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待膽囊息肉的起因,一般以飲食所傷、情志鬱結、勞累過度、體質肥胖等為主。而西醫看待膽囊息肉的起因,則一般與吸菸、飲酒、性別、年齡、飲食和慢性肝炎有關。與中醫學的觀點相比,西醫較少關注患者情緒對膽囊息肉發生和發展的影響。
情緒抑鬱、焦慮,也可導致膽囊息肉
事實上,情志問題對膽囊息肉的發病率有相當大的影響。有中醫學者專門對此做過研究,發現相比於其他職業,如工程師、程式設計師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患膽囊息肉的機率壓倒性地高。其原因在於,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大部分是腦力勞動者,生活特點是工作時間長、節奏快,長期處於疲勞的工作狀態,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現代中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專業技術者很容易積累焦慮、抑鬱、憤懣等不良的情緒,使肝氣不舒,氣機鬱滯。
肝膽相照,兩者在臟腑關係上互為表裡。肝氣疏達,正常排洩膽汁,膽汁儲存於膽腑,可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但若長期情志抑鬱不暢,憂思暴怒,會使肝鬱氣滯,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日久則溼瘀互結,經絡不舒,聚結於膽腑,使膽腑失暢,通降失調,氣血瘀結於膽囊壁上,最終形成了膽囊息肉。這類肝氣鬱結的膽囊息肉患者,一般會有右側脅肋的脹痛,而且疼處走竄不定,嚴重者可累及肩背部位。比較有特點的是,患者的症狀常隨自身心情變化而有所增減。
不只是膽囊息肉,同類膽疾同法調
其實不僅是膽囊息肉,不良情緒還能引起很多其他膽囊疾病。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鬱,謀慮太過或憂鬱憤怒,使肝失條達之性,以致肝氣鬱結,肝氣鬱而化火,使膽之疏洩功能失常。肝氣化火,火氣上炎出現口苦、咽幹、目眩等症狀;膽腑疏洩不利,患者會出現大便黑綠、小便黃赤等溼熱蘊結肝膽之象,再加上肝氣鬱結引起的脅部疼痛,西醫一般診斷為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
對於這種類型的膽囊疾病,我一般用大柴胡湯為基礎進行加減化裁,方中柴胡疏肝利膽、透邪外出;大黃清洩腑熱;黃芩助柴胡和解少陽;枳實助大黃行氣除痞;半夏降逆和胃;芍藥緩急止痛;再加上大棗和生薑調和營衛,幾味藥共同施用,可轉少陽之樞機,開陽明之氣結而達到疏肝利膽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加入清熱利溼或化痰散結的藥物,對同樣原因引起的膽囊炎、膽囊息肉、膽結石等多種膽囊疾病都有很好的調治作用。
最後也要提醒一下,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壓力下,或積累大量不良情緒的人群,如果經常感受到有脅肋疼痛的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對肝膽部位進行檢查,以防出現息肉等病變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