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地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地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證明你是一個非常優秀合格的家長
現在父母都會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讀一些繪畫本、講一些故事等。但是在給孩子講這些內容的前提是,他們的父母是有一定的知識水平的,並且自己的工作也是非常的順心的。假如全中國按百分之百算的話,那麼能夠堅持陪孩子閱讀的父母,估計只佔到40%。假如你要是堅持下去,就會證明你是一個非常優秀合格的家長。
親子閱讀是一件特別特別好的親子互動活動
閱讀畢竟是一件有意義的,需要長期堅持,還必須讓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靠強迫是沒有意義的。所謂隨意就是我們應當根據孩子當天的情緒和表現去調整親子閱讀的方式、內容和時間等等。睡前閱讀書籍,不是以看書認字為目的,而是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當家長把讀書閱讀這個事情給孩子浸潤到骨子裡,閱讀便成了一件和呼吸、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的事情,孩子才能從中獲益!
忙碌的家長定時抽時間來完成親子閱讀,也是與孩子增進彼此關係的最好方式。每晚的親子閱讀,是我們最親密的親子時光。這個時間也許不長,10-20分鐘,但卻是每天不可改變的溫馨時段。即使白天有時候孩子再皮,或者有任何衝突,但是夜了,當小淘氣已經秒變溫柔的小天使,拿著書過來嗲嗲的要你講故事時,什麼氣都沒了,只剩下一腔的憐愛。我們的生活需要這種儀式感。
反覆強化閱讀,提高記憶力。小朋友們讀繪本,都有一個習慣,喜歡反覆讀一本。對小朋友感興趣的書,他們可以孜孜不倦讀了不下幾十次。但很神奇的,某一天我們突然發現,當我們講某些內容,只讀個開頭,他已經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後面的內容複述出來了!
對於家長來說,親子閱讀也許會佔用家長的休息時間,但養成這個習慣也能促進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的性格養成大多與家長的陪伴有關,通過親子閱讀也能緩解家長的壓力,促使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一旦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孩子會主動要求閱讀,家長也能享受到孩子為自己講故事的幸福感。
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對於孩子來說,親子閱讀的時間段大多是固定的,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親子閱讀是由父母閱讀書籍給孩子聽,加強孩子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保證孩子良好的睡眠;親子閱讀也能增強孩子閱讀的能力與他人交流的水平,在閱讀中善於思考問題,也能增強孩子的想像力。孩子識字的過程往往比較困難,在閱讀中會幫助孩子認識更多的字,切不可硬性要求孩子會認字與寫字。
孩子3、4歲的堅持了兩年左右,會產生很不錯的效果,可以完全激發了孩子對閱讀方面的興趣。雖然他們也會在iPad上玩遊戲、看動畫,但孩子知道閱讀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引導孩子養成初步閱讀的習慣。孩子會在他自己的書架上,找他喜歡的繪本和故事書,然後反覆翻看,周末帶孩子去兒童圖書館,也是孩子最喜歡的事情之一。
每天堅持親子閱讀讓孩子的語言思維大大提高。因為堅持親子閱讀的緣故,還在的語言能力大大提高了很多,當別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你們家就可以很清晰的說一段句子了。當別的孩子能說完整的句子的時候,童謠兒歌就可以脫口而出。
事實證明,堅持付出總會有回報的。孩子三歲半上幼兒園,就能跟老師做成語接龍遊戲,識字量更是可以跟小學生抗衡,基本上平時的常用字都能認得;另外一個收穫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明顯強於其他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很多孩子考試前,都要等著老師解釋題目要求。
有些孩子可以自己直接閱讀並理解;再來就是寫作文,平時通過閱讀積累的詩句、成語,總是可以適時地運用到作文裡,起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現在回頭總結,其實堅持親子閱讀,是一個習得的過程,讓孩子充分浸潤在優美的文字和圖片當中,在激發想像力、理解力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知識,更是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