升級版和試驗田。特別是左權百裡畫廊,努力做好文化旅遊業態和農業產業發展相融合這篇文章,促進農業產業與文化旅遊景景相連、美美與共。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將繼續不遺餘力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穩固農業根基,夯實發展底氣,在這片厚重古老的土地上奮力繪就新的歷史畫卷!


相關焦點

  • 省農業農村廳黨委書記江枝英一行在我市調研脫貧攻堅等工作
    省農業農村廳黨委書記江枝英一行在我市調研脫貧攻堅等工作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我市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市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三農」工作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高度重視和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全面部署、高位推動、強力投入、大力推進,從產業升級、生態環境到鄉容鎮貌
  • 【輝煌「十三五」喜看新變化】樂至:繪就農業農村新畫卷
    「十三五」期間,樂至聚焦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五大任務,調整產業結構,狠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鄉村振興。在樂至這片熱土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現代農業農村新畫卷躍然眼前。
  • 前三季度我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穩中有進
    原標題:前三季度我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穩中有進   前三季度,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緊緊圍繞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總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據文旅廣局副局長楊自強介紹,截止目前,我市共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8個,其中自治區五星級農家樂1個,四星級農家樂1個,三星級農家樂1個;打造田園綜合體10個。結合靈武市特色產業,推廣文旅加農業模式,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建造了4個旅遊廁所,四星級1個,三星級2個,二星級的1個。這些項目的推進,既帶來了文旅產業的生機,同時也提升了文旅服務水平,為廣大遊客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旅遊環境。
  • 我市完成新一輪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監測與認定工作
    根據《嘉興市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嘉農經〔2018〕60號)文件精神,我市對第一批至第十六批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進行了全面監測,同時開展了第十七批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認定工作。經縣(市、區)初審,處室覆審,徵求稅務、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意見,市農業農村局會同財政、商務、供銷部門實地勘察,組織專家開展了部門聯審,並報市政府審定,監測與認定結果為: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51家企業通過覆審,保留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稱號;嘉興市綠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新認定為嘉興市第十七批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 我市3家省級農業公園授牌
    農業公園是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4月29日上午,中山舉行「綠色競秀魅力農業——農業公園集中授牌開園」儀式。市委書記賴澤華、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梁友強、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陳杭出席儀式,共同為我市3家「廣東農業公園」授牌。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今年,我市為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以規劃為引領,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鄉村農家樂產業的新建改造提升;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莎妃蜜瓜·甜蜜之約」鄉村文化旅遊節以及「吃」在鄉村——美麗鄉村·舌尖體驗、美麗鄉村·靈州雲上遊等文化旅遊活動,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在青馬車寨、水車園、極限運動選址開工建設旅遊廁所3座,方便遊客在參觀遊玩時使用。
  • 我市休閒農業與鄉村遊蓬勃發展
    我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許多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勝地。「十三五」時期,我市堅持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作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途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千方百計推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據統計,2019年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銷售收入實現28億元,接待遊客近千萬人次。
  • 春入鄉村美如畫 沃野千裡處處花——永康美麗鄉村建設綜述
    今年以來,我市全面堅持「空間布局美、田園生態美、村強產業美、民富生活美、人文風貌美、安定和諧美」和「農業綠化、農村美化、農民轉化」的「六美三化」工作思路,以整治提升為基礎,美化家園,大力開展美麗宜居示範帶、美麗鄉村風景線、特色精品村、街角小品、美麗田園、生態廊道建設,全域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雙治」,守護綠水青山,提升鄉村顏值,彰顯田園生態美。
  • 農業強了 農村美了 農民富了——平涼市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
    農業強了 農村美了 農民富了——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農村篇平涼日報記者 魏麗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全區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速達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持續抓好質量農業。建立「區、鄉、村」三級網格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追溯監管平臺,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賈敏傑 攝長城網訊(記者 馬靜 通訊員 賈敏傑 郭英)12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新樂與西農校地合作又結碩果、再上新臺階,對新樂市人才工作以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
  • 新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七十年的變與不變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多位優秀教師有幸參與了《新中國農業發展70年(政策成就卷)》的編寫工作。該卷按時間脈絡,分多個板塊,系統梳理了七十載崢嶸歲月裡,新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各項農業政策的變革歷程,立體式全景展現了新中國廣大農民群眾和一代代「三農」工作者揮灑汗水、砥礪奮進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將充滿著變化而又始終如一的新中國農業發展的故事娓娓道來。
  • 我市「廁所革命」工作有序推進,今年新建改建農村公廁181座
    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本報訊 從2018年開始,中山全面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新建、改建標準化公廁。在「廁所革命」收官之年,我市更是將新建和改建農村公廁150座以上,納入2020年中山十大民生實事中。12月15日,記者從市委農辦獲悉,截至目前,全市今年累計完成新建改建農村公廁181座,超額完成民生實事的目標任務。
  • 省委第十巡視組對省農業農村廳黨委開展巡視「回頭看」工作動員會...
    根據省委關於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近日,省委第十巡視組對省農業農村廳黨委開展巡視「回頭看」工作動員會召開。會前,省委第十巡視組組長呂偉主持召開與省農業農村廳黨委書記江枝英、廳長胡漢平的見面溝通會,傳達了十四屆省委第九輪巡視動員部署會精神,通報了有關工作安排。會上,呂偉作了動員講話,對做好巡視「回頭看」工作提出要求。江枝英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三產融合,竟能給農業農村帶來這麼大變化?
    開篇語: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3月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開啟新一年「三農」工作的新篇章。南京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聚焦一系列硬任務:鞏固「兩個100%脫貧」的攻堅成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狠抓生豬生產恢復……即日起,本報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看2020年南京如何用「硬措施」決勝「硬任務」。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發展,而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
  • 「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德州分院」落戶禹城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孫良玉通訊員趙文超)6月18日,記者從德州市農科院獲悉,由該院與四川農業大學(川農大)、禹城市政府三方共建的「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德州分院」籤約暨揭牌儀式於14日在禹城舉行。
  • 茂名唯一,高州市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近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市被定為全省23個「廣東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之一,也是茂名地區唯一的一個。 我市農業基礎紮實,自然條件優越,有著燦爛的農耕文化,是廣東省農業大市、全國水果第一市、中國荔鄉。
  • 逐夢沃野繪新景,鄉村振興譜新篇
    綠水青山、風景如畫、民風淳樸……行走在環翠鄉村間,一處處村居錯落有致,一片片沃野收穫希望,一戶戶農家守住鄉愁,猶如置身於一幅秀雅靈動的美麗畫卷中。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環翠區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為新起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統籌推進「五個振興」,一幅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環翠大地徐徐展開。
  • 我市一體設計一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力爭5年建立200家示範家庭農場
    12月21日,記者從蘭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將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在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底線性任務的同時,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為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做大做強現代特色農業,推動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