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恐老」心理,每個年齡段都很精彩

2021-01-09 德州新聞網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

本期心理諮詢師

楊明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催眠治療師、NLP執行師、家庭系統排列師、啟正教育平臺講師、濟南緣啟心理諮詢發起人、正覺心理特邀首席導師

個案風格:謙卑、嚴謹,對個案有著獨到的感知和洞見,擅長家族系統創傷、疾病及健康、親子及伴侶關係等問題的處理。倡導把系統排列的精神運用到生活中去,告別盲目的愛,用智慧的愛、無限的光明引領人們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

主要課程:家庭系統(組織)排列工作坊、幸福婚姻系列沙龍、啟正教育青少年成長智慧課程。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年齡和體重是最不能問的兩個秘密,甚至聊天時說的稍多一點,都可能會翻臉。體重還可以控制,年齡卻在不可逆回地增長,「恐老」心理其實是焦慮情緒在作怪。但年齡並非洪水猛獸,接納自己的年齡,享受歲月來帶的智慧,每個年齡段都很精彩。

案例「30+」或「40+」成為過不去的年齡檻

元旦將至,趙女士和閨蜜們為迎接2021年的到來小聚了一下,回到家後卻怎麼也睡不著了。原因是小聚時,朋友說了句「過了年,你可真就30歲了,是不是該考慮嫁人了?」之前,她總和朋友開玩笑30歲嫁人,轉眼到了這個門檻,意中人還沒有出現。睡覺前心煩意亂,她想做出改變,向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愛情觀妥協,不然她擔心自己真的就這樣被「淘汰」了。

和趙女士突然的焦慮不同,秦女士已經從這種情緒中掙扎了半年多。秦女士今年39歲,面容姣好,事業有成,丈夫是銀行高管,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從今年開始,她便瘋狂購買美容儀、研究美容方案。「之前覺得還好,今年一想到自己快四十歲了,心裡就特別不舒服,照鏡子時也總是關注臉上皮膚怎麼樣、小肚子是否突出等問題,總感覺自己老得太快了。」秦女士說道。

實際上,對於年齡問題過於敏感的女性,通常未必真的年齡大,有些女生剛過了20歲就開始忌諱別人談及她的年齡問題。但總體而言,三十歲、四十歲是兩道特別難過的年齡檻,也是女性「恐老」情緒集中爆發期。

分析 缺乏自信的女性更容易恐老

「恐老」心態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很多廣告、美容院都打出「永葆青春」、「逆生長」、「凍齡女神」的標語,而且現實中確實有女性做到了這一點,於是這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嚮往。此外,還與女性自己的心理有關,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發現,越自信、陽光的女性,越容易全身心地接納自己。而不夠自信的女性,更容易擔心自己衰老,過於關注自己的年齡只是行為表現,內在的問題是欠缺對外表的自信,擔心自己不夠有魅力。

其實,衰老是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律,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總是擔心它降臨的恐懼心理,尤其是當你想盡辦法與它抗衡,最終發現徒勞時,這種恐懼心理會加深。這時,一部分女性會選擇鋌而走險,用犧牲健康的辦法去換取看起來年輕的容貌,最終被抑鬱、認知障礙等心理問題困擾。

建議 與歲月做朋友,接納自己的全部

既然衰老對每個人來說都無法逃避,那不妨順其自然,無條件接納。試想,30歲的你終於要變得成熟了,學會更從容地生活吧;40歲的你最好的年華才剛剛開始,要活出自我;50歲的你沉澱了多少歲月饋贈的智慧,就應該有多優雅的生活……

對於有恐老心態的女性,不妨把年齡當成最親密的朋友,歲月沒有隻拿走你的容顏,她還給了你幸福、快樂、智慧、從容,還有一個溫暖的家。

當然,如果一定要做些什麼幫助自己轉變心理的話,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試著控制體重,不一定減肥到多少公斤,而是控制在一個相對讓自己滿意的範圍內。然後保養好皮膚,並不需要過度關注,而是每天睡前洗臉時對自己更多的欣賞與愛,這同時也是一次很有儀式感的優雅體驗。此外,可以堅持運動,每天花費20分鐘鍛鍊,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還可以穿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年輕的衣服,但不要超過10歲,否者看起來會不得體。最後,建議多交幾位年輕的朋友,跟他們在一起,哪怕什麼也不做,也足夠讓你感染一些青春的氣息。

相關焦點

  • 克服恐水心理要講究方法
    基本上,這群小朋友不會出現心理恐水的症狀,教練在教學中只要注意安全,不要讓他做出不可控的危險動作,就可以順利完成初級遊泳課程。 相信我,每個人孩子內心都是喜水的,畢竟我們在媽媽肚子裡就在遊泳。
  • 如何克服「恐男症」?
    恐男症(androphobia)指的是對男性或男性氣質的恐懼,也是社交恐怖症的一種特異形式。
  • 深入解讀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深入解讀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核心提示:生活中很多人因為腦子老是在幻想自己得了狂犬病,最後被確診為是恐狂症,專業人士說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主要有四個,分別是建立正確的認知
  • | 心理:各年齡段心理發展規律及需求
    原因就在於,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也在持續的變化發展,而家長卻始終用對待嬰幼兒的方式對他們,這怎麼行呢?艾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說,將人的一生分為既是連續又各不相同的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
  • 克服攀比的心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富翁很老了,有一天,他把兒子叫到跟前,向兒子講述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兒子能夠奮發圖強,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番天地來。兒子聽了父親的話很受鼓舞,決定獨自一人去尋找寶物,從而發家致富,不辜負父親的心願。
  • 火箭懷特怪病迎來福音 心理專家稱恐飛症可治癒
    不過,近日美國國內的著名心理專家表示,懷特的這種恐飛症完全是可以治癒的,這對於懷特來說應該算是一種福音。  「對於治療恐飛症,我們有一套比較有效的辦法,治療率大概在80%左右,有時候甚至有更多人在得到治療之後克服了心理障礙,不再害怕乘坐飛機了。」波士頓大學焦慮症研究與治療中心的心理專家託尼-法西奧尼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道。
  • 同性戀不是心理障礙,但恐同就是心理疾病,每個人有追求愛的權利
    導語:2016年,大學生西西(化名)發現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將同性戀歸類到「性心理障礙」。2017年,西西以產品質量糾紛為由起訴該出版社以及書籍銷售平臺。為什麼還有這種言論存在甚至還能出現在教材裡,喜歡誰性別是什麼,都是別人的自由好吧,你可以不理解,但你得允許和尊重和你不一樣的人的存在,我們生而平等,沒有人有資格和立場定義什麼是正常人,因為大多數人是另一個樣子,所以你覺得這樣和你所謂的正常不一樣,說這是心理障礙不認同他,但是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一個人,不論能力有多牛、意志有多頑強,但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弱點,尤其是每個人都會有內心恐懼的對象,而這個「對象」可能以不同的形態而存在。
  • 如何克服當眾演講時的恐懼心理?
    如何克服當眾演講時的恐懼心理?如何克服當眾演講時的恐懼心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作出恰當的自我評價,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優缺點能客觀評價;同時,能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自高自大,自我欣賞,還有的是自暴自棄。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部分人都「遊走」在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自大」和「自卑」交織出現。這是正常現象。
  • 每個年齡段都有最佳體位
    其實,從20歲到60歲,每個年齡段都有最適合的性愛體位,近日美國「男性健康」網站就為伴侶們做了一個總結。二十多歲,可挑戰高難度這一年齡段的人,身體靈活、體力充沛,可以嘗試有難度的體位。不過,這一年齡段的男性更可能受早洩困擾,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應該避免傳教士和後入式體位。
  • 各個年齡段有不同的克服方式
    這裡有針對各個年齡段出現的恐懼症的克服方式和對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的指導。作者:Lisa Bendall 來源:todaysparent.com Dawson Penney的兩歲生日派對剛開始的時候很順利,有蛋糕,遊戲,糖果,是一場典型的慶典。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直到派對客人們拿著氣球出現了。
  • 如何克服寶寶的自卑心理
    一、消除羞怯心理 那麼,怎樣克服羞怯心理呢?中學生應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真正找到形成自己羞怯心理障礙的原因,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持之以恆地堅持,必能收到成效。 2.鼓起勇氣,不怕失敗 中學生們應該認識到,羞怯幾乎人人皆有,並非你一人獨有。只是每個人羞怯的程度不同罷了。當你感到羞怯時應想到羞怯並不等於失敗,勝利者比失敗者往往多的是一份勇氣。
  •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教你9個心理小技巧,可慢慢克服
    心理障礙是生理或者心理原因導致的異常表現,常常感覺到情緒的波動,短暫時間內難以平復下來。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會遇到,在面對未知的恐懼、失戀、人際關係衝突都會出現情緒的起伏,甚至在短時間內失去控制。但是心理障礙是可以克服的,在自己或者別人的幫助下可以克服一些障礙,使情緒波動起伏小一些。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 怎麼克服恐艾心理?
    我每天被「無端恐艾」折磨著,每天渾渾噩噩的活著,要怎麼才能克服恐艾心理?現在這些倒是好轉了,但我開始害怕去醫院打針,我的心理就是,我很怕醫生的針頭不乾淨,又發展到我幻想自己走進去告訴醫生我是愛滋病,然後醫生就給我用不乾淨的針。怎麼克服這種心理太痛苦了!以後怎麼樣都不敢去醫院了那我假如做手術啊生病的怎麼辦……幫幫我吧!!!」
  • 「讓每個生命都一樣精彩」
    金山網訊  12月18日,來自全省的近300名特教工作者,在市特教中心觀摩鎮江5所特教學校以及興化特教、鎮江市部分隨班就讀學校骨幹教師的生活語文、生活數學、主題單元教學、康復個訓、職業教育、心理輔導等課堂教學及職業技能展示
  • 每個人都面臨這8個心理危機 你都成功克服了?
    心理學裡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出自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埃裡克森(Erik Erikson),在他的理論框架裡,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stage),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核心危機(central crisis),每個人都需要成功地克服一個危機,才能順利地適應下一個階段。
  • 怎樣克服畏首畏尾的心理?
    畏首畏尾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思想膏肓之病,這是因為人處在一種長期的歧視排擠環境中,讓一個人的靈魂都因此而受到了一種畸形的鍛造,成了一種靈魂缺失喪失自我的性格,顯然我們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種人生缺陷。 究其根源所在,其實完全是自身的一種自信缺失所致。一個人如果總是讓自己唯唯諾諾畏首畏尾,就永遠都不能仗義執言的站在一種完全自我的角度上。
  • 怎樣克服作報告時的緊張心理
    怎樣克服作報告時的緊張心理  克服作報告時的緊張心理方法一:怯場全記錄  隨身帶上一個小本子,每次怯場的時候  克服作報告時的緊張心理方法二:直視你的聽眾  不要用眼睛來回掃視所有聽眾,不要只看自己的鞋尖或者自己的演講稿。要保持和每個聽眾的目光接觸。心理治療師吉波特·伽裡巴爾強調,怯場往往是在開場前,而在講話的時候就會漸漸消失。  不要害怕冷場,要渾然不顧!你越猶豫,就越可能無法開口。在開會的時候,坐在一個你覺得合得來的人旁邊,然後大膽表達。
  • 克服演講緊張心理的方法
    把行動計劃寫在索引卡上,每次預講前都拿出來研究一番。愛默生說:「恐懼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誠然,有過公共演講經歷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夠做到心情平靜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講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為了解決問題,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克服困難。而困難的出現和克服,會引起人內心的不安和緊張,嚴重時就會給人帶來恐懼,形成焦慮。
  •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從心理學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種對自己的能力及品質的評價偏低,而產生的不如別人的自我意識。自卑的本質就是缺乏自信,自卑心理在個體的心理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種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異、身材、相貌、家庭環境、智力水平、單親家庭,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的體會等。適度的自卑能使個體產生超越的動機,去追求進步,但是如果自卑發展到妨礙個體正常生活和工作時,就成為了一種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了個體的社會交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