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智能製造、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醫療……當今社會,說「萬物皆可人工智慧」似乎一點也不過分。
以安防產業為例,得益於人臉識別比對、創新性算法等技術在公共安全、交通、金融等領域加快融合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正成為各場景安全防範工作的主要手段,呈現出巨大的藍海市場。
在大規模GPU伺服器並行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和類腦晶片等技術推動下,人類社會正從網際網路時代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一年一度的人工智慧領域權威報告《斯坦福2019全球AI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私有人工智慧投資超過700億美元¹,相當於每天2億多美元投入私有人工智慧領域。
可以說,在這一炙手可熱、應用廣泛的領域,幾乎所有大公司和科技巨頭都參與其中。
從戰勝韓國圍棋天才李世石的「阿爾法狗」,到甚至可以寫文章、做主持,人工智慧技術展現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能力。
它不知疲倦、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進化,不斷給人類社會帶來衝擊,快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但不可否認的是,歸因於機器學習和AI的所有功能都屬於狹義的弱人工智慧範疇,依然是一種數據驅動的模擬計算,且局限於語音、圖像、文字識別等單一領域。
這類人工智慧在計算能力和能耗方面存在快速逼近的天花板,大大限制了其可應用的範圍。
如何從弱人工智慧通往強人工智慧,並邁向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自如從事多種任務的通用人工智慧(AGI),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2015年日立發布的日立人工智慧技術,它是較早開發和應用的「通用人工智慧」。
據介紹,該技術可以自動生成超過100萬個假設,並能從中篩選重要因素、從人為給予的選項中挑選適合的選項。
為了驗證這種技術有何過人本領,日立曾還專門做過一個較為形象的實驗,就是讓搭載了日立人工智慧技術的機器人坐在玩具積木上玩蕩鞦韆遊戲。
這其中的關鍵信息是,過程中機器人會根據膝蓋彎曲時間和幅度等信息來學習建立假設,並找到一個合適的幅度來晃動自己。
實驗的結果是,機器人在鞦韆上蕩了5分鐘後就已經得到了人類事先並沒有預測到的晃動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簡單的機器人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並不簡單,它首先不需要人工給予信息,且可以自行判斷和作出假設。
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日立早在2015年就率先回答了人工智慧如何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這個現實難題。
可以說,通用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是消除莫拉維克悖論的關鍵,日立的探索和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和參考意義。
更進一步說,從人工智慧的應用和賦能各行各業的角度來看,日立所引領的通用人工智慧技術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也就是說,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無需就現有領域或問題進行二次開發,直接可以應用到現有系統讓其變成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系統。
同時,大大減少了各個領域企業二次開發的時間和成本,通過與日立的合作可以運用真正的人工智慧技術來賦能自己的業務。
以當下較為熱門的安防領域為例,日立人工智慧技術就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和使能。
比如日立的智尋產品,曾參與過國內某公安局的測試,在一臺普通配置的PC伺服器上將全國在逃人員庫與某地市人口庫進行無差別對撞對比,耗時僅僅一個半小時,速度達到了每秒4300萬張。
後經過3年時間的完善,包括改寫核心代碼,對所有拓展功能依據中國實務改寫,終於在2016年再次亮相併驚豔全場。
從80萬張照片中尋找3個人的蹤跡,可依據的僅有這3個人的拍攝跨度長達16年的25張照片,對此智尋僅用時0.12秒就檢索出結果,首個結果命中率達到60%,前20個結果的命中率接近90%。
眨眼之間,人工智慧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鎖定目標,這是人類在任何時間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日立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安防領域實際應用中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目前,日立已開發出身份證認證系統、移動端人臉識別系統,及離線視頻分析單兵系統多套解決方案,在社會實際安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各種屬性關聯比對進行數據挖掘,對監控信息進行實時分析,使得安防管控可以實時預警和響應,這也使得安防行業由過去的被動監控進入了主動識別時代。
如果從更泛化的可擴展性和兼容性上來說,這種基於人工智慧的視覺識別系統還可應用於安防智能巡邏機器人,在公共場所、園區、工業場所都有著巨大的現實需求。
此外,日立和國政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政通)的合作也是日立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國內智能安防領域的一個典型案例。
隨著場景愈發複雜,技術手段愈發豐富多樣,現代反欺詐的難度也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國政通也需要由單純的防欺詐服務提供商不斷進化,才能更好地應對時代發展需要。
而構建一個具有強大擴展性和良好兼容性,實現基於視頻的智能閉環的物理安全平臺,對於國政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國政通選擇與日立開展深入合作,一起搭建物理安全綜合平臺PSS(Physical Security Solution)。
基於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和良好可擴展性,日立的PSS平臺在安全領域內有著不錯的口碑,這背後是日立歷時十多年的研發投入。
據介紹,該平臺具備定義時間軸、近120項的屬性特徵值、人體體態特徵等多重篩選方式構成的人形識別技術,可以快速篩選結果並鎖定對象。
同時,該平臺還可以通過不間斷地自動採集數據,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自我迭代,來優化圖像識別功能。
在可擴展性上,PSS平臺還可以適用於一些特殊領域和場所的陌生人禁止進入區域,系統會在短時間內捕捉目標和顯示預警並通知管理人員進行處理。
在視頻監控上,PSS平臺可以判別公共區域是否有特殊遺留物體,並預警工作人員進行處理。
當然,安防僅僅是日立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的一個課題而已。數據顯示,日立目前已在金融、鐵路、工廠、水成套設備等共計14個²領域的57個項目中應用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
在剛剛舉行的第三屆上海進博會期間,日立就展示了其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安防、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等各領域應用的新產品和新解決方案,為人們帶來了更多思考和啟發。
如今在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和智能社會建設浪潮中,人工智慧成了不折不扣的排頭兵,後疫情時代,它又將如何助力人類突破瓶頸、乘風破浪?
從專用人工智慧走向通用人工智慧,日立的探索和實踐無異於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方向和答案。
以「社會創新」為目標的日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創新實踐,不斷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成為人工智慧時代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和使能者。
參考資料
[1] stanford.edu.2019.史丹福大學《ar intelligence index2019 annual report》.
[2] www.hitachi.com.cn. 2020.日立AI解決方案.
有關更多日立社會創新內容,可點擊此處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