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便利店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攝影/聯商網諸振家

提起便利店,恐怕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7-11,這家日本零售業排名第一的便利店,於1992年進入中國,開創了中國便利業態的先河,並以其極致的單品管理、強大的數據經營能力、共享的賦能模式,成為零售界「教科書」式的經典範本。

曾經的7-11究竟有多輝煌?

2016年,7-11創造了近100億人民幣的淨利潤,人效接近120萬,能夠與阿里巴巴比肩,過去30年一直處在持續的指數增長通道。在其他零售巨頭爆發關店潮時,它卻在逆勢擴張。

然而,就是這樣的行業「老大哥」,如今卻也不行了!

6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除了對24小時營業的批評導致的開店放緩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連鎖企業7-11和羅森將啟動實質性降價。

大本營日本發展不振,中國也是面臨窘境,被競爭對手壓著打。

在上海,7-11一年多未能開出一家新店,上海僅有115家門店,而全家的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

在北京,7-11關店數逐年走高,目前有門店數量約250家,被便利蜂以350家的數量後來居上。

在川渝,7-11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目前約有120家門店,而羅森的門店數量多達200餘家。

這可真是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永遠不倒的神話!那麼,一度被奉為便利店神話的7-11,如今怎麼就不行了呢?

首先,是本土化問題,食品不合國人胃口。

7-11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憑藉著明亮的大廳、美味的鮮食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例如,在電影《志明與春嬌》中,志明就對春嬌說,這麼多年了,他最喜歡的還是7-Eleven店裡那碗肉不多又有點鹹的肉醬意面,喜歡就是喜歡,不帶兜兜轉轉的。

但是,隨著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崛起與發展,我們發現,7-11實在是太不懂中國人的胃了!

在7-11,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壽司、飯糰、意面等等冷食,這在日本非常暢銷,但我們中國人卻是喜歡熱食的,出於一時好奇你可能會去嘗鮮這些食物,但時間久了必然會很不習慣。

而中國本土的便利店,卻能充分洞悉中國人的喜好,比如在西北,本土便利店就會提供麻辣燙、酸辣粉、以及各式中式炒菜;在南方,本土便利店則會提供車仔面、熱乾麵、臭豆腐、米粉等等,這些都是在7-11找不到的。

而且如果你比較一下包子、套餐、關東煮這些各家便利店都有的食物,你會發現,7-11的售價往往都比別家要貴,那這個時候你為什麼還要選擇它呢?

其次是價格貴,便利店成本居高不下。

一二線城市,是7-11賺錢的主力戰場。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房價的狂飆突進,便利店的運營成本水漲船高;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式微,人力成本也不斷提升。房租、人力,成為便利店支出的大頭。

圖:我國便利店成本支出結構  來源: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而在眾多便利店之中,7-11的成本尤其高。數據顯示,7-11一家店的投資成本大概在70多萬元左右。物美一家店為20萬元,等於7-11開一家,物美可以開3家。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7-11的教條了,日本人凡事都喜歡較真,所以對於店面有諸多不能變通的規定。比如7-11的標準店型面積是120平米,從不做異形店。但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兩類,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會涉及。

在房價如此高昂的一二線城市,7-11卻擁有如此龐大的店面,成本自然要比其他便利店高出不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7-11的東西自然要賣的貴一些。

而在三四線城市,雖然市場廣大、成本便宜,但卻並不是7-11的菜。在這些以拼多多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城市,是很難接受7-11這樣的高價的,因此這裡是夫妻店及小型便利店的天下。

據凱度零售2018年數據,中國市場上有著將近700萬家夫妻老婆店和小型便利店,這些以個體戶形式經營、門店數量基本不超過五家、經營雜貨的零售業態貢獻了所有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的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線城市、縣級市。

最後是網際網路衝擊,諸多便利店特色業務被電商所取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實體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而7-11自然也不例外。

在產品方面,吸引我們去7-11等便利店的最大動力是鮮食,但是如今,外賣平臺不僅口味上天南海北、樣式齊全,而且價格上也十分划算、極富性價比,所以去便利店的場景也大大削弱。

在服務方面,7-11之所以能在日本攻城略地、火爆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它的服務。除了零售業務之外,7-11還可以提供公共服務如代繳保險、電費和煤氣費,醫療服務如醫藥銷售、用藥諮詢,金融服務如手機充值、外幣兌換、彩票購買。

但是這一模式在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一則是網際網路衝擊,既然在支付寶上可以一鍵完成各種各樣的生活服務,誰還有必要專門找一個實體店呢?二則是政策規定,一個便利店在賣藥、金融等方面的業務範圍是受到限制的。

綜上,在日本長盛不衰的那套打法,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如果固守著日本的成功經驗、盲目複製到中國市場,那麼註定要走上衰落。

不止是7-11,我們看到,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都在敗退中國。

比如前幾天賣身蘇寧的家樂福、前段時間退出中國的亞馬遜、前幾年被滴滴合併的Uber。這些昔日在中國呼風喚雨的外企巨頭,要麼憾然離開中國市場,要麼委身本土企業。

我們可以把外企分為兩類,一類是產品型,例如微軟、例如通用,他們靠自身的過硬實力、先進科技就足以稱霸市場;另一類則是服務型,這就需要基於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根據中國人消費特性來做針對性的調整。無論是7-11,還是家樂福、亞馬遜、Uber,都是屬於這類公司。

這些外資巨頭,他們憑藉著先進的經驗、出色的模式成功打開中國市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卻因為僵化的管理機制,盲目照搬國外的經驗、不尊重中國市場而漸漸失去人心;而中國本土企業們,卻能憑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吸取外資巨頭的經營智慧,再結合本土的設計,從而能夠後來者居上!

如今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在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網際網路帶來的不僅是危機、更是機遇。

便利店生意也是如此,它還具有無比廣袤的市場空間。美國3.2億人共有15萬家便利店,2133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日本1.2億人共有5萬家便利店,24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13.8億人共有2.6萬家便利店,5307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因此,便利店在中國大有可為。

基於巨大的想像空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便利店的戰場。除了國外品牌如7-11、羅森之外,本土便利店品牌迅速崛起,如便利蜂、美宜佳、快客等;還有網際網路品牌跨界競爭,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等新型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那麼,便利店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巨變?誰將成為新一屆巨頭?

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財經三分鐘 楊瑞)

相關焦點

  • 又一日本品牌敗退中國,跨國巨頭為何在華紛紛上演「大撤退」
    又一家日本相機巨頭從中國市場敗退。5月7日15:10,深圳奧林巴斯最高負責人小松享通過廣播向全體員工正式宣布:深圳工廠於5月7日起停產停工。此後,雙方合資的索尼奧林巴斯醫療解決方案公司成了奧林巴斯業務轉型的重心日本數碼企業「節節敗退」在數碼行業,類似奧林巴斯敗退中國市場的案例其實早在去年就已上演,形成了一股「日本數碼企業節節敗退」的浪潮2017年10月,尼康突然宣布關停映像事業部位於中國無錫的生產子公司
  • 節節敗退,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早些時候的4月,立志成為「日本的Tiffany」的珠寶集團 4°C Holdings 宣布,在未來一年裡將退出中國市場,關閉3家門店。過去三年裡,相繼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時尚品牌/企業還包括:快時尚品牌 Honeys(好儷姿)、百貨品牌 ITOKIN(伊都錦) 及旗下品牌、時尚集團 ADASTRIA 旗下的多品牌服飾集合店 collect point 等。
  • 在南北戰爭初期,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
    實力處於劣勢的南方是屢戰屢勝、高歌猛進,而實力佔優的北方卻節節敗退,差點丟了華盛頓。那麼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美國南方的白人大多都是勇武好鬥之人,高層白人更是以講武為家教。雖然南方白人的數量當時不到整個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南方白人組成的精銳部隊在美軍中卻是多數。
  • 羅森、全家、7-11 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  羅森便利店北京1號店於2013年8月落戶西城區月壇北街,截至2019年1月羅森中國宣布2000家門店達成時,羅森在北京已經開出了106家門店。羅森的到來打破了北京外資便利店僅有7-11一家的局面,另一外資便利店巨頭全家也聞風而動。
  • 羅森、全家、7-11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羅森便利店北京1號店於2013年8月落戶西城區月壇北街,截至2019年1月羅森中國宣布2000家門店達成時,羅森在北京已經開出了106家門店。羅森的到來打破了北京外資便利店僅有7-11一家的局面,另一外資便利店巨頭全家也聞風而動。
  • 7-11鄭州首店開業!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落地中原,年內還要開近10家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恆/文 記者 王訪賢/圖這一次,鄭州人10多年前的願望實現了——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便利店7-11終於落地。10月23日上午,7-11河南首店,在鄭州市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業。在城市發展的邏輯裡,7-11便利店遠超過了商業體的概念。它被認為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商業成熟度,甚至是發展階段的象徵。
  • 福州的7-11便利店 真沒什麼了不起的
    其國內其他省份一樣,711在福建省內選擇了三福合作,實行本土化運營,從供銷大廈的一店內產品就能看出來,熟食類產品供應商全都本土化了,基本都集中在閩侯。換句話說,國內的711,實際上就是個閹割版,別的不說,盒飯和熟食種類是真不多,許多日本、泰國、臺灣地區具備的特色類季節限定類產品也都沒有,有三分之一的網紅產品也沒上架,是真沒什麼了不起的。
  • 疫情之後,日本的 7-11 便利店終於可以打烊了
    如果關店的事情發生在今年一月份,這種行為很可能會被視作對抗進駐日本的美國零售公司的行為藝術。不過這次迫使島田關門的,卻是新冠病情。隨著病情的蔓延,越來越多的日本加盟商像54歲的島田一樣關上了店門。這麼多年以來,7-11便利店是Seven & I 控股集團旗下的便利超市,多年來一直將全線營業視作它追求的目標。對加盟店老闆而言,關門意味著解脫。
  • 被稱為門外漢的他,是如何把7-11打造成全球最大便利店的?
    2016年7-11日本公司零售總額為2473億人民幣。7-11是全球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便利店。現在來看7-11便利店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然而回顧往昔,我們會發現7-11並不是日本本土誕生的品牌,它最開始是美國南方公司創立的。
  • 杭州首家7-11便利店昨悄悄營業
    從一個月前杭州要開出首家7-11便利店的消息不脛而走,到上周正式確認6月15日開門營業,昨天,位於錢江新城的這家7-11已經悄悄營業了。  店面是普通便利店的兩三倍 零食和飲料狂多  從地鐵4號線城星站下車,走到B1出口,就可以看到這家已經燈火通亮的新開便利店,黃綠相間的門頭,已經成為7-11的代名詞。
  •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升學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升學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2017-1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 節節敗退,ZARA旗下三姐妹品牌關閉中國門店!
    來源:獵雲網(ID:ilieyun)作者:呂鑫燚據外媒報導,ZARA母公司Inditex確定將關閉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個品牌在中國的所有實體門店,且預計所有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無獨有偶,2019年Forever 21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關店、出售品牌、破產,女裝艾格「節節敗退」
    來源:北京商報上海破產法庭公眾號的一則「雙11」特輯消息,入華20餘年的法國品牌女裝艾格破產信息公示於眾。11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登陸上海艾格管理人特賣店了解到,目前,該店鋪僅有一件商品在售,價格為39.9元。
  • 7-11便利店即將落戶西安,其發展前景如何?
    7-11便利店是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它擁有45年的歷史,在美國成立,在日本發展壯大,如今遍布全球,目前已經擁有67000多家連鎖店鋪!西安便利店發展現狀目前西安便利店處於國內品牌群雄並起的局面有電商巨頭髮起的如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等也有每一天便利店、唐久便利店等本土連鎖便利店還有零售巨頭旗下的華潤萬購、提客、全購等品牌。
  • 日本便利店數已超5.2萬家 日本人為何如此喜歡便利店?
    截至今年 3 月,日本全國便利店數已經突破 5.2 萬家。其中又以東京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三家便利店 7-11、羅森、全家在東京就擁有超過 5700 家店鋪,在一些便利店「激戰區」簡直隨便走兩步就有一家便利店。   那麼日本人到底喜歡便利店哪裡?
  •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註定只能活在故事中日本作為便利店接近飽和、勞動力短缺的國家,7-11基於市場現狀做出關店裁員的決定。然而這一切與中國無關,早在巨浪掀起之前,7-11在中國市場就已經被趕下「老大哥」的位置。依據《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國便利店在2018全年銷售額為2264億元,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在便利門店數量排行榜中,前3分別是易捷、崑崙好客和美宜佳,7-11僅排第10。很明顯,7-11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發展漸漸不敵本土便利商店。
  • 7-Eleven便利店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品牌?詳情看這裡!
    剛剛進入零售業時候,經常想,為什麼臺灣「統一超商」的商標怎麼和「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的一樣?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也知道,在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的7-11店,是由不同背景的幾家公司出資開辦和經營的。所以,小編想更細緻的談談「7-11」 的話題。
  • 緊隨7-11,羅森便利即將入駐福州
    這也意味著,繼7-11之後,又一知名品牌便利店"羅森",不久之後將登陸福州。 羅森在中國國內約有2700家店鋪 同年7月,它在上海市長寧區的古北新區成功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便利連鎖店,自此羅森開啟了邁入中國的第一步。2017年2月,正式改名為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
  • 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爆款法則(baokuanfaze),作者 | 關寧,編輯 | 小軍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為了挽救7-ELEVEn這個品牌,1991年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保證了7-ELEVEn品牌的延續,並在日本為這個品牌喚回了新生。
  • 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
    作者|關寧 來源|爆款法則(ID:baokuanfaze)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