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面臨這8個心理危機 你都成功克服了?

2020-12-17 新東方網

  心理學裡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出自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埃裡克森(Erik Erikson),在他的理論框架裡,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stage),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核心危機(central crisis),每個人都需要成功地克服一個危機,才能順利地適應下一個階段。

  Erikson’s theory has been highly influential on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identity formation.

  埃裡克森的這個理論在學者們探索人類自身發展和身份形成的道路上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8個危機吧,以及,你都成功克服了它們嗎?

  1.Trust vs. Mistrust

  第一階段:信任vs不信任

  這個危機最早出現在嬰兒階段,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依靠其他人才能生存;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發展出對其他人的信任。如果小孩子的溫飽、安全感通常都能得到滿足,那我們就能成功完成這個階段,並開始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抱有信心,覺得它是個安全、可靠的地方。

  2. 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第二階段:自主vs羞恥感與懷疑感

  在這個階段,我們面臨的危機是對自己獨立做事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階段一直受到打擊,那麼他就會一直對自己的能力抱有懷疑,並對自己感到羞恥,並且不能具備獨立做決定的能力,也會缺少控制自己的能力。

  3. Initiative Vs. Guilt

  第三階段:主動性vs負罪感

  這個階段我們不光想獨立做事、做決定,我們還想要成功地完成自己設定的這些目標。如果我們能順利完成這個階段,我們就會開始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把事情做成的。

  4.Industry Vs. Inferiority

  第四階段:勤奮vs自卑感

  我們從這個階段才開始意識到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在這個階段,人們在努力弄清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關係,這包含兩個方面,創造力(productivity)和道德(morality),也就是說我們在試圖理解怎樣才算是一個有用的人、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人。如果這個階段進展得不成功,一個人就會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是個次等的存在。

  5.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第五階段:身份感vs身份迷茫感

  這個階段通常是從青春期開始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從這時候才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的。我們開始想我們到底是誰、自己應該有怎樣的未來,我們開始變得真的非常在意別人看我們的眼光。這個階段的成功標誌就是對自身形成了清晰的認識,而不成功的人則會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

  6. Intimacy Vs. Isolation

  第六階段:親密vs孤獨

  在第五階段的人都太過於執迷於自身了,並沒有精力去真正關注別人;因此青春期的所謂親密關係往往都是非常單向的,大家眼裡其實都只有自己。只有進入第六階段的人才能真的和另一個人建立親密的關係,而這也是這一階段最核心的危機:變得真正能夠理解另一個人、關心另一個人。這一階段如果不能成功突破,結果就是孤獨,或者被孤立。

  7. 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第七階段:延續vs停滯

  這個階段的人開始想自己能為後代帶來些什麼,這也是大多數人開始考慮養育後代的階段。當然,生孩子並不是這一階段的唯一結果和方法,有些人試圖創造能流傳下去的作品,有的人試圖創造能流傳下去的思想,這些也都是延續的表現。這一階段的失敗者會變得固步自封、無趣、苦大仇深。

  8. Ego Integrity Vs. Despair

  第八階段:自我的圓滿感vs失望

  這個階段,人們已經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們開始審視自己已經度過的人生是不是有意義,開始思考我們到底成就了什麼,成功攻破這一層危機的人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完整,體驗到圓滿感(integrity),而失敗的人則會陷入悔恨與失望。

  OK,來講講今天的詞 Stage

  這個詞的基礎意思是「舞臺」,同時我們也用它表示「階段」。

  那麼,我們來造個句子吧~

  The children a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這些孩子處於不同的成長階段。

相關焦點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然而企業和學校大不相同,剛走出象牙塔的學生就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從天之驕子轉變為普通員工,他們的心理從自豪感,變成了失落感,心理落差很大,從而產生職業定位的心理危機。(2)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的職場人士,突然遇到降薪、裁員,面臨失業的危機,從有工作變成還要尋求新工作,如何適應新的角色,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壓力,他們也會產生生存壓力和危機感。2、發展的心理危機。
  • 人,如何克服自己的「攀比心理」?
    感情中,許多人不論在孩提時期,還是長大後,都受盡了「攀比心理」的苦。從前,是父母,老師,現在,變成了自己。但一個人的「攀比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既不能給人帶來實質性的成長,反倒會讓人心態消沉,在與人對比中,徹底失去奮鬥的力量。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下,如何克服自己的「攀比心理」。
  • 連續兩個殺妻命案,都是二婚,再婚家庭面臨怎樣的心理危機?
    全民關注的杭州來女士失蹤案,和這兩天出現的杭州女屍案,又將再婚家庭的心理狀況推上了風口浪尖。為什麼這兩個惡性事件都是來自再婚家庭,再婚,真的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嗎?進入近現代社會,由於離婚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的平均壽命的延長,人的一生中重組婚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我為什麼說每個人都需要一名婚戀心理諮詢師?
    600餘人走出情感誤區,手握經營幸福生活的密碼鑰匙,你會不會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針對中國社會婚戀現狀,在婚姻危機的處理、戀愛指導、婚外戀心理問題、家庭關係問題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在我看來,每個人都需要一名心理諮詢師
  •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教你9個心理小技巧,可慢慢克服
    心理障礙是生理或者心理原因導致的異常表現,常常感覺到情緒的波動,短暫時間內難以平復下來。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會遇到,在面對未知的恐懼、失戀、人際關係衝突都會出現情緒的起伏,甚至在短時間內失去控制。但是心理障礙是可以克服的,在自己或者別人的幫助下可以克服一些障礙,使情緒波動起伏小一些。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 克服「恐老」心理,每個年齡段都很精彩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年齡和體重是最不能問的兩個秘密,甚至聊天時說的稍多一點,都可能會翻臉。體重還可以控制,年齡卻在不可逆回地增長,「恐老」心理其實是焦慮情緒在作怪。但年齡並非洪水猛獸,接納自己的年齡,享受歲月來帶的智慧,每個年齡段都很精彩。
  • 如何克服寶寶的自卑心理
    中學生應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真正找到形成自己羞怯心理障礙的原因,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持之以恆地堅持,必能收到成效。 2.鼓起勇氣,不怕失敗 中學生們應該認識到,羞怯幾乎人人皆有,並非你一人獨有。只是每個人羞怯的程度不同罷了。當你感到羞怯時應想到羞怯並不等於失敗,勝利者比失敗者往往多的是一份勇氣。
  • 這8個TED演講告訴你如何克服對失敗的恐懼
    和其他事情一樣,學會如何克服自己對失敗的恐懼也是一項技能。這需要練習。你需要學會如何去接納它,因為一旦你接納了它,你便能在它的幫助下達到成功。將蒂姆·費裡斯稱之為一位擁有極大成就的人,這一點都不過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便沒有恐懼和失敗。小時候,他害怕水。在很多年中,他都不去遊泳。
  • 克服演講緊張心理的方法
    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注意力轉移法。原來把注意力放在擔心上,現在不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深呼吸上,以此來讓自己放鬆平靜下來。 四、調節動作法 你在臺上緊張的時候,會發現你的渾身肌肉緊縮著,繃得緊緊的,這個時候你換個動作,換個姿勢,會直接減輕你的緊張程度。或者是握緊雙拳,握得不能再緊之後放鬆,這樣反覆練習,多做幾下身體就會慢慢放鬆下來。
  • 【心理證】埃裡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你知道嗎?
    他認為人的心理危機是個人的需要與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故稱為心理社會危機。要克服心理社會危機,須依賴心理社會經驗。歸根結底,是社會環境決定著心理危機能否得到積極地解決。由此,艾裡克森的人生發展階段稱為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以區別弗洛伊德的心理性發展階段。
  • 心理發展有八階段,每階段都有心理危機存在,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嗎
    人生也就百來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那麼在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要完成什麼樣的發展任務呢?如果沒有完成好,會出現什麼心理發展危機呢?以及在每個年齡發展階段中應該培養一種什麼樣的品質特徵?第一個階段:嬰兒前期。年齡是0歲到2歲,發展任務是信任,避免的危機是懷疑,那麼培養的一種人格的品質是希望的品質。
  • 解決吸引力法則的潛在障礙,克服牴觸心理的4個方法
    為什麼說要成功地使用吸引力法則,就必須克服牴觸的心理呢?假設你有了一個意圖,想要顯化某個東西,並且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觀想,開放你心靈的能量。可是什麼都沒有發生,你的意圖沒有被快速地顯化,這可能是你的心裡還存在著牴觸的思想。
  • 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掌握這8個小技巧就夠了
    編者按:對失敗的恐懼是人類的天性,但要是任由這份天性把你局限和束縛住,那就是你得不是了。人生只有一次,失敗在所難免,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把你嚇破了膽,以至於沒法挖掘自己的潛力或者探索外部世界的美好,作者在文中給出了8個小技巧,幫助你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本文譯自medium,文章作者George J.
  • 人一生有8個發展階段,每階段有一個主要危機,不解決後面更麻煩
    《心理學與生活》中,心理學家艾瑞克·埃裡克森曾提出一個理論叫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他認為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都會出現一個主要衝突或危機,每個危機不會完全消失,但如果個體想要成功應對後面發展階段的衝突,就必須在每個階段成功地解決當前的主要衝突。
  • 克服攀比的心理
    他心想這一定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於是他砍伐了一車這樣的木材運到市場去賣,可令他失望的是,這樣香的木材卻無人問津,為此他深感苦惱。但看到隔壁攤上的木炭總是很快的賣光時,他決定將香木燒成木炭,然後再來賣。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燒成木炭,結果很快被一搶而空。這讓他十分高興,於是他迫不及待的跑回家告訴了父親,但聽了父親的話,卻後悔不已。
  • 想清3個問題,輕鬆克服自卑感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童年期都會因生來弱小無力而產生自卑情結,人們總是試圖擺脫這種感覺,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進而導致後期的一系列成年行為。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由於對自己某一方面不滿,而產生的一種交織著無力感與無助感的失望心態。每個人都會體驗到自卑感,自卑感會使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心理上的失衡與不安。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1、女人的中年危機你有嗎?中年危機不是男人專屬的權利,女人也是有的。一個中年女子每天都會面臨很多抉擇、困難、煩惱的事情。● 事業危機:無法承受工作壓力中年女性的事業在這個時候會出現瓶頸期和選擇期,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抗壓能力也是事業上的一大阻力。對此,《家庭心理百科》這樣說: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平時應該多積累一些緩解壓力的方法。
  • 四個方法幫你克服自卑
    01 經常有人詢問我如何才能克服自卑,他們中不乏一些看起來很自信、事業也很成功的人。 其實自卑感每個人都有,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己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說: 「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自卑是人的基本屬性。」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遭遇過心理虐待丨心理學淺析「隱性虐待」
    雖然心理虐待的施虐者界定常常是界定為具有自戀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和其他精神病人格障礙特徵的人群,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有控制別人的欲望。然後,我們還需要明白另外一個道理,雖然別人可以對你做出心理虐待,但是你是否能夠化解這份心理虐待,這取決於你的心理健康的程度。無視和孤立都屬於冷暴力的範圍,它一般不會發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容易發生在情侶(包括夫妻)、朋友、同事、同學之間,這是因為無視和孤立會讓受虐者產生被群體排斥的感受。
  • 淺談克服社交心理障礙的10個方法
    表現為討厭他人,乃至仇視他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視為爾虞我詐;另一種情形是認為別人總在尋機暗算他、陷害他,從而逃避與人交往,甚至表現為攻擊心理行為。  8、幹涉心理  表現為專門打聽、傳播或幹預別人的私事、秘密,從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厭惡情緒,影響彼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