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徐長明:今年預計是谷底,明年車市將增長近10%

2020-12-17 騰訊網

「未來車市中期市場降幅不大,但是上漲速度較慢;今年是谷底,明年車市預計將增長近10%。」近日,在2020年第七屆全球汽車人才聯合年會暨「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對未來車市中期市場與2021年大勢進行了如此判斷,他從先導市場平臺期現象先導市場普及路徑兩個角度對此進行了闡釋。

徐長明

從先導市場平臺期的現象來看

我國更像日本和德國,下降較緩慢

徐長明指出,從國際規律來看,不管發展早還是晚的國家,千人乘用車達到150輛以後,在往汽車銷量最高峰發展過程中,都有一次或幾次平臺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逃離這個基礎規律,只是不同國家的平臺期次數及下降幅度不一樣。

什麼叫平臺期?

是指汽車需求量持續增長過程中,在一段時間內需求保持相對穩定,或者有一定幅度下降之後又回升到原有水平的現象。這個相對穩定的需求量稱為需求平臺,這個期間稱為平臺期,或平臺波動期。

他將各國汽車普及程度按梯隊劃分,第一梯隊美國在1925年達到千人乘用車保有量150輛;第二梯隊德國、第三梯隊日本和第四梯隊韓國分別於1965年、1975年和1995年左右達到同等水平,中國在2020年達到千人保有量150輛。

他還分析了這四大梯隊平臺期的特點,分別是:

美國平臺期次數最多,且每次波動都較大。大蕭條時下降75%,二戰時下降85%;二戰以後達到千人峰值之間還有三次較小幅度的下降,第一次44%,第二次24%,第三次32%。

德國從千人保有量150輛之後達到銷量峰值有三次平臺期,三次下降幅度相對美國較小,分別為12%、21%、18%。

日本從千人保有量150輛到銷售峰值只有一次波動,下降幅度為22%(1974年石油危機期間)。

韓國到目前有兩次下降,第一次54%(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第二次30%。

綜上所述,他認為,平臺期下降幅度大小、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當時所對應的經濟波動幅度,經濟波動幅度大,下降幅度大;經濟波動幅度小,下降幅度小。其次和國家經濟體制有關,美國是純市場經濟國家,波動幅度大;日本和歐洲政府作用相對強,波動幅度小。

從表象看來,我國車市連續三年下降,平臺期已出現。他預測我國平臺期規律更像日本和德國,幅度比較緩慢。得出這一推測,主要基於三個方面原因,徐長明進一步解釋:

一是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這是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中提到的,我國政府是有所作為的政府,可以在大的經濟波動出現時出臺有力的經濟政策。

二是公有制經濟比重相對比較大,可以發揮經濟穩定器作用。我國國有企業目前佔有40%左右的資產,上榜世界500強排名的129家中國企業中,國有企業上榜總數為88家。徐長明舉例稱,在疫情下,國有企業不會輕易裁員、降薪,相對穩定。

三是國內市場大,迴旋餘地大。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於2015年超越美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迴旋餘地大,使我國的平臺期下降幅度會比較小。

從先導市場普及路徑看

近幾年中期市場發展回升幅度不會太大

「估計這一輪平臺期最低點之後就會逐步回升。」他推測,近幾年中期發展跌幅、回升幅度都不會太大,今年預計是最低點,往後逐步恢復,可能速度較慢

為了闡釋這個推測,他將千人保有量150輛作為0點,向前推10年,結果是我國千人乘用車的普及率和前四個梯隊的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千人150輛之後向峰值發展過程中,不同梯隊國家出現了差異:美國、德國和日本分別用40年、20年、20年多年達到千人400輛。

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之前是一樣的,之後還能否一樣?這很值得研究。」對此,徐長明從普及速度、需求水平和報廢水平三個維度進行了預測分析。

普及速度來,在千人150輛之前,我國和這些國家相差不大;千人150輛之後,情況未知。一般而言,在千人150輛前後的年份,每年千人保有量提升幅度最快,達到峰值後,千人保有量提升幅度會持平一兩年,往後開始下降。

為什麼最開始普及很快,再往後就較慢?他指出,所謂千人150輛,對應四口之家是250個家庭150輛車,如果每家一輛車,即60%的家庭有車,大數概率是一半家庭有車,大約10%的家庭有兩輛車或是三輛車。他繼續解釋,「一方面,前一半家庭是有錢的家庭,普及速度快,後一半家庭的收入相對比較低,普及速度慢。另一方面,一家一輛車之後是一個上班人一輛車,這個過程也緩慢,所以過了千人150輛之後,千人普及率發展速度就放緩了。」

需求水平來看,在千人150輛階段,我國需求量水平明顯偏低。中國現在的購買水平只有千人15輛,其他國家達到20、30輛,美國甚至高達50輛。有人會質疑,我們一千人買的車少,為什麼一千人普及的車並不少?「因為我們的車都進了保有量,不怎麼報廢。」徐長明引出了報廢水平這個概念。

再從報廢水平看,在千人保有量150輛這一年,我國與前四個梯隊國家的千人報廢量相比明顯偏低。2019年我國新車銷量2191萬車輛,保有量增加1926萬輛,報廢量是265萬輛,報廢車佔當年銷售量的12%。對比發達國家,同樣在千人150量時,韓國、日本和德國報廢佔新車銷量比分別達到29%、51%和47%。

為什麼我國報廢水平如此低?「因為銷售量都進入了保有量,東部地區的舊車轉到了西部,這主要是我們的收入差距大帶來的。」徐長明分析說。

他進一步指出,新車銷售水平很大程度取決於報廢情況,報廢越快,新車銷售就越快。要加快新車銷售,一是要加大報廢,二是要加大二手車出口,如果二手車出口較多,大家購車意願會更強。

因此,在他看來,雖然我國普及速度並不慢,已經接近先導市場普及速度的峰值水平,但我國需求量水平明顯偏低,報廢水平明顯偏低,所以我國今後幾年中期市場發展回升幅度不會太大。

他推測明年車市增長會接近10%,「如果按2021年下半年比今年下半年略低,補上1-3月的下降『缺口』測算。」他表示。

「但是到底如何,很難預測。因為今年有幾個因素共同起作用,一是前移和購買意願的提高,一是刺激政策,還有經濟上的寬鬆政策。」他認為明年購買意願提高的因素將繼續存在,其他因素無法判斷,所以明年的增長情況還不明朗,但是今年是這一輪平臺期的最低點,未來將會有所恢復。

主筆:邱玉芳

編輯:邱玉芳

相關焦點

  •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以政策驅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發展...
    本報記者 吳小飛 劉珊珊 北京報導「藉助政策的驅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但是這種市場不久將迎來發展的瓶頸。」1月21日,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態。
  •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主任徐長明演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4位業內專家學者和來自全省汽車經銷企業、相關服務企業的近200位高層人士相聚一堂,共同解讀2005年的山東汽車市場形勢,議定未來市場戰略,研討如何倡導、弘揚健康成熟的汽車文化,推動山東汽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自動駕駛的未來在東方
    據扉旅汽車編輯搜尋相關信息獲悉,到2035年,全球自動駕駛產業規模將達到2900億美元。萬眾期待之下,一些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已經將自動駕駛納入頂層規劃,爭奪未來汽車的戰略制高點。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汽車的未來在東方。」
  •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8萬輛私人電動車中6萬輛賣給了限購城市...
    在1月15日電動車百人會的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公布了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具體結構,稱新能源消費目前仍完全靠政策拉動。徐長明稱,在新能源的銷量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財政補貼和限購限行政策的雙重作用拉動。「沒有這兩條政策,新能源車賣不到今天的水平。
  • 【2018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新能源汽車...
    9月20-22日,「2018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辦,本次大會涵蓋各類主題論壇近20場,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峰會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將面臨怎樣的競爭格局,如何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全面超越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發展機會等議題展開討論。
  • 馬振山:市場需求驅動車市發展 明年新能源增速將達50%
    後疫情時代車市延續強勁 市場需求是驅動力  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國內汽車累計產銷2237.2萬輛和2247.0萬輛,同比降幅分別為3.0%和2.9%,其中銷量已連續7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 誰是推動車市V型反轉的關鍵先生?
    包括電子行業和汽車製造業在內的裝備製造業依然是拉動工業利潤回升的主要動力,前10個月同比增長9.6%,增幅進一步擴大。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連續9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11月表現最好的一些領域包括鐵路航空運輸、電信和衛星傳輸服務以及金融業等。
  • 車市連受利好刺激 中國市場榮膺世界第一
    車市將進入平穩發展期  與中國經濟相似,以超過20%增量速度發展了多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從去年開始已經顯露出了一絲疲態,專家都認為,中國快速增長的第一個時期已經過去,第二個快速增長的時期還沒有來臨,但是以往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速度恐怕不會再現,維持10%以下的水平將成為常態。  年初的調整,讓車市再度活躍起來。
  • 徐長明:新能源汽車尚未到由市場驅動發展的階段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琳)在1月10日-1月12日為期三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的分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遠未到達由市場力量來驅動其快速發展的階段,新能源汽車要想在2025年實現滲透率達到25%的目標
  • 乘聯會:車市回暖勢頭足,全年零售降幅或收窄至7.0%
    乘聯會表示,從7月份開始,車市連續5個月實現了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宏觀經濟和出口市場超預期回暖,新能源車零售翻倍增長,種種因素都在推動車市持續走強。乘聯會統計顯示,今年11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量達208.1萬輛,同比去年11月增長了8.0%,環比10月增長4.5%。
  • 上汽通用豪擲軍令狀:明年跑贏大盤 凱迪拉克實現兩位數增長
    今年也是上汽通用的產品調整年,許多上一代產品都在今年上半年切換,從下半年第四季度開始到明年都處於產品切換期,這對銷量肯定是有影響的。」同時針對外界向上汽通用做出的質疑,他也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相信上汽通用還將穩居第一陣營。不僅是高管團隊信心十足,本屆廣州車展上上汽通用展臺也是備受關注。
  • 疫情下的交通出行業:車市、航旅、物流今年還能翻身嗎?
    即使復工不斷推遲,2月10日,元宵已過,全國各省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轉。這場波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海外多個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各個行業都產生重大的影響,那麼它將如何影響交通出行產業?SARS後車市暴漲的行業會再次出現嗎?是二月車市同比腰斬,還是全年下滑5%?
  • 法國中央銀行:預計法國今年經濟衰退9% 明年經濟增長5%
    原標題:法國中央銀行:預計法國今年經濟衰退9% 明年經濟增長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法國中央銀行法蘭西銀行當地時間14日發布對該國經濟宏觀預測,預計法國2020年經濟將衰退9%,2021年或將增長5%。
  • 【2020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信息中心徐長明:新能源汽車需要有足夠...
    以下是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長明尊敬的陳清泰理事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跟大家分享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這個時點確實重要,因為補貼退坡之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未來市場到底怎麼走,我想大家都很關心。
  • 億歐周點評丨2020年車市負增長已定,蔚來將在NIODAY發布新車
    根據徵求意見稿的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需要達到車市整體的25%左右。此外,我國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發展,構建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今年展會共吸引了來自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6590家參展企業。除愛信、奔騰、博世、布雷博、採埃孚等企業亮相本屆展會外,邦邦、華勝、克諾爾、使力得等企業也首次參展。此次展廳包括汽車零部件、電子和系統、汽車用品、維修及保養、REIFEN(輪胎)五大板塊,展會聚焦汽車生態圈,來自全球的業內人士將共同探索行業未來發展。
  • 車市2020:V型回暖,2021:汽車銷量有望增長4%
    而在2020年年中的時候,中汽協根據當時的車市現狀預測,全年銷量降幅約為10%-20%。可喜的是,經過半年恢復,國內汽車市場全年銷量降幅收窄至2%以內。陳士華認為,車市的超預期回暖主要基於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二是行業企業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
  • 全球車市,「疫」敗塗地?
    截至4月初,全球各國車市都處於重創之中。以英國市場為例,大眾在4月僅賣出210輛,豐田銷量不足20輛。「由於疫情暴發,博世被迫關閉了全球近300座工廠中的100座。截至4月底,博世仍有27家工廠處於關閉狀態。」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集團的CEO鄧納爾說道。 2020年,全球車市「鶴怨猿啼」之景屢見不鮮。動蕩之中,比金融危機影響更甚的疫情似乎更加「薄情」。
  • 瑞銀與高盛預計今年亞太企業盈利將增長20%以上
    來源:金融界網瑞銀與高盛集團都認為,隨著亞太經濟復甦,今年該地區企業盈利將強勁反彈,可能增長20%以上。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亞太首席投資官譚敏蘭周四表示:「我們預計,全球所有主要地區都將出現強勁的盈利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