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留言問:「兩三歲的孩子,眼角經常有眼屎,擦完有,再擦又有,應該是上火了,喝點清火茶,可不可以?」
其實,不僅是新手家長,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把孩子有眼屎跟「上火」聯繫起來,然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清熱去火。但這個時候清熱,不見得有效果,反而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大家缺少了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辨證。究竟孩子有眼屎意味著什麼,應該怎麼處理,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問題。
這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有人說眼屎就是塵土,晚上睡覺的時候,人是不怎麼動的,所以塵土就粘附到了眼睛上形成了眼屎;還有人說眼屎就是粘合劑,讓我們睡覺的時候,眼睛閉得更緊……
其實,還有很多種說法,但都不是很準確。
實際上,在我們的眼皮裡有一塊像軟骨一樣的東西叫做瞼板,在瞼板裡整齊有序地排列著許多瞼板腺,這些腺體的出口在眼皮邊緣、靠近眼睫毛的地方,瞼板腺會一刻不停地分泌一種像油脂一樣的液體。
白天這些油脂通過眼皮的眨動塗在眼皮的邊緣上,它對眼睛起保護作用。對內防止起潤滑作用的眼水流出眼外,對外又可防止汗水進入眼內。可是,在人睡著的時候,眼睛是連續閉著很長時間的,而油脂仍然在分泌中,這樣積累起來的油脂和白天進入眼睛裡的灰塵以及淚水中的雜質混在一起,跑到眼角那邊就形成了眼屎。
早晨醒來,孩子有少量白色或透明的眼屎,是正常的。正常少量的眼屎每個人都會有,並不是什麼病。但新生兒、小孩子眼屎多,那可就是個大問題了。
問題二:家裡的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有這麼多的眼屎呢?應該如何解決?
關於這點其實有很多原因,先說說比較常見的,比如淚道阻塞。
這可能是先天、發育、炎症、外傷、異物等因素導致的。淚道阻塞的寶寶淚管比較狹窄,有時不能排空所有眼淚,所以經常能看到寶寶的眼睛水汪汪的。
對於這種情況,每日清晨,家長應該用溫熱毛巾輕敷於分泌物多的眼上,幾分鐘後取下毛巾時會帶走一些黏稠的分泌物。有條件的用生理鹽水衝洗,並按摩眼內角下鼻梁部位。另外,家長不必擔心用生理鹽水衝洗眼睛會產生副作用。
清除眼內分泌物後,再按摩同側眼內角下鼻梁處,有助於促進鼻淚管暢通。按摩可分為兩種:
1.用食指或拇指指腹按住內眼角(內眥)的位置,然後朝鼻孔方向擠壓,這樣的動作每天可進行5~7次,每次按壓6~8次;
2.用食指或拇指指腹按住內眼角(內眥)的位置,然後朝同側眼球的方向擠壓(注意避免觸碰寶寶的眼睛),以擠出淚囊裡瀦留的淚液或者膿液。
如果按摩後寶寶眼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或者眼睛發紅、發腫、有膿狀的分泌物,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除了淚道阻塞之外,還有這幾種情況會導致孩子眼屎變多:
1.眼睛有炎症,如結膜炎、沙眼等,這時候眼屎會比較粘稠,看起來比較「糊」。還有,剛出生的寶寶還容易患有新生兒淚囊炎、新生兒膿漏眼等,一定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2.用眼過度,眼睛過度疲勞。這種情況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不少見,這時候早上的眼屎就會比較幹。
3.不良的衛生習慣,如常用不乾淨的手揉摸眼睛,容易引起細菌或病毒的感染,這種情況不僅眼屎多,通常結膜或者內眼瞼也會有一些症狀。
4. 風沙、灰塵入眼,眼睛就通過分泌物把風沙、灰塵排出,這種情況下的眼屎不會反覆出現。
答案是會的!當大家排除了上面的原因後,這時候孩子眼屎多、眼屎黃,那就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積熱,多數情況下,是這兩個原因:積食和肝氣不舒。
臨床上大多數孩子有「上火」的表現,例如有眼屎、嘴唇紅,都是因為積滯。孩子脾常不足,脾的運化能力弱,飲食不當,就容易出現積食。久積鬱而化熱,孩子就會出現「上火」的表現。
可能暫時有用,但是一方面如果不解決積滯的問題,鬱熱的源頭還在,那麼火滅了還會再燒起來。另一方面,清熱下火的食物、藥物多寒涼,寒涼傷脾,脾弱了,那積食的機會更多,孩子動不動就會「上火」,冒眼屎,感冒發燒。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把積滯清理掉,就是我們說的「消積」,解決了鬱熱的源頭,熱自然就會化解。
這裡可以用焦三仙、炒雞內金各6克,熬水給孩子喝。其效果和大山楂丸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促進孩子脾胃功能的效果比較好,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會消掉。
或者孩子不喜歡這個味道,可以將在中藥房購買的炒雞內金研成細細的粉末,然後把炒雞內金粉混在雞蛋裡面做成雞蛋糕,再加一點香油,這樣孩子比較愛吃。
肝開竅於目,而眼淚及眼睛相關分泌物,皆屬於目,故眼屎的顏色、性狀、多少都跟肝有關係。中醫對於眼屎的問題,應該從肝論治,可從清肝火,疏肝氣,養肝血入手。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不好,煩躁易怒,就會導致肝氣運行不順暢。肝氣鬱結,同樣會化熱化火。熱邪循著肝經上至頭面,孩子就會出現眼屎多、眼屎黃的「上火」症狀。另外,肝木克脾土,脾胃也就會越差,也就更容易積食,積滯鬱熱的機會也就越大,那就更容易反覆「上火」,進入惡性循環了。
這種情況,就要重視不要損傷孩子的情志,家長要控制情緒,更要控制孩子的情緒,不要讓孩子養成用發脾氣來達到目的的習慣。
好了,關於小小的眼屎我們就講完了,這裡另提一點,生活中不是沒有「上火」,也不是處處都是「上火」,這就需要家長們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而不是憑感覺來給孩子治病,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大家!
文|圓力
編輯|圓力
圖片製作|蛋蛋
漫畫|八歲
圖片素材|千庫網,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