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區陽光玫瑰葡萄設施標準化栽培關鍵技術
阮兆英等
【 研 究 意 義】 陽 光 玫 瑰(VlabruscanaBailey×V. vinifera L. Shine Muscat)是一種鮮食二倍體歐美雜交種葡萄,又名夏音馬斯卡特、亮光玫瑰。該品種是由日本果樹試驗場安芸津葡萄、柿 研 究 部 1988 年 用『 安 芸 津 21 號』(Akitsu213)×『白南』(Hakunan V. vinifera)雜交選育而成。2006 年 3 月 9 日在日本註冊,由日本農林水產省對外發布推廣,2009 年引入我國,為鮮食葡萄優良新品種 。陽光玫瑰成熟時果實呈黃綠色,果皮薄而果肉硬脆 ,正常栽培管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 18% ~ 26% ,且具有諸多優良性狀,包括抗病、豐產、優質等 ,尤其是玫瑰香味濃鬱 、掛樹時間長和耐儲運等特點 ,極富商業價值。
【前人研究進展】葡萄屬於溫帶作物,一般認為北半球的適生區在北緯 30° ~50°的地域範圍內,栽培年平均氣溫為 10~20 ℃ ,而深圳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為葡萄種植的非適生區,要想種好葡萄並非容易,而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的難度就更大。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國內學者就廣東發展葡萄開展了深入的調研 ,並指出廣東發展葡萄是可行的,但需做好品種選擇、掌握技術、積累經驗,穩步發展。由於廣東地區高溫多雨、溼度大,葡萄枝蔓徒長,果園鬱蔽,同時,病害種類繁多,流行嚴重,難以防治,導致果品產量和品質低,果農對葡萄的興趣迅速消退,產業迅速萎縮,廣東葡萄產業未得到大規模的發展 。直到 20 世紀 90年代初,葡萄設施避雨栽培技術的推廣,有效地解決了南方葡萄病害嚴重的問題 ,隨著限根栽培 、單氰胺解除休眠 等葡萄種植技術的逐步成熟,廣東葡萄產業再次興起。近年來,葡萄生產開始從注重數量效益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而標準化生產管理是提高果品與促進生產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手段 。楊治元等2014—2017 年調查了全國 101 個陽光玫瑰葡萄園,按照產量、產值對葡萄園進行劃分,發現產量穩定,果實質量好與較好的果園僅 19 個,佔總調查葡萄園的 18.8%。在深圳地區高品質的精品果可以給種植戶帶來 10 萬元 /667m 2 以上的經濟效益(以鵬城農夫和神農果業為例);而國內管理不當的園區,產量低、商品性差,效益不到 1 萬元 /667m 2。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地區自 2014 年引種成功後,目前已有不下10 家公司種植陽光玫瑰,其中鵬城農夫種植面積為 10 hm 2 、神農果園種植面積為 3.33 hm 2 、田地蔬菜基地種植面積為 1.33 hm 2 、諾普信公司種植面積為 5.33 hm 2 ,深圳地區總推廣種植面積為 33.3 hm 2 左右。廣東省內推廣種植面積已達274 hm 2 ,其中廣州增城的幾家公司種植面積約為100 hm 2 ,韶關南雄種植面積為33.3 hm 2 ,惠州、連州種植面積均為 33.3 hm 2 以上,順德倫教種植面積為 6.67 hm 2 ,汕頭種植面積為 13.33 hm 2 。
【本研究切入點】陽光玫瑰的種植亟需加強相關理論與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推廣、建立健全和推廣實施陽光玫瑰葡萄的標準化生產技術 ,只有如此,才能保證陽光玫瑰葡萄的優質豐產和可持續發展。【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深圳光明區、寶安區和龍崗區,經過連續多年的田間觀察和生產區試,並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不斷地進行驗證和修正,整理出一套陽光玫瑰葡萄的設施標準化栽培技術,以指導種植戶進行推廣生產,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建園與定植
1.1 園址選擇
將園區選在交通便利,空氣、水源和土壤無汙染,地下水位 1 m 以下,土壤 pH 值 5.5 以上,有機質含量 1% 以上,有灌溉條件,全年有效光照時數不低於 1 600 h 的平地或坡度低於 15°的陽坡。
1.2 土壤改良
建園前,應做好土壤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清除自然植被、土地平整、深翻土壤、土壤消毒等。每 667 m 2 可施入羊糞 5 000 kg、牛糞 5 000 kg、草炭 2 000 kg、鈣鎂磷肥 200 kg,深翻與土混勻後整畦,畦高 60 cm、寬 200 cm。
1.3 設施建設
採用肩高 3.5 ~ 4 m,跨度 6 m,棚長約 32 m的帶渡水槽連棟避雨大棚。棚內安裝水肥一體化系統,棚周加裝防鳥網,棚斷面設置好排水溝,避免雨水倒灌棚中。
1.4 苗木定植
在每年的 12 月到翌年 3 月,選擇 5BB、3309或貝達砧木的嫁接一級苗,按 3 m×6 m 的株行距定植在棚中央或立柱位置。在苗木嫁接口上留 3個飽滿芽,並保留約 20 cm 健康根系。先用清水浸泡 2 h,再用辛硫磷 1 000 倍和多菌靈 1 000 倍或百菌清1 000倍混合液浸泡2 h消毒處理後定植。在栽植壟中心線挖寬、深各 50 cm 的栽植坑,用乾淨的耕作層熟土回填,坑內土呈饅頭狀低於壟面 10 cm,使苗木根系舒展附貼,然後將乾淨土回填坑中至壟面平齊。栽植深度參考原埋土深度,一般以根頸處與地面平齊為宜。嫁接苗的接口應高出地面 10 cm 以上,以防接穗品種生根。定植後澆透水並覆蓋地膜。
2 整形與修剪
2.1 幼樹整形
幼苗定植髮芽後留一粗壯朝上的芽,約 50 cm高時綁縛在竹竿上,每 20 cm 綁縛一道,使幼苗主幹筆直生長。待幼苗生長超過架面 15 cm 時,在架面下 15 cm 處強摘心,留 3 個副梢,待其中兩個副梢固定至生長線後,另一副梢留 2 片葉後剪除,以備下一步進行 「T」型或「H」型整形。
如進行「T」型整形,兩個枝條為次年的結果主蔓,每隔 1 m 處摘心,直至 1.5 m 長滿棚架。此主蔓上的夏芽副梢每 4 葉摘心,延長頭繼續每4 葉摘心。
如進行「H」型整形,兩端枝條均在 1.4 m 處進行強摘心,兩邊各培養一個強壯枝條,兩個枝條為次年的結果主蔓,直至長到 1.5 m 滿棚架。
2.2 結果樹管理
2.2.1 冬剪 在深圳地區由於氣候溼熱,修剪時易傷流,應在傷流較少的大寒節氣前後 1 周採用超短梢修剪法進行冬剪。每個結果枝上留 1~2 個芽,選擇粗約 0.8 cm 並充分木質化的位置修剪,剪口處離芽不少於 5 cm。
2.2.2 催芽與抹芽 深圳冬季氣溫無法滿足葡萄休眠對低溫的需求,在休眠不足的狀態下,芽萌發生長弱,不整齊。因此,冬剪清園兩周後,日平均氣溫 10 ℃以上時,用清水把芽連續噴施 2 d後,用 50% 單氰胺 20 倍塗芽解除休眠,注意應塗擦芽眼,頂芽不塗,催芽時應提前 1 周灌足水。待早春萌芽展葉後,一般 4~5 片葉時,主蔓上同一方向間隔 20~25 cm 留一個花序健壯的結果枝,其他多餘的抹除。
2.2.3 定枝與摘心 選留中庸健壯,花序有力的新梢,抹去其餘過密、過弱或沒有花序的枝條,同時應使新梢分布合理,按間隔 20~25 cm 一個結果枝進行定枝,以確保優質豐產。待花序上第二片葉直徑達 3 cm 時,主梢摘心。從花下第一個副梢開始,共留 10 個副梢,每個副梢一葉絕後摘心。
3 花序果穗管理
3.1 疏花與無核保果處理
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每個結果枝都會萌發出 1~2 個花序,為確保陽光玫瑰葡萄果實的質量,在開花前一周摘除弱小、發育不良的花序,一般一個結果枝上僅留一穗,並去除花序上的副穗,保留 15~16 個小枝穗。待花開滿後 2 d 內,用 20mg/L GA 3 、2.5~3.5 mg/L CPPU,加入優質的展著劑進行蘸穗,蘸穗 3 s 後用手指輕彈果梗,抖掉多餘的藥液。因深圳地區氣候因素,陽光玫瑰葡萄開花不整齊,需分批處理,注意做好標記,以免遺漏或重複。
3.2 果穗整形與果實膨大處理
無核處理後 1 周,根據計劃產量指標,合理調整單株及葡萄園的負載量,再根據陽光玫瑰果穗商品性的要求,進行果穗整形。按上多下少開始沿穗軸留一層果,從上到下每個小穗按數量5、5、4、4、3、3、2、1 留果,將穗形不整齊的果穗全部去除。套袋前,對所留果穗再進行 1 次全面疏粒工作,每穗留果約 50~60 粒,剪去小果、畸形果和內層果粒。無核處理 12~15 d 後進行膨大處理,用 25 mg/L GA 3 、1~2 mg/L CPPU 加入優質的展著劑進行蘸穗,注意每次處理時均需滴灌給足水肥。
3.3 果實套袋與採收
在定穗完成後,待果粒開始軟化,選擇晴天用 29 cm×36 cm 的規格,透氣透光好,防水的葡萄專用袋套袋。為保持果色一致,繞棚邊上套綠色袋,棚中間套白色袋。套袋前還需對果穗沾藥防病蟲處理,為避免損傷果面,一般不選用乳油和粉劑作為套袋藥。長時間陽光照射,陽光玫瑰易生果鏽,建議成熟後,在溫度較低的早上及時採摘。採收標準:以穗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8 % 以上採收為宜。
4 水肥管理
4.1 幼樹期施肥
苗木定植後,要及時檢查苗木的成活情況,發現死苗,要及時進行補苗。定植後要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植株生長,使其儘快達到較為理想的樹體結構,儘快成形。幼樹期的肥料管理如表1所示。
表 1 幼樹施肥管理
4.2 結果樹施肥
結果樹施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根據產量要求與地力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施用使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得到保持或增加。具體的管理方法如表 2所示。
表 2 結果樹施肥管理
4.3 水分管理
點芽催芽時灌透水,保證發芽期間水分充足,土壤溼度保持在 50%~60%。保花保果時,土壤溼度保持在 60%~70%。果實膨大處理時,確保膨大期間水分充足,土壤溼度保持在 60%~70%。果實成熟期應控水,過於乾燥時少量給水。果實採收後為確保葉片正常生長,不脫落,土壤溼度保持在 70%。冬剪前 50 d 開始控水,過於乾燥時少量給水,脅迫落葉使營養回流,同時減少冬剪時傷流。
5 病蟲害防治
5.1 農業防治
加強園區管理,注意園內衛生,將病枝、病穗、修剪後的枝條、落葉等及時清出園區,集中處理,降低蟲口、病源基數,防止病蟲害的滋生蔓延;適當增施有機肥,有機肥應選用充分腐熟的羊糞,牛糞,儘可能不用雞糞、豬糞,儘量少用單一化肥。
5.2 物理、生物防治
棚周加裝防鳥網,對蟲害防治可採用三誘技術即色誘、燈誘、性誘進行捕殺,如用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粉蝨、蚊蠅等,用黑光燈和性信息素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及時發現卵塊並人工摘除,配合使用魚藤酮、苦參鹼、除蟲菊素、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噴霧防治。
5.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應做到對症下藥,適時用藥,注重藥劑的輪換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規定的濃度、每年的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要求使用,並對每一次施藥進行嚴格、準確的記錄。管理得當的葡萄園全年用藥不超過 10 次。冬剪後到絨球期,全園噴施 2 次 3°~5°Bé 石硫合劑,清除病原菌和蟲卵。2~3 葉期可用阿米西達預防多種病原菌的侵染。花序分離期到謝花後可用 40% 嘧黴胺懸浮劑1 000 倍液、50% 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1 500 倍液、50 % 腐黴利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重點防治灰黴病和穗軸褐枯病;坐果到套袋前為保護果面,儘量不用乳油和粉劑,可用 12.5% 烯唑醇水分散粒劑1 000 倍防治白粉病;套袋後到成熟期用保護劑77 % 可殺得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或 42% 代森錳鋅懸浮劑 800 倍液預防炭疽病;採收後到落葉前用12.5 % 烯唑醇水分散粒劑 1 000 倍防治白粉病和銹病。蟲害的防控可用吡蟲啉、啶蟲脒、螺蟲乙酯、阿維螺蟎酯等防治綠盲蝽、薊馬、葡萄蟎類;用普尊、康寬、艾綠士等防治斜紋夜蛾(表 3)。
表 3 陽光玫瑰葡萄病蟲害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