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初五,人們扮成各種古老的戲劇角色,到百姓宅院或商家店鋪遊轉,並為他們的生活場所和家庭成員做象徵性的清掃活動,以表達驅禍祛災、求財祈福的願望。 李定文 攝
(新春見聞)「掃五窮」傳承「陝味」新春民俗
中新網漢中2月9日電 題:「掃五窮」傳承「陝味」新春民俗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己亥年正月初五,清晨昏暗的天色中,一支身著戲服、臉塗油彩的奇異隊伍在山間靜默地行進。
待時針指向6時整,驟然爆發的鑼鼓聲撕開鄉野的沉寂。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及其周邊地區,200餘支「掃五窮」隊伍伴著喧天的鑼鼓湧入村莊與城區,聲勢浩大的「掃五窮」民俗活動拉開序幕。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文化館館長趙建波表示,洋縣社火起源於元末明初,而「掃五窮」作為一種獨特的「走社火」,是中國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及周邊地區所特有的傳統民俗。
每年正月初五,人們扮成各種古老的戲劇角色,到百姓宅院或商家店鋪遊轉,並為他們的生活場所和家庭成員做象徵性的清掃活動,以表達驅禍祛災、求財祈福的願望。
圖為漢中洋縣「掃五窮」民俗活動。 李定文 攝
草壩村村民李望芝負責組織今年草壩村的「掃五窮」活動,他告訴中新網記者,「掃五窮」的裝扮通常有5個、7個、9個,多至11個角色。兩員必不可少的「把門將」通常由秦瓊、尉遲敬德等角色擔任,「毛女」——傳說中的仙女,在華陰山中成仙,是「掃五窮」活動的「靈魂人物」。此外,另有土地公、孫悟空、財神爺等民眾喜愛的戲曲角色加入隊伍。
初五6時整,村口的鑼鼓聲響起,在「土地公」的帶領下,各路「神仙」一齊湧入村莊。每到一戶人家,「把門將」便手持鞭與劍立於大門兩邊「鎮宅守院」,諸「神」跑入室內,「毛女」舞動手中的簸箕和掃帚做清掃動作,意在主人拂去窮困、驅趕災禍。每掃完一戶人家,主人便燃放鞭炮,拱手相送,為送災納福之意。
洋縣社火起源於元末明初,而「掃五窮」作為一種獨特的「走社火」,是中國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及周邊地區所特有的傳統民俗。 李定文 攝
祛病除災的毛女、保佑六畜興旺的弼馬溫孫悟空、象徵財源廣進的財神爺、主管出入平安的門神……趙建波表示,這些角色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共同寄託著人們對富足平安生活的嚮往。
在73歲的老人李望芝記憶中,「掃五窮」是新春最熱鬧的節目,也是正月十五開始的社火的「前奏」。「以前過年,大人小孩都盼著初五早晨的這一場熱鬧。」而為了留存這一份「熱鬧」,李望芝已經連續三年在草壩村負責組織「掃五窮」民俗活動。
數百年來,「掃五窮」的生命力極強,每年正月初五洋縣及周邊地區各村都會自發組織「掃五窮」隊伍。
「掃五窮」的生命力極強,每年正月初五洋縣及周邊地區各村都會自發組織「掃五窮」隊伍。 李定文 攝
據官方調查,洋縣縣域現存200餘支「掃五窮」隊伍,參與者4000多人。其中,龍亭鎮高家溝村的「掃五窮」隊,已歷經6代20餘年,至今每年仍有數十人參加。
臨近中午,「掃五窮」儀式即將進入尾聲,圍觀的人群仍不肯散去。「日子雖然好過了,但民俗文化不能丟,這才有年味兒!」人們笑鬧著,沉浸在濃濃的新年氣氛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