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 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
過去這幾年,很多媒體機構都在面向垂直行業更新自身業務,建構有效的商業模式。由此也產生了許多深耕在各行各業的代表性垂直媒體,例如商業新聞媒體Industry Dive、旅遊業新媒體Skift、針對較有影響力商業圈的媒體Breaking Media、專注報導數字媒體的網站Digiday、時政媒體Axios等。
通過深入到不同垂直領域,媒體機構得以在多個行業建立細分業務,Skift 進軍健康領域,Digiday推出了聚焦廣告和創意的Glossy……他們以此吸引專業受眾,並獲得額外報酬。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了Medium、Digiday等媒體相關文章,帶你一覽海外垂直媒體業務的基本情況和經驗教訓。
當大量媒體機構還在追求多元而全面的用戶增長時,一些媒體瞄準分眾、專業的垂直領域,建立了增長速度快、盈利能力強的新業務。
美食垂類早有大玩家加入。2019年第四季度,《紐約時報》的美食類產品新增了68000多名訂閱者,全年發展勢頭強勁。該報旗下的美食媒體品牌Grub Street還與「Just Salad」商店合作,在紐約市銷售沙拉。
實際上,希望在廣告營收之外進行擴張的媒體,特別是進入商業領域的媒體公司,對食品內容的生產愈發感興趣。
2019年10月,發現公司(Discovery Inc.)與亞馬遜(Amazon)聯合推出了一款烹飪APP,提供烹飪課程直播,用戶還可以直接從APP上購買食物和廚房用品。
Vox Media迄今為止最大的電視授權交易,是旗下美食品牌Eater與名廚合作的一項延續多年、多系列的開發和製作交易。
社交媒體公司叢林創意(Jungle Creations)在2016年推出的美食品牌Twisted,幫助這家公司在2019年創造了394萬美元的收入。而在5年前,叢林創意只有一個收入來源:從Facebook引流到自己網站裡。
Buzzfeed執行長Jonah Peretti則透露:「去年公司通過旗下美食品牌 Tasty從沃爾瑪銷售烹飪用具的收入流中賺了1億美元。」BuzzFeed將美食品牌Tasty的成功視為打造垂直內容子品牌的模板,推出兩年來,已成為BuzzFeed商業業務的關鍵驅動力。據ComScore統計,早在2019年1月,Tasty就吸引了140萬名獨立訪客。
YouTube最受歡迎的視頻一直集中在音樂和遊戲方面。但大約兩年前,Instagram逐漸成為時尚人群的網絡聚集地,一些廠商也希望通過美圖優化品牌形象,YouTube的高管開始意識到,時尚和美容內容會吸引大量觀眾,這將帶來與奢侈品牌的合作等眾多商業機會。YouTube在2019年紐約時裝周前夕,追隨Instagram、Snapchat的腳步,推出了時尚頻道,並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時裝周慶祝活動。
英國新聞集團(News UK)也將其原創視頻內容放在YouTube上做重點傳播,將集團旗下《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美妝及時尚內容委託給YouTube進行廣告代理,合作方式包括品牌產品展示、系列贊助、品牌內容宣傳,廣告傳播範圍還拓展到NewsUK的各個內容頻道。
News UK策劃了時尚美妝主題的系列視頻《服裝師》(Wardrobe Mistress,6集)和《我們試過了》(We Tried It,10集)。過去兩年,這些時尚垂類的內容推動了News UK品牌內容視頻收入的增長。據悉,2018年News UK時尚類品牌內容視頻的收入是2017年的4倍,所有品牌內容視頻的收入比2017年增長了兩倍。
美容和時尚領域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BuzzFeed 2015年10月推出了美妝欄目,已擁有450萬粉絲。2019年3月推出的子品牌As/Is,將自己定位為「千禧一代女性的親密姐姐」,該網站內容的最大特色是賦予女性力量,而不是告訴她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是BuzzFeed通過塑造生活方式品牌尋找新營收模式的最新努力,數字媒體們希望藉由垂直領域的拓展,與Facebook和Google比拼廣告能力。
體育內容多被打造成專門化付費產品
越來越多的美國報紙將體育報導打造成專門化的付費訂閱產品。無論是歷史悠久的赫斯特傳媒集團、麥克拉奇出版集團、《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s),還是2018年秋季才推出的《每日新聞》(Daily Memphian),都開始將體育類獨立訂閱產品作為長期的收入來源之一。
麥克拉奇出版集團2018年8月推出首款名為SportsPass的體育內容產品,已經在其30個市場中的10個裡推出了該產品,並正在研究如何吸引更多用戶以每年30美元的價格無限制訪問其體育內容。
自2017年推出SportsDay HS後,《達拉斯晨報》目前已擁有兩款體育類訂閱產品,正是這兩款產品的付費牆使其訂閱量增長了三分之一。《達拉斯晨報》網站去年8月建立了動態計量的付費牆,它使用傾向性建模來識別其兩個付費體育產品SportsDay HS和SportsDay的可能用戶,然後縮短他們的付費牆。一些報紙嘗試使用更新的內容形態,如播客,作為吸引訂閱者的一種方式。同時,不同類型的獨家內容也成為驅動訂閱的重要因素,比如體育賽事相關統計數據、日程安排、分數排名等。
體育內容賽道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專業媒體增加投入,強化自身優勢。美國著名的體育媒體Bleacher Report推出了幾個特定類別的品牌,包括B/RKicks、B/R Football、B/R Bogging,並在2019年6月將足球垂直線重新調整為B/RGridiron,在品牌原創節目製作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產出更具價值的內容。
一些國外媒體還瞄準了更為細分的女子運動領域。例如,英國《每日電訊報》組建了由4名員工組成的專門團隊,負責女子體育報導。英國廣播公司、天空體育等在部分運動報導頁面設置了女性專欄。
《衛報》發布了「2018年世界上最好的100名女足球員」,並將女子拳擊、橄欖球和板球融入其主要報導項目。英國數字媒體GiveMeSport和足球視頻平臺Copa90也開始關注相關內容的報導。美國體育媒體ESPN在墨西哥推出了ESPNW,這是一個從女性視角出發的,專注於體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細分品牌。
BBC全球新聞(Global News)正在推出更多的垂直內容和子品牌,以增加其國際受眾,從而獲得更多廣告收入。目前,BBC有五大類垂直內容:文化、旅遊、未來、職場和捲軸(集納其非新聞視頻內容)。2019年9月,BBC在「未來」板塊發布了聚焦健康的「未來的你」以及聚焦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星球」兩個子品牌。
非盈利機構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全球健康產業總量達4萬億,BBC希望在蓬勃發展的健康產業中尋求發展機會。BBC調查發現,38%的受眾是健康、健身和美容愛好者,21%的受眾在網上接觸過保健、醫藥和美容產品領域的品牌。相關品牌內容正在推動BBC全球新聞收入的飄紅,其中一部分得益於廣告銷售和分銷收入的增長。
與之相類似的,《紐約時報》經過大約一年的研究,進軍了全新的垂直領域,於2019年5月發布了育兒站點的beta版。雖然網站從免費起步,但報社希望將其打造成獨立的付費訂閱產品。《紐約時報》還推出「智慧生活」計劃(Smarter LivingInitiative),就如何洗衣服、如何去角質等日常事務為讀者提供建議,提升用戶忠誠度。
在媒體轉型發展過程中,雖然垂直化發展戰略被寄予厚望,但一些媒體也難言順暢。
2018年11月,美國科技媒體Recode的母公司VoxMedia宣布,這家以記者為主導的媒體初創公司將被併入網站Vox.com。
ComScore的數據顯示,2018年9月,Recode吸引了136萬獨立訪客,比前一年同期的277萬獨立訪客減少了50%。形成鮮明對比的是,Vox擁有的另一家科技網站在當月吸引了2590萬位獨立訪客。
另一個垂直業務失敗的案例是YouTube遊戲頻道。2019年5月,谷歌宣布關閉YouTube遊戲頻道,該平臺上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和內容將被重新整合。
當年穀歌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後,與遊戲相關的視頻和流媒體服務,是谷歌希望鞏固YouTube在流媒體視頻領域地位的立足點之一。作為對亞馬遜收購遊戲直播流媒體Twitch的回應,YouTube遊戲頻道於2015年8月推出,專注於遊戲相關的視頻和內容製作。但是一份來自The Verge的報告稱,它根本不受歡迎。YouTube每年提供超過500億小時的遊戲內容,但受眾通過遊戲頻道頁面和應用瀏覽的時間寥寥無幾。
更早的一個失敗案例是康泰納仕(Condé Nast)的Style.com 。2015年,Style.com計劃轉型為一個在線零售平臺,銷售時尚、科技、美容以及各種奢侈品。此前,該網站曾被用作時裝展示和評論。但是經過大約9個月的努力,康泰納仕在該項目上投入逾1億美元,卻因業績遠低於預期、員工外流等原因,最終選擇關閉該網站。
顯然,垂直媒體是機會,但遠遠談不上風口。很多著名的媒體和平臺在這裡翻船,橫向對比國內,表現比較突出的垂直媒體,往往是小規模的自媒體平臺,而在國外,能夠提供一些成功經驗的,也並非只有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巨頭。
上述內容大致梳理了過去幾年裡國外比較熱門的垂直媒體發展情況,具體到方法層面,專注於服務美國年輕用戶的媒體Complex Media和原創生活服務類網站Dotdash發展策略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不少啟示。
成立於2002年的Complex Media,憑藉以街舞和嘻哈為主題的印刷雜誌起家,後轉型成為一家視頻媒體公司,內容涵蓋從運動鞋到音樂等年輕人關心的事務,業務也擴展至線下活動及電商零售。2016年,美國出版業巨頭赫斯特集團與最大無線運營商Verizon成立各持股50%的合資企業,一舉收購了Complex Media。
在如今嚴酷的市場環境下,Complex Media通過多元化發展和敏銳的商業嗅覺,依然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受眾,它的三大殺手鐧分別是:視頻內容生產、線下活動及電商和產品零售。
視頻方面,Complex Media在2016年已將80%的內容預算轉移到視頻上,還特別擅長識別具有視覺魅力的員工製作專門的視頻內容。
線下活動方面,Complex Media的市場滲透也非常高效。公司2016年在洛杉磯推出了第一屆 ComplexCon潮流大展 ,之後這一品牌大展擴展為多個城市的活動,如今已創造了數千萬美元的收入。ComplexCon的單日門票價格相對較低,只有55美元,這樣的定價帶來了規模效應,最近一次的ComplexCon大展吸引了6萬人出席。
相關活動因Complex Media在嘻哈和時尚業中的地位,能夠吸引頂級名人和說唱明星,這也助推Complex Media的員工自身成為名人。如果將贊助收入、票務和食品銷售結合在一起,一場ComplexCon大展即可帶來高達4000萬美元的營收。
電商和商品零售方面,Complex開發了與其內容輸出相結合的全新產品和市場。比如,它在《辣妹》節目(Show Hot Ones)推出後,幾個小時內就賣完了同步推出的一系列辣醬。第一年,該公司就銷售了700萬美元的辣醬。它還在潮流展覽前後開發了帽子和襯衫等商品。
Complex還將在其運動鞋收藏相關APP中建立交易平臺,並嘗試從中分一杯羹,同時計劃開設一家名為CompleShop的在線商店。目前,Complex15%的收入來自電商銷售,未來這一比例或將大幅提升。
無獨有偶,Dotdash在多個垂直領域的成功同樣矚目。Dotdash的前身是美國原創生活服務類網站About.com,2016年,網站龐雜的內容被拆分為六個獨立的垂直品牌,分別為:Verywell(健康)、TheSpruce(家庭)、The Balance(個人理財)、Lifewire(科技)、ThoughtCo(教育)和 TripSawy(旅行)。
Dotdash還對原有內容進行了整理和剔除,在140萬篇文章中挑選並保留了30萬篇精品。其改革的主導者認為,想要打造真正的垂直品牌,就必須扔掉無用的東西,集中精力將主要業務做好。
Dotdash想要「建立用戶真正想用的網站」,它聚焦重點的垂類領域,打造有實際用途的內容,其文章大多由該領域的教授或其他專業人士所寫,而非新聞記者。同時,保證文章的定期更新。Dotdash宣稱,自公司轉型以來,其在內容上的花費已經超過1億美元。
Dotdash還會針對特定的內容主題,聘請專家團隊提供專業指導,並對網友提出的花樣問題逐一解答,進而打造不同主題的網上社群。相關策略取得了顯著的效果,Dotdash網站的瀏覽量從2016年的每月4500萬訪問者增加到2019年8月的9000萬+。在此期間,網站的廣告很少,僅有的廣告也會與文章保持很高的相關性,因此廣告獲得了很好的轉化效果,一些品牌的廣告點擊率甚至提高了50%。
這兩家媒體最根本的相似點是,其從一開始就是垂直型打法,一個聚焦於年輕人潮流文化,一個專注於生活服務,即便此後不斷衍生新的形式和品類,但基本上萬變不離其宗。
因此,垂直行業生態的確是個花花世界,人的需求有多寬泛,市場就可以有多細分。只是從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來看,紮根在一個領域,把事情做到最好,實乃垂直媒體業務發展的基本原則。
這幾年,國內也一直在談垂直、談細分、談區域和下沉市場,在像美食、美妝、醫療、生活方式、體育這樣的一級垂類中,頭部的媒體已經浮出水面,後面走向生意場的媒體人們,可能得開始尋找在各個領域裡的「第二落地」。
參考連結:
1.https://medium.com/@jryedinak/why-2019-is-the-year-of-vertical-media-628365fe3b42
2.https://www.nytimes.com/2019/09/05/style/youtube-tries-to-get-fashionable.html
3.https://digiday.com/media/news-uk-turns-youtube-series-woo-fashion-beauty-advertisers/
4.https://adage.com/article/media/buzzfeed-sub-brand-as-is-focus-body-positivity/312607
5.https://digiday.com/media/sports-local-newspapers-try-unbundling-subscription/
6.https://digiday.com/media/effort-replicate-house-highlights-bleacher-report-relaunches-br-gridiron/
7.https://digiday.com/media/uk-publishers-women-sports/
8.https://digiday.com/media/telegraph-launches-female-sports-vertical-four-new-staff/
9.http://www.sportspromedia.com/news/espnw-mexico
10.https://www.axios.com/media-food-industry-content-advertising-61d1f73f-80e1-4b57-a124-a479c0e87285.html
11.https://digiday.com/media/food-brand-tasty-template-buzzfeeds-vertical-expansion/
12.https://wwd.com/business-news/media/the-new-york-times-parenting-new-site-1203125635/
13.https://digiday.com/media/bbc-news-creates-new-content-verticals/
14.https://digiday.com/media/no-one-else-new-york-times-builds-loyalty-softer-lifestyle-content/
15.https://www.theringer.com/2019/10/25/20929604/the-mainstream-media-is-not-playing-games
16.https://digiday.com/media/new-york-times-game-thrones-newsletter-already-60000-subscribers/
17.https://digiday.com/media/huffpost-plans-to-use-facebook-to-build-an-audience/
18.https://digiday.com/media/vox-medias-rollup-recode-shows-limits-vertical-approach/
19.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19/05/googles-killing-the-youtube-gaming-app-this-week/
20.https://whatsnewinpublishing.com/how-complex-media-became-one-of-the-most-innovative-digital-publishers/
21.https://whatsnewinpublishing.com/publishing-is-dying-and-everything-sucks-is-a-false-narrative-charting-the-rise-and-rise-of-dotdash/
22.https://fortune.com/2017/06/13/conde-nast-sty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