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研究】鄉村產業如何發展?先來學習10個經典模式吧!

2021-02-17 平民農會
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處於基礎位置,一頭連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後勁。本文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

1、以「三瓜公社」為代表的「電商特色產業模式」

三瓜公社位於合肥合巢經濟開發區,距離合肥市中心約50公裡,半徑150公裡內輻射人口近2600萬,是合肥旅遊發展的重要節點。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融入「網際網路 + 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三瓜村的全面振興發展。在建設過程中保護鄉村原有的田林農湖系統,對荒地、山地、林地進行修整保護,修復水系,把鄉村田野打造成詩意棲居、宜遊宜業的家園。

2、以「袁家村」為代表的「村集體組織帶動模式」

袁家村是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下轄村。回顧和總結袁家村的創業歷程、發展思路和基本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以支部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臺;以組建合作社為切入點,實現三變;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強思想教育;弘揚優良傳統,淳厚鄉風民俗。

3、以「泰山村」為代表的「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

泰山村位於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西南6公裡,與新密搭界。結合黃帝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以「林業立村、生態富村、旅遊活村、文化強村」思路發展鄉村特色旅遊。2007 年,在外經商多年的喬宗旺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緊靠鄭州市區的區位優勢和黃帝文化的品牌優勢,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產業」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遊村。確立了「以孝治村、生態富村、文化強村、旅遊活村、實幹興村」的發展思路。

4、以「中郝峪」為代表的「綜合發展模式」

中郝峪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博山大山深處,距城區 40 多公裡。該村踐行的「三變」模式得到全國各地鄉村的認可,即資源變資產,現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堅持「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公司 + 項目 + 村民入股」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一體發展。

5、以「竹泉村」為代表的「外部資金撬動模式」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在開發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護、後開發」的原則,確定了建設新村,騰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風貌系統,打造旅遊接待服務吸引核;新是指按照鄉村振興的標準並結合居民現代生活需求建設新村,安置村民。

竹泉村圍繞「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態古村和沂蒙山鄉民俗為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鄉個性、竹鄉景區、農家風情兼備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以「竹泉模式」奏響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進行曲。

6、以「烏村」為代表的「一價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烏村位於烏鎮西柵歷史街區北側500米,緊依京杭大運河而立。借鑑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閒度假的「烏託邦」。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閒、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

7、以「莫幹山」為代表的「民宿發展模式」

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鎮,有「清涼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譽。十多年來,莫幹山鎮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發展民宿和旅遊產業。全鎮圍繞生態立鎮、旅遊強鎮的發展戰略,創建了全國美麗宜居小鎮。近年來,莫幹山不僅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國內外的遊客,許多曾經走出大山的當地村民也紛紛返鄉,參與到建設家鄉的大潮當中。

8、以「魯家村」為代表的「田園綜合體模式」

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縣的魯家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如今已蛻變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魯家村以「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建設,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村集體通過財政項目資金轉化為股本金實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理念,把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和家庭經營的積極性緊密結合到了一起。改造後的魯家村對追求自然耕種的城市人群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帶來鄉村旅遊的繁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9、以「舍烹村」為代表的「三變模式」

普古鄉舍烹村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普古鄉東部,立足「1+6=1」的發展戰略,即立足旅遊資源,實施產業富村、商貿活村、生態立村、旅遊興村、科技強村,建成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發展示範區域,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大力發展農業休閒旅遊。將農業產業當作旅遊來做,種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還充分挖掘科普價值、觀賞價值和旅遊價值。在果園農田中建設休閒棧道、觀景平臺、休息設施、農業樂等設施;建設農耕文化園、百草園和百花園、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園,提升農業產業觀賞性、體驗性、科普性,實現了旅遊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10、以「合掌村」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復興模式」

日本的合掌村包含民居保護、民俗觀光、民宿生態體驗等完整的觀光產業鏈。

(1)觀光旅遊:白川鄉內共有5個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擁有114棟「合掌造」的荻町,還有一條長 1 公裡左右的莊川河,以及寺廟、美術館、博物館等,利用這些旅遊資源開發了鄉村觀光產業。

(2)民宿與特產: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築見長,是日本傳統民宿的典範。整個村落以不破壞村民生活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為民宿、餐飲以及特產商店,來滿足日益增加的觀光客的需求。民宿內體驗項目以特定農作業或地方生活文化為主題,包括農耕體驗、牧業體驗、漁業體驗、加工體驗(做豆腐、捏壽司)、工藝體驗(押花、捏陶)、民俗體驗(地方祭典、民俗傳說、風箏製作)等。可以感受農村樸實與溫馨的生活環境,聆聽主人講述當地的風土人情,體會久違的寧靜和安逸。

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產,如濁酒、飛彈牛肉、柿餅、飛彈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內獨有的原生態食材進行生產。

(3)節慶活動:為讓「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遊客,深度挖掘了當地文化,打造了「濁酒節」「亮燈節」以及「消防演習日」等節慶活動。

相關焦點

  • 經典案例: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的10個模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
  • 啟示:鄉村振興下產業發展的10個經典模式
    每天接收龍門最新資訊鄉村振興怎麼搞?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處於基礎位置,一頭連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後勁。本文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
  • 解讀|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的10個模式(下)
    只有產業振興的經濟基礎好,才能建設好鄉村環境基礎、文化基礎、社會基礎。推進「產業振興」,要實現農業農村產業全面發展,尤其是要以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基礎,加快其產業鏈、價值鏈的拓展,進而實現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以提升農業產業和產品的附加價值。
  • 推薦: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
    本文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經典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該村踐行的「三變」模式得到全國各地鄉村的認可,即資源變資產,現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堅持「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公司 + 項目 + 村民入股」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一體發展。
  • (復興鄉村)如何營造不一樣的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實施流程大全,(附:鄉村振興的10種標杆發展模式).
    那麼,如何打造鄉村的文化之美呢?把鄉村教育復興起來,否則未來人才就是個問題。留守兒童也好,流動兒童也好,流浪兒童也好,他們急需的就是現代教育支撐,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良好的素質,沒有良好的素質就不能從事現代化的工作,沒有現代化的工作就沒有現代化的收入,由此就會進入惡性循環。文化的血脈要很好地傳承,首先要繼承家風,我們鄉村中世世代代累積的家訓、家風、家教,是鄉村中文化的精華。
  • 模式研究|再造新集體經濟: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的路徑...
    因此,隨著扶貧形勢的變化,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政策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就對當下的產業扶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在脫貧攻堅進入到決勝階段之後,產業扶貧的減貧功能將會更加突出,我們如何構建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而非僅關注其市場短期效應。第二,農村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長期工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推進,貧困農村又是應該如何才能夠實現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的銜接與過渡?
  • 開啟「冷杉模式」 探索發展特色產業
    基地以農業、教育、飛行科技為產業核心,是一個集四季賞花、果蔬採摘、花海泛舟、休閒垂釣、親子樂園、飛行體驗、美食餐飲、影視攝製基地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它是秋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大舉措,用「冷杉模式」開啟鄉村發展新時代。 項目分3期打造開發,一期工程已開園 冷杉秋長花海影視基地位於秋長周田村、官山村交界。
  • 探索「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特色產業蹚出鄉村...
    作為葡萄產業專業村和葡萄節舉辦地,墾利區郝家鎮薛家村葡萄栽培品種由開始的一兩種發展到現在的半島、巨峰、紅提等十餘個葡萄品種,種植面積1000餘畝。2013年,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思路,牽頭成立了「葡香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葡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薛家村由此走上鄉村振興路。
  • 中國鄉村旅遊四大典型發展模式案例分析
    一般認為我國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
  • 鄉村振興的中國模式——成都和盛田園東方綜合體
    需要考慮的產業如何發展?以田園式、低密度的工作生活環境,完備的共享辦公配套和自由、開放的社區交流氛圍,整合從事鄉村開發建設、戰略及政策研究、策劃規劃、產業運營、農業科創、農業培訓、農村金融、產權流轉等鄉村開發全產業鏈企業,構建城鄉發展現代服務業集群。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桐廬:勾畫「富春山居新圖」作為全省村域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桐廬以「特色產業帶」為單位編制縣級規劃,改變了傳統的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的固化模式,古風民俗帶、生態養生帶、產業風情帶、詩畫山水帶、運動休閒帶這5條特色產業帶錯位化、特色化發展。桐廬堅持規劃引領,構建覆蓋全縣、統籌兼顧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全域化、整體性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 它山之石|國外鄉村學校發展的五大模式探究
    縱觀世界各國鄉村學校發展史,雖然不同國家鄉村學校發展的策略各有差異,但最終都不同程度的促進了本國鄉村學校的發展。通過宏觀比較研究發現,各國鄉村學校發展都立足本國實際,採取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總體,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五種模式。一、特色發展模式特色發展模式是各國根據鄉村地區的具體情況而實施特殊的政策及解決方案來促進鄉 村學校發展的一種模式。
  • 想打造鄉村振興的標杆?戳這裡,這十大鄉村振興模式值得學習借鑑!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頗具指導意義。三瓜公社位於合肥合巢經濟開發區,距離合肥市中心約50公裡,半徑150公裡內輻射人口近2600萬,是合肥旅遊發展的重要節點。
  • 專家談丨魏延安:網際網路時代的鄉村工業復興 淘寶村模式與案例研究
    文 / 魏延安淘寶村是近十年重要的電商現象,既是農村電商的新興領域,也是農村信息化的前沿陣地,深入地研究分析淘寶村的形成機理,總結其發育規律,發現其存在問題並提出合理建議,對於淘寶村本身的發展是有意義的,對農村電商的發展也是有意義的,而對於依託網際網路加快鄉村振興同樣是有意義的。
  • MOKUMOKU模式中國首發 融創莫幹溪谷領跑「鄉村國際」
    同時依託項目內外部資源,成立「美麗鄉村研究中心、妙西竹創研發中心、妙西農創研發中心」三大研究與開發中心,在美麗鄉村發展、產業延伸、鄉村旅遊和創意農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實踐。大師智慧谷—慧心谷為生態旅遊開發項目,位於妙山村,佔地面積約97.6畝,由湖州慧心谷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開發建設。
  • 深度分析:江蘇金湖水漾年華的發展模式研究
    目前,我國的休閒農業發展迅速,規模日益擴大,模式豐富多樣,發展方式也在逐步轉變,內涵亦不斷增加,顯示其有著良好的發展趨勢。但發展休閒農業並不只是單純的在農村開發旅遊項目,更重要的是基於自身現狀條件,利用外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採用適宜自身的發展模式來認識和建設休閒農業。
  • 鄉村產業振興的10個非常規案例 | 稻田日報1261期
    本文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大模式。
  • 四川鄉村旅遊產業帶頭人赴臺學習交流
    桃米社區一景臺北課程培訓卓也小屋振興鄉村,如何留住美麗記住鄉愁?如何讓產業興帶動百業興?從今年10月開始,由四川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的2017年四川省鄉村旅遊產業帶頭人赴臺學習交流項目啟動。
  • 「文創+」時代| 文旅融合+文創轉型模式 促進鄉村振興...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耕文化蘊含優秀思想價值、人文精神,國家堅持把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進行有機結合,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模式,以完善鄉村文化體系,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文旅振興鄉村的核心關鍵應該是產業運營,從以改造建設為核心到以產業運營為核心,是文旅振興鄉村的根本所在。因此如何培育特色的文旅產業至關重要。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主題定位如何,必須從遊客體驗本身說起,從以下十個基本要素出發,落實到產品設計和遊客感知的各個維度,使休閒農業向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豐富休閒農業產品的內容,為消費者提供高品味、多層次、全方位的休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