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技巧第12 有效預防

2020-09-17 心理諮詢師李雄姿



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十二講,有效預防。之前我們講了行為衝突、需求衝突以及價值觀衝突。行為衝突用積極傾聽和我信息,需求衝突用雙贏模式,價值觀衝突時用言傳身教、自我成長以及接受現實。說實話,哪個做起來都不容易,如果能避免衝突是最好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怎麼預防衝突出現。

有的父母在學習並運用我信息的過程中想著,我信息既然是用來改變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那麼當孩子的行為變得可以接受時,可不可以用我信息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和感謝呢,可不可以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希望、需求。用於預防問題的發生呢,可不可以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呢?答案是,當然可以。

我們今天就講一講。維持親子關係和諧的三個表達方式。肯定性我信息、預防性我信息和表白性我信息。

肯定性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是當孩子的行為讓父母滿意時,父母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欣賞、感謝、快樂等正面感受的信息。我們這裡講的肯定性我信息和平時的表揚稱讚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行為通常是用好與不好來劃分。雖然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但每一位父母在對面對孩子的行為時都會憑感覺和自己的理性,能夠做出迅速的判斷。當孩子做出我們認為好的行為時,我們就會給予表揚,目的是想讓他以後繼續做出這樣好的行為,當他做出我們認為不好的行為時會給孩子會給予批評,目的是想讓他以後不再出現這樣的行為。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我們表揚孩子的動機往往是我們已經決定孩子的什麼行為是好的。我們想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做,或者我們表揚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去做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並且重複父母表揚的好的行為。

比如,孩子放學一到家就開始做作業,父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行為,開始表揚他:「你放學一回到家就開始做作業,媽媽很高興,你真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好孩子」。作為媽媽很清楚,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開始做作業,是一個好的行為,媽媽表揚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希望他以後都像這樣去做,而不是一回到家就看電視,我們做父母的也很清楚,孩子一回到家就看電視是不好的行為,雖然有的父母允許孩子一回到家可以看電視,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隱隱約約不高興的情緒在那趴著,總是希望孩子少看一會兒,看完後趕快去做作業,因為做作業是我們希望的好的行為。有的父母的用表揚來操縱孩子的意圖更明顯。孩子放學一回到家,甚至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會對孩子說,你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好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會做作業,對不對,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強化的方法,當某一種好的行為出現時,給予表揚,強化,這種好的行為就會再度出現。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老,一直重複過去給我們帶來獎勵的行為,這種現象合情合理。現在我們也會把這種行為強化的方法廣泛的運用在孩子的成長上,包括學習上,生活上,似乎越來越普及。


不過,當我們用表揚來強化孩子的行為時,我們必須清楚其中可能隱藏的問題。

(1)幹擾孩子的判斷力,如果表揚能給我們帶來預期的效果,我們就得要讓孩子覺得表揚是一種獎賞,也就是說,只有父母認為的好的行為出現時,他能得到表揚,但在運用表揚的過程中,父母通常會遇到這種現象:當孩子做出了我們認為是好的,當孩子認為不好的行為,予以表揚時,孩子往往會拒絕或者否認這個表揚。

(2)忽略感受。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小紅很喜歡小提琴,很想奪得小提琴比賽的冠軍,一路過關斬將,終於進入前十名,但最後總決賽中落敗,媽媽是她忠誠的聽眾,在比賽中一直陪著他,比賽結束後媽媽安慰她說:「小紅,你的小提琴拉得很好聽。媽媽的話讓小紅幾乎落下淚來,冠軍夢想的破滅讓她心裡充滿了沮喪,她感覺到自己的小提琴拉得很差,因而難過的說: 「 好什麼,我感覺很差,我很想得冠軍」,媽媽說,「好孩子,你已經盡了全力了」。我們想想,媽媽的表揚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這位媽媽的表揚,讓女兒可覺得媽媽不懂得自己失望的心情,她很傷心,覺得自己拉得不好,這些感受都被媽媽忽略了,所以媽媽用讚揚來安慰女兒,重建信心,卻錯過了理解體會女兒感受的機會。假如媽媽能換一種表達,也許更安慰女兒。她可以這樣子說,「你覺得你這次沒有拉好,是不是讓你很失望啊」?我們做父母的幾乎都相信,孩子永遠都喜歡被表揚。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誤的假設,尤其是當父母表揚的話,和孩子內心感受有衝突時,自主性強的孩子往往會明確的否定。

表揚和讚美是不同的。當然我們不是說我們不可以表揚孩子,我只是讓大家意識到,我們希望提升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地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就要注意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內心感受,他和父母是平等的,在表達我們的正面感受的時候,儘量減少負面作用。還記得我們說的我信息嗎?行為+感受+具體的影響。

我們來舉個例子,兒子下午放學後把自己的髒衣服洗乾淨後晾了起來,媽媽下班回家後感到很開心。媽媽,怎麼傳遞自己的肯定性我信息呢?「我今天回家後,看到你已經把自己的衣服洗乾淨了,媽媽感到很開心,因為媽媽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家務」。我們要記得在傳送肯定性我信息,是以我們自己為出發點,並不對孩子做出任何評判,孩子就不會感到被操作,也不會感到被評價。尤其要注意這兩點:一、 父母不是有意識地試圖用我信息去影響孩子,讓孩子重複父母所盼望的行為。二、 這個我信息只是一個工具,用來傳遞的是當下體驗到的真實感受,當父母按照以上兩點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積極正面的感受時就不會產生表揚所帶來的潛在的問題


預防性我信息。在親子關係雙方都沒有問題時,大家和諧相處,在這種狀態下,有可能也想要傳遞一條信息,用來預防不可接受行為的發生。比如,你決定星期天全家去郊遊,但又擔心孩子作業沒完成而去不了。用預防性我信息就可以這樣來表達。「星期天我們全家去郊遊,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如果你的作業在星期六寫不完的話,那我們的計劃就會落空」。預防性我信息,就是預先清楚的告訴對方我們要做的事,讓我們的內在需求,可以增加孩子調整自己的機會。

預防性我信息還有一個不明顯的作用,它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和自己一樣也有需求,欲望。預防性我信息可以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未被告知怎樣做的情況下,表現出讓父母滿意的行為

表白性我信息。在親子雙方都沒有問題時,大家和諧相處,在這種狀態下,你可以表達分享你的想法、感受、態度、信念、價值觀等等。比如:我想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果經常能夠換位思考,就會減少很多誤解。或者在和孩子聊天時可以說:一個人呢,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並且犯相同的錯誤。還可以表達自己的這些感受:我相信只要目標明確,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表白性我信息只是表達你內心的想法,感受、價值觀。在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應當是真誠的,誠實的,讓別人了解你是一個什麼類型或者特質的人。在傳達表白性我信息的時候,不對他人有任何的評價。


這個親子溝通的技巧課就講完了,真正能做到,可能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就會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有意識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阻礙,也可能會讓你很沮喪,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收收穫到一份親密的親子關係,如今在我的努力下,我很享受與老公和兒子一起相處的時光。也很感謝曾經學習了這個課程,最後讓我們用一段話來結束我們這次的課程

雖然我們是彼此分離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需求,但是我仍然很重視,並且願意繼續維持你我的關係。

當你在獲取你的需求上有困難時,我願以真誠的接納來傾聽,協助你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來代替你對我的依賴。同時我也願意尊重你的權利,去選擇你自己的信念,及發展你的價值觀,即使它們也許和我的價值觀有所差異。

但是,當你的行為影響到我的需求時,我將會公開且坦誠地告訴你,你的行為是如何影響我,並且相信你會尊重我的需求,而試著去改變那些我無法接受的行為。同時,每當我的行為令你無法接受時,我希望你也能公開且坦誠的告訴我,這樣我也可以試著去改變我的行為。

當我們發現彼此都無法適應對方的需求時,讓我們承認我們之間有了衝突,並且允許我們自行解決這個衝突,而且彼此都不使用權威的手段,或靠著打擊對方來獲取勝利。我尊重你的需求,同時我也必須尊重我的需求,因此,我們努力追求一種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你的需求將會得到滿足,同樣的,我也可以滿足我的需求—沒有人會遭受損失,我們雙方都獲勝。

在這種方式中,你能成為一個可以滿足自己需求而且持續成長的個體,而我也是一樣。因此,我們將會有一種健康的關係,在這份關係裡,我們雙方都可以竭盡所能成為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能以互敬互愛與祥和之心繼續交往。


相關焦點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所以,親子溝通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的,否則就沒有效果,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的教育,絕不能再用老方法。 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親子溝通心得體會分享,讓你能快速掌握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今天分享主題的是第三個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
  • 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壹心大哥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親子溝通...
    因此,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幫助更多家長通過親子溝通7大策略的了解,能快速掌握有效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讓更多家長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今天分享的是親子溝通策略之榜樣。 一、家長塑造孩子的力量,遠遠超乎人的想像。
  • 親子溝通技巧5 12個絆腳石
    您好,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五講,語言表達的接受方式中的12個絆腳石。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但是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這些協助方式並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困擾,導致溝通無法進行。下面我們所講的12個反應方式,都是父母常用的。記著我們說的問題哦,不是誰錯了,而是誰有困擾,誰有不舒服的感受。孩子沒有問題時,這些絆腳石有可能就不是絆腳石,而當孩子處在問題區時,這12種反應方式就會被稱為親子溝通的12個絆腳石,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 【親子溝通培訓師】上線,讓你成為親子教育專家!
    行為與評判的區別及意義第6課  孩子行為的分類與父母的接受第7課  問題的判斷標準和6種狀態第8課  孩子有問題,父母的反應方式第9課  阻礙溝通的12種絆腳石第10課  溝通中12種絆腳石的了解模式第11課  絆腳石的了解與體驗第12課  絆腳石的前提與後果第13課  12個絆腳石的練習與新見解
  • 陽明山莊社區:親子有效溝通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你們覺得什麼是有效溝通?」「尊重理解他人!」「能聽進我說的話才是有效溝通。」……為了讓家長們更了解兒童心理,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而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8月20日,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街道陽明山莊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聯合嶽麓區仁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邀請湖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魏歡老師為社區親子家庭舉辦了一場《如何有效溝通-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 親子溝通?不,親子談判更有效
    」…………相信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可溝通的實際效果卻令父母感到失望。原因在於,溝通只停留在想法的層面,很難改變孩子的行為。孩子在心裡豎起了一道牆,不願意和父母說出他們真實的想法,也不願意聽父母說,或者很難有效改變。因此,很多父母就這樣看著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看著家庭關係越來越糟而不知所措。親子談判:把「說」落實到「做」如何幫助這些陷入困苦的孩子和家長?
  • 親子之間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那麼親子之間,如何做到有效溝通呢?一起走進今天的《成長的煩惱》。 李永波 和大家談一談 親子之間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 親子溝通技巧——巧用「提問」
    ,可能是困擾不少家長的一個問題,今天,檸檬就來跟大家談談,在親子關係中,我們該如何像心理諮詢師一樣提問呢?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在親子溝通中的區別:封閉式提問:家長問:今天考試了嗎?在親子溝通中,很多父母非常喜歡問「為什麼」,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行為和情緒。但是「為什麼」有時候會給孩子一種責備的感覺,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比如:家長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都學了些什麼?孩子說:記不太清楚……學了函數。家長問:你為什麼記不清楚?
  •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2018-10-19 17:12參與互動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
  • 古邑講堂心理篇活動方案—《親子溝通技巧》
    親子關係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種人際關係,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係。為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掌握親子溝通技巧,2020年10月17日下午,由河源市圖書館主辦,河源市心理諮詢師承辦,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餘智紅老師為家長開展《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
  • 有效引導3步驟,親子溝通的法寶
    ,做好親子溝通,促進親子關係呢?今天跟大家分享Liliane老師《親子溝通密碼》中的方法之一——通過正確有效的引導,把思考的領地還給孩子,把成長的權力還給孩子,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體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引導的第一步,是要學會正確的傾聽。學會傾聽有3個層次,分別是重複式傾聽,同理式傾聽,縱貫式傾聽。第1層次是重複式的傾聽。重複式的傾聽關鍵是跟隨,陪伴,全身心。
  • 讓你和孩子關係更加親密,文尊第50期「親子溝通培訓師」課程
    親子溝通對於現在的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常常掛在嘴邊的,而什麼是親子溝通?親子溝通是來解決什麼問題的?這顯然成為了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必修。2020年12月5--8日,文尊教育第50期【親子溝通培訓師】課程在南京成功舉辦,寒冷的天氣未能阻擋學員們學習與成長的熱情。本次課程,共有23位學員參加,其中不乏一些文尊的老學員,他們有的是第二次走進文尊親子溝通的課程進行復訓,有的已經跟隨主講人郭瑞立導師學習過文尊多門的師資課程。
  • 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議家長要在孩子10歲之前學會接納孩子,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親子溝通。真正的溝通是雙向互動「溝通的技巧、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跟孩子有真實的、內在的聯結。」張娟說。
  • 親子溝通技巧11 價值觀衝突
    您好,歡迎您來到阿紫時光,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十一講,價值觀衝突。 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親子衝突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其中,對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用我信息的方法,在這個方法裡,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影響了父母需求的滿足。但有時孩子的行為並沒有影響父母需求的滿足,父母就是不認同這種行為,那怎麼辦?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2020-06-02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親子溝通技巧2
    心晴計劃#您好,今天我們繼續我們的家長課堂,親子溝通技巧第二講。上次我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了親子溝通需要技巧,那到底有什麼技巧呢?這門技巧是一套工具性的溝通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親子關係上,同時還可以用在師生關係,夫妻關係以及朋友同事之間。在親子之間根據年齡不同,可能出現的衝突也不一樣。
  • 《智慧處理孩子情緒,學會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
    2021年1月9日下午,由河源市圖書館主辦,河源市心理諮詢師承辦,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伍小燕老師為家長開展《智慧處理孩子情緒,學會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
  •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範豐梅前幾天,我接到了一位家長的求助: 我的回覆:繼續交流:打字聊天太慢了,乾脆語音吧。原來,這母子倆是親子溝通出現了問題。第二天家長的回覆:破冰取得了良好的開端,期待這母子倆的親子交流越來越順暢。
  • 專家談防治青少年網癮 有效溝通是正確方法
    東方網12月27日消息:以「得覺八式」催眠療法而聞名的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專家格桑澤仁教授昨天在北京強調,預防和治療青少年網癮首先要從家庭做起,挽救孩子首先對孩子要有接納、溝通、改變的行動。   儘管昨天正值聖誕節和雙休日,天寒地凍,但是氣候並沒有阻止家長帶著孩子來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