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前,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四個人生道理,會讓他受益匪淺

2020-09-05 兩口育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12歲開始步入青春期,身體的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包括心理方面的變化,使得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模仿成人。

孩子們甚至會變得叛逆,習慣性反抗父母,這時候家長應該做的不是一味斥責孩子,而是把孩子視作成人,與他們平等交流。與此同時,家長要提前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孩子分享,避免他們走彎路。

一、學習是為了自己

很多孩子說:「我不想學習,都是父母逼我的,他們希望我好好學習、考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等他們老了贍養他們,他們逼我為了他們好好學習」。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要知道,每一個人過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孩子小的時候自制力差,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父母才會督促他們。

但父母這麼做,究其根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將來生活的不至於又苦又累,希望他們能自主選擇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挑三揀四。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們應該明白,學習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二、迎接成功,享受失敗

老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告訴人們,不要把失敗視作洪水猛獸。

現在很多孩子都渴望勝利,一旦失敗就會很沮喪難過,覺得丟人,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不會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劉備為求諸葛亮三顧茅廬,哥倫布環遊地球前被多位國王拒絕……失敗有的時候是走向成功所必然要經歷的。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當你成功的時候,坦然接受別人的歡呼、鮮花和掌聲;當你失敗的時候,也不必難過於丟過來的垃圾和鄙夷,享受失敗,並從中汲取經驗,你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自律是一種品質

什麼是自律?

  • 對於孩子來說,不會在寫字寫到一半的時候跑去看電視就是自律;
  • 不會在應該起床的時候,硬要賴個十幾二十分鐘的床就是自律;
  • 不會在看到美食的時候,沒有計劃地胡吃海塞就是自律。

自律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

父母要對孩子說:一個自律的人,未來所取得的成就一定會高於沒有計劃、懶散的人。自律與否,決定一個人以後的人生成就。

四、承認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每個人都有中二期,誇張一點的會覺得自己生來就是拯救世界的。但是做夢總有一個期限,孩子總要承認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不會有小說裡那樣有天道眷顧自己。

所以孩子要學會長大,學會承認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這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對孩子來說,承認自己不重要有時候過於為難了。但是,孩子們長大後總要步入社會,與其讓他們被社會教做人,還不如父母早早教會孩子如何去體諒別人。

12歲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不應該疏忽,要把一些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知道。也許以後他們不會成為偉大的人,但一定不能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12歲前,家長一定要告訴他這5個道理,受益一生!
    12歲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齡分水嶺,他們開始慢慢告別童年,進入青春期,所面對的環境也日益複雜。作為父母,記得提前告訴孩子一些生活的道理,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龍應臺曾經在文章中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十幾二十年的學業是很苦,但這份苦你不吃,未來的日子要比背幾篇課文、記幾個單詞、理解幾個公式要苦得多。
  • 孩子長大前,父母一定要告訴他的4個道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導格外重要,科技發展很快,孩子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豐富,面臨的環境也日益複雜。作為父母,應該提前告訴他們一些生活道理,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於是孩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他們永遠都沒法獨立。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小時候因為心智不全,他們會將自己的獨立交到父母手裡,在他們每個成長的時間節點上,父母們應該逐漸將一部分獨立還給孩子。只有父母在「離開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才會在心智上得到真正的成長和鍛鍊,才能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將來才能與丈夫、妻子更好的連理,彼此孝敬雙方的父母,共同成就美滿的婚姻!
  • 家有兒女,一定要告訴他這3個道理
    現在的孩子出生後,就在為他提前安排好了後期的學習,打聽哪一家幼兒園好,哪一家興趣班好。而真正忽略了家庭教育。從出生到成年一句忠告也沒對孩子說過,總以為孩子在校學習,慢慢長大就會明白了。而現代社會,真正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 孩子16歲前一定要懂得這8個道理,少一個都不行!
    浪潮湧過的大海,波瀾壯闊;挫折煉過的人生,發光發亮。人生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看到耀眼的風景。孩子16歲前必須懂得的8個道理,高中才知道就晚了!1上大學是你最好的出路總聽孩子抱怨讀書好累,甚至反問父母,別人沒上大學不也過得很好?那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你沒看到。
  • 這4個道理父母要在孩子12歲之前告知,助於成長且受益一生
    父母是孩子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那份親切感、安全感是旁人給不了的,常常告訴孩子一些人生道理是十分有必要的!12歲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齡分水嶺,他們開始慢慢告別童年,進入青春期,所面對的環境也日益複雜。作為父母,記得提前告訴他們一些生活的道理,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明白3個道理,現在看還不晚
    浪潮湧過的大海,波瀾壯闊;挫折煉過的人生,發光發亮。人生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看到耀眼的風景。作為父母,記得提前告訴他們一些生活的道理,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1、父母和孩子不會互相攙扶到永遠父母們應該逐漸將一部分獨立還給孩子,比如:3歲的時候,要相信他能自己在幼兒園呆上一天。
  • 孩子14歲時,家長一定要告訴他的7個道理,幫孩子少走一些彎路
    導讀:孩子14歲時,家長一定要告訴他的7個道理,幫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14歲時,家長一定要告訴他的7個道理,幫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12歲前,我們應該幫他做什麼?
    案例2:2004年,北京,四個少年遊手好閒,琢磨弄點錢,他們知道法律上未滿十八歲,沒有死刑,就算殺人,也不會判他們死刑。於是他們策劃一起很大的綁架案,綁架未成功,撕票。四個孩子中,最大17歲,最小15歲,三個孩子已輟學,其中主犯小學畢業後就輟學。四個家庭父母雙全,沒有明顯的家庭問題,經濟狀況良好,人們不能理解如此健康的家庭怎麼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 李玫瑾:在男孩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這四個技能
    導讀:李玫瑾:在男孩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這四個技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在男孩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這四個技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孩子五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個道理,父母要注意
    1.不要害怕做錯事孩子很可愛,有時他們害怕父母為做錯事而責備他,不敢面對父母,父母必須教他不要害怕,成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孩子,如果真的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向父母尋求幫助。人不犯我,我不動人幾天前,社區裡發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事件,住在樓上的男孩在花園裡和隔壁的孩子一起玩,其中一個孩子總是欺負另一個,父母總是說他們的孩子還很小,只是勸告他們不要打架,結果,欺凌已成為一種習慣,這次,孩子不知道嚴重程度,直接用石頭砸了那個孩子。
  • 孩子3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結果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不斷放任自己,也開始變得不講道理,漸漸變成一個自私無賴的」小霸王「。013歲前說「不」,是一項重要的早期訓練。
  • 養育男孩的家長,在兒子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個技能」
    其中,李教授建議:在男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這四個技能。做家務李玫瑾教授有次在《中國家庭幸福系統論壇》中提到「家務分享」的概念。李教授認為和孩子不僅要有食物分享,其實家務也要分享。雖然家長要照顧、養育、保護孩子,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也需要明白家務、工作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從小承擔這些責任、感受家長的辛苦,孩子才能更有擔當、懂得感恩父母。
  • 孩子3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樂爸◐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淨知道亂花錢!」幾個回合下來,孩子惱了,乾脆一屁股坐在貨架前哭鬧著不肯離開。
  • 孩子四歲前,要讓孩子養成這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從小養成好習慣比較容易,這是每個人都同意的道理。然而,這對父母來說似乎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究其原因 ,是家長錯過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間。不同的習慣要在不同的時間培養,哈佛大學的一位教育專家建議:在孩子四歲前,就要養成的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這12個好習慣,你要在孩子四歲前,就教會他們,讓這些習慣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好的習慣具有非常頑強的力量,他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自律,對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孩子12歲前,就要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把自省當作一種習慣。怎樣擁有自省的習慣呢?
  •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 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作者/小棉編輯/小棉教育子女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能得到父母什麼樣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後的人生,可見父母的教育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為什麼社會上出現那麼多的熊孩子,在他們的背後必然有一對熊父母。
  • 12歲之前,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幾件事,孩子早晚會感激你
    很多父母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中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並不然,許多生活當中的事情,老師並不能教給他。往往父母才是孩子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那份親切感安全感是旁人給不了的,常常告訴孩子一些人生道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 重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面對挫折,這3個道理請父母告訴孩子
    在前40天裡,有一個小男孩跟著他,由於沒有打到一條魚,小男孩的父母認為他是一個「倒黴蛋」,讓小男孩跟別人打魚去了。老人如往常一樣,繼續一個人,搖著自己的一隻小船出海。這多像我們的人生,總有遇見瓶頸的時候。
  • 1歲前請自己帶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重視心理撫養
    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