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陽光玫瑰看起來很火,特別是今年,價格很是誘人,很多農民想發展這個品種,但總是在猶豫不決,其實很簡單,要麼別種,種就種好!
陽光玫瑰終究是一串葡萄,他的功能就是解饞,最終的歸宿就是被吃掉。要想真正做大,必須要考慮市民的喜好和承受能力,考慮商販的盈虧比,考慮損耗和運費,必須有親民的價格和過硬的質量。品牌賣高價,精品不愁賣,通貨賣不掉。這是未來的陽光玫瑰的命運。
無論是否做品牌,精品葡萄都不愁賣,精品意識都必不可少,而精品往往就在每一個細節中。陽光玫瑰的種植遇到的第一關就是早春病毒病。
陽光玫瑰普遍表現出病毒病症狀,都說貝達砧嫁接苗表現較重。其實其他砧木也都差不多,特別是北方地區,春季氣溫低,土壤溫度更低,葉片皺縮不平展,或者頂梢發白,或者扇葉,或者卷葉,各種症狀都很嚴重。
而到了五六月份,隨著溫度上升、新根系開始工作,病毒病症狀會逐漸減輕,用我們當地農民的話說就是長著長著就好了。到底是病毒病還是低溫障礙?其實很難講清楚,只是都知道通過合理管理,不影響生產。
我在課件中簡單總結了病毒病的表現症狀
其實我們都知道,春天氣溫提升快,所以新梢先萌發,而陽光玫瑰最初的幾片葉子有病毒病,面積不夠,不能通過光合作用自給自足,這時新梢就成了純消耗者。
地溫提升相對於氣溫滯後,葡萄根系在地溫達到7度時開始萌動(傷流),這是吸收能力根本無法滿足新梢發育的需求,在地溫達到13度以上毛細根開始生長,才開始大量吸收養分。地上、地下生長發育同步,都需要消耗生長資源(枝條的養分儲備)。
簡單了解點根系的常識
當每天的土壤表層10--12公分的溫度達到13度以上2小時的時候,毛細根就開始生長和吸收養分,也可以通過觀察地裡的草(不是菜),草能萌芽就達到生根溫度了。這時病毒病的症狀就逐步減輕,直到正常生長。 所以,提升地溫,促進毛細根早長出來,是陽光玫瑰春季管理的核心,也是我們要做的。
我設計的方法是下面醜圖這樣,1號是地膜,3號是主幹。
簡單講叫做「屈弓蒙膜,烤地升溫,根域覆蓋,防草保溫」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地溫4度左右。兩側兩幅膜,竹邳子,鐵絲都可以。矮化立架栽培的可以參考下面的模式,黑膜還是白膜全看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當弓內地表以下10--12公分的溫度達到13度以上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用生根組合強促生根,這種方法可以提早10天左右讓根系發育。
春天晝夜溫差大,時不時來點倒春寒或者冷空氣,我們想到的辦法是根域覆蓋,花生殼覆蓋根系兩側30公分保溫,防草。
我在網絡上也看到有用牛糞做根域覆蓋的,下圖,其實覆蓋物因地制宜就好,就地取材,不必拘泥。稻殼,草炭土,蘑菇下腳料... ...
當地膜沒有覆蓋和的地方可以正常長草的時候,土壤溫度就已經達到根系生長的要求了,這時可以撤掉膜,進行常規管理,病毒病症狀也慢慢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