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縣城菜市場偶遇95歲老奶奶推車擺攤,村莊農民賣菜物價低

2020-12-20 夏夢奇遇記

【全文1015字,需5分鐘,建議收藏後詳讀。】

從麻慄坡拜謁晚烈士陵園之後,我們來到了麻慄坡相鄰的縣城,去之前幾乎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查地圖的時候,下一個目的地太遠了,一天之內趕不到,這個地方剛好是下一個目的地的必經之地,我們就在這裡落腳了。

第二天早上閒逛菜市場,剛進入菜市場的時候,就發現在門口最顯眼的攤位上,一個坐在菜筐裡的小朋友很惹人矚目,交談中得知他才八個月,爸爸媽媽因為比較忙,賣菜要從早上賣到晚上,小孩兒沒有人看管只能帶在身邊了。

最沒有想到是這裡的豬肉價格,在全國一片看漲,人們喊「吃不起」的時候,西疇的豬肉還保持在每市斤12元,後腿肉10元,排骨17元(8月28日價格),不知道是不是全國獨一份了。

這裡除了物價低,我們還發現,這個菜市場有很多農民背著背簍,裡面都裝滿自家種的蔬菜。其中有兩位70多歲的老奶奶,也是附近村莊裡趕來的,賣黃瓜和菜瓜。

走到菜場裡面的時候發現一個老爺爺也在賣菜,他每天上午都來賣自己的菜,而下午再回去侍弄菜地,他說自己住的比較遠,來菜市場要花2元錢乘公交車,因為閒不住,每天來這裡讓他可以忙起來,這樣心裡踏實。

逛完菜市場出來的時候,發現一個老奶奶踉踉蹌蹌的推著小貨車,在菜市場門口和管理人員大聲說著什麼。攤位前圍了幾個人,我們也上前去看了看發神了什麼事情。

原來是一個賣針頭線腦的老奶奶要在菜市場正門口擺攤,菜市場工作人員勸她給進出的人留出位置,想要幫她把小推車推到旁邊。老奶奶一時沒明白工作人員要做什麼,就爭執了起來。

市場的工作人員一邊幫她,一邊好心向她解釋。後來我們了解到,市場工作人員知道了老人的情況以後,把門口旁邊最好的位置留給她擺攤,不僅不收管理費,還幫她招呼行人,幫她賣貨,而這個位置只有全縣只有她一人可以佔用。

旁邊有知道老奶奶情況的人說,老奶奶今年已經95歲了,有三個兒子,按照規定,老奶奶還有低保和高齡養老金,合計有六百多元,但由於種種不好說的家庭原因,老人其實自己拿不到,老人沒有錢花,只能出來賣自己以前的一些「貨物」了。

看著老奶奶攤位上東西,都是早年的針頭線腦,有人說老人二十年前就擺攤賣東西,這是老人的「存貨」。同行的老師在老奶奶攤位上選了清涼油、指甲鉗、一團線、一根針,最後給了奶奶100元,聽說老奶奶還沒有吃飯,我就去市場裡幫老奶奶買了早餐和一些老人家可以吃的甜點。

雖然回來了兩個多月了,但是在整理老奶奶的圖片的時候,還是很感慨,生活不易,希望老人家健健康康,壽比南山。

相關焦點

  • 感動墨江街頭賣菜老媽媽,養兒育女種菜賣菜持家,她們一生不閒啊
    自駕遊到雲南墨江,晨起去吃早點,發現不遠處有一個馬路市場,有很多人隨意擺攤賣東西。讓我很有興趣,我一直認為存在馬路市場的地方才是最人性、最溫暖,也是最有大眾文化體現的地方。由於是街邊攤,所以這裡蔬菜很便宜,很多菜都是一兩塊一市斤,甚至兩塊錢一把。
  • 大學生替母擺攤賣菜 菜筐當書桌,學習也不誤
    夏珍珠在菜場賣菜。「阿姨,您看看我們這菜可新鮮了,您來點不?」「菜一共八塊兩毛錢,叔叔,就收您八塊錢,給您找的錢可收好了啊!」……5月31日,連雲港熱鬧的沈圩橋菜市場裡,夏珍珠不停地招呼著來往的顧客,菜攤之下,幾本教科書搭在菜筐上。
  • 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
    有朋友問: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在菜市場賣蔬菜的利潤大約是40~50%,數字看上去像點樣,但是損耗大,也非常非常的辛苦。工作時間不分寒暑,不分颳風下雪,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休息幾天,其餘的時間都在擺攤賣菜。
  • 清華女碩士街頭擺攤賣菜 用英語報菜價(圖)
    清華女碩士街頭擺攤賣菜 用英語報菜價(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09:34 來源:鄭州晚報 彩沒被困境壓倒,從3月初開始在汝河小區街頭擺攤賣菜,並樂觀地說這是在體驗行為藝術。     忽聞英語報菜價聲    一個碩士賣菜的故事從此開講    住在航西社區閻垌村的劉蘭花,經常推車在汝河小區西側的街道上賣菜。從今年3月6日開始,她的菜攤邊多了一位文弱賣菜女。
  • 縣郊農民靠校吃校,每天在縣學校門口擺攤1小時,賺點生活費
    如今,農民們都很有經濟頭腦,都知道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賺錢了。就拿鄂東這個縣縣城郊區的農民來說吧,他們就懂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他們靠近縣城一所學校(學校建在縣郊),農民就靠校吃校了。
  • 山東聊城:88歲老太太推腳蹬三輪賣菜,市民專程開車買菜不讓找零
    近日,山東聊城某網友發了段視頻稱:這個老奶奶88歲了,還在用杆子稱賣菜,我們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自己的工作,為這位老奶奶點讚。有網友看到後跟帖留言說:現在好多年輕人幾塊錢看不到眼裡,卻不知道有的人每天就指望著這幾塊錢過日子。老人的身影,很快吸引了幾個市民過來買菜。
  • 大叔在菜市場擺攤賣這小吃,均價20塊錢一斤,半天就賺了600元!
    經常去逛菜市場的人都知道,這菜市場之所以 能夠被稱之為「菜市場」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專門賣菜的場所,無論你身處哪個城市,都可以輕鬆找到身邊的菜市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來說,去菜市場的人都是奔著買菜這一個目的去的,因而,換位思考也就是意味著在菜市場擺攤的人都是一些賣菜的小販,當然,這裡所說的菜並不僅僅指的是蔬菜,葷菜也可以。但是,這位大叔卻獨樹一幟的在菜市場租了一個門面,專賣自家製作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小零食,本以為不會有什麼人來買,沒想到事實卻恰恰相反,來買的人出奇的多。
  • 想擺攤?你已經輸給了這位86歲的老奶奶
    隨著新政策的實施,地攤經濟重現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時間人潮湧動,熱鬧非常。地攤小吃、地攤玩具、地攤汽車、甚至地攤律師,人們通過這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攤檔,或幫補家用,或養家餬口。在永州市寧遠縣城文廟廣場對面的人行道上,也有一位老奶奶擺了一個小攤,給過路的行人擦皮鞋。
  • 大媽菜市場賣菜,利用「3個雞蛋」成為銷量第一,這個方法你也行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菜市場賣菜大媽的案例,教你如何一步步從生意慘澹到銷量第一。不管你是從事的那個行業,這個方法都能幫到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高手是如何做生意的?一、案例背景這位大媽今年已經是55歲的高齡了,原本是該享清福的年紀,可是大媽卻不想參與大媽們的「壩壩舞」團體,想的是趁著還能做點事情,為兒子多留一點積蓄。於是他才在小區旁邊的菜市場裡出了一個小攤位,賣起了菜。
  • 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去菜市場走走
    古龍曾說過:「當一個成年人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去菜市場看看。」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去菜市場走走吧,那裡有最鮮活的人生,也有最殘酷的真相。也許,轉了一圈,你就能重新審視生活,找到生活的出口。生活不是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才會有希望。
  • 「不能再害別人」:賣菜老奶奶當場撕毀假幣,婉拒路人贈予
    最近,一則「賣菜老奶奶撕毀誤收假幣怕害別人」的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紛紛為之點讚。人們感嘆,好人一直都在,善良一直沒有被淹沒,人老了,內心的光卻一直亮著。江蘇無錫有一位老奶奶,今年七十多歲了。前不久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樣挑著自家種的小菜上街叫賣。這天,她在賣菜的過程中不小心收到了一張100元的假幣。此時,她愣住了一會,但隨後做出一個決定:當場撕毀假幣。老人家說,不能再讓這張假幣影響到別人,害了別人。
  • 世界唯一鐵軌上的菜市場,火車直接從人群中穿過,用生命在賣菜
    近年來,泰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喜歡出國旅遊的國家,旅遊市場環境成熟,服務員大多說中文,語言障礙少,航空公司經常打折,交通便利,關鍵是物價低,一分當二分花,所以泰國是我們國人出國的首選,今天為大家一個許多人推薦為泰國遊必去地點,世界唯一鐵軌上的菜市場,火車直接從人群中穿過,用生命在賣菜。
  • 農民進城擺攤一天能賺上百元,為何這樣做的貧困戶卻不多?啥原因
    擺地攤賣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現如今靠創業致富的農民越來越多。對於大家來說,開個飯店是創業、種植特色農產品是創業、搞養殖也是創業,那麼進城擺攤同樣也是創業致富。進城擺攤不需要太多的投入,進入的門檻也比較低。而且由於疫情的影響,不少地區對農民的「路邊攤」,從原來的禁止,轉變成了現在的鼓勵與支持。可以說擺攤也成了農民增加收入的一種途徑。
  • 14歲少年下輔導班後就來菜市場賣菜,母親:從5歲起就開始幫忙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些生活方式,有的是自己的選擇,有的是迫不得已,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不管是生活是怎樣的,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10月6日,濟南,一名14歲的少年下輔導班後,就到菜市場幫助父母賣菜,母親稱,孩子從5歲就開始來幫忙。
  • 民生 白天網上買菜 下班電子菜箱取貨 網上賣菜在安陽悄然興起
    昨日(3月29日),在市朝陽路與富泉街交叉口一小區,市民張先生說起他的「買菜經」頭頭是道,因為家裡有老人,但最近老人身體不適,上下樓不方便,張先生便開始搜索有沒有網上賣菜的平臺。巧合的是,近幾天一群年輕人在小區內擺攤賣起生鮮食品,買菜方式就是在網上下單,然後送貨到家。這讓張先生十分興奮。張先生給記者展示了這個買菜平臺。
  • 小縣城最不缺業務人才
    小縣城,到處都是業務人才。在大城市,你經過一家便利店,門口的玻璃牆上會貼著某大牌飲料在搞促銷,某品牌方便麵買一送一,今天某大牌雪糕半價促銷。。。。等等都是他們店裡主力產品的促銷活動。在小縣城,同樣你經過一便利店,門口同樣貼著各種廣告。但在最好的廣告位置,你看到的是。。。。學車,一個月拿證只需5888;某大樓盤現樓發售,首付只需8萬,即買即入住。
  • 菜市場攤位費連年上漲如何應對,90後菜農擺攤年入百萬
    如今很多地方的菜市場經過改造,環境越來越好了,乾淨衛生,沒有以前的汙水橫流、菜葉遍地的現象。但隨之而來的攤位費上漲,又推動了菜價貴在最後一公裡的現象,讓菜農們喜憂參半。賣菜的環境好了,進來的人多了,但攤位費提高了成本,能不能多賺錢還不好說。菜農老李在小越菜場賣菜十多年了,今年菜場改造後攤位進行投標,標底5萬起步,這讓賣了十多年菜的老李很是苦惱。
  • 菜市場大變天!阿里美團賣菜,雞蛋3毛土豆9毛,個體戶撐不住了!
    毫無疑問,菜市場進入了變天的前夜。 2.巨頭陰影下的小民在菜市場擺攤的老王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扛過了疫情,卻倒在了巨頭們的鐵蹄下。9毛9一斤的土豆;一元一包的粉絲;4.9元一斤的雞翅;5.9元 20枚的雞蛋;…… 巨頭們這個10億、那個20億的補貼,把蔬菜的價格打到了成本價以內,這根本不是菜市場能出的價。
  • 農民自己種的青菜能隨便挑到菜市場賣嗎?農民實話實說
    地攤菜是鄉下留守農民自己種植的,有時候一家人吃不完,就挑到鎮上菜市場附近的街道自己擺賣。他們一般都是早上5時左右起床披星戴月採摘,然後早餐也顧不了吃,就急急忙忙挑到市場上擺賣。為啥起這麼早呢?搶早市啊!
  • 農民去菜市場租攤位賣菜 這4點技巧助你掙到錢
    租攤位有掙錢的,但是賠錢的也不少,為什麼同樣的菜市場,差別有這麼大呢?一起來分析下:1、攤位位置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去菜市場買菜,你一般會在哪個街段購買?記得有人做過實驗,臨近入口的那幾家,生意是不好的,所以,在選攤位上,要選擇中間或者後面一點的位置(當然,有些是不能選的,或者被別人選完的情況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