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來了!藥品帶量採購廈門落地,這種B肝用藥瞬間打1折!

2020-12-22 第一財經

從本月18日開始,廈門市民就可以使用國家「4+7」 藥品集採的新價格買藥了。廈門也由此成為全國11個試點城市中首個落地「4+7」藥品集採和使用的城市。

3月18日上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了國家「4+7」 城市集採中選藥品的第一張處方。處方藥為「4+7」中選品種之一的恩替卡韋,新售價為17.36元/盒(28片/盒)。而在這一新政實施之前,恩替卡韋的原研藥品價格為175.68元/盒(7片/盒)。

三天前的3月15日,廈門市各試點公立醫療機構啟動了中選藥品採購工作,廈門市第一醫院在福建省藥械聯合限價陽光採購海西平臺上完成第一筆中選藥品的採購。

國家「4+7」集採第一張藥品處方的誕生,標誌著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落地,進入了臨床使用階段,時間距離去年兩會中央決定組建國家醫保局剛好滿一年。

「4+7」帶量採購試點加速落地

2018年1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以全國4個直轄市和7個副省級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作為集中採購主體,集合需求和力量,提高談判議價能力,實現了藥價的大幅「跳水」。與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25個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按照國家醫保局年初制定的時間表,帶量採購試點從3月中下旬開始,以1年為期。第一財經查閱地方出臺的配套文件發現,試點地區均是以今年3月為期倒排時間表,多個城市均以3月20日為啟動時間。

3月14日,隨著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發布成都試點4+7帶量採購實施細則,11個試點地區的實施細則已全部落地。在11個試點城市中,廈門市率先落地中選藥品的集採和使用工作。

3月15日,在「4+7」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廈門工作啟動儀式上,廈門市副市長國桂榮表示,廈門率先啟動中選藥品採購和使用工作,標誌著這一國家政策從籌備進入到實施的新階段。廈門市將抓實、抓細落地工作,力爭形成具有示範、推廣效應的「廈門經驗」。

3月18日的國家「4+7」集採第一張藥品處方開出的是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恩替卡韋。這款恩替卡韋的中選藥品的價格僅為17.36元/盒,一年用藥的總費用僅需226.3元,同時廈門市將這一藥品的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到100%,今後患者無需自費購買。

在國家「4+7」城市藥品集採新政落地之前,需要長期服用此藥品的患者每年所需要的費用則高達9135.36元。扣除醫保報銷的部分,個人還需要支付近一半的藥費。

與其他將醫院作為支付主體的試點城市相比,直接結算是廈門市實施細則的亮點。廈門市通過市醫保部門與配送企業藥品貨款直接結算,確保藥品供應不斷,讓市民用得省心。通過直接結算,可以防止出現「三角債」問題,降低藥企交易成本。

據了解,廈門此次為了保障國家「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的順利實施,委託海西醫藥交易中心為「4+7」中選藥品提供採購、交易、結算一體化服務,同時建設和運營全國首個全流程監管平臺——廈門市「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監管平臺」,對中選藥品的採購和使用進行全流程監管,以保障試點工作落到實處。

倒逼未中標藥品降藥價

廈門作為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4+7」個試點城市之一,帶量採購只是藥價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還將在福建省的統一指導下推進醫保支付標準的落地。

民生證券一份研究報告稱,福建省將在全省公立醫院執行帶量採購,「4+7」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將獲得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作為基礎採購量並優先使用,同時統一醫保支付價。福州、廈門將列入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改革城市試點。

這份研報認為,福建省將逐步統一醫保支付價,這也是價格聯動的根本驅動力。在頂層推動下,各省有望陸續跟進,最終在一定時間內形成醫保支付標準的趨同,最終促進公立醫院用藥結構的改善。

3月5日,國家醫保局對外公布了《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對「4+7」帶量採購試點未中選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進行調整。

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藥政研究室主任傅鴻鵬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帶量採購有助於促成藥企主動降價的行為。現在藥品定價機制是不同的生產廠家根據自己產品的性能來制定價格,有的高有的低,帶量採購則會改變整個產品價格的平均值。也就是說,帶量採購形成基準性和參考性的價格之後,未參加帶量採購的企業也會根據自己產品的性能和中選產品之間的性能調整其價格水平。

智能醫療大數據平臺火石創造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仿製藥價格持續下降是國際大環境所趨,凡是促進仿製藥替代原研的國家都存在這個現象,典型代表包括美國、歐盟(大部分國家)、加拿大、日本,仿製藥的價格下降不僅是這些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也是藥品監管部門的政績體現。

報告稱,美國仿製藥平均價格只有原研的20%,很多產品甚至不足1%,通過仿製藥的低價機制,2017年,美國節省醫療開支2650億美元,加拿大222億美元,歐洲超過1000億歐元。

市場上,「4+7」帶量採購已經引發了藥企的主動降價。根據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的《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本市部分高價協議藥品價格調整的通知》,諾華的原研抗癌藥甲磺酸伊馬替尼(格列衛)的價格降到了7182元/盒,以現在11000元左右的市場價格相比,降幅約30%。

北京雙鷺藥業也在廣西主動申請降低藥品供貨價格。作為談判藥品仿製藥,10mg規格的來那度胺膠囊(抗腫瘤藥),原採購價為每盒22400元,調整後為5350元,降幅高達76%。

相關焦點

  • 帶量採購來了,部分藥價最高降90%
    不少看過病的朋友都會有這種經歷:在醫院上上下下一頓忙,最後一看收費單,大驚!藥費怎麼那麼貴!恨不能讓醫院打個折。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這次不一樣,能幫你打折的真來了!12月6日,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這也被稱為「4+7藥品帶量採購」。什麼集中採購,什麼帶量採購,有點暈菜了吧?其實,一點不難。
  • 藥品帶量採購忙 地方也有好經驗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管理模式不斷探索及完善,總結出一條「上下聯動、品類管理、智能監管」的VBP-MDT模式,進一步豐富了公立醫院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及使用模式。  「我們運行5個月已基本完成採購任務量,試運行一年來,帶量採購超額完成,累計節餘醫保金額4706萬元,完成率達244.82%。與去年同期相比,人均醫保費用降低218.35元,下降2.85%;人均藥品費用降低110.71元,下降2.60%;人均住院費用降低269.77元,下降1.72%。」
  •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藥品帶量採購背後透露的邏輯
    何為4+7帶量採購?  11月15日,《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在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正式公布,採購目錄共31個品種,多為慢病用藥和常見用藥。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的範圍包括了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7個省會城市——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共11個城市,因此簡稱為「4+7」。
  • 4+7帶量採購試點落地時間表確定 藥品價格下降有何影響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11日訊  此前曾受各界關注的「4+7」藥品帶量採購被指有新進展。據媒體報導,日前國家藥品「4+7」帶量採購試點落地時間表已確定,參與試點的城市將在3月底後全部執行。
  • 藥品帶量採購來了 這對藥企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方案解讀座談被認為與過去兩日裡醫藥板塊集體下挫有關。9月11日,在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進行了一場關於國家藥品帶量集採(試點)方案解讀及座談。據悉,本輪共33個藥品參加試點採購,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7個省會城市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確定參加此次帶量採購試點。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含視同)的仿製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入手,國家組織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
  • 江西省醫療保障局藥品和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工作成效新聞發布會在...
    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義敏介紹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在我省落地執行情況及我省開展未過評藥品帶量採購的工作情況。省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二級調研員金林金,省醫藥價格和採購服務中心主任奚忠,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朱世鳴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主持新聞發布會。
  • 藥品帶量採購試驗|25款藥平均降價過半,兩家外資藥企中選
    12月7日,「4+7」藥品帶量採購擬中選名單出爐。儘管此次採購僅涉及11個城市,但作為首次由國家牽頭的採購行為,此次談判也被人認為具有風向標意義,將影響相關藥品的競爭和市場格局。試點的行政區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以及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7個城市。和以往不同的是,過去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中標企業還需要進醫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而帶量採購則是,在招標的時候就承諾藥品的銷量,目的就是為了「以量換價」。
  • 國家帶量採購落地有什麼影響 4+7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
    「4+7」 國家帶量採購首先將在11個城市進行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城市(廣州、深圳、瀋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因此帶量採購也被稱為「4+7」帶量採購。 此次獲得預中標資格的藥企僅有兩家是跨國藥企,本土藥企中華海藥業斬獲的品種數最多,有6個藥品中標。 本次帶量採購涉及31個品種,多為慢病用藥和常見用藥。銀河證券測算的結果顯示,本次集採量佔試點城市用藥需求總量的30%至50%。 按照中標規則,品種中選需經過預中選和擬中選兩大流程。
  • 創新藥談判鋪開 藥品、耗材帶量採購進入常態 「高毛利」時代結束...
    過去一年,通過帶量採購、醫保談判等措施,藥品、高耗值藥材價格大幅下降,患者負擔顯著降低,患者用藥可及性大幅提升。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醫保控費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國醫藥市場不合理的「高毛利」時代已進入尾聲,企業加速轉型,創新藥械成為企業的發力方向。  在博弈中讓更多患者用得起好藥  「某某藥進醫保了嗎?降價了嗎?
  • 帶量採購是什麼意思?帶量採購4+7解讀
    綜投網(www.zt5.com)12月11日訊  12月6日,由4個直轄市和7個梳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  據了解,這嘲4+7」的藥品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其中恩替卡韋降價90%,恆瑞厄貝沙坦降價60%。
  • 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在校醫院落地執行
    隨著國家「4+7」藥品帶量採購工作的逐步推進,11月25日,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在陝西省全面落地執行。55個品種、75個品規的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達到93%,涵蓋腫瘤、消化、內分泌等學科常用藥。
  • 「帶量採購」公布 中國生物製藥暴跌
    12月6日,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藥品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這一備受關注的藥品「帶量採購」是國家醫保局成立後第一個最大規模的聯合採購項目,一度被視為標誌著我國的藥品採購模式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不過,因為這一結果的出爐,今天整個醫藥板塊略有「冰火兩重天」的意味。
  • 「帶量採購」即將落地解開藥企與醫院之「結」
    為進一步降低藥費負擔,規範藥品流通秩序,探索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近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下稱《試點方案》)獲通過。集中採購一直是我國公立醫院藥品採購堅持的方向,此舉將在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醫藥費用負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將在多大程度上減輕用藥負擔?
  • 多地公布藥品帶量採購細則 力促患者買到降價藥
    近期,包括天津、大連、瀋陽等城市藥品帶量採購細則陸續出臺,各地針對推動藥品提質降價有何舉措?面對藥價「腰斬」,藥企又將如何應對? 一系列問題成為關注焦點。  例如,天津今年1月公布了《天津市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  其中明確,醫保經辦機構按照合同採購金額,分兩次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醫保基金(首次預付比例50%,在購銷合同籤訂後完成,第二次預付比例50%,在購銷合同籤訂6個月內完成)。
  • 深圳25種藥品平均降價52% B肝病人一年少掏8000元
    25種藥品平均降價52%2019年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正式印發,確定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西安、大連、成都、廈門7個城市進行藥品帶量採購,也就是俗稱的「4+7」。
  • 31個大品種,帶量採購開始|銷售額|中成藥|藥品|-健康界
    來源/醫藥經濟報作者/張松31個大品種,地方開始帶量採購四省(市)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剛落下帷幕,聯盟成員大省河南又趁熱打鐵地將「戰場」轉移至藥品帶量採購。「如果貿然實行帶量採購,可能會導致部分優質中成藥為了達到價格要求,選用不同屬性、不同地區的中藥材,而影響產品質量,造成患者損失。但站在行業角度來看,隨著中成藥進入帶量採購,配合合理用藥、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療效不確切、安全性無保障的中成藥將徹底失去利潤空間,中小企業受到衝擊最終出局,中醫藥行業將重新洗牌,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
  • 國家版帶量採購詳解和對藥企的影響
    根據每種藥品入圍的生產企業數量分別採取相應的集中採購方式:入圍生產企業在3家及以上的,採取招標採購的方式;入圍生產企業為2家的,採取議價採購的方式;入圍生產企業只有1家的,採取談判採購的方式。分析:以往的集採、招採或者掛網,都是讓藥企自主報價,這種簡單粗暴的模式其實降低了對藥企的議價能力。
  • 第二批集採藥品中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落地東莞
    6月14日,記者從市醫保局了解到,2019年以來,該局圍繞降低群眾用藥負擔、規範藥品流通秩序,大力推進談判藥品帶量採購政策落地,讓廣大群眾用上質優價廉的中選藥品。就在今年4月27日,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政策正式落地東莞。第二批國家集採中選藥品共有32個藥品通用名,如高血壓用藥坎地沙坦酯價格從原來的每盒55.3元降至3.69元,降幅達93.33%。
  • 又一批帶量採購開始:纈沙坦、奧美拉唑、阿莫西林……
    ▍來源:賽柏藍  作者:玉米22個藥開始帶量採購:纈沙坦、阿卡波糖、鹽酸二甲雙胍……▍國家、地方同時發力,帶量採購水銀瀉地日前,浙江大學金華醫院官網掛出金華市藥採辦發布的《金華市第一批藥品帶量採購產品擬入圍企業公示》,對22個藥品開展帶量採購(目錄詳見文末)。
  • 當帶量採購成為「日常」,醫藥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近來,包括藥品和醫用耗材在內的帶量採購「愈演愈烈」。國家帶量採購逐漸常態化,地方性聯盟採購不斷落地,更多藥品藥材實現大降價,患者負擔大幅降低,醫藥行業發展格局也出現變化。近期,網友對於冠脈支架「靈魂談判」的這一調侃,生動詮釋了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後的價格變化。近來,包括藥品和醫用耗材在內的帶量採購「愈演愈烈」:1.3萬元的支架降價至700元左右,減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億元;三批藥品帶量採購涉及112個品種,每年減少費用539億元……帶量採購常態化大門打開,人們對於今後看病還能再省多少錢,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