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大眾日報三版頭條刊發一則消息《寧願多花一萬五,絕不落下這一戶!》,講述了泰安市寧陽縣開展的農村公路「戶戶通」工作。一個擁有13個鄉鎮(街道)、457個行政村、83萬人口的魯中小縣,為何因農村公路「戶戶通」登上省委機關報頭條?答案在一個「實」字。
時間回到2019年10月30日,當天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推動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消息,推動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明確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農村通戶道路硬化。
根據《通知》要求,本項工作的實施範圍非常廣泛,除納入近三年內社區和城區建設規劃等的村莊,以及遠離村莊的散居戶(15戶以內)和常年無人居住戶外,剩餘行政村全部實施通戶道路硬化;並要求各市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基本實現」農村通戶道路硬化的指標和比例。
為了實現「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目標,寧陽縣自我加壓,讓「戶戶通」真正「通戶戶」。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現場督進度、解難題,交通運輸、住建、財政等部門全力以赴;
沿線鄉鎮、村莊主動作為,施工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拼搏奮戰;
農村老黨員、離退休幹部等進行義務全程監督,成立66人的驗收組,分片對所有村逐一驗收
……
截至今年10月20日,寧陽縣道路戶戶通施工裡程達到2522公裡,全縣457個行政村,家家戶戶都享受到了「出門踏上水泥路」的方便,讓「戶戶通」名實相符,「幸福路」直通百姓家門口。
值得關注的是,縣級財政積極兌現承諾,對完成驗收的村莊發放補助資金1.2億元,不論工程總量還是投入額度均創歷史新高。
用寧陽縣委書記畢黎明的話說,「讓農村群眾腳不踩泥、出門上車,既種農田,又種風景。通過農村道路『三通』建設,暢通阡陌村路,增強城鄉互動,串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建好一條道路、發展一片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美麗一處鄉村』的發展初衷。」
不落下一戶群眾的道路戶戶通,是一個真正的民生工程!
寧願多花一萬五,絕不落下這一戶!
寧陽「戶戶通」名實相符,「幸福路」直通百姓家門口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桑 蕊 趙 峰
近幾天,寧陽縣葛石鎮小夏莊村的張建,一直盤算著買輛小轎車。不僅因為手裡有了幾個錢,更重要的是,家門口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張建家在村子東南角,孤零零的一戶。儘管距離村子不過50米,但是修好這段路需要多花1.5萬元。修路,資金籌集本就有缺口,為一戶人家多花1.5萬元,值不值?
「道路戶戶通,不能落下一戶群眾!」村支書張召軍斬釘截鐵地說。
多年來,小夏莊村道路沒有硬化,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錢掙得很辛苦。「過去道路坑坑窪窪,一到雨季就泥濘不堪,車子根本走不動,摩託車開到哪兒就放到哪兒,連步行都很艱難。」張召軍說,更讓他頭疼的是,許多村民都不願待在家裡,寧願到外地打工,村裡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修通水泥路,成了小夏莊村人最大的夢想。而隨著寧陽縣農村道路「三通」(村村通、巷巷通、戶戶通)工程項目的實施,這個夢想一步步通向現實。
今年3月,項目下來了!聽到這個消息,村民們一片沸騰。但是,仔細算算帳,才知道需要花費60多萬元。經濟薄弱的小夏莊村每年只有七八萬元的收入,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儘管上級補助「大頭」,但還有不少缺口。有些群眾打了退堂鼓。
不能讓徹底改變村莊面貌的機會流失。老支書於興法帶頭捐款1萬元,黨員紛紛跟上,村民也沒有落下。短短幾天時間,全村捐款15.93萬元。「村裡老少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在天津打工,我老婆在衛生室工作。我和我老婆每人捐了1000元。」張建介紹。
兩個月後,小夏莊村總長1100米、寬4米的水泥路全線修通。還在路兩旁種上了一片片的「步步高」,徹底改變了村裡面貌。
有了路,日子從此不一樣。採訪路上,一群正在賣玉米的村民說到水泥路笑得合不攏嘴。收玉米的大卡車停在路邊,人們一邊裝玉米一邊說:「從前大車過不來,我們都是用肩膀扛、用板車拉,累得要命,現在輕鬆多了。」
這樣的幸福和期待,不只在小夏莊村發生。近年來,寧陽縣大力實施農村道路「三通」工程,截至目前,縣級財政已對完成驗收的村莊發放補助資金1.2億元,不論工程總量還是投入額度均創歷史新高。不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現場督進度、解難題,交通運輸、住建、財政等部門全力以赴,沿線鄉鎮、村莊主動作為,施工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拼搏奮戰。農村老黨員、離退休幹部等進行義務全程監督,成立66人的驗收組,分片對所有村逐一驗收。
截至10月20日,施工裡程達到2522公裡,全縣457個行政村,家家戶戶都享受到了「出門踏上水泥路」的方便。農村道路「三通」拓寬了農民增收新路子,全縣今年新發展蔬菜3萬畝、苗木花卉1.5萬畝、林果2.6萬畝。
「讓農村群眾腳不踩泥、出門上車,既種農田,又種風景。通過農村道路『三通』建設,暢通了阡陌村路,增強了城鄉互動,串起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了『建好一條道路、發展一片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美麗一處鄉村』的發展初衷。」寧陽縣委書記畢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