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由團中央、共青團陝西省委和延安市委依託延安幹部培訓學院共同聯建,面向全國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於2014年11月13日在延安幹部培訓學院掛牌成立,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周長奎、延安市委副書記薛佔海為基地揭牌。
學院介紹
延安幹部培訓學院是中共延安市委直屬事業單位,中組部備案的黨性教育基地。學院下設王家坪、楊家嶺、棗園、梁家河、南泥灣五所培訓學院和延安學習書院,以及寶塔、安塞、黃陵、洛川、吳起、志丹、甘泉、黃龍八個教學基地,面向全國開展紅色教育培訓。學院自成立以來,培訓範圍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截止目前,累計舉辦培訓班12303個、培訓學員達58.6萬人。
基地建設
全國青少年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學院掛牌成立以來,學院高度重視基地建設,根據新時代青少年特點,在教育培訓內容上,突出愛國主義、理想信念、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在培訓模式上,注重把課堂教學與現場體驗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培訓保障上,充分調動多方面積極性開展交流合作,打造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全力保障了基地的建設。
自基地成立以來,已舉辦全國青少年延安革命傳統教育首期培訓班、全國團省委中層幹部進修班、教育部少工委「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共青團陝西省委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弘揚延安精神全面推進法治陝西建設培訓班、湖南省直共青團幹部培訓班、北京大學「鴻雁計劃」 陝西延安見習調研團、復旦大學研究生骨幹暑期讀書班、2019年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學生領袖研習營等由團中央、中央團校、清華大學、暨南大學、各地團委組織的各類培訓班百餘個,培訓人數數萬人,中央團校、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暨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先後在我院設立黨性教育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等。2017年全國青少年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現已成為新時代青少年的大熔爐,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青年幹部、青年學子赴我院追尋革命足跡,重溫紅色記憶,接受思想洗禮。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課程設置
針對青少年身心特點,優化課程設置,突出思想性、知識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設計了「西北革命線」、「長徵落腳線」、「大生產運動線」、「轉戰陝北線」、「知青歲月線」等精品實踐線路,開發了「吳家棗園毛岸英拜師學藝」、「梁家河知青歲月」、「西北局革命舊址」等現場教學點,把延安革命歷史變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鮮活教材,把延安的紅色景點變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動態課堂,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效果。
專題教學
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延安時期青年運動的基本經驗和方法
共青團幹部的工作方法與領導藝術
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走進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青年習近平的工作方法與思想方法
小山溝裡的大學問
重溫長徵歷史,弘揚偉大長徵精神
現場教學
勇闖五關接地氣/敢於探索譜新篇(梁家河知青舊居)
雷擊事件引發的思考(楊家嶺革命舊址)
毛澤東與毛岸英的父子深情(王家坪革命舊址)
三五九旅開發南泥灣與南泥灣精神(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
弘揚抗大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抗大紀念館)
一位國際友人的最後遺言(鳳凰山革命舊址)
毛澤東與《青年運動的方向》(楊家嶺革命舊址)
趙家河的歷煉(趙家河)
體驗教學
重溫南泥灣歲月(大生產、急行軍、火線救援、篝火晚會等)
重走知青路
激情教學
情景劇:《延安保育院》/《延安 延安》/《延安保衛戰》
學唱陝北民歌、扭秧歌
訪談教學
習總書記的梁家河情結(梁家河知青舊居1、2、3號院)
互動訪談課/紅色故事會——延安精神薪火相傳 革命後代話初心
鄉情體驗課
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延安人用延安精神戰勝貧困的實踐
培訓模式
創新培訓模式,打造出「六位一體」培訓模式,突出專題教學的實效性、現場教學的感染性、激情教學的生動性、體驗教學的感悟性,訪談教學的共鳴性,針對青少年特點,注重學員在體驗教學的參與性,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加強培訓效果,讓青年學子們在行走中感悟革命歷史,在共鳴中傳承精神,增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努力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活動掠影
教育部少工委「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
共青團陝西省委培訓班
湖南省直共青團幹部培訓班
北京大學「鴻雁計劃」 陝西延安見習調研團
灌南縣團青幹部培訓班
西北大學「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調研團隊
復旦大學研究生骨幹暑期讀書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師生黨員赴梁家河學習實踐培訓班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新聞觀學習班
陝西省年輕幹部「勵志·築夢」培訓班
學院將圍繞基地的建設要求,始終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充分利用延安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優勢,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強與團中央的溝通交流,完善課程體系,夯實師資隊伍,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將基地建設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體驗基地、青年幹部交流培訓基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