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攜手描繪八桂大地上的美麗畫卷

2020-12-17 中國軍網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攜手描繪八桂大地上的美麗畫卷

——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2018年12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周年的盛大節日!

60載,滄桑砥礪,春華秋實。從西南邊陲到開放前沿,從深山天塹到區域樞紐,從貧窮落後到大步邁向全面小康,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600多萬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安居樂業、親如一家,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攜手描繪美麗畫卷。

守望相助:多民族水乳交融,共謀幸福生活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區有12個民族自治縣和59個民族鄉,其中包括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多年來,融洽的「民族關係」一直是廣西各族群眾滿意度最高的社會發展指標之一。

在廣西,由「兩個民族」或「多個民族」組成的家庭超過130萬個。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八灘村的侯光祖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侯光祖的外公是壯族,外婆是苗族,他們的兩個女兒,一個招了侗族上門女婿,育有侯光祖和弟弟,兄弟倆又分別娶了瑤族和漢族媳婦。逢年過節,「侗族習慣吃酸肉,壯族風俗是打餈粑,苗族喜歡打油茶,這些特色食物都會擺上我們的餐桌。」侯光祖說,一家11口人雖然語言和習俗不同,但生活其樂融融。

守望相助,親如一家,民族團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隨處可見。

在位於黔桂交界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陳雙村,毛南族、苗族和壯族群眾呈「品」字居住,相隔不過數百米,苗族群眾是20多年前從大山深處搬遷而來。苗族群眾沒有水牛、不會種稻穀,壯族、毛南族群眾給他們提供水牛、收割機,教他們種稻穀、種甘蔗、養蠶。

「近年來,砂糖橘行情較好,擅長種砂糖橘的苗族群眾成了『領頭羊』。」53歲的毛南族群眾譚木長說,苗族群眾主動帶著毛南族、壯族群眾一起種砂糖橘,三個民族群眾如同一個屋簷下的一家人。

柳州市魚峰區大龍潭社區,生活著壯、漢、苗、瑤等14個民族1500多居民。多年來,每逢節假日,大龍潭社區就舉辦各種聯誼活動,百家宴是這個社區各族群眾最喜歡的聚會方式,他們拿出本民族特色美食共享,油茶、餈粑、五色糯米飯……大家坐在一起,一邊嘗美食,一邊唱山歌。瑤族居民盤麗珍說:「在一碗碗油茶、一把把五色糯米飯、一條條酸魚中,鄰裡感情和民族友誼不斷增進。」

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素有「民族之家」美譽,聚居著壯、苗、瑤、滿、維吾爾族等20個少數民族居民3800多人。多年來,社區一直保持著各民族群眾一起過節的傳統,無論是元宵節、壯族三月三、端午節還是古爾邦節,大家都歡聚一堂。

為了讓民族團結之樹深深紮根,廣西將民族團結理念融入學校、機關、社區、企業、鄉村等;在小學、初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並將相關教材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

攜手發展:矢志同心實幹,共建美好家園

在我國唯一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45歲的貧困戶羅東賢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深度貧困的納翁鄉板陽村深山裡。近年來,當地政府將縣城「黃金地段」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搬進縣城的貧困戶都可選擇加入合作社發展獼猴桃產業,或獲得一間門面發展生產,由政府代付租金5年,或接受在周邊企業安排就業。

羅東賢一家6口搬到了縣城,選擇了獼猴桃產業。繳納了500元合作社的「入夥金」,年底有分紅,加上平日裡在附近打工的收入,今年,羅東賢成為當地預脫貧戶,即將實現脫貧。

最近4年,羅城縣已有6萬人擺脫貧困。最近5年,廣西年均減貧117萬人。

自治區成立60年來和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各民族攜手發展,全力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八桂大地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2017年,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已從1978年的2100萬人減少到26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0%下降至5.7%。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個深度貧困縣,去年是這個縣設立30周年,縣扶貧辦主任莫儉浪說,30年前,全縣每10個人中超過7個人屬貧困人口,如今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13%。

自治區成立之初,廣西農業非常落後。如今,廣西已成我國最大的秋冬菜生產基地;食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成;蠶繭產量佔全國48%,連續13年居全國第一……近年來農業科技元素更是不斷增加,為廣西特色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廣西佳年農業有限公司南寧雙橋鎮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夜幕降臨,點亮的LED燈綴滿數千畝坡地。「這是先進的火龍果光補促花技術,利用燈光誘導,調節火龍果的生長周期,達到提高年產量的效果。」公司總經理鍾林介紹,在春、冬兩季對火龍果採取補光措施,可實現每畝增產1000斤,畝均銷售收入每年增加約6000元。

自治區成立之初,廣西的工業是「一窮二白」。而如今,廣西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鋁產業基地、木材加工基地……

「玉柴機器」「柳工機械」「南南鋁材」「五菱汽車」……來自廣西的民族品牌享譽海內外。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只是一家西部小廠。自治區成立時,來自上海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柳州創辦了動力機械廠,後轉產拖拉機,再轉產微車,21世紀初年生產汽車能力不足10萬輛。為突破發展瓶頸,企業與上汽集團、美國通用汽車(中國)公司「中中外」聯合,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快速發展,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年產銷量一舉突破200萬輛。

曾經,交通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制約廣西發展的瓶頸,鐵路處於路網末梢,群眾出行不便,貧困山區特色農產品更是「深藏閨中」。如今,廣西境內高鐵營運裡程達1751公裡,位居全國前列,並成為全國最先開通高鐵、地鐵的自治區。一些貧困山區通過創建「高鐵無軌站」模式,在一些沒有通高鐵的地區,通過開通「班次公交化、運輸直達化和時刻精準化」的專線大巴與就近高鐵火車站無縫相連,讓邊遠地區群眾也能享受高鐵紅利,推動了山區農業、旅遊業、交通業轉型升級。

凌雲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地處偏遠,交通曾是老大難問題。2016年,全國首個高鐵無軌站在當地正式啟用,這個山區縣融入了高鐵路網。加西村農民勞保霖一家守著山坳裡的貧瘠土地熬了幾代人,靠著「無軌站」連通的物流網絡,這位大半輩子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農民籌資辦起紅薯粉作坊,全年產粉3萬多斤,均被客商訂購一空。「都是『無軌站』的功勞!」勞保霖說。

教育是改變廣西落後地區面貌的治本之策。融水苗族自治縣紅瑤是瑤族的一支。「狗不耕田,女不讀書」一直是紅瑤根深蒂固的觀念,適齡女童入學率極低。1988年,融水苗族自治縣專門創辦「紅瑤女童班」,實行寄宿制,免交一切費用,一舉提高了紅瑤女童的入學率。從女童班走出當地第一位女大學生、第一位女老師、第一位女軍人、第一位女醫生、第一位女幹部……隨著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一系列政策落實,適齡兒童不讀書已成歷史。

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角的東興市江平鎮,生活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2萬多名京族群眾靠海而生。20世紀80年代,許多京族群眾過著朝不保夕、入不敷出的生活,僅靠海產品換取米、油、鹽。「後來京族群眾吃上了『開放飯』,家家戶戶搞邊貿,生活發生大變化。」村民蘇春發說。如今,京族聚居的東興「京族三島」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家家戶戶住上了樓房,京族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最快的少數民族之一。

面向未來:城鄉協調發展,共奔全面小康

鄉村學校從泥瓦房到嶄新的樓房、貧困地區行政村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60年來,廣西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如今的廣西正紮實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八桂大地正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機。

面向未來,廣西正由交通末梢向區域性交通樞紐轉變。黔桂交界的河池市、百色市,在廣西曾是山高路遠的「代名詞」。不久前兩個城市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廣西最貧困地區的群眾對生活有了新的憧憬。正在建設中的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途經位於雲貴高原南麓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2020年我們一定能實現全面小康,高鐵通了,毛南族群眾將迎來更大發展。」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副縣長韋路華說。

「從廣西出海已成為西南、中南地區的理想之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周小溪說,川、滇、湘、黔、渝5地通過廣西口岸進出口的貨物貨值,年均增幅約30%。如今,北部灣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海上大通道。

面向未來,廣西城鄉協調發展的格局越來越清晰。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城鄉風貌改造、「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工程,八桂大地鄉村面貌將更加美麗。

在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矮寨傳統古村落,村裡環境乾淨整潔,村子周圍種著果樹,一座座獨具特色的民居被水塘環繞。「像矮寨一樣宜居的村寨並不少,許多人願住在農村。」當地幹部說,多年來,恭城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農村環境大幅改善,公共設施不斷完善,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被聯合國評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範」,並相繼榮獲「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稱號。

面向未來,廣西由昔日封閉的西南邊陲華麗轉身成為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位於中國「南大門」憑祥市的浦寨貿易點,許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不通電、不通自來水、只有38口人的小村子。不到30年間,浦寨的常住人口增長了100倍,日均進出口貨物總量增長了近70倍。每天南來北往的運輸車輛絡繹不絕,大量東南亞熱帶水果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一批批中國水果也由此進入東協市場。

浦寨是廣西開放發展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協博覽會成為合作共贏的典範,連接東協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加快推進,中馬「兩國雙園」開創了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2017年,廣西進出口總額達572.1億美元,是1978年的212.4倍。

日益開放的廣西,成為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大舞臺。目前6個國家在廣西設立總領事館,廣西與世界各地建立了97對國際友好城市,廣西高校留學生數量超過1.4萬人。

砥礪奮進一甲子,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八桂大地各族幹部群眾滿懷信心,奮發有為,共同譜寫祖國南疆繁榮穩定新篇章。(記者王念、劉偉、董振國、吳小康、夏軍)(新華社南寧12月10日電)

相關焦點

  •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群眾文藝表演綜述
    打造群眾文藝表演的新標杆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群眾文藝表演綜述  「山上什麼根連根,世上什麼心連心,什麼結籽抱得緊,什麼四海一家親?山上翠竹根連根,黨和人民心連心。石榴結籽抱得緊,中華民族一家親。」  「什麼山歌天下傳,什麼東西天下連,什麼山水甲天下,什麼才是金銀山?
  • 八桂騰飛正此時——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之際(輝煌60年...
    開欄的話甲子鑄輝煌,八桂又飄香。60年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一代又一代壯鄉兒女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國南疆翻天覆地的巨變。今日的北部灣畔,開放發展步履鏗鏘,脫貧攻堅激戰猶酣,山清水秀生態依然,人民生活更加美滿,八桂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孕育著充滿希望的未來。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專欄,帶您領略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歷史性變化和全區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 中央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贈送11項紀念品,都送啥了?
    9日上午,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飛抵南寧,出席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題詞賀匾最近幾年,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均迎來成立周年大慶,慶祝活動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中央代表團向自治區贈送紀念品。
  • ...周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匯演
    12月28日晚,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的「童心向黨 陽光成長」南寧市中小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匯演在南寧劇場精彩上演。市領導束華、鄧亞平、周中、黎琳、黃均寧等到現場觀看晚會。
  •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於表彰廣西...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激勵鬥志,進一步弘揚我區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促進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不斷發展,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授予橫縣民族宗教和外事僑務局等200個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授予施天建等299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 廣西「壯族三月三」系列活動綜述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
    港澳臺地區及東協等海外遊客紛至沓來,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美名傳揚四海。文化交流撞出絢麗火花3月30日上午,南寧民歌湖畔,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拉開了2017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系列活動的序幕。在「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2017南寧市民歌湖活動現場,臺東縣參訪團成員蔡淑君由衷地說。打造壯鄉版「雙十一」品牌「柳州螺螄粉降價啦,快上網『囤貨』。」「三月三」期間,廣西「吃貨」李丹發微信告訴遠在廣州的朋友。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電商節的舉辦,讓廣大消費者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全市下轄7個區、5個縣,總面積2211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5.41萬人,城鎮人口452.61萬人,城鎮化率62.4%。
  •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等6個文件的通知各市、縣黨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級國家機關各部委辦廳局,各人民團體,各高等學校:《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評選管理辦法
  •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中排行TOP10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1.南寧二中南寧市第二中學,簡稱南寧二中,主校區位於南寧市青秀區雲景路,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和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南寧市第二中學前身為1906年創辦的南寧府中學堂,先後易名為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南寧中學、南寧高級中學等。1954年正式定名為南寧市第二中學。
  •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訊|廣西巴某村曾經是個貧困村,短短兩年間,如今為...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廣西巴某村曾經是個貧困村,短短兩年間,如今為18度涼泉度假村廣西巴某村距離田陽縣城45公裡,海拔840米,年平均氣溫18.6℃,涼爽宜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綜述
    2019-10-27 08:00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70年風雨兼程,70年歲月如歌。
  • 廣西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 將迎80周年校慶
    廣西大學4日在該校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08年11月8日,是廣西大學建校80周年慶典日。將以「發揚優良傳統,總結辦學成就,凝聚各方力量,努力辦好高水平大學」的主題舉辦慶典活動。  廣西大學校長唐紀良介紹,慶典活動主要有「80周年校慶慶典大會」、「廣西大學80周年校史展覽開展」、「第五次校友代表大會」、「80周年校慶文藝晚會」、「中外大學合作論壇、系列學術報告會和校友論壇」等。通過慶典以展示輝煌建設成就,弘揚西大精神,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禮。  1928年,廣西大學誕生在廣西這片古老而神奇的紅土地上。
  •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評選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八桂學者制度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特聘專家制度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引進海外人才工作實施辦法》和《廣西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廣西財經學院辦學60周年慶祝活動公告
    2020年11月28日,廣西財經學院將迎來辦學60周年慶典。值此,我們謹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廣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為滿足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對商業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廣西財經學院的前身廣西商業專科學校和廣西財經學校分別於1960年和1963年成立。60年來,學校幾度分和,數易校名。
  • 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微標設計圖案及寓意
    熱烈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以自治區成立50周年為契機,繼續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以自治區成立50周年為新起點,科學發展,共創和諧,面向東協,走向世界!標誌整體形象剛勁有力,簡潔易識,主題鮮明振奮,意蘊深厚,氣氛祥和熱烈,寓意廣西民族文化和社會經濟龍鳳呈祥,勢不可擋,熱情迎接海內外賓客歡聚廣西,共慶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盛典。
  •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墾建墾60周年紀念大會15日召開
    10月15日,廣西農墾建墾60周年紀念大會在南寧召開。大會宣讀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飈,自治區政協主席馬鐵山,雲南省代省長李紀恆,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際瓦,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覃瑞祥,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蔣濟雄,農業部農墾局局長李偉國發來的賀信或題詞。
  • 2018年中華一家親•相約美麗廣西——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
    蔣雪林 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孫大偉在晚會上致辭時表示,過去的一年,桂臺進出口貿易總額12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去年引進臺資企業63家;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計引進臺資企業1765家,佔廣西外商投資企業數的12%。  孫大偉介紹,「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活動」連續舉辦3年來,已發展成為兩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慶祝成立60周年
    新華社昆明4月1日電(記者唐顥宸)歲月荏苒一甲子,滄桑巨變60年。4月1日,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在文山市舉行建州60周年慶祝大會。賀電說,60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事業全面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
  •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領導分工公布 新班子"一正八副"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網站「政府領導」欄目截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姚茜)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更新了「政府領導」欄目頁面,政府領導最新分工發布。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領導班子「一正八副」。 根據最新分工,陳武領導自治區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負責機構編制、監察、財政、審計工作。藍天立負責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工作,協助負責機構編制、審計工作,負責發展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建設、政府法制、政務服務和政務公開、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規劃建設管理、左右江革命老區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工作。
  • 海納百川 聯合發展 廣西農副食品貿易供應聯合會在南寧舉行成立大會
    12月12日,廣西農副食品貿易供應聯合會在南寧市維景酒店東協廳舉行成立大會。自治區原副主席張文學、自治區政府外商投管辦原主任何錦雄、上林縣副縣長玉德仁、自治區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龐進北、南寧市工商聯副主席潘海玉、廣西烹飪協會秘書長吳東棟、南寧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溫美蘭、都安福建商會葉恆山等領導和廣西14個地市農副食品行業企業代表等六百餘名嘉賓參加了成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