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仙風道骨的螺螄粉,一個傳奇仙俠的第九兀

2020-12-20 和訊

巴山楚水,川味麻中帶辣

嶺南以南,粵味湯羹最鮮

東海之濱,浙味濃油赤醬

齊魯大地,魯味醇厚生香

食有千百味,味味入人心

情真意切第九兀

近年爆紅的新晉美食螺螄粉,以鮮香爽辣的特點,一躍成為大江南北的美食新寵,一時之間,五花八門的袋裝螺螄粉紛紛上市,魚龍混雜難分正宗柳州味。

四位在一線城市打拼了十多年,從事公關、廣告、影視等行業的柳州人,帶著對故鄉的眷戀與螺螄粉的熱愛,決心回柳創立地道正宗的螺螄粉品牌,歷時半年的籌劃,一個仙風道骨的全新品牌——第九兀,橫空出場。

自古以來,中國以傳統八大菜系冠領天下,第九兀是以螺螄粉口味為主導,融合到各類傳統和新派美食上,打造全新的新桂派菜系,致力成為中國第九大菜系。

仙俠與武俠不同,在江湖快意恩仇的情愫之上,要糅合中國特有的神話意境,這種沉澱了幾千年的東方美學,在第九兀小說、攝影、影視廣告和文創周邊等,都會淋漓盡致的體現。

原創同名小說《第九兀》,從世界觀到全體人物、劇情、場景等等,再造了一個全新的美食天界,在擁立正確的三觀之下,演繹扣人心弦的仙俠大戲。《第九兀》小說作者普虛,本名李立,正是第九兀聯合創始人之一。

大神眼中的仙俠世界

第九兀汲取中國古代神話靈感,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美食天界,原創人物形象由手繪大神Fishv親自完成,整體主視覺由中國知名共享設計平臺洛客(LKKER)擔綱設計,第九兀書法作品則是由墨池CEO、書法家、詩人馮錯親筆題詞。傳神的人物形象,搭配極富電影畫面感的場景,古拙大雅的書法,共同繪製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第九兀仙俠世界。

手繪師創作第九兀人物

洛客創意會

墨池CEO、書法家、詩人馮錯

新桂派菜系的靈魂

第九兀螺螄粉,忠於地道柳州味,在產品研發之初,遍訪柳州當地螺螄粉老店,融匯各家所長,以原料食材代替調味料,用螺螄、筒骨、雞架、各式香料熬製的原湯,鮮濃香醇吃完不口乾,自成一派。

米粉遵循傳統技藝製作,光潔明亮口感勁道,花生、腐竹、酸筍等配菜爽脆入味,其中最大的亮點是蔥花,濃香撲鼻的翠綠灑上去足以鋪滿一整碗。第九兀堅持的美味標準,就是柳州人評判優質螺螄粉的標準。

精彩不止螺螄粉

除了有正宗地道的螺螄粉以外,第九兀文創周邊同樣深得人心,以全新的仙俠世界觀為架構,用螺神、萌寵咕咚的Q版形象,延展出各式風趣可愛討喜的形象表情,貼合第九兀原創文化的精緻周邊,總有一款能萌化你的心。

螺神駕到,三界生香,在第九兀的美食天界裡,讀一本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吃一碗仙氣飄飄的螺螄粉、笑看一場正邪對決,過一把瀟灑豪情的仙俠癮。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讀懂柳州煙火,從嗦一碗酸臭的螺螄粉開始
    一.螺螄粉的傳奇故事柳州被奉為螺螄粉的發源地,正如每個傳奇小吃都需要一則傳奇故事,螺螄粉當然也有。據說,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柳州任職。柳宗元因為被貶鬱鬱寡歡,加上首次來柳州水土不服、毫無食慾,身體日漸消瘦,大夫也束手無策。
  • 一碗螺螄粉,半年賣出50億元
    宅在家裡無聊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吃一碗螺螄粉更能讓人來勁的了。近日,柳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柳州袋裝螺螄粉產值達到49.8億元,上半年的出口總額達去年8倍。而根據《2019淘寶吃貨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袋裝螺螄粉共賣出2840萬件,成為最受歡迎的小吃。
  • 一碗螺螄粉,帶火一座城
    螺螄粉產業學院將開設7個高水平特色專業,並制定課程標準及培訓教材、打造師資團隊,建設螺螄粉大數據技術服務中心及「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2019年,網紅美食螺螄粉已為柳州創造產值70億+。早在2008年,經過30多年發展的「螺螄粉手工製作工藝」,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帶你了解源自傳統手藝的胖馨螺螄粉,第一碗螺螄粉是什麼味道?
    你知道這世界上第一碗螺螄粉是什麼味道嗎?根據我多天的打探,終於從柳州當地老炮兒的嘴裡翹出了答案!,這些人普遍認可的說法都差不多。螺螄粉起源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兩位街邊小吃攤老闆合作的產物。故事的由來是這樣,在當時解放南路有一家幹切粉的雜貨店,店員每天早上需學習刀法,學習完卻已經九點多了,來不及吃早餐的店員只好拿上一把幹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螄攤煮粉吃,店員覺得好吃,後來便買來一起煮。賣螺螄的店家也覺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合作賣了起來,滿街飄香,民眾為之狂熱。
  • 憑一碗螺螄粉火出圈的熱搜之城,美味可不止一碗螺螄粉!
    它就是螺螄粉! 螺螄粉源自廣西柳州,說起廣西,不少朋友會想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想到憑一碗螺螄粉火出圈的柳州,想到《花千骨》的取景地德天瀑布,想到上榜《國家地理》的潿洲島,但安閒又好吃的南寧卻一直被路過和錯過,一起來看看南寧都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吧?
  • 一碗螺螄粉,破了涉黑大案
    對馮明傑來說,有時候一起涉黑大案的突破,或許來自一碗螺螄粉。馮明傑抓獲涉黑案犯罪嫌疑人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在劉某添涉黑專案中,馮明傑就是用一碗螺螄粉感化了嫌疑人,取得關鍵性突破。馮明傑還記得,收網當天是一個雨夜,他負責抓捕組的後勤指揮統籌工作,在兩個小時抓捕過程中,「每一秒都驚心動魄」。最終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81名,一個長期盤踞一方的黑惡團夥成功被打掉。
  • 螺螄粉為什麼那麼臭,而且螺螄粉裡沒有吃到螺螄?這是為什麼
    比如老婆餅,是廣東潮州的特色點心,是用冬瓜,小麥粉、芝麻和飴糖等食材做成的,味道特別好吃。名字叫做老婆餅,但是餅裡面並不能吃出了一個老婆,也不是自己老婆做的。這種名字比較經典,便於大家熟知和記憶。螺螄粉南方朋友應該比較熟悉,味道非常好吃,特別是廣西柳州那邊的螺螄粉,非常地道,非常美味,甚至有一句話專門來說螺螄粉的,就是「一碗螺螄粉,吃盡柳州鮮」。可見對螺螄粉的評價有多高,但是很多人第一次吃螺螄粉的時候往往接受不了那個奇怪的臭味。
  • 螺螄粉式炫富:那一碗又臭又香的粉,是如何走上頂流網紅之路
    文/紅豆可能螺螄粉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因為缺貨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甚至還產生了自己的百度熱搜名詞——「螺螄粉式炫富」。哦,隨便提醒一下大家的讀法:螺(luo)螄(si)粉,不是螺(luo)螄(shi)粉。
  • 在柳州螺螄粉面前,韓國人哪來的勇氣給螺螄粉申遺?
    第一個對不起:儘管如今人們已經說不清,到底是什麼人發明了螺螄粉,但可以確定的是,螺螄粉是地地道道的柳州人民的創造。因此也只有柳州人,才真正懂得一碗正宗的螺螄粉是什麼樣子。正宗的螺螄粉,只聞螺名,不見螺肉。
  • 一碗螺螄粉帶火柳州城
    螺螄的味道從古到今已在柳江兩岸瀰漫了兩萬多年。螺螄粉就是探尋柳州味道最好的開始。每次來到柳州,空氣中瀰漫的螺螄粉那股味兒都刺激著我的味蕾。當地朋友教會我如何「嗦粉」,嗦是吃的意思,形象表達出了吃粉的聲音和享受美味的滿足。
  • 因一碗螺螄粉而被世人愛上的城市,其實是廣西工業重鎮
    最近幾年隨著網購的興盛,一眾網紅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螺螄粉莫屬,甚至有買家等了40天也不見其發貨,直呼螺螄粉「一碗難求」,被辣到懷疑人生也是常有的事。除了這一碗紅得發紫、月銷10萬+的螺螄粉,你還知道柳州多少呢?
  • 螺螄粉「出圈」
    恐怕沒有哪個可以像螺螄粉一樣「出圈」——「螺螄粉還不發貨」「李子柒建螺螄粉廠」等全年有關螺螄粉的話題接連不斷,使八桂這一特色米粉數次登上微博熱搜。在時下一些「非遺」產品日漸式微的狀態下,一碗螺螄粉卻釀出了新潮味,在傳承人眼裡,它的走紅之路就像其烹飪出鍋的歷程。
  • 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 為什麼螺螄粉聞起來有點臭?
    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 為什麼螺螄粉聞起來有點臭?時間:2017-03-22 12:50   來源:小知食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 為什麼螺螄粉聞起來有點臭? 繼沙縣小吃、黃燜雞之後,廣西螺螄粉成為一股在神州大地崛起的美食新勢力。 ?
  • 柳州螺螄粉當仁不讓,螺螄粉起源大事記!
    目前被公認的,也已經在網上流傳開來的螺螄粉起源有三種:起源一:王記阿婆的螺螄攤20世紀80年代中期,柳州市解放南路切粉店員每天要起早學技術,學到9點多來不及吃早餐,就拿一把切粉到隔壁王記阿婆的螺螄粉攤要上一份螺螄,將切粉一起煮著吃。
  • 李子柒挖竹筍做螺螄粉,煮好的「湯頭」,把人看饞了,真想吃一碗
    李子柒挖竹筍做螺螄粉,煮好的「湯頭」,把人看饞了,真想吃一碗!廣西柳州的螺獅粉,是一種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它本身有一種很特別的「酸臭」味,讓很多人接受不了,但是當你吃過幾次以後,就會徹底愛上這種味道。
  • 央視幫螺螄粉「打廣告」?一碗粉走天下的柳州又霸屏央視了!
    8日上午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 以5分鐘時長播出了 《山靈海秀新廣西 一碗螺螄粉的「網紅」之路》報導 聚焦柳州以小米粉帶動大產業的
  • 螺螄粉之讓人不解的黑暗料理,放過螺螄粉吧!
    隨著螺螄粉的走紅,美食博主們的腦洞也越開越大,各式各樣的創新螺螄粉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其中不乏大量的黑暗料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讓人不解的黑暗螺螄粉。看到這裡還覺得哎不錯,是個正正經經的炒螺螄粉,但是知道標題的我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只見博主將炒螺螄粉裝進烤好的吐司盒裡,在最上面撒上碾碎的烤吐司丁,完成。這位博主是沒有碗裝螺螄粉了是吧?要不要小編給你寄幾個,大個大個廣西這邊吃螺螄粉的專用碗!
  • 西環肥仔30多年只做一碗螺螄粉,如今落戶南寧東協商務區
    吃過螺螄粉的人,對它情有獨鍾。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螺螄粉也開始不斷的創新改革和增添新的元素,讓原本美味的螺螄粉,再次滿足吃貨們的嘴癮。西環肥仔螺螄粉,就是螺螄粉行業中的一個創新典範。30多年來,西環肥仔螺螄粉創始人鄭胡柳、陳木華夫婦倆憑著「用心多一點、美味多一點」的理念 ,堅持傳統工藝,考究用料,憑藉這碗螺螄粉傳統手藝「徵服」了眾多食客,曾帶領店裡夥計,創下單店一天賣出5000多碗粉,每分鐘出品18碗粉的記錄,成為螺螄粉行業的典範。然而,成為了打破傳統螺螄粉行業而創新的一匹黑馬。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螺螄粉的嚮往
    02 是什麼成就了一碗地道的螺螄粉?對於柳州人來說,螺螄粉從來不分早中晚,隨時隨地都可嗦一碗。▲ 光有粉,可沒什麼特別,重要的是配料啊!螺螄粉另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便是它的配料了。很久之前,聽說過這樣一個關於螺螄粉的冷段子—— 一個老師分別給了四名學生一些錢,讓他們各自買一樣東西回來填滿教室。第一個學生買回一堆稻草,卻遠不能填滿。第二個學生買了一堆泡沫,也是無用。第三個學生買回的則是蠟燭,雖閃閃照亮,卻總有陰影。至此,第四個學生不自覺地笑了,他點了一碗螺螄粉。一碗螺螄粉,深藏功與名。
  • 阿毛螺螄粉:一開攤就車水馬龍,一賣就300碗
    阿毛螺螄粉  這裡是魚峰區裡雍鎮,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小鎮。每逢圩日,十裡八鄉的老百姓趕集而來,市場買賣非常熱鬧。  阿毛螺螄粉就是這圩上的一個傳奇。 20多年前,毛叔夫婦(梁少紅、張福英)倆自學成才,研製出自有品牌螺螄粉,在老街口開店售賣。毛叔不姓毛,阿毛是他的小名。阿毛螺螄粉,鄉土而親切。沒想到,阿毛螺螄粉這一開張,便紅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