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嘮叨的父母,有多遭孩子煩,別固執了改改吧

2020-08-20 杏媽育兒

此為杏媽育兒的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撰稿:小尹 | 審核:靜好

「媽,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坐在了去美國的飛機上,這次離開怕是永別,我只希望你和爸爸能照顧好自己,從此,我將不再回國,我們我將不再有任何的聯絡。我知道,依你的個性,一定會哭,一定會追問為什麼。我索性告訴你理由,因為您太嘮叨了,以至於我一想起你的聲音我就頭痛頭暈。

記得從我一年級上學開始,你就永遠也不會改的嘮叨,快點,快點,寫作業了嗎?複習了嗎?寫生字了嗎?去學習、去學習。我簡直不知道我是怎麼忍受了這些年,知道我受到美國大學的通知書,我知道,我的春天來說,我終於可以逃離你的嘮叨了。對不起,可能你會罵我沒良心,白眼狼。可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你一定也希望我幸福,而我幸福的標準就是離你的嘮叨遠遠的,讓這種聲音此生都不在出現。感謝你和爸爸對我的養育之恩,此生無以為報。」

這是一封來自名牌大學高材生寫給自己母親的一封信,也如他在心裡說的,從此他消失在媽媽爸爸的生活中,電話不通,微信不回,通信地址查無此人。

有人說,這是一個什麼熊孩子,不就是考上美國大學了,連親媽都不認了,還嫌父母嘮叨,不嘮叨哪有你的現在,哪有你的成功啊。可說這些話的都是家長,讓我們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高三李同學:別提我媽的嘮叨了,簡直和蒼蠅、蚊子有一拼。太鬧心了,總是一句話重複一百遍,就好像她生了一個傻子,聽不明白正常人說話似的,而起她的嘮叨還不能被質疑,要是我和我爸反抗幾句,她立即發瘋,摔摔打打不願意,說我爸是負心漢,我是白眼狼,說的都是好話,卻不願意聽之類的。

​哎啊,總之,我媽的好都是自以為的好,我和我爸都受夠了。

@大學王同學:我媽的嘮叨比原子彈可怕多了,原子彈要人命是一瞬間的,可我嗎的嘮叨好像聽不見的超聲,外人意識不到,只有你要被吵瘋了。

關鍵是我媽自己根本意識不到,還自以為都是為我好,可親愛的媽媽啊,你知道我頭要被你爆掉了嗎?

@工作苟女士:我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了,可我無意中發現,嘮叨是種傳染病。我當姑娘的時候最怕我媽嘮叨我,可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把我最討厭的嘮叨大法使用出來,不是我不想改,我甚至厭惡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但一不小心,就會流露出來,真是那句話,千方百計的努力,結果還是活成了我媽的樣子。

通過上面幾個隨機採訪的人處可見,當媽的嘮叨殺傷力有多大,所以,聰明的媽媽多半不會嘮叨孩子,而是會使用更高級的做法。比如以身作則、傾聽、有效溝通等等。回望自己,你是那個讓孩子厭惡的嘮叨型媽媽,還是聰明智慧的媽媽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讚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

相關焦點

  • 只是嘮叨的父母,有多受孩子氣,別固執了,改一改
    媽媽,當您收到這封信時,我已乘飛機去美國,這次離開是萬念俱灰,我只希望您和爸爸好好照顧自己,以後我再也不會回來了,我們之間也不會再有任何聯繫。根據你的性格,我知道,一定會哭,一定會追問為什麼。你是如此的喋喋不休,以至於一想到你的聲音,我就感到頭暈目眩,我想告訴你原因。
  • 父母的嘮叨讓孩子厭煩?換個「嘮叨」的方式,孩子會更加積極主動
    「孩子,你看都幾點了,還不寫作業?」「這點兒事都幹不好,你還能幹什麼?」「早點兒睡,明天還要上學呢!」「玩遊戲時間長了傷眼睛,戴眼鏡多不方便啊!」……怎麼樣?父母們有沒有耳熟能詳的感覺?這些「至理名言」,無一不是出自父母的「發明創造」,只不過無緣斬獲諾貝爾金獎。
  • 你自以為是的嘮叨,其實會害了孩子!
    孩子一邊吃,媽媽一邊不停地對孩子說話:別著急。別燙著。你把雞蛋吃了吧。再多吃幾口。把這個紙(指漢堡包裝)再剝開一點。哎哎,別弄手上。小心點,別弄衣服上。你看你多幸福,一頓早餐就花了45。吃完咱把藥吃了吧。快點吃咱們要走了。
  • 被批評後女兒怒懟媽媽「有本事你來啊」:父母嘮叨是一種「毒藥」
    網上有位媽媽說女兒彈鋼琴作業的時候不認真,把女兒批評了一頓,沒想到遭女兒的怒懟:「有本事就你來啊!」媽媽聽了後,也自知自己沒本事,來不了,於是上網求助。 看了看下面的一些回答,有的人說沒那個本事就別去教了,順其自然吧!有的人說自己孩子不懂禮貌,先教會孩子尊重父母吧!還有的人說:「要不,你也學鋼琴吧!」
  • 「媽媽,你別煩我了」父母一說話孩子就嫌煩?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敏敏媽媽無奈:「孩子才讀幼兒園,我一說話她就嫌我煩了,以後可怎麼辦啊?為什麼孩子越長大卻和父母越無法愉快地溝通呢?所謂「行為挑戰」,最基本的意義就是孩子故意違逆成人的意願——爸爸媽媽說這個事,我就偏不聽。除了獲得的特殊的愉悅感,這也是孩子在對父母進行行為試探,他們由此能夠知道要是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會有什麼用的態度和反應。
  • 低層次父母就喜歡不停地嘮叨孩子,而高層次的父母,會用3種辦法
    由於文化水平或者是時間的限制,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不停地嘮叨孩子的情況。鄰居家裡的孩子東東已經4歲多了,這個年齡段的小男孩比較調皮,所以經常可以聽到東東媽媽"絡繹不絕"的嘮叨聲。
  • 「嘮叨」成為低層次教育方式,高層次父母這樣做,把孩子教育成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爭一直連綿不斷。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越長越大,就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不聽話,經常惹父母不開心;而孩子卻覺得長大之後父母越來越不理解自己,總是嘮叨讓人煩不勝煩。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聽孩子說,嫌自己嘮叨這樣的話,但是為什麼孩子總是嫌棄父母煩呢?
  • 與孩子交流,別一味地嘮叨
    、講話的語氣咄咄逼人,這都會讓孩子覺得你很煩,自然不願與你繼續交流。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孩子畢竟還小,需要我們家長的呵護,尤其是處於心智尚未成熟的童年時期,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學習成績下滑或者結交一些不良朋友等,因此,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對孩子的一舉一動相當敏感,總是擔心他們這個弄不好,那個弄不好的。 其實作為父母應該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父母不認同。其實只要不是原則上的錯誤,不如讓孩子自己去碰碰釘子。
  • 父母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
    據相關調查顯示,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父母的缺點。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六大行為排行榜中,「嘮叨」竟位居第一!「每次只要一聽到媽媽的嘮叨,我就把自己的門鎖住,再在耳朵裡塞上小紙團……」「很多話講一遍就夠了,但他們總是嘮嘮叨叨,沒完沒了。雖然我也知道他們嘮叨是為了督促自己,但說的次數多了,心裡就覺得煩。」
  • 嘮叨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調查結果還顯示,50%以上的學生覺得父母囉嗦「非常煩」。教育孩子,比起嘮叨、囉嗦,聰明家長有更好的方式。孩子嫌父母囉嗦怎麼辦?育兒寶典給出四大妙招!妙招一,更換指令。孩子為什麼會嫌父母囉嗦,原因有以下幾點:1、生理方面的原因科學研究發現: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事物,孩子大腦會比較活躍,第二次接觸時,
  • 不要急著訓斥孩子,孩子的怒氣裡,藏著父母的嘮叨
    文 | 文茵媽媽輕點右上角,歡迎關注,育兒那些趣事,我們一起聊你在孩子的心裡,是否是一個愛嘮叨的人?嘮叨一般指批評多,指責多,抱怨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子成龍,女成鳳,是生活中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高期望,秉著為子女好的原則,揣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想法,總希望孩子凡事都順著自己的心願辦。孩子一旦不順著自己的心願做,便不停的說教,見什麼說什麼,想到哪裡說到哪裡,沒有目的和要求,並且翻來覆去地說。這樣的嘮叨只會讓孩子感覺無所適從,倍增反感,嚴重的甚至荒廢學業。孩子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思想,有主見,有屬於他個人獨特的氣質。
  • 被父母不停的嘮叨的孩子,長大性格會怎麼樣?
    ③、父母落後的教育觀念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很多父母沒有別的太好的教育方法,唯一會的就是不停的嘮叨,希望自己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勸說能讓孩子醒悟,甚至認為如果孩子說一遍聽不進去,那就是說第二遍、第三遍……不知不覺就嘮叨了無數次,總以為孩子有一天是會聽進去的
  • 請珍惜嘮叨你的父母,因為你真的很賺
    推麼推原創寫手:徐昊昕「你煩不煩啊」「我知道了」「你別再墨跡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可我們總是嫌父母嘮叨,把他們的話都當作耳旁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當我們撞到南牆後,回頭想想,父母的話其實還是蠻有道理的,可我們已經悔之晚矣。在人生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惑,有了父母的嘮叨,就等於多了一個解題人,多了一份助力。
  • 話說嘮叨,請家長嘴下留情
    就像唐僧念經一樣,囉裡囉唆,唐僧嘮叨的連會72變的孫悟空都煩,面對父母每日的嘮叨,我們這些單純的孩子會不會更煩?答案顯而易見,沒有人願意聽嘮叨。有位教育專家曾說:要想成為一位成功的母親,一定要謹記的兩個字,那就是「閉嘴」。一旦媽媽「閉嘴」,停止了對孩子的反覆嘮叨與抱怨,那孩子的問題就少了50%。
  • 嘮叨是愛還是控制?你的無限嘮叨,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媽媽雞湯
    媽媽嘴裡喋喋不休的嘮叨,明明是怕孩子分不清好壞,怕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岔了道,遭遇坎坷和風雨。因為擔心孩子,所以選擇多說幾遍!但是,孩子只希望媽媽能夠「閉嘴」。孩子在不聽話的時候,媽媽們是不是三番五次對同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嘮叨呢?似乎很多時候的結果是:孩子不僅不聽話還會甚至還會嫌煩。
  • 別只會對孩子嘮叨,了解超限效應的危害,嘮叨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生活當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而在這段時間父母定然會對孩子不停的嘮叨,希望孩子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劉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出色一些,可是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不是太好,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十分著急。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的改變,劉先生每天工作完了之後,就會不停的監督孩子,並且對孩子不停的嘮叨。
  • 李玫瑾:有些家長「層次低」,只講道理,嘮叨是最不走心的關心
    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夾起尾巴當爹媽,蹲下來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有用嗎?李玫瑾:只會講道理的家長"層次低"育兒網紅、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節目裡說,孩子12歲之後,父母再講道理,他就聽不進去了,父母說的話變成了垃圾。
  • 輕易被拐走的孩子都有的特點:父母反覆嘮叨「不要跟陌生人走」
    演習的前一天,甚至在開始前,父母反覆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孩子們也點頭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跟陌生人走。演習結果就是不管是小班、中班、大班幾乎全部被家長扮演的人販子「拐走了」。甚至還有孩子驕傲的跟老師說:「我剛才帶一個阿姨去上廁所了。」有父母質疑這種在幼兒園舉行的演習,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 父母的嘮叨是為了孩子還是自己?孩子應對父母嘮叨的三種模式
    因為他不願意再聽父母的嘮叨。更極端的大家都能想到,那就是離家出走。可能你會發現,孩子早晨在家還好好的,怎麼就離家出走了。他們面臨家長的控制,家長的嘮叨,關門可能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孩子逃跑的需要,他只能離家出走。
  • 青春期孩子愛「頂嘴」 父母如何才能不嘮叨
    對此,專家指出: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正常表現,如果你聽到孩子頻頻有這樣的反應,那說明——他打算獨立了。青春期的孩子 正在為獨立作準備「青春期的孩子要為獨立作準備,因此他們想在心理上跟父母作分離,表現出來的就是強烈的獨立意識。」資深心理諮詢師沈之菲認為,孩子青春期的「親子對抗」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