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孟玉婷:適度懲戒是對學生的一種幫助

2020-12-27 齊魯網

中國山東網東營3月25日訊 (記者 張豔秋)教育界呼籲多年的可對學生進行「懲戒」首度出現在中國地方政府的規章中,地方政府明確賦予了學校和教師適當懲戒權。青島在中國第一部以學校為主體的地方性政府規章提出,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 「適當懲戒」。就學生教育性熱點問題,中國山東網記者採訪了行業內資深教師代表。孟玉婷,東營區第三中學的一名優秀教師,是連續三屆的東營市人大代表,從教20年多年來,她潛心鑽研教學,先後榮獲省級優秀教師等多種榮譽稱號。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孟玉婷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孟老師說, 近幾年出臺的各種法律法規,都極大關注學生的權益,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的規定,也限制了教師的懲戒權,助長了少數中小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安分學生的叛逆行為。

現在每每聽到老師懲戒學生,家長總是憤憤不平,甚至大打出手或者到處告詣狀,讓老師丟掉飯碗。自己卻沒有冷靜思考問題所在,其實我個人以為適當的懲戒是對學生是一種幫助,可以激勵學生的鬥志心和自律心。想想咱們當學生年代的懲戒措施,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皇上皇。

過分的溺愛造成現在的學生嬌生慣養,動不動就投訴老師,老師還敢真心實意教學生?在初中高年級,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造成了教師想管卻不敢管的局面,教師的管理積極性慢慢的被耗盡,導致學校在安排班主任人選時工作難以安排下去,有的老師為了評職稱,不得不承擔班主任工作。

據相關資料了解到,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象呈上升勢頭,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如果老師不能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一些家長又缺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中小學生怎樣形成並強化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意識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孟老師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是每個老師終身都要用心學習的一門課程。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會不斷出現,讓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能更科學、更合理、更行之有效。但是,對於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不能全盤否定和拋棄。比如懲戒。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往往不夠強,適當地對孩子實施一定的懲戒措施,能增強他們的自律能力,督促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習慣。當然,對孩子進行懲戒教育,一定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且要考慮到孩子的身體心理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可經常使用。

孟玉婷代表希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儘早出臺對於中小學生的懲戒措施。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教師起草「學生教育懲戒法」 推出服務式懲罰等
    李衛鋒和別的老師一樣,都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局面,國內沒有一個懲戒學生的合理規範,教育懲戒在國內不具合法性,導致老師在懲戒時沒有一個標準,體罰與懲戒標準不清,學生犯了錯誤該怎麼辦?現在形成了「寧可放縱也不懲戒」的現象。  李衛鋒老師說,經常發現學生上課玩手機、聽音樂、吃東西,擾亂課堂紀律,上學遲到,打架等等違紀現象,當老師做出一些懲戒教育時,經常會受到學生的抗拒。
  • 賦予教師懲戒權是對教育的一種敬畏
    教育部提出把懲戒權還給老師的說法眾說紛紜,贊成的,反對的各執一詞。其實,個人覺得給你權利只是一種對教育的敬畏,並不一定非要使用。就像官員有權但也不能濫用一樣,把權利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說明有權但不能濫用權利。
  • 近期關於教育懲戒權的討論,贊成的多,反對的少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教師應具有教育懲戒權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表示,《教師法》要明確寫清楚教師具有教育懲戒權。社會上,往往因為教師教育學生引起學生、家長的不理解,以至於讓教師出現不想管、不願管的現象。周洪宇認為,教育懲戒權屬於公權範圍。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
  • 「懲戒是教育的剎車」教師懲戒權需要規則與邊界
    談及教育時,馬雲表示,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懲戒是教育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是向規則低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懲戒權的爭論甚囂塵上。作為公眾人物的馬雲,用生動、鮮活的「懲戒是教育的剎車」,來表達自己對教師懲戒權的態度和立場。
  • 把「讓家長陪讀」作為一種教育懲戒,可行嗎?
    最近,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引起熱議,叫好者有之,質疑者也不少。本人覺得孩子犯錯「讓家長陪讀」這一懲戒措施最難落實。屢次犯錯,老師教育不了的學生,大都是家庭有點問題的學生,或者父母太忙碌,無暇管教孩子;或者家庭不完整,沒人管教孩子;或者父母不懂事,不會管教孩子。無論哪一種情況,讓家長到學校陪讀,都是很難落實的。
  • 教育需要適度懲戒
    自古以來,師道尊嚴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教育領域裡面一直在尊崇的理念,這裡面,既包含了授業解惑的知識講授,又進行」傳道」,在學生的思想和為人處世以及世界觀人生觀方面著力進行塑造和培養,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思想的教育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 廣東擬率先用立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如何解讀?
    日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官網發布《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徵求意見稿)》,將此前審議稿引發爭議的老師可對學生「罰站罰跑」的條款刪除,並將具體的懲戒規定下放給學校主管部門,在全國率先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有專家建議,給予教師自主裁量權,讓學生參與規則制定。今年以來,教師懲戒權被廣泛討論。
  • 人大代表建議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教育部稱相關草案正在修改完善
    日前,教育部經商公安部,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建議」進行了答覆。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草案做進一步修改完善,將加快工作進度,推動規範教育懲戒的規章早日出臺實施。
  • 教師可以懲戒學生嗎?如何懲戒學生最有效?可以讓學生罰站嗎?
    教師可以懲戒學生嗎?如何懲戒學生最有效?可以讓學生罰站嗎?教師讓學生罰站,是大部分教師懲罰學生的常態。但是這一種懲罰方法其實是錯誤的,如果嚴格起來說,罰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教育法第28條明確規定:學校可以針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對表現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處分。從這一條法律條款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懲戒權。那麼,教師應該怎樣懲戒學生,才能起到作用?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嗎?
  • 「我都被學生罵老不死的」!中國老師「害怕」懲戒學生了……
    許多教師和有識之士卻心知肚明:近年來,面對學生的違規行為,教師敢於嚴厲批評、適度懲戒的越來越少了。教師懲戒權,作為教育者曾經天賦的權利,正在悄然流失。人們對此渾然不覺,卻不得不承受其後果:面對違規學生,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
  • 「我都被學生罵老不死的」!中國老師「害怕」懲戒學生了.....
    法律賦予教師懲戒權,是對教師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保護。一方面,這意味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敢於使用適當懲戒手段規範學生的不當行為,可以緩解「打不得罵不得」的教育恐慌,推動傳統教書育人形象的回歸;另一方面,懲戒權明確可以避免不當懲戒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在遭受不當懲戒時為其提供法律保護。我們期待,教師懲戒權的立法能儘快提上議事日程,在法治基礎上為全社會重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 教育懲戒的學問
    教育懲戒的意圖不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宰制與壓迫、羞辱,而是為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一種良善的紀律與秩序。教育是使學生形成善良的人格為價值追求,懲戒的使用必然是出於善的目的,尊重學生的獨特性,指向學生的成長,追求學生的自律與自覺。教育懲戒要有教育性價值,不是簡單對兒童給予消極的否定,而應以其人格發展為旨歸,引導學生建立善惡是非觀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 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
  • 當老師,懲戒權人格魅力誰更重要?專家:會懲罰才能教育出好學生
    肯定有一邊,支持人格魅力,覺得當老師必須要有自己的魅力,這份魅力可以吸引到學生,讓學生身不由己跟隨著老師一起學習、成長。當然了,肯定也有一邊,覺得老師手中的懲戒權是最為重要的,畢竟,如果老師不能嚴厲一些,不能去懲罰那些做錯了事的學生,那麼學生就會蹬鼻子上臉,紀律混亂,最後也學不好習。
  • 解讀:9月10日起,懲戒學生 執行標準實施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剛剛出爐的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今後中小學老師管教「問題」學生的腰板或許將變硬。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
  • 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
  • 體罰學生要不得!教育懲戒有必要
    老師們也時常會因這些孩子而生氣,同時也難免去懲罰這些學生。一段被標註為「徐州三十一中初二(9)班32個學生被毆打辱罵」的視頻在網上傳開,視頻中一名被指為班主任盧某的女子,對多名學生實施打耳光、揪耳朵、拽頭髮、撕臉皮等行為,並用言語侮辱部分學生家長。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官方發布通報稱,視頻中涉事老師確為該校老師,存在體罰學生行為。目前,該老師已被停職處理。
  • 學生犯錯,老師避免波紋效應?掌握6點,對學生進行正確懲戒
    一、波紋效應的危害 什麼是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作為物理學現象時,指的是兩條重疊的線條會產生幹擾,形成一種波紋團,而在教育學上,波紋效應具體指教師對那些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實施嚴重懲罰,比如採取挖苦等損害人格的做法時,就會引起大部分學生不滿,
  • 專家:規範和明確教育懲戒權有利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突出表現為,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不敢管、不願管,實際上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態度。另外,還存在一些過度懲戒的行為,甚至體罰學生,這也是不合適、不應該的。呂玉剛說,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現象,有的家長對教師批評教育孩子不夠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所以,從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幫助孩子從小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有義務、有責任對教師懲戒權出臺細則進行規範和明確。
  • 學習並轉發: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第四條 實施懲戒應當遵循規定的程序,不得隨意懲戒,懲戒語言、方式、效果應統一。