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明清肖像畫首展 50餘件展品亮相國博

2020-12-17 中國網旅遊中國

朱元璋、諸葛亮、李清照……在近日開展的「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上,可以看到許多歷史名人的畫像。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共展出國博收藏的50餘件(套)展品,從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歷史、文獻與美學價值。

展覽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介紹,明清肖像畫是國博書畫收藏特色之一,館藏數量多至近千件,然而以前從未作為專題展出。此次展示的全部是深藏於國博庫房、從未公開展出過的作品,今後還將不斷發掘更多展品以饗觀眾。

展覽分為「帝王·皇族」「雅集·行樂」「名臣·名士·閨秀」和「學者像傳」4個單元,展示了明清肖像畫的概貌。展廳中,兩幅不同的朱元璋畫像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晚清民國時期畫家俞明繪製的《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畫中的朱元璋身著黃袍,端坐龍椅,氣度威嚴。據國博專家介紹,這是朱元璋正形像中較為標準的畫像,為其壯年形象。

另一幅為朱元璋的異形像,圖上無款,從畫風來看應為明代作品。在朱元璋畫像中,此類異形像並不少見。其共同點是臉頰變形拉長,下巴向前凸出,臉上不同程度地布滿黑痣,「鳳眸龍頭,黑痣盈面」,與正形像截然不同。

策展助理李文秋博士介紹,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肖像是存世量較為豐富的,其相貌的反差也非常大。在清人胡敬的《南薰殿圖像考》中,記載的朱元璋畫像就有十二幀之多。而傳世的朱元璋畫像中,異形像比正形像更多。根據明代其他帝王畫像來看,朱元璋的真實相貌應與正形像比較接近。其異形像之所以流傳甚廣,可能與民間將其神化以及朱元璋本人的推波助瀾有關。

名臣和名士肖像在明清肖像畫中佔據重要分量。這些畫像既有朝服,也有便裝;既有端莊的正面像,亦有隨意的行跡圖。此次展覽中可以一睹諸葛亮、蘇軾、王陽明、鄭成功等名臣名士的肖像畫風採。為了配合這些畫作,展廳裡陳列了花翎、笏板、朝珠等文物,並復原了一個典型的古代文人書房,頗具清雅意趣。

「明清時期的肖像畫,寫實和寫意兼具,宮廷與民間並行,並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期。」劉萬鳴說,通過這個展覽,可以看出明清肖像畫的發展脈絡與演變進程,還能看到服飾、禮制、官制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激發文化自信。

(鄒雅婷)

相關焦點

  • 107件珍貴傳統織繡展品亮相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熱線訊,華美絕倫的明清織繡、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服飾、高貴典雅的蕾絲夾克……今天(24日),在第17屆環東華時尚周期間,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了"文化自信與文化責任"系列展覽,融合了中華傳承、民族合力、中西時尚的服飾在這裡亮相交匯。
  • 廣東省博物館展出300餘件展品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丹彤 攝影報導)西式暖水壺、雪糕勺、燙髮用具、化妝品瓶;歐美電風扇、電話機、留聲機;引領科技的照相機、電影放映機……300多件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民國時期「來佬貨」(舶來品),再現一段國門開放洋貨進入的「民國海淘生活」,展現中外的觀念、娛樂方式、生活形態在民國時期開始的各種交匯和融合過程。
  • 北京地鐵1號線新增「國博專列」 乘客近距離了解國寶
    2019年11月11日,北京,「遇見國博——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你眼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列正式亮相北京地鐵一號線,讓豐富的館藏文物以生動的形式陪伴乘客出行。中國搜索 宋家儒攝專列每節車廂上都飾有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紋樣和文物,以頗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元素串聯起中華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陶兵馬俑、三彩釉陶載樂駱駝、鈞窯玫瑰紫釉花盆等經典館藏文物形象都在這裡集中亮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彩呈現。
  • 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重要展覽紛至沓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明清肖像畫展」、「山東民藝展」等三項新展,其中「明清肖像畫展」中有多件作品沉睡多年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則新近展出30多件書畫清品,浙博則有黃賓虹書法收藏大展。上海中華藝術宮從7月18日起將不定期開放夜場,首次夜場活動將開放「陝北剪紙藝術展」等展覽。
  • 一周觀展指南|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重要展覽紛至沓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明清肖像畫展」、「山東民藝展」等三項新展,其中「明清肖像畫展」中有多件作品沉睡多年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則新近展出30多件書畫清品,浙博則有黃賓虹書法收藏大展。上海中華藝術宮從7月18日起將不定期開放夜場,首次夜場活動將開放「陝北剪紙藝術展」等展覽。
  • 國家博物館展宋元明清書畫珍品 十米長宋畫全部打開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中國古代書畫」展17日在北京亮相,為觀眾獻上宋徽宗、宋高宗、趙孟、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等名家畫作。該展還首次將10米長宋人《輞川圖卷》及任仁發《飲飼圖卷》等宋元真跡全部打開展出,殊為難得。
  •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即將亮相國博
    特別是國家博物館,近期陸續有新展亮相。馬上跟隨我們記者鏡頭先睹為快。如果你是中國古代樂器的粉絲,那可要抓緊預約,明天也就是8月8日,「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將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件展品就是這件貌似不起眼骨笛,你可不要小看它,它絕對稱得上是古代樂器的鼻祖,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7800年到9000年,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 ...塑造——李軍教授學術研究展」開幕,200餘件展品展示40年藝術軌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2月19日,「寫意·塑造——李軍教授學術研究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幕,展覽涉及繪畫、雕塑、書法、裝置、陶瓷、綜合材料等,200餘件展品展示了李軍在藝術領域思考和探索的成果。
  • 瀋陽故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辦展——金滿堂,玉滿堂擺駕進京展典藏
    200餘件清宮文物盡現「金玉滿堂」此次「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以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為脈絡,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清代宮廷文物200餘件(套),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精選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開幕
    餘冠辰/攝觀眾正在觀展。 視覺中國供圖清《玄燁像》餘冠辰/攝7月15日,「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從館藏近千件同類作品中精選出50餘件(套)展出。肖像畫是中國畫門類中最為古老的一個畫科,因其側重人物面貌的描寫,故又稱之為寫真畫、傳神、寫照、傳寫等。上古至西漢,便出現肖像畫的雛形,從六朝到唐宋是其成熟時期,到了明清兩代,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獨立時期。這一時期的肖像畫,寫實和寫意兼具,宮廷與民間並行,並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
  • 「明清閨閣文化展」將在中國扇博物館開展
    4月25日至7月26日,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憑闌觀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將在中國扇博物館(小河路450號)二樓臨展廳開展。展覽共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組挽袖,19件服飾和12件書畫等,從閨閣女子的繡品、衣物、詩詞,嘗試為觀眾營造出一個動人、動情的閨秀空間,解讀明清閨閣的文化內涵。
  • 國內最系統的巡迴畫派展亮相 展出列賓等作品(圖)
    國內最系統的巡迴畫派展亮相 展出列賓等作品(圖) 2015-04-24 08:32:34  列賓《蒙特爾肖像》  35位俄羅斯巡迴畫派藝術家,64幅經典畫作,今天開始「伏爾加河迴響——特列恰科夫畫廊藏巡迴畫派精品展」將亮相國博。這是國內有史以來最系統的巡迴畫派展。
  • 國博地鐵1號線開「分館」秀國寶 專列預計每日上線運營8趟
    今起,國博「分館」開進地鐵1號線,名為「遇見國博——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你眼前」的專列將開行3個月,百餘件國寶級文物通過圖文和AR等形式亮相,專列預計每日上線運營8趟。前五節車廂以頗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元素串聯中華璀璨文明。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陶兵馬俑、三彩釉陶載樂駱駝、鈞窯玫瑰紫釉花盆、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等經典館藏文物亮相。車廂壁、地板上、車頂,乘客目光所及,均可與文物對視。很多文物還配上一句俏皮文案,椅背上,商代鳳冠人像悠然地說:「等了幾千年,終於遇見你」;后母戊青銅方鼎給力地說:「累了麼?準許你靠在我身上!
  • 故宮博物院七大展千餘件珍貴文物「十一」亮相太原
    中國網新聞9月19日訊 (記者 蘇向東) 故宮博物院7項專題大展,1000餘件珍貴文物將於10月1日亮相太原博物館。展示主題包括清代萬壽盛典、明清官式建築、宮廷琺瑯器、明代御窯瓷器、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書法和畫作等。「這是故宮歷史上到地方城市辦展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展覽也是太原博物館開館後的首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
  • 潮州木雕進京展出,160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1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和廣東省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榜單:館藏量榜,故宮、陝博、國博、上海昆蟲、上博超百萬件
    豐富的館藏量一直是評價博物館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全國博物館館藏量最高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達到了186萬餘件,陝西歷史博物院則緊隨其後,有171萬餘件館藏,其他超過100萬件館藏的還有國博、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其中全球單體最大復原石窟首次公開亮相上海。《顧氏集古印譜》、明代文彭「琴罷倚松玩鶴」青田石章,「關中侯印」龜鈕金印等中國歷代璽印與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為首次公開展出。
  • 一周觀展指南|引發排隊的「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又亮相了
    年底將近,在上海,除上海博物館的兩大展覽吸引著眾多目光外,中華藝術宮等相關藝術機構也都有新展亮相;蘇州的「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北京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齊白石書法展」等都很值得一看。
  • 天津博物館百年華誕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原標題:【雅昌專稿】太保鼎、雪景寒林圖、乾隆琺瑯彩玉壺春瓶三大國寶亮相百年天津博物館 清代中期繪畫特展 近年來,天津博物館依託明清繪畫藏品豐富的特點,舉辦多個明清書畫作品展,2017年的《清代前期繪畫特展》開啟了清代繪畫特展系列
  • 518系列 | 全國博物館日60場好展推薦 看看你的城市有什麼?
    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展覽時間:2020年4月25日—2020年7月26日展覽地點:中國扇博物館展覽共計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組挽袖,19件服飾和12件書畫等,從閨閣女子的繡品、衣物、詩詞,嘗試為觀眾營造出一個動人、動情的閨秀女性空間,解讀明清閨閣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