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研究:論證婦科疾病患者更有性魅力,發表七年多終於撤稿

2020-12-23 健康界

本文轉載自科研圈,撰文賀紫宸。

全世界約有19億15至49歲的育齡女性,而有研究估計,這19億人口中的10%都被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簡稱內異症或EMT)所困擾。這種疾病的定義是「子宮外存在子宮內膜樣組織」,也就是說,本應處於子宮內膜部位的正常組織細胞,因各種原因(如月經)流入子宮外的盆腔組織中,並在骨盆等部位生長。患者常常出現痛經、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的症狀,相當一部分患者也因此不孕不育。

更加麻煩的是,這種疾病目前還只能通過腹腔鏡手術確診。如果能通過其他特徵確定易感人群,醫生們或許能更好地作出診斷。2013年1月在期刊《生育與不育》(FertilityandSterility)上發表的這篇研究的初衷正是如此。這篇論文題為「直腸陰道隔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的吸引力:一項病例對照研究」(Attractivenessofwomenwithrectovaginalendometriosis:acase-controlstudy),由米蘭大學(UniversityofMilan)醫學院出資,與其他數個米蘭的研究機構合作完成。論文總結:

「根據評價,患有直腸陰道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比兩組控制組女性更有吸引力。並且,她們體型更苗條,胸更大,初次性行為年齡更早。」

這篇論文發表後引發了強烈爭議。同行們批評它物化女性,並質疑研究沒有得到參與者充分的知情同意。近日,該論文作者決定主動撤稿。

患者的魅力能打幾分?

學界已經發現,EMT的風險因素包括具有更短月經周期、更早初潮日期、低體重指數等。在這篇論文的引言中,作者指出,當時沒有將女性患者吸引力高低與該病症風險直接聯繫起來的研究結論。

引發爭議的論文

研究團隊招募了100名患有直腸陰道隔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並另外招募了100名沒有患有內異症,以及100名腹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後兩組作為對照。為了防止混雜變量(confoundingvariable),每組對照都由年齡相近的實驗對象組成,在之後的數據分析中,研究人員也確認了她們之間的基線特徵(baselinecharacteristic)沒有顯著差異。此外,研究僅招募「高加索族裔」女性。

在這篇論文的主要目標是評定這些患者的吸引力差距,並希望了解不同人群的特定身體特徵以及性生活習慣。為了獲得對前者的數據,四位醫生(兩男兩女)在對參與者所屬分組不知情的情況下,以5分制為她們的吸引力打分。對於後者,參與者將在完全獨立的情況下完成標準化問卷,並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測量其體重、身高和三圍。

「根據評價,患有直腸陰道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更有吸引力,」論文的作者在其結論中寫道。研究作者們總結,在每三位直腸陰道隔內異症患者中,就有一位被歸類至「相對有吸引力」或「非常有吸引力」的類別中(吸引力平均分>3.5),而這個比例在兩個對照組中甚至無法達到1/10。並且,男性和女性觀察者對實驗對象的評分中並沒有顯著差距,說明該吸引力的差距在兩種性別的觀察者中是統一的。

文章還指出,體重指數(bodymassindex,BMI)、胸部大小、腰臀比這三項指標已被證明是與吸引力最相關的身體特徵;而對於實驗對象的客觀測量也基本印證了這一點:直腸陰道隔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平均BMI更低,胸圍-下胸圍比更高(breast-to-underbreastratio),但其腰臀比卻和對照組沒有顯著差別。除此之外,這類患者初次性行為的年齡也更小,論文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她們從青春期開始就擁更強的吸引力,更受男性歡迎。

「事關女性,卻並非為了女性」

論文發表後數月,美國著名婦科醫生、《陰道聖經》(TheVaginaBible)作者JenniferGunter博士在個人博客發文評論:「一小群義大利醫生給患有不同階段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的吸引力打分,我實在無法理解這對醫學有什麼貢獻。」她指出,如果要分析患者的BMI等體貌特徵和疾病之間的關聯,那麼根本不需要討論她們的吸引力。

「《生育與不育》應該為發表了這篇論文而感到羞恥。物化女性不應該在醫療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更令人恐懼的是,這篇論文居然是由婦產科產出的。」Gunter總結。

在患者知情權方面,按目前的臨床研究規範,參與者的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必須建立在其對試驗過程的目標和方法等有充分的了解之上。在這篇論文中,研究團隊稱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均知曉自己的體貌特徵會被評價,但為了防止「潛在的、非故意的誘惑行為」影響評判,他們並沒有被告知關於三組志願者「具有不同程度吸引力的確切假設」。

《衛報》評論文章指出,同意參加研究的志願者實際上並不清楚她們的「吸引力」會被評判,而且她們也不知道對外貌的評判會發生在她們面對面與醫生進行醫療諮詢時。換言之,她們以為自己在接受治療、參與科學研究,卻不知道對面的醫生正給自己的魅力打分。

此外,《生育與不育》本身是一份在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期刊。根據期刊官網,《生育與不育》近五年來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為5.692,而在2019年其影響因子達到了6.312,成為擁有最高影響因子的針對生殖健康的原創研究型期刊。作為最開始抗議這篇論文的領頭者之一,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的KateYoung博士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評價該研究「事關女性,卻並非為了女性」。

撤稿聲明被指「毫無歉意」

面對同行的質疑,研究作者們也作出了回應。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米蘭大學婦產科學家兼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前主席PaoloVercellini博士曾說:「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和該疾病相關的特定表型。」

並且,在論文結尾,研究團隊進一步強調了該研究結果對該疾病理解的啟示。他們認為,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女性吸引力的升高與性選擇相關:更高的吸引力通常伴隨著更高的繁殖潛力,而雌激素與繁殖潛力和女性性徵有極大的相關性。因此,具有更高吸引力的直腸陰道隔內異症患者可能有高於平均的雌激素含量。但這也不能排除基因多態性(genepolymorphism)將該病症與特定體徵因共同的基因而聯繫在一起的可能性。

看起來,這些辯解沒能完全說服質疑者。在今年8月4日,6位作者共同籤名致信《生育與不育》,要求撤回論文。他們寫道:「我們曾根據正確的方法論,懷著善意進行了這項研究。但我們相信這其中的一些結論被曲解了,並且意識到這篇文章已經對部分人群造成了不適。我們非常重視對女性的尊重,並對這篇論文所帶來的不滿感到非常抱歉。」

《生育與不育》的編輯委員會暫未對此發表道歉聲明,也並未對該論文撤回所花費的八年時間作出進一步解釋。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ofMelbourne)的婦產科學家RebeccaSzabo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評論稱,這樣毫無歉意的、沒有編輯表態的撤稿聲明,是一種懦弱的舉動。她認為這背後存在著系統的、文化的問題,「這樣一篇論文當初是怎麼被接收的?那可是2012年,不是1912年。」

Szabo還指出,這篇論文撤稿所花的時間,也是一位女性從第一次感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帶來的痛苦到最終確診的平均時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

參考來源:

[1]https://www.who.int/data/maternal-newborn-child-adolescent/indicator-explorer-new/mca/women-of-reproductive-age-(15-49-years)-population-(thousands)

[2]https://nejmqianyan.cn/article/YXQYra1810764?sg=AbW1NGsHw3NxPd6F

[3]https://www.fertstertdialog.com/posts/8288-attractiveness-of-women-with-rectovaginal-endometriosis-a-case-control-study

[4]https://www.fertstertdialog.com/posts/8288-attractiveness-of-women-with-rectovaginal-endometriosis-a-case-control-study

[5]https://drjengunter.com/2012/09/20/a-study-rating-female-attractiveness-the-journal-fertility-and-sterility-publishes-misogyny/

[6]https://www.fertstert.org/

[7]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0/aug/05/disgusting-study-rating-attractiveness-of-women-with-endometriosis-retracted-by-medical-journal

相關焦點

  • 奇葩論文:胖子更有可能搞出學術不端?還好最近撤稿了.....
    然而夏天不減肥,秋天徒傷悲,當發現白大褂只能扣上最下面一顆紐扣,兩排對稱桌椅的辦公室通道只能側身而過時,肉眼可見的長胖已經溢滿了顯而易見的空間,的確肥胖的生活有諸多不便,然而更為艱難的是有研究發現相比於瘦弱的人,肥胖者更愛說謊???
  • 幹細胞科技對抗婦科疾病有新招
    這一研究結果有望為開發針對這種疾病的免疫療法鋪平道路。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這一研究讓人們看到了幹細胞技術在婦科領域的巨大的潛力。實際上除了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諸如間充質幹細胞等在這一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卵巢早衰、宮腔黏連、子宮內膜損傷等難治性婦科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 常見的婦科疾病有哪些 婦科炎症有哪些症狀
    很多女性都有一些婦科疾病,這些婦科疾病的出現都她們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個人衛生有關。那麼常見的婦科疾病有哪些呢?我們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婦科疾病呢?婦科炎症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常見的婦科疾病有哪些1、常見婦科病之陰道炎陰道炎是最常見的一類婦科疾病。常表現為外陰瘙癢、局部糜爛、陰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尿頻、尿痛等症狀。
  • 瀋陽省醫婦科醫院是婦科疾病患者正確的選擇
    這些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女性患上婦科的疾病的機率也在不斷的增高,而當身體出現異常的變化時,許多女性就會選擇一些好的醫院的進行治療,這是對自己身體健康十分負責的一種想法,因為好的醫院才有好的療效保障,瀋陽省醫婦科醫院就是一所大型的專業婦科醫院。
  • 婦科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相同的症狀可由不同的婦科疾病所引起。那你知道哪些是婦科疾病的常見症狀嗎? 一、陰道流血 陰道流血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我們女性生殖道的任何部位,包括陰道、宮頸、宮體及輸卵管都可能會發生出血。雖然絕大多數出血是來自宮體,但不管來自何處,除正常月經外,都叫做「陰道流血」。
  • 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婦科專科聯盟成立大會暨婦科盆底疾病專業委員...
    學術會議結束後,張毅教授利用手術示教系統進行了盆底修復手術演示,使與會人員可以觀看到實時的手術轉播,對於手術的重點、難點操作進行更深入透徹的討論研究。張廣美教授表示,提到婦科疾病,人們首先想到是婦科腫瘤、婦科炎症等疾病,而對尿失禁、盆底器官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卻是知之甚少。然而,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目前已經成為影響中老年婦女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患,需要引起社會重視。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摘要: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 廣州婦科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核心提示:在解放之初人們大多能夠達到溫飽就已覺得不錯了,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可大部分人都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再加上現在大多數人都忙於工作而不愛運動,患病的機率是逐年增加尤其是婦科疾病。那麼廣州婦科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呢?
  • 2016年,又有哪些奇葩論文被撤稿了?
    經過大量考證,他們最終發現,這項研究完全是一群淘氣的醫學生在考後狂歡時編造出來的。其中一位名叫阿瑞•奎爾利多(Arie Querido)的學生後來在自傳中曾提及此事,不過奎爾利多已於1983年逝世。奎爾利多寫道,當時他和同學們只是在鬧著玩,隨口編造一些異想天開的疾病。「胸腔裡的腎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於是他們決定將這個「病例」整理成規範的論文。
  • 這篇《Nature》論文造假14年,今天終於被撤稿!
    今天(3月19日)出版的《Nature》期刊發表了一篇撤稿聲明,撤下了美國史丹福大學Erler等人於2006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從nature官網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已有1846次訪問,953次引用!撤回的原因主要是圖片異常,而且作者無法提供原始數據。作者稱,由於圖片組合和數據方面引起關注,決定撤回本文。
  • 春夏多發婦科炎症 五種常見婦科疾病症狀自測
    原標題:春夏多發婦科炎症 五種常見婦科疾病症狀自測   自診自治,是許多婦科病患者容易陷入的誤區之一,尤其是不是很嚴重的陰道炎、外陰瘙癢等暗疾。出於諱疾忌醫的心理,許多女性出現異味、瘙癢、白帶異常等婦科問題之後,常常會自己對照症狀進行診治。
  • 學術研究必知:論文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撤稿?
    近年來,論文發表後被撤稿的事件越來越多被媒體報導,尤其是國際著名出版商接連發生大規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撤稿屬於期刊正常糾錯機制的一種。對作者來講,如果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錯誤或失誤,就需要及時公開說明並修正,這也是誠實守信、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體現,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懷疑、糾錯和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得以發展的;對期刊來講,則需要及時去修正文獻,保證文獻的正確性。因此,首先正確客觀看待撤稿問題非常重要。
  • 省婦幼保健院專家談婦科疾病
    內分泌治療凸顯專科優勢  據山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宮頸門診主任郝寶珍介紹,婦科內分泌疾病涵蓋的範圍比較廣泛,主要有五大類:月經類疾病,包括異常子宮出血、閉經、痛經、經前期症候群、多囊卵巢、高泌乳素血症等;絕經期相關疾病,包括更年期症候群、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等;性發育疾病,包括兩性分化異常、性早熟及性發育遲緩以及性功能障礙等;內分泌相關腫瘤,包括葡萄胎、絨癌、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近期,Schneider 等人在發表於《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的一項研究中,回顧了一篇 2005 年發表、2008 年被撤的呼吸醫學領域的論文。該論文發現 Omega 3 脂肪酸有助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炎症標誌物,發表 3 年後因報告虛假的臨床試驗數據而被撤回。然而,這篇論文在撤稿十多年後引用次數仍在增加。
  • 上海婦科醫院:白帶異常警惕婦科疾病!
    核心提示:近幾天,那裡溼溼的,有時還會有異味,總感覺身體不舒服。請問醫生這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危害嗎?有網友給我們留言,其實,白帶異常,女性應警惕婦科疾病!建議來院檢查一下!早發現早治療!   近幾天,那裡溼溼的,有時還會有異味,總感覺身體不舒服。
  • 婦科健康小知識:婦科常見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保健知識的學習,自覺地堅持鍛鍊,加強營養結構的調節,中年婦女的一些常見婦科疾病還是可防可治的。婦科常見疾病有哪些?③婦科腫瘤:在臨床上,婦科腫瘤是一種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婦科疾病,患者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常見的此類疾病包括子宮肌瘤、(乳腺癌)、子宮頸癌、卵巢囊腫等,常常是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艾森克論文60年後被撤稿,暴露出心理學研究怎樣的弊端?
    至此,作為世界頂級心理學家之一的艾森克,幾十年前就已經發表的論文竟然被接連撤稿13篇,被指存在疑問61篇,其中部分論文甚至發表於60年前。在心理學界如此重量級的人物,數量如此龐大的論文被撤稿和被質疑,不啻於一場人為製造的大地震,震驚了全球。
  • 白帶異常是哪些婦科疾病的前兆
    婦科疾病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女人都逃不過的一個噩夢,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悄悄的找上你,令女人朋友十分困擾。其實許多疾病的到來,都是有先兆的,其間白帶反常是較顯著的。咱們能夠經過白帶性狀、色彩等方面判斷出來,不同的婦科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白帶。
  • 大連婦科檢查項目有哪些
    核心提示:婦科技術是醫治婦科疾病核心,技術先進專業,那女性同胞更能快速恢復健康,重拾「性」福美滿生活。婦科技術的先進性、專業性對於婦科疾病療效十分關鍵,而保障婦科技術的專業性、先進性得注重婦科醫院的抉擇,只有醫院選擇的好,技術才更有保障。那大連看婦科那個醫院技術好?
  • 轉基因玉米致癌研究撤稿:解決科學爭議的專業化之道
    [1]後一年,2013年11月28日,該雜誌的出版商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終於正式決定,將這一引發了激烈爭議的研究撤稿。在塞拉利尼論文發表後,歐洲食品安全局及歐洲多國權威科學及監管機構進行了迅速調查,得出了該研究實驗所用鼠種存在問題、樣本量太少、統計方法有誤以及缺乏餵養數據等結論。其中,歐洲食品安全局先後在2012年10月和11月做出了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其研究結論的初審和終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