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際迷航3》的時候其中有個場景印象非常深刻,一個被俘虜的外星人,沒有人聽得懂它說啥,然後人類打開了翻譯機器,外星人說的話就全部變成了英語。看到這裡我感到背後一絲涼意,電影裡的場景也許在未來就會實現。到那時不管我們聽什麼語言,打開機器就可以直接變成中文。
那像我這種教英語口語的人還有飯吃麼?
我比較嚴肅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最近大致想明白了,得出結論:有的,而且還挺多
現在我們不如把這個問題換個問法
假如機器翻譯成熟了,學英語還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會說英語的作用有三
1、 很爽
2、 還是爽
3、 裝逼
好的,眾所周知,Leaf老師是很嚴肅的一個人。下面我們來嚴肅的論證一下上面三個點。
1、為什麼會說英語爽?
這個問題我都不屑回答,為什麼會彈鋼琴爽?為什麼會畫畫爽?為什麼會衝浪爽?
爽就是爽,沒有為什麼!等你會了你就知道了。
圖片來源「浪事兒」公眾號
我學鋼琴的時候,有個有錢人跟我說,你學這個有啥用?你應該掙錢,等你有錢了可以請世界上最好的鋼琴家為你演奏。當時我想的就是MDZZ自己彈的和聽別人彈得能一樣麼?而且我自己要是世界上最好的鋼琴家,有個不會彈琴的土豪花錢請我給他演奏,花多少錢我也不想去,
10億美金可以考慮一下
但是!你買的到我的肉體,卻買不到我的靈魂, 因為我的內心一定是拒絕的。
我很喜歡和外國人聊天,不光是為了練英語,而是因為我真的很享受使用另一門語言交流的感覺,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候有個人拿著一個機器跟我說:「這個東西可以幫你說話。」我會說:「你丫有病吧,我發明一個機器幫你吃飯好了,你每天打營養液就完了。」
2、 為什麼第二點還是爽?
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爽」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在未來是剛需。
《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開篇第一章說到,Most people rarely think about it, but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we have managed to rein in famine, plague and war. 大多數人沒有想過,過去幾十年人類已經控制住了饑荒,疾病和戰爭。(這本書中文版剛上市,我沒搶到,這段是我的個人翻譯)。
思考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和10年前的生活質量的提升,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努力還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在美國1%的人口可以滿足全國人的基本糧食需求,未來這1%可能都會被機器取代。也就是說未來所有人都可以不工作就有飯吃。
別說未來了,想想現在有多少人已經是這樣了,北歐的很多國家儼然已經過上了共產主義生活;中國的很多拆遷戶,靠房租可以過一輩子;我的朋友從大理回來告訴我,那邊有佛教組織每天一日三餐免費發食物。
但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每個人都嚮往的麼?
至少我不嚮往,因為在未來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活著,是為了活得更有意義。
對於一個衣食無憂的人而言,一年之內掌握英語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未來可能所有人都衣食無憂。
3、 為什麼裝逼很重要?
這個我還是不屑於回答,裝逼不重要,那為什麼會有奢侈品?真的是因為阿瑪尼古馳穿起來會更暖和?
不排除那些運氣好的,但是上層社會的人大多是由精英組成的。精英大多是高度自律,而勤奮的一群人,如果連一個『一年就能學會的技能』都掌握不了的話,一定會受到鄙視的。在機器翻譯技術成熟之前(也就是現在),中國社會精英裡,會英語的人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不可否認,目前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大多來自英語國家),等到機器翻譯成熟了,他們大多也不需要機器。
在精英聚會中你好意思不會講英語麼?
來嚴肅總結一下吧
1、 語言終究是用來表達的,機器翻譯能代替說外語的實用性,不能代替說外語時的體驗。
2、 未來的時代,體驗的價值遠遠大於實用。
3、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上層社會的人的比例是不會變的,而英語能力可能是未來上層社會的基本功。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