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重保護、建制度,
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引發社會熱議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乎億萬家庭幸福安寧,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人民法院責無旁貸、使命在肩。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典型案例,向全社會宣示全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價值追求,彰顯以零容忍態度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鮮明立場。
七起案例,帶著沉甸甸的份量,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嚴懲不貸,堅決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罪惡之手
長期以來,人民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嚴厲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不手軟。2013年至2019年,全國法院依法審理拐賣兒童、猥褻兒童、組織兒童乞討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刑事案件28975件,懲處罪犯29787人。
「對其中罪行嚴重、惡劣者,該重判堅決依法重判,該判處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死刑。」鏗鏘有力的話語,彰顯人民法院磐石般的決心。
「作為母親,最不能承受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憤懣有時也是最無助的,就是面對一個個社會上的殘酷案例時,不知道如何對學生們言說。」北京匯文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王錚幾乎眼含熱淚看完了整篇案例通報,「最高法發布的7個典型案例中,三個『立即執行』,是司法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揮出的重拳!」
此次典型案例中的三起強姦案件,儘管未造成未成年被害人死亡或者重傷,但具有強姦幼女多人、多次的情節,犯罪動機卑劣,性質、情節惡劣,手段殘忍,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極大,罪行極其嚴重,人民法院仍堅決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典型案例中的三起案例都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案件,罪犯得到了嚴厲處罰,也向社會敲響了警鐘。」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看來,此次案例發布堪稱一次司法「亮劍」,彰顯了法治力量和司法正義,向社會傳達了強烈信號——法律要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劃出「紅線」。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保護未成年人免遭侵害,尤其是保護女童健康成長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梅州東山中學英語教師李杏玲同樣高度關注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她表示,希望人民法院重拳出擊,營造全社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安全、健康、有尊嚴地成長。
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全國婦聯權益部副部長蘭青認為,集中發布這些典型案例,既警示震懾了那些潛在的違法犯罪者,也對基層法院今後審理其他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更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期待,提升了億萬家庭的安全感、幸福感。
「侵害兒童權益該判處死刑的堅決判處,最高法發布案例顯示司法決心,彰顯正義和公正。」「司法維護社會道德底線,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點個大大的贊!」……網絡平臺上,「最高法發布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這一話題熱度迅速飆升,收穫了大批網友的點讚支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報導,共同營造關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強大輿論氛圍。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通過法律嚴懲傷害未成年人犯罪,震懾不法之徒,創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 北京市房山區昊天學校黨支部紀檢委員劉衛東說。
優先保護,給未成年人的心靈以法治港灣
如果說嚴懲是一把司法利刃,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罪惡之手,那麼保護就是一片法治港灣,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帶去正義的溫度與司法的呵護。
在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撤銷監護權、侵犯未成年人健康權、侵犯受教育權、對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開展跨省司法救助四起案件同樣引發了強烈社會反響。辦案法院和法官以案釋法,聯合多部門行動,持續對當事人進行跟蹤回訪,有力保護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在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英輝看來,典型案例體現了對未成年人優先、特殊保護的法律精神,對於各級人民法院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本次集中發布典型案例,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能夠在全社會起到警示作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保護未成年人。」長期關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鳶都英合律師事務所主任高明芹見證了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保護司法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工作。
作為教育界的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崔建梅對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感觸頗深,「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堅決貫徹未成年人特殊保護各項措施,努力通過刑事、家事審判,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堅強的司法保障。希望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能從典型案例中得到啟迪和警示。」
佟麗華躬耕未成年人保護領域多年,他表示,要更加全面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當前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使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如何完善立法?如何有效、善意地執法以真正保護孩子們的權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典型案例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全國人大代表、寶鋼股份武鋼有限公司製造管理部副部長袁偉霞表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保護他們的權益、保證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是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任重道遠。必須嚴懲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侵害。」
現在,法制課程已經是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德育大課程中的固定板塊。「我們會將最高法院的鮮活案例帶到課堂上,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法制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學法、知法、懂法、尊法、守法。」該校大隊輔導員王晶說。
建設制度,給未成年人的幸福花園紮上法治籬笆
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制度建設至關重要。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關於依法懲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關於審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織細織密保護未成年人的法網。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法律政策需要靠一個個具體案件落實,公平正義需要靠一個個具體案件彰顯。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連年發布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充分發揮了典型案例的評價、指引功能和警示、教育作用。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是繼出臺《關於依法懲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等文件之後的又一務實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兼金剛裡社區民警楊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民法院近年來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體現了落實落細特殊、優先保護的政策,更加重視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全面保護。
「案例指導制度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能夠在司法實踐中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從一名律師的角度,高度評價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例的工作。她表示,通過發布典型案例,統一裁判標準,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維護司法公正,維護司法公信力,能夠為我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樹立法律權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全國人大代表李杏玲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有著切身的理解。她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希望家庭、學校、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真正形成風險聯查、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為了這件「事」,人民法院始終把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切實貫徹特殊、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政策精神,當作重要職責和神聖使命。
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同時也是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她的話說出了全體法院人的心聲:「人民法院將依法嚴厲打擊傷害未成年人的一切犯罪,絕不姑息!」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編輯:郭興廷
審核:朱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