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餐飲+住宿+研學+旅遊」模式發展民宿產業 端頭「美麗資源...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提起農村的垃圾分類,大家首先就會想到舟山鎮端巖村端頭自然村。

近日,這個人均日產38克垃圾的小山村又因一棟名為塘湖山莊的民宿而備受關注,引來不少旅行社負責人前來「踩點」探路。

經過近4年美麗鄉村建設的沉澱,投資上千萬元的塘湖山莊開門迎客,讓端頭的「美麗攻略」有了升級版:以環境治理為底色,以提升內涵、豐富業態、特色打造為依託,精細挖掘,創新「餐飲+住宿+研學+旅遊」模式,發展民宿產業,把「綠水青山」的「美麗資源」轉化成「金山銀山」的「美麗經濟」,擘畫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村民入股——

眾籌上千萬元打造多元化民宿

4月中旬的端頭自然村,四周滿山蒼翠,一片生機盎然。

沿著端頭村口滿目青翠的荷塘,悠然地穿過鄉間村道,一幢6層樓高、白牆黛瓦、氣場十足的塘湖山莊呈現在了眼前。

「萬事開頭難,目前山莊還處於試營業階段,經營管理模式仍在嘗試和探索中。」在塘湖山莊接待中心,端巖村黨支部書記俞海正和村幹部、民宿工作人員開著圓桌小會,結合民宿試營業的情況查漏補缺,為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旅遊小高峰做足準備。

據悉,塘湖山莊民宿佔地640平方米,是端頭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拳頭項目。整個項目於2016年開始籌劃,2017年10月動工建設,由村集體組織開發建設,總投資將近1000萬元,由村集體和村民個人眾籌建成,其中村民入股佔60%左右。

「相較於我市其他民宿主打餐飲、住宿、休閒度假的功能不同,我們對塘湖山莊民宿的定位更多元化,融合了政務、商務、會議接待等功能。」俞海說。山莊裡餐廳、會議室、客房一應俱全,餐廳除了有一個可容納300人的大廳,還有3個專用包廂,一次可接待35桌客人;會議室有5個,最小的可容納20人,最大的可容納300多人;四樓至六樓主要為客房區,一共25個標間和4個親子套房,可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需求。

俞海告訴記者,雖然試營業沒多久,該山莊已承接了兩場比較大型的政務、商務活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讓他欣喜的是,曾參演《尖子攻略》《飛虎》《使徒行者》等眾多影視劇的香港TVB藝人梁競徽到該山莊參加某品牌發布會活動時,就對端頭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舒心的民宿環境點讚有加。

豐富業態——

整合資源讓遊客住好吃好玩好

採訪期間,記者巧遇某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到塘湖山莊踩點考察環境。一圈參觀下來,該負責人表示,塘湖山莊周邊環境優美,功能多元化,各方面配備比較完善,尤其是住宿環境,已基本達到了四星級酒店的標準。

事實上,為了做強端頭精品民宿的口碑,俞海煞費苦心,多次前往莫幹山等地參觀學習、取經。在他看來,民宿要看上去很優雅、住進去很舒服、走出去很豐滿,這就需要將自然環境、歷史淵源、人文空間、時代特徵、藝術色彩、經營特色充分整合,糅入民宿經營的方方面面,不斷豐富業態,讓民宿從骨子裡散發出一種渾然天成的特性,從生理的休息空間變為一種有溫度、有故事、有情懷、有藝術的文化休閒空間。

俞海這樣想,也這樣幹。他帶領端頭人將開展垃圾分類時的精細幹勁也都用到了塘湖山莊的打造上。雖然塘湖山莊的每個房間格局都差不多,但細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同之處。背景牆的油畫、書法作品為該山莊注入濃濃的文化氣息,就連每一層走廊通道兩側的裝飾都凝聚了端頭人的智慧與力量。「這些展板匯集了100多幅攝影作品,都是我們精挑細選的。展示的是我們舟山鎮本土的旅遊景點、民宿風情和風味小吃,遊客一入住就能很直觀地了解舟山的好山好水好風情。」俞海帶著旅行社負責人一邊參觀,一邊介紹打造塘湖山莊的點滴細節。

記者了解到,塘湖山莊除了提供政商會務、休閒旅遊接待的服務,還結合端頭文化傳統和垃圾分類「金名片」資源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塘湖書院和垃圾分類研學基地,構建集國學文化、農耕文化、垃圾分類科普等組成的親子教育研學旅遊平臺,進一步豐富民宿業態。

「近幾年,端頭借力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影視體驗、婚紗攝影、藍莓採摘等特色旅遊項目,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開設土特產電商小鋪等,有了比較好的鄉村旅遊基礎。隨著塘湖山莊的落地,『春來端頭遊綠道,夏拍荷花賞美景,秋摘果實體驗遊,冬來書院聽山水』的旅遊招牌已實至名歸。」俞海說。

不過在俞海看來,要讓民宿產業在端頭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僅靠村內的資源還遠遠不夠,依舊需要不斷在「美麗經濟」、特色產業培育上尋找突破點,以更豐富的遊玩項目、更長的遊玩周期、更大的遊玩空間,努力滿足遊客的旅遊需求。

目前,俞海在舟山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積極對接,依託周邊的臺門村石頭文化、楊溪生態溼地、巖宕地質公園、舟二村古民居、方山口村紅色革命老區、銅山嶺錢王古道等旅遊資源,根據距離遠近,設計不同的旅遊線路,因地制宜分別構建步行、騎行、乘車觀光休閒圈。同時,俞海還計劃以攝影比賽、鄉村音樂節等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打響端頭民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來圍觀這個嘎查「研學+體驗+民宿」模式
    今年以來,巴彥希泊日嘎查高度重視發展旅遊產業,提出按照建設「溼地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新定位,以「紅色引擎·卓悅希泊」黨建品牌為引領,以培育旅遊產業、促進鄉風文明、完善基礎建設等為抓手,探索出了旅遊與鄉村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 我市已發展徽州民宿2000多家!
    黃山區:社會投資 民宿大有前景 目前全區共有365家民宿辦理了特種行業許可證,特色精品民宿32家。 近年來,隨著民宿產業不斷興起,黃山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旅遊資源,融合已建成的美麗鄉村,以鄉村觀光休閒為特色,不斷強化提升環境和設施,吸引社會投資助力民宿發展。
  • 綠維文旅:鄉村休閒旅遊十大成功模式與開發運營要點
    鄉村休閒旅遊發展迅猛。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疫情後消費需求的變化,城鄉居民對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青睞有加。適應新趨勢,便要挖掘新思路,比如發展休閒農莊、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 「沂蒙鄉居」精品民宿助力沂南鄉村旅遊發展
    近年來,山東省沂南縣積極培育鄉村民宿產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民宿建設、盤活農村宅基地房屋、閒置房屋、閒置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融入文化創意元素和鄉村生活氣息,探索出「農戶自主經營、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創客+農戶」等多種模式,打造出以竹泉村、朱家林、石崇崮民宿大院、新立村蘋果主題民宿等為核心的10大「沂蒙鄉居」精品民宿群。
  • 吳麗雲:以創新為導向推動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將農業與旅遊融合提到了重要位置,並明確了旅遊與農業融合的路徑,提出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利用旅遊+模式推進產業融合,要培育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特色村鎮等意見。
  •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在重點村落的遴選中,緊扣鄉村振興的要求,鄉村旅遊重點村應符合下列標準:一是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二是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保護較好;三是鄉村民宿發展較好;四是旅遊產品體系成熟、質量較高;五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完善;六是就業致富帶動效益明顯。這六條評選標準貫徹了鄉村振興的「五個振興」,即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強化了「五個振興」的落實。
  • 鄧本元在臺灣考察民宿旅遊發展
    本報訊 7月9日至10日,市委書記鄧本元深入臺灣雲林縣、宜蘭縣等地考察臺灣民宿旅遊發展,與基層旅遊業者面對面,學習借鑑他們成功運營模式和經驗,聽取他們對明臺鄉村旅遊發展的看法建議,通過交流借鑑,探索一條具有三明地方特色、大眾參與百姓增收的民宿旅遊發展路子。市領導江興祿參加考察。
  • 徽州民宿精彩綻放
    近年來,隨著民宿產業不斷興起,黃山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旅遊資源,融合已建成的美麗鄉村,以鄉村觀光休閒為特色,不斷強化提升環境和設施,吸引社會投資助力民宿發展。2019年,全縣民宿旅遊接待量達40餘萬人次,綜合收入8000多萬元,帶動直接就業2000餘人。歙縣突出民宿(農家樂)業態打造、資源保護開發等重點內容,編制完成《美麗新安江·百裡大畫廊-新安江生態保護及旅遊發展戰略策劃》《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總體規劃》《歙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徽州古城旅遊產業專項規劃》等重點片區及重點鄉村旅遊點規劃,引導民宿健康有序發展。
  •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政策扶持持續給力三年間,花都區出臺了《花都區推進旅遊產業發展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工作方案(2018—2020年)》《花都區促進民宿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花都區加快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花都區促進住宿餐飲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花都區加快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花都區關於應對疫情支持文旅住餐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花都區文化旅遊體育活動快速協調審批工作機制
  • 如何才能發展好雲南民宿產業
    雲南大多數的民宿客棧,自然環境優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加上相對低廉的物價等優勢,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圓夢「詩和遠方」。民宿,作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為雲南旅遊加分不少。然而,在成績背後,雲南民宿產業也面臨著發展規劃滯後、環境承載壓力大、消防、食品安全不到位、民宿客棧趨於飽和、旅遊假日經濟季節性明顯等的考驗,發展處在了十字路口,重新洗牌的革新趨勢更為明顯。要發展就要有改變。
  • 山東:以「好客人家」旅遊民宿品牌為統領,優先在這些地方發展民宿
    將發展旅遊民宿融入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美麗村居等重點工程,培育旅遊新興業態。 推進放管服改革,簡化旅遊民宿申辦手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4.綠色發展,共建共享。 科學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注重與周邊環境的良性互動,嚴把生態紅線,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 創新發展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帶動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二)發展目標。
  • 中和鎮積極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勾勒「旅遊+文化+農業」發展新圖卷
    鄧現群還算了一筆帳——民宿提供住宿和三餐,一次最多可以接待22名學生。「一期研學實踐活動下來,我們能有千餘元收入。」這種喜人變化,源自一個「產學研」項目的籤約落地。6月6日,在中和鎮2019年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暨營商環境優化年推進會上,瀏陽行健紅色文化有限公司與中和鎮籤約,決定投資1000萬元,整合蒼坊村富家灣屋場荷博園40餘戶農戶的房屋資源,通過標準化民宿改造、多樣化戶外基地建設,打造日接納1200人的耀邦故裡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將在8月底正式營業,我們已經與學校、旅行社進行了對接,預計每年可接待中小學生8萬人次。」
  • 集研學餐飲住宿於一體,可容納300餘名學生!淳安大墅研學營地開營
    11月28日,2020年千島湖(大下姜)研學實踐論壇在大下姜(大墅)研學營地順利召開。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研學旅行機構、研學基地、研學組織、研學旅行教育培訓機構匯聚在大墅鎮自由野研學營地,共話研學產業發展。
  • 【模式研究】鄉村產業如何發展?先來學習10個經典模式吧!
    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處於基礎位置,一頭連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後勁。本文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
  • 經典案例: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的10個模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一、以「三瓜公社」為代表的「電商特色產業模式」「三瓜公社」積極融入「網際網路 + 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三瓜村的全面振興發展。
  • 你不知道的鄉村旅遊六種模式?
    交通區位好、資源特殊性突出、風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蘊豐厚、產業基礎好和資本容易進入的鄉村,這些都是決定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旅遊規劃絕也不僅僅是旅遊設施、旅遊業態、旅遊產品等基本旅遊要素,還涉及鄉村產業、空間結構、風情風貌等各方面的統籌,是一個全面且綜合的整體業態體系布局方案。
  • 借鑑臺灣經驗 發展精品民宿
    發展鄉村民宿,讓民房變客房,村莊變景點,可以帶動和盤活鄉村資源,是繁榮鄉村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海南省促進鄉村民宿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全省今年要新建80家鄉村民宿,到2021年建成不少於480家特色民宿。
  •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花都文旅三年發展結碩果新快報記者近日從廣州市花都區獲悉,該區自2018年來,圍繞「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市場主體,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取得了積極進展。
  • 廣州從化對標民宿發展,打造鄉村民宿品牌
    培訓會議上,廣東省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課題組組長李國平老師,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文吉老師,廣州市景協旅遊發展中心主任鄒義榮老師為與會人員就《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旅遊民宿等級劃分與評定》等相關政策和標準作詳細解讀。
  • 象山塗茨鎮長沙漁村:盤活資源 豐富旅遊業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長沙漁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搶聯動、雙向流動」文件精神,通過激活閒置資源,將閒置土地、房屋等資源有效整合,成功探索出一條因「變」出彩、土地生「金」的發展新模式:  閒置荒地變美麗花園   遊人醉了村民樂了  在2017年,村裡將65畝閒置土地回收,並通過統一招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