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2020-09-03 怒波魚

對教師來說,轉變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務是解決正確的教育價值與傳統的教育實踐的矛盾,園長的任務是幫助教師有效地將這對矛盾進行轉化,使正確的教育思想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

1、管理保證。所謂管理保證,指的是「在課程設置、計劃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為教師創設實施新觀念的機會與條件。如課程安排上我們提供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活動和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形式上將個別化教育、小組教育與集體教育有機結合,以保證新觀念在組織形式這一方面的落實。在計劃制定上,我們變5大領域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達表現3大塊面,使教育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能向《新綱要》靠攏。

2、點撥指導。園長每周保證一至二個半天深入課堂,了解教師新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情況,並進行相應的指。採用的指導方法有:

(1)分析引導法。即當我們看了教師的半日活動後,與其共同探討分析,請教師思考:你的教育活動中有哪些正確教育思想作為支撐點,在教育行為中如何體現?有哪些行為還沒有體現正確的教育思想,如何體現?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在情感交流、興趣激發、方法指導、非智力因素培養等方面,認真研究教育內容、研究孩子,幫助教師將正確的教育思想落實在教育行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師教育實踐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為進行總結提煉,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帶有規律性的經驗,如:看了一位教師成功的教育活動後,幫助她總結提煉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標突出發展性,表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具體可操作性,落腳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這是「促進幼兒發展這一觀念的行為上的體現」;

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包括材料開放、環境氛圍開放、提問的開放,而這種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強調尊重幼兒、重視幼兒的自主精神,讓幼兒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經驗,這是幼兒主體性發展觀念的體現。我們將這些概括提升的經驗與教育觀念緊密聯繫,幫助教育在實踐中將教育觀念與行為有機結合併不斷強化。

(3)宣傳發揚法。當我們發現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體現出新的正確的教育觀念時,就大力宣傳,加以發揚。我園每月有一次活動名曰「隆重推出」,即將正確的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行為,並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師隆重推出後,教研級組織觀摩其活動,並將其活動拍攝成錄像供教師本人和教研組研討、分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宣傳發揚使良好的教育行為由點及面、擴大延伸。

3、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保教能力的主渠道,那麼它在幫助教師將正確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中主要作用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它主要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對教師在兩個轉化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共性問題在理論上、思想上進行梳理,以提高認識;第二,建立與這些認識相匹配的行動策略(即實施策略)。而園長在此過程中作用有3方面:

(1)做新觀念的帶頭人。在幫助教師準確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中,園長的觀念至關重要。園長的學習必須超前於教師,園長的信息必須領先於教師,因此園長平時應抓緊時間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對教育的理念作反覆、深入的認識,使自己的教育思想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

(2)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我們認為缺少理論指導的實踐,只是處於低層循環的實踐,而缺乏實踐必須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將正確的觀念轉達化為教育行為。在教育研究中,我們注重尋找理論依據解決教師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如:在觀念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遇到首要問題就是「師生互動」。那麼,如何促進「師生互動」?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展開理論學習,運用互動原理、師生共振教學原理等分析互動的起因、互動形式、互動方式,然後建立互動教育模式。而這種互動模式是建立在「教學論」的基點上,以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與教師、幼兒、教育中介的交互活動行為的發展規律為主線,反映其與幼兒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的對應關係,增進師生情感交融,發揮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這種互動模式體現了當今在正確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通過教育研究,教師們對互動的認識上升到理論這一高度,提升了認識的層次。

(3)幫助教師形式行動策略。許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能體現正確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觀念不能轉化為教育行為,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沒有形成與正確觀念相吻合的教育策略,即行動策略,而行動策略是幫助教師將觀念轉化為行為的中介。因此園長在胳膊教師掌握教育行動策略,為教師在觀念與行為這二點上架起一座實踐的橋梁。如:「互動模式」的建立還僅僅停留在認識上,儘管這個認識層次較高,但還是理性的認識。如何將這一認識轉化為行為,必須形成與互動模式相匹配的行動策略,我們在教育研究中通過對各種教育策略進行篩選、改造、組合,形成具有優化「教育互動」特徵的3大策略:

情感交流策略。所謂情感交流策略是指:教師需關注每一個孩子,了解每一個孩子,能探求孩子的內心情感,與孩子產生心靈與心靈的呼應,它包括3方面:師生互愛、教學民主、人格平等。情感交流策略是「互動」的基礎。

共同參與策略。所謂共同參與是指,教師在活動中靈活地進行角色轉換,使每個孩子都能主動投入,積極參與活動,它包括3個方面:全體參與;個體參與;主動參與。共同參與策略是「互動」手段。

教學互補策略。所謂教學互補策略,是指教師在教法與孩子的學法形式一致,教與學相輔相成。孩子能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獲得發展;教師則在發展孩子的同時發展自己,從而積累成功教育的經驗。此策略包括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兩方面,它是「互動」的實質。

相關焦點

  • 創新教育工作方式,化解教育實踐矛盾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等資訊時代,信息及知識飛速傳遞,所有學生認識及意識隨時代奔跑,家長、老師沒跟上,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家長與老師、學生與學生等各自之間,在認識、觀念和見解上都出現一定偏差,致使其相互關係也發生微妙的變化。
  • 【前沿】學校教育哲學的包含哪些觀念?
    這一體系所體現出的整體性、創生性、過程性等功能,可以提示學校糾正「碎片化」思維,在教育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完善學校教育哲學觀念要素,協調各要素關係,使其協同、持續地發揮作用,形成促進學校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學校教育哲學的觀念形態並非僅有學校使命、發展願景和育人目標那麼簡單,而是由本體觀、屬性觀、目的觀、人性觀和實踐觀等要素組成的一個相對豐富的觀念群。
  • 【教師教育】林崇德: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觀念
    這種期望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教育觀念或信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很少有人懷疑下述觀點,即:教師的觀念影響他們的知覺、判斷,而這些又影響他們的課堂行為,或者說,理解教師的觀念結構對改進職業準備和教師實踐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研究證明,教師的教育觀念對他們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很明顯。
  • 「教育強國」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
    顧明遠教授主編的《教育大辭典》把「教育實踐」定義為「人類有意識地培養人的活動」2;郭元祥教授的定義是:「人們以一定的教育觀念為基礎展開的, 以人的培養為核心的各種行為和活動方式」3;日本學者長谷川榮把「教育實踐」定義為「向教育對象施加直接、間接的影響以形成其人格的具體行為, 其本質在於, 形成人的價值的有目的的有意識的影響作用」4;英國學者W·卡爾則比較強調教育實踐的倫理層面, 反對將教育實踐看成是價值中立的
  • 端正教育思想 轉變教育觀念
    我們這次中心組理論學習,就是要進一步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談話精神實質,總結檢查我市貫徹教育為社會主義服務、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方針的執行情況,研究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思想工作的措施。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特徵的「應試教育」,「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是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根源,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當前社會中出現的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現象,也正是這種片面性導致的直接惡果。在我們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和學校,依然存在著重文化知識學習、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片面追求升學率和考試成績,放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痼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 不同觀念教育的孩子的心理
    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不僅需要學校,還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例如家庭的教育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在教育實踐中我發現,不同的觀念差異,所看重的東西也不一樣,祖母會用老一輩的方法教育孩子,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媽媽往往會寵溺孩子,儘量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生怕孩子受到丁點委屈。
  • 嶽陽嶽州中學校長周明球:學校德育教育應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願望,實質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所以,學校的德育工作,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年少年長,都有一種高尚道德情操的自我約束意識,即將外界的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怎樣才能使外界的教育轉化為內在的自我教育呢?
  • 監獄文化教育促進罪犯矯正的實踐探析
    監獄文化教育促進罪犯矯正的實踐探析山東省魯中監獄 耿明 趙洋新時代監獄工作將文化教育作為罪犯矯正的重要手段和內容,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積極探索豐富文化教育改造內容形式,以文化之力對罪犯進行教化
  • 以「關愛之家」為陣地 推進邪教人員教育轉化
    中國網8月20日訊 近年來,永安市積極探索涉邪人員教育轉化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構建「136」邪教人員教育轉化工作機制即「一個關愛平臺、三支幫教隊伍、六個轉化手段」,用關心關愛、真心幫扶有力促進邪教人員實現轉化。截至目前,邪教人員轉化率達82%。
  • 樂哥說潮汕:潮人對子女的教育,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什麼?
    教育子女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頭疼的事情,如今,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注重學習成績。而在潮汕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不識字,你可以學習成績差,但你必須會做人。這也是潮人傳統教育中以德育為主,這種傳統的教育才是受益終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潮人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 樹立素質教育發展的六大觀念
    外在素質是指人們具有的能力、行為、取得的成就等。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一方面,考試作為當前社會條件下相對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方式,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選拔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很多家境貧寒、沒有「背景」的孩子就是通過高考走進了大學,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
  • 叩問與回應:實踐理性視域下的學校道德教育審視
    廣州 510631  內容提要:現代德育的實踐癥結表現為認知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失衡,特別是道德教育側重知善維度,重視道德理論的推演與判斷,忽視道德行動與操作的實踐特性。道德教育走向澄明之境,有賴於對實踐理性的合理性解讀,有賴於對道德教育中核心問題的反思、叩問與回應。
  • 何為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何為教育」,大家「各抒己見」,A說老師教書育人這就是教育,B說父母言傳身教這也是教育,C說社會歷練實踐也是教育……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裡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是全面的,它不僅是關係到學生知識和智力的成長,也關係到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還有學生身體健康的培養,培養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的職責。
  • 「我的教育實踐」|淄博四中校長劉紹華
    正是基於對校長作用重要性的認識,從2012年開始,我市以校長隊伍為重點,著力推進教育思想建設,通過讀書實踐、教育思想論壇、教育思想點評等多種方式,2012年,集中向校長推薦100本教育書籍,大倡讀書之風;2013年,著力開展教育思想論壇、教育思想點評;2014年,每個季度推薦一本必讀書目,開展讀書實踐活動;2015年,全市教育思想建設從理論走向實踐,通過「我的教育實踐」徵文,引導校長在不斷學習基礎上
  • 新人類教育理論與實踐
    幼兒多感官參與的真是實踐活動給幼兒帶來了有真實意義的世界,它必然能動地推動行動能力遠不及他所觀察到的成人及其行為的以玩具為載體的自發遊戲行為。於是遊戲就表面化地走進了幼兒園教育,並迎合了傳統社會以灌輸方式傳遞文化的價值取向。遊戲就其本質而言,不過是在不具備真實實踐操作的前提條件下,對間接獲得的與已有經驗鮮有關聯的模糊膚淺的新經驗,運用不具真實功能的道具進行操練,以強化新獲得的間接新經驗的活動。
  • 「淨網2019」靈臺縣公安局行政拘留所積極開展被拘留人員教育轉化...
    自「除隱患、防事故、保大慶」交通安全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隨著無證駕駛、酒駕被行政拘留人員逐漸增多,靈臺縣行政拘留所主動作為、細化措施,把教育轉化和法制教育作為切入點,全力提升交通違法被拘留人員的交通安全知識和意識,使執法環節最後一關得到有力保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葉瀾—「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教育信條
    「生命·實踐」教育學派自2004年正式提出,學派創始人葉瀾教授於2016年12月21日,以《「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教育信條》為題作了終身教授報告。一、關於教育信條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
  • 餘清臣: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改造
    雖然不少很有成就的教育實踐者都認可教育理論具有重要的作用,並且能夠很好地在教育實踐中運用教育理論,但是還有很多教育實踐者並不承認教育理論能夠成功地應用於教育實踐之中。比較這兩種現象,可以看到,教育理論應用於教育實踐之中不會自然而然地順利進行,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 魯明委員:應將高校國防教育上升為國家行為
    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築牢國防根基的基礎工程,是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大力量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要從維繫國家安危存亡、攸關民族復興進程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高校國防教育,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提供人才支撐和精神動力。」魯明強調。
  • 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的構建與實踐
    摘 要:當前大學生思政工作面臨著複雜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高校出現的相關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網絡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也為大學生思政工作帶來嚴峻挑戰。要從加強隊伍協同、工作內容統合、方式方法融合出發;以實踐平臺為支撐,注重深度融入,加強學生行為實踐養成,著力培養信念堅定、人格健全、德學雙馨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