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重樹守法規則 導流路面停車
因為違法停車吃到三張罰單以後,今年6月,市民周女士終於以900元/季度的價格包租下了娘家附近鄂爾多斯廣場的夜間停車位。就在這段時間前後,黃浦區豫園街道的近百戶居民同樣租下了周邊停車場庫的夜間停車位。想想叫人肉痛的罰單,一個月300元的車位費變得完全可以接受。
今年3月24日開展至今的交通違法大整治行動,其根本目的是改善上海交通擁堵的現狀。交通道路是一種資源,以價格槓桿來限制機動車的使用,增加用車成本,是世界各地治理大城市交通病的經驗。考慮到上海緊張的道路供給,勢必要抑制一部分用車需求。目前看來,大整治行動似乎重新定義了上海市區的停車費價格。
黃線執法打壓路內停車需求
同濟大學課題組在一項由市交通部門委託的研究項目中指出,停車定價是用於治理城市路網擁堵、管理城市中心區停車需求的政策措施之一,一直是個非常敏感、棘手的問題;路內停車定價過低會導致因尋找車位而產生的巡遊,這一現象在城市中心區尤為明顯。不少歐洲城市也存在嚴重的停車問題,8%至74%的車輛需通過巡遊才能找到車位。
從現狀來看,上海利用路內停車收費槓桿將部分路內停車轉移至路外停車場(庫)的實施效果並不十分理想。道路上停滿了車,違法停車嚴重,而社會場庫裡的車位沒人停。過高的佔用率(某些路段路內停車位佔用率甚至達到100%),導致路內停車困難和頻繁的停車巡遊。
上海自3月底開展的交通違法大整治行動,以嚴格處罰違法停車為抓手,對路內停車需求進行打壓。各區縣重新漆畫了道路禁止停車黃線。如靜安區此次新增的漆畫黃線道路就超過了70條。同時,違反禁止標線罰200元、記3分的法律規定再次得到強調。尤其是記3分對於包括計程車在內的營運車輛駕駛人,是一種相當大的成本。
上海警方選擇在學校、醫院等違法停車多見、交通矛盾突出的路段進行重點攻堅。徐匯公安分局在華山路靠近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一側漆畫了一段黃虛線,在另一側漆畫了黃實線。在黃實線範圍內,無論車上有沒有人,一律依法處罰。警方還在汾陽路五官科醫院門口加裝非機動車隔離欄,目的是收窄機動車道,消除轎車靠邊停車的空間。
配套措施推動停車轉向路外
在虹口區嘉興地區,虹口公安分局民警在處罰違法停車的同時貼上一張周邊停車攻略。意思是,再也不要拿找不到地方停車來當違法停車的藉口了。道路兩側不讓停車了,但數百萬輛轎車還是要上路的,只不過要重拾遊戲規則來停車,按照一個有序市場的價格來支付泊車成本。
市中心的各個商圈一直是違法停車的多發地帶。徐匯公安分局在徐家匯商圈連續開展違法停車整治。警方將辛耕路納入違法停車電子監控範圍,很多司機吃了罰單。其實,在該商圈找到停車位並不是很難。徐匯警方公布了周邊20個物業停車場庫的位置和價格,其中最便宜的停車場收費6元/小時,最貴的港匯廣場地面停車場首小時收費20元,此後10元/半小時。考慮到這10元/半小時的價格免除了被交警貼罰單的風險,選擇收費停車場庫實際上既為司機節省了成本,又有利於整個社會的交通通行狀況。
另外,有利於停車需求轉向路外的配套措施也在逐步鋪開。去年年底,市交通委上線了「上海停車」App,首期接入300多家停車場信息,使司機在駕車前、停車前就能知曉附近停車場庫的實時泊位情況。同時,像長寧區金虹橋國際中心地下車庫等場庫,已支持用公共運輸卡支付停車費。
撬動全局資源解決「停車難」
開展旨在培育守法習慣、落實違法行為處罰的交通違法大整治,不僅讓司機們重新衡量野蠻駕車的成本,也撬動了全社會的資源。理論上說,城市的交通規劃應超前進行、整體謀劃,然而在交通違法大整治期間,一些以前難以克服的瓶頸、一些難以落地的規劃,都比較順利地做成了。
眾所周知,立體停車庫是高效利用土地資源、解決停車需求的一種手段。然而,受制於設施設備的成本和高昂的管理及後期養護支出,立體停車庫始終未得到大範圍推廣。今年上半年,在大整治期間,多措並舉解決停車問題成了各級行政部門優先要面對的課題。如靜安公安分局協調天目西街道,籌資在轄區安裝立體停車庫,解決了居民停車難問題。
利用待建工地這樣的閒置建設用地作為停車場,也是釋放停車需求的一種手段。然而,利用閒置用地的權力並不在公安部門。大整治期間,楊浦警方針對五角場商圈停車難問題,溝通楊浦區建管委開放閒置用地,即將新增數百個停車位。同樣,浦東警方也開闢了川沙新場古鎮的閒置建設用地作為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