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

2020-12-20 微微語言

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

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更殘暴。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

——高爾基(蘇)《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我們步入了新時代。但是歷史這個東西,都是一步步的進程。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 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比如現在很多人,學習歷史的方式,都是通過看一些小說, 亦或者看一些電視劇,進而覺得歷史就是這個樣子。我們不妨來看看,晚清窮人的真實生活有多慘?清宮戲都是假的,換做你堅持不了一天。

據了解,其實這些照片拍攝於1870年前後,來自澳大利亞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的相冊。當時他來到中國,就記錄下來了清朝時候的景象,真的是讓人覺得唏噓了。這座破敗村莊的一角,人們或站或坐,看上去都病怏怏的,毫無生氣可言。而且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人們的生活是有多艱苦了。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時候我們實施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被視為鎖國的開始。而這個時候,國外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而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認知世界中,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這位國外的攝影愛好者,他先後到過遼寧、北京、江蘇、浙江、福建、香港、上海,又從上海出發沿長江進入四川,沿途記錄下來了這些珍貴的畫面。上面的這個畫面,就是伊莎貝拉拍攝的女乞丐,住在用破草蓆搭建的窩棚裡。其實這樣的人,在當時數量並不少,他們就連飯都沒得吃。

那些窮人們聚集在一起,一邊要辛苦的工作,一邊只能抽出一些少有的時間來倉促飽腹。與其說他們是在生活,不如說他們是在生存來得更真實。因為他們為了活下去,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上面的這個人物形象,就是普通工人的樣子,看得出來他們的日常工作是有多辛苦了。

據了解,伊莎貝拉一路上看到了狹窄而骯髒的街道,看到了幹種種重活以謀生的百姓。但是相反,官員家庭,簡直就是相差太大。一家人衣冠整齊,精神狀態也較好。男主人身著官服,正襟危坐;夫人裹著小腳,服飾必然是明豔照人的。

註:文章原創, 歡迎轉發收藏。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晚清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別再被清宮戲騙了,換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其實這個問題背後,會有很多爭議性的回答。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和杜甫不一樣的觀點。在我國歷史當中,尤其是當朝政治越腐敗時期,百姓們越貧苦,日子越難過。人們在一些古裝劇當中,可能會覺得有一些難民們即便是遇到了自然災害,朝廷也不可能會放置不管,會有救濟災民的劇情出現。 其實,我國歷史上的那些窮人到底有多窮,完全突破了現代觀眾們的想像。把眼光只放在晚清時間段內,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照片,目睹百年之前我國歷史中的那些窮人的日子到底有多難過。
  • 晚清真實的社會面貌:犯人像狗一樣被牽著,官員妻妾成群生活滋潤
    多年來,清宮戲可謂是一炮打響,戲中演繹的宮牆高聳,宅院院落裡的各種愛情故事,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可是,清朝的生活畫面當真如此唯美嗎?自然而然,電視劇遠比現實生活浪漫而唯美,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照片來看看清王朝民眾的真實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這才是真實的晚清老照片,圖9是慈禧太后的貼身侍衛
    所以就有了很多清宮劇的產生,而且效果還非常的好,比如《 慈禧秘史》、《大太監李蓮英》和《末代皇帝》等。再說了電視裡的肯定和歷史上有差距的,說好聽點那就是「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現在分享一些清朝的真實老照片,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 晚清後宮妃子真實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原來清宮劇都是騙人的
    相信不少人都喜歡看清宮劇,不管是前幾年的《甄嬛傳》還是的《延禧攻略》。清宮戲裡面的妃子一個個都是天仙美女,讓人目不暇接,給人美的享受。不少網友看完紛紛感慨:古代的皇帝真是好福氣呀,可以坐擁美人無數。那晚清後宮的妃子究竟長什麼樣子呢?接下來我們就從一組老照片中一探究竟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如果穿越回古代,這種生活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其實要知道古代窮人吃什麼東西,與其去各種書籍當中找,不如去向一些年紀大的長輩去請教,因為他們經歷的晚清、民國時期的歷史,差不多與古代比較貧困的時期是相近的。而古代書籍記載基本都是由讀書人記載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也不管讀書人是好人壞人,他們基本上都是那個時代稍微有點兒地位的人。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你或許一天也堅持不了
    很多現代人對於糧食並沒有太高的理解力,甚至會認為:只要袁隆平爺爺還在這個世上一天,中國人就不可能會餓肚子。這只是因為現代人出生的時代和環境實在是太好了,讓人們從來沒有吃過沒有糧食的苦。在1942年時,中國人也經歷過一次大災荒。而那個時候,很多窮人們都沒有辦法保命,也就出現了很多血腥的事件。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封建和奴隸制時期生產力水平更低,窮人的生活狀態更差。
  • 真實的晚清生活照片,揭秘百年前的中國!和現代相差太大!
    在近代時期,則能重新開闢數千年未有過之大景象。從1900年,到2020年,從封建晚清,到人民共和,從落後貧窮,到發達富裕。兩甲子的時間,在這片廣闊的雄雞土地上逝去太多的先烈,留下太多的血水方才換來今天的國泰民安。
  • 最強《清宮戲觀看指南》 | 複雜到可怕的清宮言情宇宙
    今天,我們就來嚴肅認真地(偽)理一理這些年清宮戲裡的角色,可能看完這篇推送,未來的清宮戲差不多也就給大家劇透完了。這樣的榮寵換在古代任何一位妃子身上都是極大的殊榮,這樣的皇帝又哪裡像《還珠》裡那位皇阿瑪。
  • 古代的窮人都吃什麼飯?放到現在,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也許這個問題放大現在並不大,因為我們已經很少有人吃不飽飯了,日常生活也越來越好,甚至頓頓都能吃上肉,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平民百姓是吃不飽飯的,特別是一些饑荒年代,很多的百姓都活活餓死。也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古代的窮人都吃什麼飯呢?
  • 古代窮人都吃的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換我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據說食物對人們來說是最重要的,目前,我們都要求一日三餐。但是在古代,想要一日三餐是非常困難的。宋朝以前,富人和窮人每天都吃兩頓飯。如果對家庭來說很困難,一天可能只有一頓飯,甚至幾天只有一頓飯。宋朝以後,國家的經濟狀況略有改善。對於富人來說,一日三餐沒有問題,但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有點奢侈了。
  • 現代人每天豐衣足食,古代窮人都吃什麼?我們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現在我們國人的習慣大概都是一日三餐,可是古代老百姓可不比現代社會的發達,他們基本上是吃了上頓沒有下一頓,一日三餐簡直是太奢侈了。由於當時農業社會的極度落後,秦漢以前的老百姓幾乎一天只吃兩頓,甚至於有時候這兩頓都得不到保障。
  • 在富豪遍地的杜拜,窮人生活的都很好嗎?真實情況令人心寒!
    在富豪遍地的杜拜,窮人生活的都很好嗎?真實情況令人心寒!在杜拜的窮人生活的都很好嗎?真實的情況可能會令你心寒!讓小編帶你看看吧。杜拜很富我們都知道,經常上網的可能都清楚,就連富豪們買菜的車,都是幾百萬上下的,許多驢友可能理解杜拜的窮人是相對於那些杜拜富豪來說的,其實並不是,在杜拜也是有窮人的,而且都和別的國家的人沒什麼區別。
  • 珍貴老照片:晚清一妻多妾的真實生活,圖2是晚清最好看的婦女!
    1.在中國現代實施一夫一妻多妾軌制,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麼多女人在一起不免起紛爭,看來當時的大戶人家仍是有一套自己的家規,把這些妻妾辦理的服服帖帖,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古裝劇騙了,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西方人沒有火化,他們吃的都是草,吃的是鳥,吃的是肉,茹的是毛,飲的是血。-《禮記》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到哪裡都講究一「食」,飲食文化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從古到今,我從古到今,經歷了千百年的沉澱,發展成八大菜系。
  • 真實的清朝社會老照片:第一張就令人心痛,和電視劇上的太不一樣
    眾所周知,中國在清朝以前都很強大,就是在清朝,前100多年也是比較厲害的。但到了清朝末年,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發生鴉片戰爭,從那以後的半個多世紀,清朝政府一直被侵略者欺負,被迫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強迫清政府向侵略者賠款。清政府時期中國名義上對外賠償的金額達到了近13億兩白銀,其中實際支付了9.3億兩白銀。
  • 俗語:「窮人燒香越窮、富人拜佛越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佛祖面前,他們真心地許下心願,或求姻緣,或求前程,或求財富,他們相信「心誠則靈」這一說法,並堅持通過日行一善來向佛祖展示他們的誠心。無論是窮困之人還是富貴人家在佛祖面前都是平等的,可為何古人會有「窮人燒香越窮、富人拜佛越富」這一說法呢?難道所謂的誠心是根據捐了多少香油錢來進行評判的嗎?
  • 老照片:晚清日常生活場景,電視上看不到的真實歷史畫面
    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再現晚清社會生活。從達官貴人到市井小民,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的真實形象。大家和電視劇呈現出來的人物比一比,兩者有多大的區別?在稻田勞作一天的母女(或婆媳)。明十三陵內的清軍士兵。清朝普通百姓大多生活拮据,做一雙或買一雙鞋都不容易,所以穿舊了不會隨便扔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相比之下,現在街頭鞋匠少見。
  • 古代窮人吃什麼?現代人一天堅持不了,網友:古人怎麼活下來的
    現在我們每頓飯都有魚,肉和日用品。那麼,古人吃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古人一天吃多少頓飯。如今,一日三餐已經成為中國人吃飯的基礎,但對於古人來說,並沒有一日三餐這回事。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產量不盡如人意。這一天兩頓飯還是要靠人。收成不好的時候,也可以減少到一天一頓或者幾天。
  • 直擊清朝宮女的真實面孔:沒有清宮劇的漂亮,圖五就是常說的嬤嬤
    在各類清宮劇中,就有很多關於宮女的鏡頭,她們大多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但歷史上真實清朝宮女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就通過一組珍貴的老照片看看清朝宮女的真實面孔。圖:老宮女帶著兩個小宮女。 根據記載,清代的宮女只從上三旗的家庭中選拔,起初是一年選拔兩次,後來改為一次,凡是13歲以上的女子,都會成為備選對象。
  • 晚清重臣那桐生活到底有多奢侈?
    奕劻確實很貪,有「晚清第一貪官」的稱號。其實,除了奕劻,另一位晚清重臣也是奢侈腐敗的典型,此人就是那桐。和奕劻相比,那桐的知名度略低,熟悉他的人不多。那桐姓葉赫那拉,滿洲內務府鑲黃旗人,出身官宦世家。和很多滿人不學無術不同,那桐在旗人裡算是有學問的。他字琴軒,從小就肯用功讀書,曾在光緒十一年參加順天鄉試時中過舉人。在旗人中,不說鳳毛麟角,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